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临床路径论文范文

临床路径论文全文(5篇)

临床路径论文

第1篇:临床路径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8月儿科的抢救病理为163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次数为44,心脏骤停的次数为7,休克次数为26,抽搐的次数为86,放弃治疗的病理以供有7例,4例为死亡病例。对待这一组病例的治疗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病患的年龄在2岁左右。2012年9月-2013年8月儿科同类的患儿以供是15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36次,心脏骤停的次数为6次,休克次数为20次抽搐次数为92次,放弃治疗的病例为4例,死亡病例是3例。年龄也是2岁左右。对这一组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抢救,两组人群在年龄"发病的紧急程度和疾病类型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1.2方法

1.2.1制定合理的抢救路径

严格按照医疗护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心肺复苏"休克和抽搐病人抢救时的临床路径,路径制定后要经由科主任"护士长和科室质控人员进行统一讨论,确定其具有可行性以后再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最终确定可性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操作。

1.2.2路径培训

要对相关的治疗路径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范围为全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在培训之后要对培训的阶段性效果进行考核和检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配合的默契度。

1.2.3构建抢救专项小组,更好地保证路径的实施

在通过考核的人员当中选择若干人,组建专项小组,对这些人员要进行集中排班,采用24h轮班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路径实施的有效性。

1.2.4抢救时要明确各医护人员的具体职责,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路径的质量

在心肺复苏抢救当中发现的医员一定要及时对病患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并立即请周围的人通知急救人员,住院的主治医师需要对病人的病情做出简要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还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及时的处理。责任组长要准备好急救时需要用到的插管用物品,并且在抢救过程中要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插管"固定"连接呼吸机等操作。副主任医师主要负责调度和协调各医护人员的工作,对治疗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交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值班的医生主要负责医嘱的下达工作,对患者的相关参数和病情进行记录等。值班的忽视主要负责为患者及时吸痰"吸氧"做好监护工作,同时准备好患者治疗时需要的药品。

1.2.5呼救

抢救小组覆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所以为了方便急救各个值班室的小组组员一定要戴好对讲机,这样在紧急情况出现时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调度,提高了抢救病患的速度。

1.2.6在进行抢救记录的填写时可以使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进行记录,这样的表格方便携带,便于浏览,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能够有较为清晰的记录,将表格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可以方便医护人员的取放。

1.2.7统计学分析通常采用的是医学专业较为常用,优势也较为明显的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工作,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用?2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比较两组抢救病人抢救成功率,口头医嘱使用率,抢救记录书写耗时,P<0.05,结果差异显著。

3讨论

3.1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3.2临床路径的使用保证了抢救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副主任医师"住院总医师"值班医师"责任组长的搭配,提高了病情评估"诊断的准确性和操作的正确性;临床路径管理抢救病人,使之有标准可查,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减少了医护人员能力不同"技术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医疗质量差异,保证了抢救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

3.3临床路径的使用提高了团队协作抢救小组成员按临床路径进行模拟急救演习,仿真演练,使临床抢救更有计划性和预见性,配合更为默契"有效。

3.4临床路径的使用减少了口头医嘱的使用率路径使用前抢救病人时医生往往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按规定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但在紧急情况下,医生有可能心口不一,且在护士复述时有可能医护在做急救措施或思考其他问题而使查对出现偏差,极易造成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医疗风险大大增加。按临床路径分工,有医生负责同时下达医嘱,减少了口头医嘱的使用率,且大家了解路径用药,便于查对,减少了因口头医嘱产生的差异性,降低了医疗风险。

第2篇:临床路径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2年01月~2014年05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58例,其中男48例,女110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45.3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5例,占9.5%,高中文化38例,占24%,初中及以下文化105例,占66.5%。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当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宣教,护士机械地执行医嘱,临床工作中对患者随机实施健康教育,实行功能制护理。

1.2.2试验组

由科护士长、护士长、病区护士组成临床研究小组,制定工作职责、计划。科室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培训,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流程为纵轴,根据专科特点细化分级护理内容,按计划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指导、检查指导、用药指导、疾病知识宣教等。由专科医生、床位护士制定临床治疗、护理计划。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连续动态的有计划性的护理服务。向患者讲解CNP的流程及特点,优点。按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完成后由护士在计划表相应栏内打钩并签名。临床工作中及时观察患者变异因素,及时分析资料,查找原因,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护士长参与指导,督查工作。及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后收集护理路径表,评价临床实施效果。

