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蓄水造湖空间设计及技术

谈蓄水造湖空间设计及技术

摘要:蓄水造湖是许多城市景观塑造的重要手法,文章以滁州明湖利用地形特点引水造湖工程为例,对地形利用与改造、土方工程测算与校核、环湖空间尺度把控以及岸线设计等方面的规划研究进行总结,探讨此类规划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蓄水造湖,土方工程,竖向设计,空间尺度

1项目简介

明湖片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主城区的东南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此处结合地形可蓄水形成5km2大型水面—明湖,并划定明湖及周边道路围合的10km2范围为明湖核心区,周边布局市级文体设施,未来将作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核和主城南向发展重要的生态支撑,引领城南新区高品质发展。2016年滁州市便开始着手关于明湖片区的规划设计研究。从现状情况分析,城市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水资源丰富,河湖、水库、湿地分布密集。明湖所处区位于城市东南侧地势最低处,也是城市西南向和西北向河道来水、汇水的主要区域,这为明湖蓄水成湖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由于明湖与周边区域存在将近20~30m的场地高差,水患影响显著,不适合作为建设用地,因此因势利导,蓄水成湖成为明湖区域的最优选择。

2湖体设计

2.1现状地形、汇水及淹没分析

明湖核心区现状地势整体较低,基地内地势变化大,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态势,场地高程在9~24m,现状存在多处向明湖汇聚的沟壑地形,排水条件较好,利于大型水面的打造。汇水分析通过GIS软件对规划范围及其周边用地模型进行处理,以汇流量达到一定值时产生的地表汇水(即潜在的水流路径)作为辅助判断现状地形中可能的汇水走向,基本确定来自西北、西南方向的汇水将成为明湖蓄水的主要来源,而明湖汇聚的水体将自东侧(设计中的大坝)汇集后向东南方向排出。规划采用无源淹没的方法,凡是高程低于明湖规划蓄水高程14m水位的点都记入淹没区,算作被淹没的范围。经计算除去坝址及其以东用地范围,预计现状汇水面积约为4.15km2,规划中的明湖岸线与现状汇水范围大面积重合,因此只需对北岸和东岸护岸区域进行土方工程调整方可汇水成湖。

2.2土方平衡及设计校核

根据整个10km2明湖核心区土方平衡的计算分析,目前处于14m高程的淹没区范围内的东侧大坝区域和北岸所需的填方工程量约为70万m2,土方需求量较大,规划后的明湖西岸、南岸均可以作为取土区域,基本可以做到区域内土方平衡。基于对湖体深度在景观、行船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规划认为临近西岸湖体内大面积的0.5~1.5m的较浅区域容易造成水质不佳以及行船不能靠岸等不利影响,故而规划从湖体纵剖断面设计角度对湖体深度进行重新规划校核,提出了增加12.5~13.5m部分区域挖深的剖面比选方案。考虑西侧大坝和北岸岸线修建填方工程量大,此处挖方可以满足部分平衡区域内的土方需求,减少西岸和南岸的取土工程,由此确定了优化后的剖面湖体方案和填挖方工程区域,并可以充分满足湖体区域娱乐设施的水深要求。

2.3湖体竖向设计

借由现状分析和土方工程计算校核,结合湖体内及周边用地的功能布局,规划最终将湖体空间大致划分为三个层级的水深区域:一是标高13.5~14m的浅水区,主要为儿童嬉水、探水以及湿地区,面积约0.5km2,主要分布在西侧主入口和公共建筑群周边;二是标高13.5~12.5m的较浅区域,面积约2.0km2,主要分布于南岸和西岸;三是标高12.5m以下的深水区,面积约2.5km2,主要分布于临近大坝处,为明湖的主要蓄水区。现状汇水分析图如图1所示,湖体等深线设计图如图2所示,湖体A-A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3湖岸设计

3.1湖体空间尺度类比研究

以宏观视角看看,成功的城市湖景营造离不开合理的空间尺度,规划选取与滁州明湖尺度相类似的南京玄武湖作为对标对象,对环湖空间塑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湖体尺度、主要观景点与景观点之间的距离、环湖天际线的合理距离等方面进行了类比研究,通过实景类比、对景分析、距离测算等方式,进一步对明湖岸线进行调整和优化。南京市玄武湖与滁州明湖相关性对比分析一览表如表1所示;南京玄武湖的空间示意图及风貌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滁州明湖的空间示意图及风貌示意图如图6、图7所示。

3.2湖体空间层次营造

从使用者的体验感出发,为力求营造多维度、多层次、多样性的湖岸设计,规划形成湖、堤、岛、湿地等多元的湖岸空间类型。为了增加湖体层次和进深感,西南、西北方向规划设置3处堤岸。其中2处跨水长堤对湖面进行了空间分割,将湖体划分为大湖面和两处湖湾区,通过大小水面的层层递进,更能体现明湖的宽阔与深远,手法类似于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临近北入口处的长堤为湖堤商业街,沿线布置室内观湖点和风雨廊,以增加阴雨天气赏湖的趣味性。为了增加湖体的可观赏性,规划设置离岛4处,半岛1处,将5处岛峪设计作为明湖湖体景观中不同视角下的视觉焦点,以打破单一水面的平淡景象。其中离岛以绿化景观为主,半岛上布局大型公建,与湖景交相辉映。此外,在明湖南岸岸线较开阔处设置湿地区域,以营造生态自然的湿地景观,同时兼有对明湖水体自净的优化功能。明湖湖岸设计示意图如图8所示。

4结束语

建设人工湖对城市的形象塑造和生态景观构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必须持慎之又慎的态度,详细研究和分析湖体规划的各项工程,合理组织和布局影响环湖景观的各类要素。目前,规划的明湖片区已经在建设实施中,景观效果已初步呈现,期待其成为引领滁州城市品质发展的新坐标。

参考文献:

[1]柯彦.基于要素整合理念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2]郑曦.鉴湖、西湖、湘湖:钱塘江下游地区三大著名湖泊的景观演变与城市化发展启示[J].中国园林,2014,30(11):69-73.

[3]饶承东.浅谈城市中心区更新的设计整合:西宁中心广场东北片区城市设计创作实践[J].建筑科学,2014,30(6):49-54.

[4]曾晓阳.高校校园湿地生态设计理论与方法之探析:以原西南师范大学湖体景观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47-151.

[5]郭媛.探析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的策略与方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作者:杜娟 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