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6篇)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6篇)

第一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我国两级分的化现象较为明显,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大多数,于是就导致中小企业的的工作重点在于二次创业。第二,投资的主体与所有制的结构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一些私营等非国有制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工作中心是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第三,中小企业地域和规模的限制使其缺乏法强有力的发展基础,使得中小企业呈现出为大型企业配套的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不够完善,因此缺乏会计核算的依据和标准。有些企业在这些制度的建立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落实方面却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此外,会计的管理制度若果也不够健全,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资产浪费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经营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为了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中小企业要在平衡技术资金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在遇到问题时有据可循。

2.财务内部控制力不强

财务内部控制力不强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收款周期较长。这种现象极易引起企业周循环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而引起坏账。其次,资金管理不严谨。资金管理不到位,就无法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资金闲置或者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最后,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存货管理不得当会导致资金流转不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若不够重视,则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3.制作假账和偷税漏税情况严重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至少拥有两到三套账本。一套是用来给相关税务部门检查用的。为了缴纳更少的税款,账本的内容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而编写。一套则是关于内部的管理。还有一套则用于银行融资方面。这套账本基本上都是制造的假账,主要目的是为银行突出自身企业的实力,从而获得银行资金上的帮助。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中小企业利用税务规划而避税,然而,这种行为如果违反了有关规定,则会演变为漏税漏税,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4.会计档案保存不合理

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很多中小企业存在不按档案管理要求管理保管会计档案资料的现象。此外,部分中小企业缺少相关的管理部门,会计资料无法实现妥善管理,从而导致会计资料丢失或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5.会计主体界限较为模糊

现阶段,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主体的重要性非常忽视,存在个人财产和企业产权界限模糊现象,其所有权和经营权两者的分离明显比不上大公司做的好,特别的对于民营企业,经营者即为投资者,一些把企业的钱拿到自己家中用,或干脆把家庭开支纳入企业的费用下账,为实现开支的增加,甚至部分老板为没有在企业工作的亲戚开工资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导致会计工作中存在很大成分的虚假核算。

二、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完善核算制度,健全会计法规

会计法规是企业核算制度建立以及核算工作进行的根本依据。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法规,进一步加强会计法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严格处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确保这些法律法规的操作性,可靠性,真实性和严谨性。会计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使这些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核算制度的制定或完善方面,还是在执法程序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

监督机制缺乏有效性,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会计核算薄弱,内部控制无力,未能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等都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具体体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自身对会计信息,企业资产以及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度,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业还应加强外部监管。外部监管是中小企业规范会计核算的重要力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加强外部监管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相关部门应指导和督促中小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来建立和完善账簿体系,对违规者则进行及时和严肃的处理。第二,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第三,有关财政部门应该督促中小企业尽快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核算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3.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我国会计界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就是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知识最大的特点是更新快,每年都会有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产生。因此,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和业务技术能力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中小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从而逐渐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进行定期的考核,使其顺应时展的需要。

4.优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

优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要求对于那些有条件和能力却未建立相关的档案保管部门或管理小组的中小企业,要尽快完成这一工作,实现会计资料的妥善保存。对于已经建立档案保管部门或制度的中小企业来说,要不断优化档案保管的结构和制度,确保会计资料的保存科学有序。

5.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并严格处理各种违法行为

首先,应当将会计责任主体及其责任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之中指出会计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负责人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与法律意识,严格管理工期的会计工作,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其次,应当加大惩治力度。政府财政、税务等机构应当密切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并且加大力度惩罚会计作假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有效防止该类行为的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因广大中小企业规模实力相对较差,领导综合能力相对较低,同时会计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使得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因此,今后应当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加大惩处力度,这样才能将上述问题妥善解决,做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黄镇 单位:昆山市创业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第二篇: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2010年,我国卫生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重新修订了《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并在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执行,规范医院财务核算,要求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及财务分析能力[1]。近几年,我国医院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激烈,有效控制、管理医院会计财务支出成为体现医院服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此情况下,医院为寻求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力争以尽可能小的投资为人们提供最佳服务,最佳配比服务效益与会计支出。