2结果

从汇总的数据结果来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天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应用CNP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大肠杆菌感染,另外还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引起的感染。治疗不及时易合并休克和毒血症。住院患者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66.5%,健康教育知识理解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对患者进行随机健康教育,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低。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床位护士按计划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护士知道何时对患者实施何种内容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程序有章可循。护士长不断抽查了解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不断分析原因,总结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患者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过程,熟悉疾病病因,掌握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提高,积极配合治疗。

3.2通过CNP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细化了分级护理内容,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把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细化到每一天,护理人员根据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工作,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按照计划不断分析患者变异因素,积极寻找原因,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护理计划。实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第3篇:临床路径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1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胆结石手术患者80例,按临床意愿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0岁,平均(40.5±0.5)岁;40例患者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20例,初中学历患者14例,小学学历及文盲患者6例;干预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1.5)岁;40例患者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18例,初中学历患者15例,小学学历及文盲患者7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性健康教育,如下。

1.2.1入院指导患者进入医院接受临床治疗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向其介绍医院环境,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居住环境,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向患者介绍负责医师,病房设施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医院作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遵守;规定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以免频繁探视影响患者情绪。

1.2.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无法接受自身疾病,很有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甚至悲观厌世,影响临床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不同心理,多和患者交流,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耐心讲解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如:注意事项、病发原因等,并告知患者临床手术治疗重要性、术中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以便消除不良心理。另外,护理人员还可邀请胆结石手术痊愈患者说教,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将自身状态调整最佳,积极接受临床治疗;

(2)饮食护理。由于胆结石由各种因素共同导致,饮食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类等食物,以免过于肥胖。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引导患者饭后适当锻炼,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1.2.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情况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给药护理。胆结石手术后需坚持服用药物,以便加快康复进度,减少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更换或停止药物,将药物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应对措施;

(3)运动锻炼。手术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尽早锻炼,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制定锻炼方案,从而减少褥疮等并发症发生。临床护理期间,护士长需每日抽查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程度,如未达到预期目标,需对其重新教育,这样可确保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结果,疗效标准: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康复快速为痊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康复缓慢为好转;术后临床症状未减少,需再次治疗为无效;

(2)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

(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

(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分析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常规组(95.0%vs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97.5%优于常规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

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干预组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总率5.0%,常规组患者并发症总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结石由肥胖、妊娠等各种因素共同导致,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甚至发展成严重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临床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不但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还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且临床目标较为明确,通过护理前期制定方案,推动各项工作进行,让护理人员清楚认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临床护理路径将传统基础性操作转变为以患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个性化护理,在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帮助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度,促进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本次研究实验的8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临床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率、并发症总率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却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饮食等临床护理,可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率(97.5%),符合葛俊研究报告。总之,胆结石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并发症。

作者:普团珍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化疗指征明确,其中观察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18~83(54.7±5.6)岁;肺癌26例,肠癌18例,胃癌16例,乳腺癌15例,肝癌3例,食道癌9例,其他肿瘤13例;小学及以下文化27例,中学38例,高、中、大专16例,大学19例。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0~81(53.1±5.8)岁;肺癌28例,肠癌17例,胃癌15例,乳腺癌14例,肝癌2例,食道癌9例,其他肿瘤15例;小学及以下文化25例,中学35例,高、中、大专19例,大学21例。

1.2观察指标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我院自行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肿瘤相关知识、化疗方法、饮食要求等。由护士长对出院患者进行测试,得分≥80分为达标。患者满意度评价:我院自行设计问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由采取事先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住院日期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1)入院时了解病史,病因,测量生命体征,体格检查,评估安全因素、患者对疾病的相关认知程度,并予以措施指导。

(2)介绍相关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与配合方法。

(3)介绍化疗方案与化疗期间注意事项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采用深静脉置管或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

(4)介绍化疗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禁烟忌酒,防寒保暖,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巡视,并作出应对不良反应的指导措施;介绍药物相关知识与不良反应,介绍保护浅静脉通道的重要性及深静脉置管的目的、意义,做好化疗药外渗及静脉炎的相关护理措施,浅静脉及深静脉输液的自我保护;做好置管患者的管道维护;定时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5)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情,营养补给;对于深静脉置管者,做好置管期的护理;下一疗程的时间与注意事项,坚持化疗、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技巧;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责任护士2周内电话回访或家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并作出指导。

3结果

3.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100例,健康教育达标率96.00%,满意度97.00%;对照组100例,健康教育达标率75.00%,满意度8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

