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探讨(5篇)

小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探讨(5篇)

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不少家长和教师仍存在对美术课程的误解和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生活和教学经验,分析讨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希望能帮助某些家长和教师及时转变观念,促进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篇章,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美术课程的开课率也大幅提高,初步实现艺术教学体系的建立,逐渐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小学美术课程包含了书法、国画、民间艺术、摄影、雕塑、设计等多姿多彩的绘画课程和手工艺技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审美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有演示法、参观法、比较法、情景法及讨论法等多种新式教学结合,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趣的主管能动性;在教学设施上,随着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今的中小学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美术器材室,画板、彩笔、调色板、雕刻刀、石膏、各种静物、多媒体、投影仪等;在师资力量上,美术院校的毕业生、甚至硕士研究生到中小学任教,师资文化水平和知识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也逐步认可和支持,为推动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提升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生活经验,总结出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有以下几个益处。1.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中小学美术课程对绘画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大大拓宽。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记忆画、素描、工笔画、创作画等。记忆画锻炼学生的记忆和思考能力;素描锻炼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用心分析和观察物象,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外部结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工笔画经常要涂底色,培养学生色彩搭配和想象的能力;创造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使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创作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升智力。2.培养学生创造力学习美术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取得的效果来看,这种创造力的提升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要想提升创造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人生及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有针对的为学生营造培养创造力的氛围。美术课程不像普通文化课那样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调动学生眼、手、脑的协调并用,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开发和提升学生内心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如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的碧海黄沙、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皑皑白雪,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术课程和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美,大自然的多彩绚丽对学生的创造力的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素材。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和才能之后,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去野外写生,或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作。还可以开展各种校园手工艺制作比赛,计算机美术创作大赛、校园文化艺术创作等,这一些列的训练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丰富眼界,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与他人的互助协作,使心智和感性认知在实践中互相交融发展,丰富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大益处。3.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审美个性的差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美术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绘画的材料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中小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影响或者干涉学生的审美情趣,应选择一些风格迥异的作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的学习。在进行作品赏析时,切忌评价的绝对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艺术本身就没有边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审美的角度不同而已。从学生的对美术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找出作品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分析和独到的审美见解给予肯定。绘画实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对于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的作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独特的审美能力深入学生内心,学会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锻炼综合应用能力中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和知识修养不足,就如同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显示什么。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都经过精挑细选,有助于学生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选择一些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作品,从素描入手,学习国画,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会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可以鼓励学生欣赏国外著名的绘画,如多彩的《星空》、极富动感和生命力的《向日葵》、充满魅力的《蒙娜丽莎》等。通过大量的美术欣赏和绘画创作,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和求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后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结语

当今时代,消除家长和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误区,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念,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到以育人为教育的重点,努力培养现代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慧军.浅谈美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J].学科园地,2008(11).

[2]李丽珠.美育是提高学生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

作者:陈桂蓉 单位: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育的品德教育渗透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人格素质将会得到养成。为了使学生收获良好的人生品格,需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各种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能够对小学生品德教育渗透的方式多种多样。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必须加以重视。

【关键词】小学;美术;品德教育

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不仅仅担负着带给学生知识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发展,培育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艺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协调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共同发展,使得他们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的同时,又能够收获健康积极的人格,形成互助友爱,团结善良的良好品质。这意味着要在美术教育课堂中,在努力提高课堂吸引力、生动性的基础上,还要融入对学生人格品质培养的品德教育。

一、结合小学美术教育,树立学生人生价值

学生们都有一种天生的模仿及学习能力,他们善于从生活和学习中吸取有害或者有利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起到指引作用。因此,要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观看和欣赏有代表性的动画故事和片段,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升华的目的,最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学习来源于实践,学习为了实践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高尚的品德。例如带领学生观看《炸碉堡》,从中让学生们了解舍身取义的英雄事迹,体会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带领学生领略齐白石画螃蟹讽刺索画的日本军官时,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的高尚人生态度,他用画笔作为武器讽刺了日本帝国主义。作为美术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感受老一辈热血青年的牺牲奉献精神以及大师的博爱精神和高尚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受他们熏陶,向他们学习,为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结合小学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情感体会