一、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缺失

对于目前许多医院而言,其并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重要性,没有深入分析医院成本,发现医院运行问题。虽然许多医院也设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但会计人员工作集中于财务账目核对、出纳方面,如仅记录所花费的资金费用、报表登记,没有对费用用途进行分配,没有计算各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成本管理缺乏真实数据。同时,一部分医院对政府资金过度依靠,成本核算制度缺失,体系不完整,成本核算缺乏依据与制约。例如,在成本分析评价方面,分析评价制度缺失,核算资料仅是各科室奖金提取的参考,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

2.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核算科目不全

在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将医院成本核算划分为药品成本核算、医疗成本核算两部分。原制度还规定了直接、间接两种成本费用,其中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后勤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管理费用,且人员分配按照药品、医疗等部门人员配备比例要求,成本核算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管理成本水平进行真实反映[2]。同时,在原会计制度中,没有对医疗纠纷赔偿、医疗费用减免等支出、费用进行专门的会计科目核算,而是将其算在成本中,从而导致结余情况失真、核算不实。此外,在公立医院中,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在报表中“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以购入价进行原值反应,从而出现资产基金虚假增长现象,违背权责制度。

3.会计监督不足,全面核算未形成

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制约是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初衷,但是,目前监督人员监督行为只能参照会计部门账面,对日常财务管理缺乏参与,成本核算监督不足。例如,在传统会计成本核算中,上级部门付给会计部门经营资金,因此,会计部门需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资金运营、去向。但是,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分配会计资金,上级部门无法及时获取资金运用信息,不能全面掌握资金情况。同时,成本核算体系不完整,成本核算效果不能得到真正发挥,如医院重视后期成本核算,分析医院活动结果,但并没有根据具体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没有发挥降低成本作用。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优化成本核算措施

1.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完善核算制度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意识,需要医院每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和每一位员工的协助。对于医院相关领导而言,其需要充分重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全面了解新《医院会计制度》内容、规定,理解、领悟新制度的深层次意义、价值,以此对员工提出新的要求,指导财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应加强成本核算体系化、制度化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工作职能,科学分工,并制定规范、完整的行为准则标准,使成本核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方面,管理者需要根据自己医院具体运行情况、特点,制定具体的内外部制度,如评价体系、业务流程、人员激励体制、核算执行效果等。

2.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实现新旧制度过渡

新《医院会计制度》第三十条明确划分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分为医疗辅助类、医疗技术类、临床服务类、行政后勤类[3]。这样,根据制度对科室的定义,医院应重新梳理、分类医院内部科室,以此与新制度相配合、适应。同时,医院还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调整核算科室的分摊登记。例如,可利用三级分摊方式细化成本核算,依据受益者优先承担成本原则,向各临床科室分摊平台科室成本,加强各科室成本管理。同时,针对目前各科室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提出管理措施,如登记、核算科室材料、药品、器材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原始数据记录、收集工作,核对成本核算数据,坚持月末对账等。此外,新会计制度调整、删减了会计科目,这样,为优化医院成本核算,医院应熟练掌握新制度标准,如入账标准、分类标准,设立专门核算部门,实现独立核算。

3.完善成本核算软件,加强全过程核算

目前,医院缺乏统一归法的成本核算软件,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在以后成本核算中,医院应完善成本核算软件,使软件系统与行政后勤、实物管理库、医技科室等系统形成良好的联网衔接,最大限度收集、存储、汇总、传输成本核算数据,自动生成成本报表,提高成本计划、分析评价、成本控制功能,提高核算效率。同时,在新《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下,应从成本预算、控制、考核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如根据医院具体情况确定预算目标,编制成本预算,并设置专门小组人员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建立成本责任制,控制成本。此外,评价、考核医院运行中的成本管理结果,分析核算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规范核算过程。

三、结束语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全体人员需要转变成本核算观念,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核算软件,从而实现新旧制度过渡,提高成本核算水平,确保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石伟伟 单位:安阳市中医院