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100例,胃肠道反应36例(36.00%),骨髓抑制42例(42.00%),药物外渗1例(1.00%),静脉炎2例(2.00%),口腔溃疡12例(12.00%);对照组100例,胃肠道反应74例(74.00%),骨髓抑制48例(48.00%),药物外渗11例(11.00%),静脉炎13例(13.00%),口腔溃疡37例(37.00%);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第4篇:临床路径论文范文

1.1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误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设计3组以上的均数比较,如果总体比较有差异,需进行两两比较,一般用SNK法或LSD法。但部分研究者却将资料进行拆分,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导致第Ⅰ类统计学错误发生率(假阳性率)增加,从而掉进了一个常见的“统计陷阱”,使所得结论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得出错误结论。SNK法与LSD法虽然并非等价,实质是一致的。SNK法一般用于经方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时才决定进行的两两事后比较,而LSD法可用于方差分析不足以具有统计学意义时也能进行两两比较[1]。比较两种方法在SPSS的输出结果形式,SNK是“分堆”比较,一目了然,对于组别数较多的研究更为好用,但没有具体P值,而LSD是在进行“两两”比较时,能给出具体的P值。

1.2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的重新调定χ2检验或秩和检验3组以上整体比较有差异时,需应用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这时检验水准应由原0.05调定为0.0167,否则会增加第Ⅰ类统计学错误的发生率。特别当P值处于0.0167~0.05时,按照P<0.0167的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按照P<0.05的标准,却有意义,与事实相悖,出现假阳性,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这种分割法有时很保守,当行列表资料分组多且为有序时可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也称线性趋势检验(testforlineartrend)或定序检验(Linear-by-Lineartest)[2]。统计路径:用SPSS进行计数资料的趋势检验,在输出结果中读取线性关联检验统计量(Linear-by-LinearAssociation,LLA),如P<0.05可得出随着病种级别的升高,检测指标逐渐升高的趋势。

1.3临床诊断试验中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在临床诊断试验研究中,经常选取单项计量指标或者联合计量指标以诊断某种疾病,若仅用初级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往往不能有效挖掘信息,此时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ROC曲线分析基本原理是通过诊断界点的移动[3],获得多对灵敏度和误诊率(1-特异度),以灵敏度为纵轴、误诊率为横轴,连接各点绘制曲线,然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面积越大诊断价值越高。ROC曲线很直观,能根据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化原则自动产生最有效的诊断临界点。具体路径可以参考相关统计专著[3]。统计学处理一般描述为:采用SPSS(版次)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其中联合检测结果变量即预测概率由Logistic回归产生(也可以用判别分析得出)。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及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具体内容可据情而定。

1.4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误用拆分文件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如研究共设3组,每位患者在3个时间点均查某项血指标,部分作者在处理此类数据时,常误将纵向(同一时间点3组的比较)与横向(同组3个时间点的比较)数据均应用拆分文件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处理,结果导致统计学第Ⅰ类错误发生。此组数据实质是重复测量资料,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SPSS中的统计路径:数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重复度量。研究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进行处理[3]。

1.52×2析因设计及析因方差分析实验是2×2析因设计时,分组有两个因素,A与B,故分组为A、B、O、A+B,这个设计在析因设计研究中很常用,但常会出现分组设计正确,却没有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析因设计与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4],它不但能分析治疗效果中处理因素的单独效应和主效应,还能分析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并能提高检验效能。非统计专业的研究者进行析因分析可能稍有难度,可参考相关统计学书籍提供的统计步骤进行此类分析[3]。

1.6Meta分析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系统评价常用的方法[5],应用时需注意统计学处理中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作为效应变量。具体路径: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当P>0.05时,认为同质,选择固定模型;P≤0.05时,不同质,此时可采用敏感性分析或分层分析等异质性处理,使之达到同质后再选择固定模型;若采用异质性处理仍未达到同质,则采用随机模型,以上统计路径均需交代清楚。Meta分析的结果是以“森林树”体现的,审校中我们经常遇到作者绘制的“森林树”左上角“文献、对比、结果名称”等内容显示为“?”,这是由于部分版本的RevMan软件不能输入中文,此时可以考虑省去,或用Photo-shop软件添加相应中文。Meta分析作为一种高级统计方法,专业性要求较高,作者可参考循证医学类权威杂志上的文章格式,如《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论著•二次研究”栏目的循证文章。