要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影视赏析,让学生学会感受影视情节中的情感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选的影片应与课堂教程相关联,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多个影片进行剪辑。在放映后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的时间,进行必要的设想与创作,使得学生将自身情感与影片情感相结合,唤起自身的情感共鸣,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以及对自己今后的行为形成正确规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进行影片赏析的目的所在。例如在讲解《朋友你好》时,可以播放《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给学生看,通过向学生们展示托马斯热心帮助他人的形象以及一系列的故事,引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的托马斯和他的好朋友们团结有爱、互相帮助并且勤奋热情的工作,可以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并让学生们认识到公平和友爱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艺术手段变现的《朋友你好》,在学习中注入情感,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与学习中,朋友之间要善于沟通,友爱互助。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刻板的说教,营造出一种人文情境,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更加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感受,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不断创作出更有人文气息,更有内涵的绘画作品。

三、结合小学美术教育,指导学生品德实践

良好的品德教育,优秀的人生品质,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能够在优良的品德指引下多做善事,多帮助他人。作为美术老师,要在带领学生领略国内外经典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这些文化想要传递的人文精神,从而指引他们在生活中养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有古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今中外有许多的例子印证了做人只有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去帮助他人,从能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升华,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在备课时,教师要细心收集古今中外具有主流价值导向意义的品德教育题材,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绎,为课堂注入充满活力的道德力量。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人心的教育,使这些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引领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培育学生乐干善事的品质,督促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求回报,团结友爱,积善成德。教育是使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在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他们去学习,这才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育中,我们为学生播种爱的种子,激发起学生爱的萌芽,这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即使以后我们不在他们身边,他们也不会停止他们观察生活,思考,学习的步伐。而只有正确的道德教育才能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引导他们正确地生活,思考和学习。

作者:周伟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育的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应用

【摘要】剪纸是民间古老艺术的代表,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凝结着群众的智慧,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剪纸艺术和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美术教育当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到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让其进入美术课堂,也让学生可以真正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剪纸;艺术;应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彰显了民族审美和承载了美好愿望。民间剪纸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之外,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审美以及道德教育,让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民间剪纸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因此,教师要加强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当中的应用,并通过创新教学策略的方式来挖掘剪纸艺术的教育价值。

一、应用民间剪纸艺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从未停止,正是这种追求让整个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中。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审美层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因此提高了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具备强大的审美教育功能,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熏陶与感染,促进学生智慧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对社会真善美有更加清楚的分辨能力。民间剪纸艺术同样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元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引导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能够让学生的审美层次和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美术教师教师在引入民间剪纸艺术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让学生欣赏经典剪纸作品之后,带领学生深入剖析作品的技巧内容以及审美内涵,进一步增强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例如,教师可以就生活当中常见的剪纸,如喜字、福字等向学生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于剪纸的认识,之后再带领学生投入到剪纸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内涵把握方面,让审美教育得到升华。

二、应用民间剪纸艺术教学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以及创造是小学美术教育设计的重要取向以及理论核心,这是因为美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艺术,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民间剪纸艺术凝结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结晶,是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总结创作出的一门艺术,因而具备浓郁的生活气息。但是由于普通群众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有关艺术,所以他们创作出的剪纸艺术作品相对来说会更为随意,不具备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及严谨规范,这就为学生的思考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以及创新力的培养与发挥。民间剪纸艺术是一项强调手脑并用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到美术教育当中可以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综合锻炼。而教师要为学生留足更多的创作和发挥空间,指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自我剪创练习当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才华得到有效施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可以选择的剪纸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剪纸艺术创作当中感悟其中的乐趣。而在学生完成了艺术品创作之后,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方法指出学生的优势以及不足,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自信心。

三、应用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培养学生传统道德

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所以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而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在美术教学内容当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传统道德,也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了解中华文明和民族文化。民间剪纸这一艺术的创作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在创作剪纸作品时往往会将主题确定为生活和一些神话传说,整体的作品构思以及制作受传统道德的影响较大,也因此具备了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民间剪纸艺术应用到美术教育当中,并以此为突破口,发挥美术教育的德育价值,为学生传达正确的传统美德思想。例如,《慈乌反哺》《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剪纸艺术作品,也是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些具有独特深意和蕴含传统美德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熏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建立高效的美术教育课堂。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与我国的文化历史社会等的发展和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展现着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通过将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综合技能的锻炼,奠定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基础,也让学生真正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