第三篇: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因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企业的下一步的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怎么才能进一步将企业的的管理工作加强成为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甚至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依照企业的发展趋势完成相应的规划,制定企业管理策略,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正视并解决一系列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才能保证企业可以长期稳定并可持续发展。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构调整,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土地资源配置、税收政策扶持、财政资金的支持等方面,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劣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正视中小企业的困境,就算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回暖,其基础也不扎实,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会太快,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等目标将难以实现,并可能会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后,除了希望得到政府在政策、资金、资源的支持和配置方面的支持外,中小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也尤其重要。会计核算便是其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就会计核算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当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主体区分模糊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资产权属与个人财产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之间没有明显分界点,例如作为中小企业中典型代表,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经营者往往是同一个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企业资金与家庭财产之间的交叉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很多的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即使设立了相关机构,也会出现分工不明确,责任归属模糊的情况。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很多的主办会计岗位都由企业主的亲属或朋友来担任,而外聘的一些会计岗位人员很多情况下是以兼职身份加入,他们一般只是定期地来企业来协助完成账目统计工作。出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有些企业内部并不专门设账,而是通过票据抵账。而有些企业虽然设有专门的会计部门,但账目却十分混乱。除以上所列因素以外,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省用人成本,财务会计部门人员都身兼数职,直接给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要及时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会计制度在企业中有一个合理适当的使用范围。凡是会计主体就应该进行独立地核算,决不能允许会计主体之间相互混淆和影响。在制定划分主体的标准时,企业的出资方和投资方,是否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划分企业的标准过程中,需要考量企业是否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另外也需要审视在企业注册过程中资本大小。如果企业并未从资本市场融资或者企业在注册过程之中的注册资本低于规定标准的企业最终应被认定为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期间应当使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监管工作。

(二)切实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相关的财政和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地帮助中小企业按照相应的会计工作规范,加快建立起并且努力健全账簿体系。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行业规范,如果出现了不符合的地方,应该从严和从重处理。此外,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参次不齐,为了企业的发展,应该适时建立起严格的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一些不能认真履行会计职责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依法依规处理,比如撤销任职资格,吊销相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法律规定严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监督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审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而税务机关也应该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工作态度和税务核查方式,应该侧重于实质性的查核,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少数偷漏税企业予以打击,为社会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纳税环境。

(三)加快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身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备知法守法的良好素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完成企业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其次,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能够时时刻刻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严格恪守公共道德,要有较好的信誉度。这些要求是会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到这样的会计人员,才是真正适应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另外,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要有比较高的业务素质,综合判断能力也要求比较高。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专业知识是否丰富,业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持续提高,需要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除此之外,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风险管控能力。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今后所面临的经济类的问题会越来越繁杂,这在无形之中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保持会计职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要能够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借助较强的理解力和精确的判断力,及时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中小企业的高素质会计人员必须能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业务操作能力。作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为中小企业切实做好指导和相关服务工作,例如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得到执行。

作者:李梅泉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一、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自物流管理在美国兴起以后,我国也逐渐开始了对物流管理的研究,从现在物流的发展情况来看,物流在满足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部门需求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因此许多企业为了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开始重视企业物流的发展。在企业物流中,物流成本核算是企业利用已知数据来表现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物流成本的核算同时也是使物流在发展中更为合理化的基础。对此,我们可以将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过程中,发现一些没有必要的、不合理的物流活动,这些无效的物流活动不仅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而且还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就可以通过对成本的分析,消除这些无效的物流活动,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正确合理的核算方式不但可以使货物的运输、搬运、装卸以及储存等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还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做到以最小的消耗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物流成本核算的不合理而使得物流成本偏高,这样一来产品的价格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许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消费。此外,由于我国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视度不高,所以企业也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系统的统计方法,只是粗略的对货物量和货运周转量进行简单的统计,这不能满足企业对物流成本信息的需求,也影响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以外,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全

对于企业的生产来说,其物流主要包括采购、生产、销售、退货以及废弃物流等物流活动,而要想使得到的物流成本更加的准确合理,对于物流成本来说就要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将这些物流活动全都算进去。但是,有许多企业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只是将采购物流活动和销售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成本进行简单的核算,并没有注意到其他物流活动所消耗的成本。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对物流成本的内容缺乏准确的认识,从而造成了他们只把对外运输的费用、货物的保管费用以及装卸费用等纳入到成本的核算中去,并没有将自己用车运输货物、搬运和保管货物,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维修费、燃料费等费用纳入到物流成本中去或是直接忽略的现象。这样就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管理者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