2科技论文中统计学处理的相关表述

2.1资料与方法中具体统计路径的描述“统计学处理”的内容常位于论文资料与方法的最后一段,一般来说包括统计软件名称及版次、统计描述、统计方法、检验标准等内容,亦可细致交待每个表格的具体统计方法。经典例子如下,“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版次)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及LSD法。检验水准为0.05”。上述内容包括了大致的统计方法,即具体的统计路径。此部分内容,没有绝对统一的规定[6]。常见的问题有:统计学方法描述不全、内容过于简单、存在粘贴抄写痕迹等。如部分论文的统计学处理中提及“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句话,这在统计学上实质是一个重复句,保留其一即可。

第5篇:临床路径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硕士;医德教育;职业道德

1伦理学的实践性和模糊性

伦理学,作为一门主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学科,它关切的是人类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是所有人文学中最具实践性的,最能体现人文学特征的哲学分支学科[1]。伦理学和医学的早期发展都能在古希腊找到源头,在这里,医学技术是古希腊人对自然达到相当精确地观察和了解的唯一领域,医学已经是一种真实而真正的技艺[2]。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他赋予了伦理学的实践理性,把伦理学定义为关乎幸福和善的学问。为了解释伦理学的纯粹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特殊关系,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经常引用医学的案例来类比。伦理学是基于人类具体社会生活和实践的智慧,具体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的好坏、善恶和美丑。伦理学虽然也可能靠逻辑的推理来确认知识的准确性,但它从来没有能够像数学或化学等学科一样确立精确的概念或公理,它主要的方法论是道德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讲故事。伦理学经常会讨论什么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什么行为是善的或恶的?然而,很多讨论都没能寻找到普遍认可的公理或者通用的准则,在有关道德的定义和判断及其评价上,可以说,伦理学从来都是模糊的。这是因为,所有人都是独特的个人和具体关系的结合点,他的行为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须结合他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特殊环境来考量。

2医学伦理学的视域

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层出不穷的矛盾和问题,使得人们把视野和希望投向医学伦理学,以期能就有争议的现实道德问题达成一定的伦理共同体内的道德共识,维护或确立特定道德原则的权威性[3]。可是,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在现代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关乎道德行为的内在约束越来越少,重要性不断增加的外在制度约束却因不同的利益诉求又难以达成一致。许多事件一次次冲破道德底线,却并没有及时可靠地得到伦理或道德的认可或谴责,而仅仅被社会当作一个个可以容忍其存在并任其发展的事实而已。药品回扣、学术腐败、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变为低价劳动力的免费使用、医疗服务被套用经济原则作为商品去交易、“职业医闹”突破道德底线成为社会常态、“防御性医疗”有了更为合理的存在基础等。医学伦理学不仅讨论医学活动中各种关系的事实如何,也包括这些关系如何能够成为道德善,并达到道德最终目的,即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4]。很多探讨医学伦理学的观点,集中于追寻医学技术热点而忽略医学活动对社会关系影响的思考,关注案例分析和引用而缺少了价值的判断和道德的考量,从这两年医学伦理学领域内对“基因编辑”“精准医疗”等热门问题的追捧即可窥见一斑[5]。那么,医学伦理学到底是伦理学的概念和原则在医学中的应用?还是医学自身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特定环节产生问题可以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和考量?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路径,自然也就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医疗卫生活动是人类生活实践的特殊领域,具有诸多特殊属性,不可用其他的生活实践方式,特别是经济活动和日常道德活动进行简单类比,也就不能简单套用已有的学术理论进行简单的推衍[6]。伦理学概念与医学的结合并不是要通过抽象的某个公理或者公式来对医学活动中的问题作出回应,而是要根据这些问题的萌发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和关联的各种关系中去把握和解释,这些过程和关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特殊性。

3医学生职业道德的现实需求

当前,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持续的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不断造成人性的扭曲和道德文明的不正常发展,导致日益复杂恶化的医疗环境和不断升级的医患纠纷,诸多因素里不可忽视的就是医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和滑坡,以及长期以来医学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严重脱节。简单来说,医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而忽视合格的医师培养。职业道德,以道德的善恶标准对职业态度和行为的评价,严格来讲,对尚处于学生阶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不完全适合。但是,纵观医学本身发展历程、医学活动中各类交织的社会关系和医师的成长过程,以及越来越多的医患关系问题,使得医学研究生的教育不再单纯地局限于研究生教育领域或者医师培养领域,而是以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重视医学研究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全面教育。因此,职业道德的培育就成为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德教育的必要环节和医德建设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长远看来,对逐步优化医疗环境和不断改善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也有着内在的促进作用。

4职业道德培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