作者:陈蓉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应用

摘要:本文在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对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实践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美术教育;应用

美术教育对与学生的思想、智力、气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中有的意义。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美的追求。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打开了他们心中的另一个世界,通过画笔展现了心中绮丽斑斓的世界。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它们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感知力等。在当今教育中如何教授小学生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并创造性的表达心中的美,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关注重点。

一、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政府、学校和其他机构在改革美术教育方面推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学校教育相对失衡,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然而目前,还是主要以教师讲授美术理论为主,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第二,家庭教育重点偏向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审美品味和艺术品味的培养。第三,城乡教育失衡。地域差别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有很多的美术博物馆、画展。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方,只有少量的美术博物馆。校内教育资源匮乏,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会被其他科目占用[1]。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基于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形成的问题需要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育中去,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效果。简言之,就是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大部分的小学美术教育可以较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所以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应注重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来更好的理解美术,使得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发散性学习的能力。在探究创新思维的培养之前,首先弄清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具体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精致性和敏捷性四个方面。灵活性是指能够为一个美术问题提供多个解决方案。流畅性是指在美术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多种想法。精致性是指看到一个美术作品,能够针对性的改进。敏捷性指能够积极的审视创作中遇到的各种方法[2]。也就是说,创新思维就是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在短暂的时间里有多种想法,并且能够甄别出独创的想法。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思维呢?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去否定学生的任何想法,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美术问题解决方案。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技能是载体,承载着思想,最后形成作品。仅仅就小学生美术教育而言,看到一个美术作品要怎么看待?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让学生说出来,并自己模仿等方式学习技能。随后,根据经验提高技能改善作品。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底蕴,即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情感是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精神。创新人格是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目标。在美术技能和美术情感的双重能力驱动下,学生才能有意识的主动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新。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应用实践

小学美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教育,意在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在笔者多年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像,让学生模仿黑板上的图像画,之后再让他们画同类意向的作品,很多学生就画不出来,也就无法达到发开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但是,假设告诉学生画一个苹果,但是不给学生在黑板示范,学生们就会画出很多不同苹果的样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临摹,美术和书法不同,应该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主。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分组画不同的意向,多组竞赛的方式。如果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郊游写生。若仅仅限于课堂教育,采用先讲后画,或者是边讲边画。在培养学生绘画的基础技能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3]。也可以采用交叉学科教学的方式,例如在课堂上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请学生们边听歌,边画出歌里出现的物品,比如刷子、粉刷匠等。最后,请画出物品最多的同学上台展示。才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结束语

美术教育是社会物质文明的结晶,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小学美术教育对人的一生有启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课堂教育质量逐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响应新课标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9):46-47.

[2]徐利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美术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7):178.

[3]陈卫和著.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

作者:程丽敏 单位:四平市二马路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通过美术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美术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学目标单一等等,面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美术教学的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思维较为活跃的时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仍然有不少学校忽略美术课程的教学,甚至挤占美术课程课时应用在其他科目。一些学校缺乏基本的美术老师,他们在观念上认为美术是可以人人都能教授的科目,落后的教学观念使得小学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不能起到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单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片面地教授美术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增加美术活动,在课堂上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术学科在整体小学学科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只是单一地依靠考试科目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在整个民族的进步发展中扮演之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推动时代的发展,促进民族的进步。美术学科因为其独有的学科特性,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展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念,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让学生拥有鉴赏美的能力。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新鲜事物,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教师转变教育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面,教师应该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师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室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当中。制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的美术教学当中。建立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整个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注重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自己创新意识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显得沉寂死板,在这种课堂氛围上学生的思维容易被禁锢。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相互平等的,在美术教学中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加入到美术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当中,活跃美术课堂氛围。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跳跃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去自主思考在美术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个体差异化,开展个性化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学。在设计美术教学内容时就是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注重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美术学科拥有的特殊性,可以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习的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此看到美术作品的视角也会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面对这种现象,美术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去抒发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在参与讨论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看到美术作品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面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见解,应该保持平等对待的态度,尊重在课堂上有不同声音的出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面对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多给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美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美术教师单纯讲授美术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的事物。传统的美术课堂仅仅是依靠美术教材上的图片内容帮助理解美术内涵,很难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美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作品和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乐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堂,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的创新需要学生拥有独特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见解,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在课堂上发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鲍飞燕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梁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