2.企业内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制不完善

目前来说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面对这样的情况,尽管有许多的企业在物力管理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在企业内部还存在着物流成本核算机制不完善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作为核算的对象,这就使得物流活动的不同环节所消耗的成本被分散到企业其他的成本会计核算账户中去。如将物流成本混合在保管费用、财物费用等项目中,使得企业不能对其中一部分物流费用进行单独的计算与控制。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对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进行指导和制约,物流成本的信息也就很难全面的反映出来了,企业管理者也就无法对物流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

3.物流费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许多企业在物流成本的计算上只关注对外运输和货物的保管等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本,很少将物流管理成本算到物流成本中去。如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有了损坏,这应该算到企业物流成本中去,但是有一些企业在核算的时候将其归入到企业营业外支出中去。正是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成本核算范围不同,使得各企业之间的物流费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物流成本的不可比性。

三、优化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制

面对企业内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企业首先要在不打破原有财物会计核算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对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制的建设。如可以在管理费用、财物费用等费用的项目下增设一个物流成本的二级账户,在二级账户中再设置采购、销售、搬运和废弃物物流成本等三级账户。此外,企业还要明确采购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搬运物流成本以及废弃物物流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对这些层级的物流成本进行细分和统计。此外,对企业内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机制的完善还可以从优化账务处理技术入手,如财务人员在进行编制记账凭证的时候,对其进行细化分类后再对有关账户进行登记。这样不仅操作简单,还可以有效的将分散的物流成本归集在一起,为物流管理者提供准确全面的物流成本信息,以便管理者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创新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在进行对物流成本的核算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统计和计算方法,要积极地创新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如我们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可以利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核算,所谓作业成本法就是将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分解成几个容易操作的基本作业,并将每一项物流活动的成本费用按照作业来进行分配和汇集,从而准确的将各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出来。这样做在得到准确数据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总结

对于目前我国的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和计算物流成本,而是要在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孟慧明 单位: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第五篇:会计核算工作的几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水平,需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保证

为了科学地计划、组织和管理事业单位中的各项事务和项目工程,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必须利用事业单位会计对项目计划执行过程所体现的资金和资金运动进行科学的,严格的核算和监督,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使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利用事业单位会计来进行经济核算,可以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情况,了解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和各项物资的消耗情况,监督事业单位严格执行有关预算和开支标准,节约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考核其投资效果,从而保证以最省的投资、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增加最多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经济事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有的一级科目都没有,有时还要特地设置一级科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每年都会推陈出新,会计核算也在不断调整,然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却一成不变,滞后于企事业单位,随便找一些关于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资料,都是10年以前的。

2.事业资金取得和使用随心所欲

事业单位资金运动,一般要依次经过投资取得、投资使用和投资转销三个阶段。首先,在资金取得阶段,如果早投多投了资金,超过项目的实际需要,就会造成资金的积压浪费,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经济核算。反之,晚投少投了资金,不能满足进度的实际需要,就会造成项目停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带来经济损失。目前事业单位要么资金很早就筹措到位,放在银行账上,每月付着高额的贷款利息,要么就是资金还在筹措中,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周转不过来,甚至严重的时候停工。

3.相关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不过关

一方面未对新进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不了解,在会计工作中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这对于整个会计核算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人员大部分由财务部门的人员担任,会计核算专业的人员并不多,这就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发挥其实际的作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影响会计核算

目前财务部门一般不会单独设内部控制人员,即使设置,也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监督根本不到位,形同虚设,评价机制缺乏。比如:自用固定资产使用,由于事业单位是按照项目进行核算,项目从建立到实施最后竣工决算后,要经过几年时间,审计报告出来之后,就代表一个项目最终结束,为了图省事,很多事业单位对于自用的固定资产直接列支其他投资科目或直接列支管理费科目,这样就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登记固定资产,计入项目间接成本中,但是未通过固定资产核算,办公室对固定资产也不登记,不管理,这些固定资产丢失也不能及时了解。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措施

1.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改进现行事业基本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制度和规定。会计科目应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设置,并设立往来账,便于以后查询资金支付情况。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关注往来资金的合法性,对不合法、不合规的资金使用要使其进行办理合法合规后,方可核算。

2.事业单位事业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合规合法

对于事业单位的相关资金的管理,首先,在资金取得阶段,为有利于事业资金的筹集并防止资金积压,事业资金管理部门应深入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了解其项目工工程的实施情况,掌握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应量入为出,分次地、陆续地将本单位的资金投入事业单位,分批进行贷款资金发放,既不早投多投,也不晚投少投。其次,在资金使用阶段,应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开支必须按标准,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项目,要立即收回所拨资金。同时,在事业单位进行项目活动时,财务人员应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避免多报进度款的现象。最后,在资金转销阶段,审计报告出来之后,相应事业单位财务账套应进行成本的结转,及时清理相关帐目,对项目结余资金和材料,按现行财务制度,提出处理意见,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并入单位帐或进行清理结算,并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纳入会计档案,统一管理。

3.健全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

健全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平时应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财务人员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处理,对会计、审计、经济业务分析、税务等相关知识熟悉之外,还应学习与本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加强对本单位事务的了解。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应该选择那些自身素质较高,适合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同时还应加强在职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其他不同的是,它还涉及到事业项目以及事业内容等。这些事业专业知识比较复杂,未学习过的会计人员不易掌握,对知识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

4.健全内部机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降低会计风险,监督很重要。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会计人员对于日常自用的固定资产要加强审查,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办理,并让办公室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出具固定资产验收单,以便日后核实,避免固定资产的丢失。采用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价格不能高于市价。入账“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日常累计折旧,不能直接列支“管理费”科目。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外聘一些专家人员进行确认,保证资产有效使用。

四、小结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针对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种种问题,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并且建立长效内控机制,从而使得会计核算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刘建玲 单位:秦皇岛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第六篇: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在告诉发展的同时,其会计核算工作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房地产企业不但需要负责商品的开发,还需要负责商品的出售等一系列工作。也是由于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生产模式以及销售模式,其企业的会计核算也跟一般的商品不一样。在市场经济逐步稳定的基础上,房地产会计核算中的不足之处一一暴露,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之后,对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要求又有了新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化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模式,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确认收入的复杂性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收入确认并不是一个分复杂的问题,但是对于累死房地产这样的行业来说,收入确实却是意见机器复杂的事情。以现阶段的房地产行业来看,不同的企业都各自使用了不同的收入确认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也为报表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房地产行业有两种销售模式,一种是开发生自行开发并销售,另外一种是开发生与业主签订合同之后,按照合同的规定再进行开发。不同的企业都各自使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标准,结合相关数据显示,由于房地产行业独有的特殊性,导致有的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即进行收入确认(商品房已经完工,已验收合格,并具备了交房条件),也有在交付的时候进行收入确认的(房地产开发商将已经具有交房条件的商品房交付给购房者,再进行收入确认若业主无正当的理由拒绝接收,那么就以书面通知所确定的交付期限结束之后进行收入确认),还有的在还没有进行验收之前就进行了收入确认(基本照搬《会计准则》规定的一般性原则),现在一个房地产工程的相关投资巨大,由于收入确认标准不尽相同,对其会计结果的也有着严重的影响。也就是说,若收入确认标准不同,其工程亏损或获利的结果也会随之改变。

(二)房地产企业商品的成本与售价的不配比性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开发的工程周期都非常长,从承包土地到工程竣工再到收入确认,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大概有一年两年,长则四五年甚至更长,这种情况就必然使房地产企业商品的成本与售价比值不合理。在房地产工程进行的中期,由于工程项目尚且未完工,即使所有商品房已经全部预售完毕,其预售的款项也无法进行收入确认,这种状况就会为房地产企业商品的成本与售价的配比原则带来一定得困难。在另一方面,商品房的销售一般是按照一个楼层或者一个户型为单位,而房地产开发的整个建筑工程是成本,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一个楼层或户型其售价与其成本是不成配比的。例如,在同一栋楼里的不同楼层的户型,低层建筑的施工成本远远低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成本,但是在销售的过程中,底层建筑的销售价格却高于高层建筑的销售价格;另外,户型的朝向不同,其销售价格也会相差很大。一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通常是先算出没平方米建筑的成本是多少,再用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乘以销售面积得出本期的销售成本。这种平均算法忽略了楼层高低、户型朝向等因素,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真实性。

(三)房地产企业的收益评价指标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业绩情况

由于房地产企业周期性长以及收入确认的复杂性,企业会计年表中的业绩浮动会非常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只会有一部分的预付款的收入,期间也即表现平平,在项目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大量的预付款就会确认收入,在这期间,企业业绩就会出现大幅度上升的情况)。由于房地产项目一般情况下都要跨四五个会计其,若使用平常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并不能很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真正的财务经营状况。净利润的指标在工程的建设期以及完成期都出出现很大的波动,因此,他就不可以作为反应一个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的评价指标,如果淡淡只以净利润作为依据,就会误导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例如,一个净利润为负的公司其经营情况实际上非常好,不但有大量的在建项目以及非常可观的预售成绩,而且资金流动畅快,盈利能力非常强;相反的,一个净利润非常高的公司其经营情况实际上并不如我们根据会计信息所预想的那样,也许其正拖欠银行大笔的资金,也许因为施工质量正面临着大额的赔偿,也许由于市政的规划调整所带来的土地风险等等。因此,单纯的凭借净利润的指标,并不能客观、真实的评价出一个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应该根据其企业信誉、资金流量、资产质量以及表外风险等因素,帮助我们判断任何一个房地产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

(四)房地产企业信息披露不足

根据相关规定,先进流量表是以企业为编制主体的。房地产企业先进流量是以企业为基本单位的,但经营项目所产生的新近流量是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的。也就是说,在建的项目工程中所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集中在工程的购买物资以及支付工资等方面,而工程项目开发完成之后说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则集中在商品房销售之后说收回的价款方面。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一般期限都很长,其所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非同步性。另一方面,每一项的现金流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企业的持续的经营能力。所以说,不管是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更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充分了解到企业先进的流量信息的角度,若仅仅凭借会计制度以及现金流量作为衡量的标准,并不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房地产企业的新近流量的真实情况。

二、优化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措施

(一)扩大信息披露内容

1、增加土地储蓄以及成本构成的信息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土地成本在开发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土地储备以及土地储备的成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若土地成本低且土地质量高,其中所隐藏的利润非常客观,在土地出让市场向招标拍卖过渡之后,拥有优质低价的土地储备的企业能够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企业所披露的土地使用权总额无法客观的对其土地储备进行正确的判断,隐私,在房地产企业的会计财务报表中增加土地储备以及成本构成是非常有必要的。

2、增加分项目现金流量信息以及重视质量保证金的披露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增加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包括销售商品房所收入的价款、购买项目所需要的物资所支付的资金以及支付工人工资所支付的资金,通过这种办法来提高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的价值。房地产开发行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这种特点需要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得到充分的说明。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起质量保证金制度。由于房地产行业周期长、价值高的独特性,房地产企业的质量保证金也要比一般的工商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金高,期限长。因此,企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以提到本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要在财务报表中阐述各种相关的风险,提高风险的透明度,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力度。

(二)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

1、实际售价成本率法

对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实际售价成本率法来提高房地产企业商品的成本与售价的配比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按照开工、竣工时间相近的项目分类明细帐,再按照预设销售价格相同的房屋分类设户。季度前两个月按照分类明细账结转成本。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计划售价成本率法

对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可以采用计划售价成本率法来提高房地产企业商品的成本与售价的配比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是醒目工程已经办理了竣工手续,就可以按照楼栋、楼层以及单元对商品房成本进行确定,甚至可以计算出每平米的建筑成本;缺点是结转工作量大。

(三)完善对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确认的标准

首先要明确销售收入的合理的范围,包括转让土地所取得的收入、销售商品房的收入以及销售配备的设施的收入等;其次,确定出合理的销售标准,并要同时符合法律标准以及专业标准;最后,不论房地产的预售环节是否取得了价款,都不能称作是实际的销售业务,否则,不符合确认收入的原则。结语:随着新会计准则的事实,我国房地产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完善,法律意识也随之增强,相关的监管部门也随之加大了监管力度,同时也对房地产会计核算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进一步改善本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京纬 王晓云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