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美术教育浅谈(9篇)

小学美术教育浅谈(9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浅谈

摘要: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结合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在农村乡镇学校的环境中开展美术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育;农村小学;教学方法

美术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受益非常大,影响也非常深广,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带来的益处是终身受益且无穷的。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关系着学生美学思维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不足,美术教学在学校教学中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甚至可以说美术教育课程成了“附属品”,美术教学方法更是相对落后。笔者认真总结在柳河县驼腰岭镇中心小学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遵循大纲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

美术教学有它独特的教学特点,大量时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遵循课程要求和大纲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美术课的各项教学内容,设计出更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绘画的基本理念和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宣传弘扬我国的优秀美术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次,要深入研究课标内容具体要求,同时设计出更适合本地、本校情况的课业内容,使美术学习轻松自如。再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开展美术教学也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要十分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学习内容分好类,分好课型教授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美术课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减少规范的制约,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善于观察,丰富教学素材

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在这方面有更强更突出的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以及不同的条件,对学习内容和方式采取了概略性的表述方式,这就使教师有更广泛的自我发挥空间。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要体现出农村的特色,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深入浅出地教授孩子们美术知识。美术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素材,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习惯,教师要善于把简单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有说服力的实例讲给学生,而且要说明课程内容在生活中的影响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提高观察力。如果美术老师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又怎能去体会到孩子们需要和喜欢这些东西呢?比如,在讲《童话城堡》一课时,设计一个让学生讲故事的环节,要求围绕城堡展开讲述,这样在故事情节中多次被学生讲到的美丽城堡、雄伟的城堡、富丽堂皇的城堡等诸多城堡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一定的画面,这时再出示课本中的城堡图片,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绘画。这样的绘画结果内容不会那么单一,而是从样式到色彩各具特色,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好的锻炼。此时,可能会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让他们在绘画上去发挥创造;有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剪纸,粘贴构造自己理想的城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不必要求学生在每一方面都有兴趣,只要有一点点就要抓住它,放大它。

三、完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标准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修复的,在农村的美术课堂上更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是否被挖掘,实际能力是否被锻炼。所以,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喜悦的同时,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让教师多角度感受教学中的优缺点,达到教学相长。美术教师在开展课程评价时要避免过度“模糊化”的教学评价,加强学生在美术课堂实际表现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由于笔者学识及工作时间的有限,在阐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时,难免有不足和不成熟之处,还有待笔者继续努力研究学习和同仁们的指导。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任重道远,本文只是对农村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渺小的探索,还需要广大同仁共同努力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它做进一步的完善,期盼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锟.中国乡村教育战略[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许莉.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7.

[4]]吴金荣.从农村实际出发进行美术教学[J].北京教育,1995(S1).

[5]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崔雅楠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驼腰岭学校

第二篇:中小学教学中的美术教育

摘要:美术教育不能等同于单纯的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它更注重的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美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学会发现美和认识美的一个过程,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质,激发人们再创造的能力。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集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小学教学;审美

中小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影响着国家的教育大计,而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这一阶段又有着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提高,对全面的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美术教育的地位还没有突出出来。在中小学教育中要提高“美育”的“地位”,应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艺术活动,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对美进行再创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重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自古就有,自古人们就利用这一教育形式来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人们的个人修养。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初期,人们就注重“礼”“乐”的教育,认识到艺术教育是提高人们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上层社会美术教育的地位尤为突出,美术教育也是统治阶级增强其统治手段的一个重要工具,统治者利用美术教育对人们的道德思想进行约束,以此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从而起到辅助统治的作用。在这一时期,艺术的教育在约束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提高人们个人修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伦理道德的形成和人们思想品质的完善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美术教育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促使人们在精神需求上得到升华,以此来揭示人们的内在情感和内心世界,并反映出社会需求。当这种人生需求与精神升华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艺术作品中就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折射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美术教育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社会有着很强的认识能力,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欣赏大自然一样,都有着一定的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者通过这种对美的感受来提高个人情操和审美情趣。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大自然的美景一样,它们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魅力,让人们在欣赏时完全陶醉其中,让身心都得到满足。这一种魅力所特有的感召力就是因情景交融所致,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的认识,更是人们审美情趣的一种表现,而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通过人的感官将这种“美”转化成人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它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了人们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获得审美享受,达到审美目的,从而提高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在精神上受到启示并得到满足,从而起到培养人们审美情趣的作用。

三、美术教育是培养人创新精神的有利手段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创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流话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新,因此创新精神是在现代社会不被淘汰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小学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因为审美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发现美到认识美再到创造美的过程,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标,而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习好、能力强的同学往往思维活跃、有审美力和创造力,除了学习,他们也可以灵活地面对生活,而那些学习比较认真但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学,他们就很难完成一些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任务。可见创造性思维无论在哪种群体里都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就承载着这一任务,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协助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艺术教育里,欣赏美只是让学生达到目标的一个方法,但它并不是最终目标,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学习训练达到提高自身创造力的目的,培养自主与创新的意识,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砚.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7(4).

[2]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2).

作者:秦晓晓 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的色彩教学课程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色彩教学概述、色彩教学现状以及色彩教学策略三大方面来阐述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的作用。

关键词:色彩;教学作用

一、色彩教学阐述

1、小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色彩是自然界在人类视角中最真实的反应,小学生在最初接触绘画时,并不具备多少造型能力,色彩的搭配能力,但他们依靠稚拙的真情,捕捉自然风光以及身边的生活最基本的颜色,作品大多造型自由、直率,色彩单调艳丽。例如:绿油油的草地,学生会用单纯的绿色去表现,而很少关注由近及远的色彩冷暖明暗变化及色彩因受环境色影响就会有其它的颜色成分。所以,儿童绘画用色单纯、大胆。

2、色彩对小学生的影响

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是一种表现手段。老师需通过加强色彩对学生的创作影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色彩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色彩是有表情的东西,和谐的色彩可以使得学生积极、愉快;不和谐的色彩,则使学生消极、疲劳。科学家对人的研究测试表明,色彩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色彩教学现状

1、认识状态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由于美术课程不是主课的原因,很多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尽可能的影响学生去发挥想象大胆的创作,而是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教师应深入了解色彩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色彩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色彩知识水平。部分学生为了完成学校的美术作业,就参加校外的美术培训班,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由于本人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在校外培训班代课,熟知培训机构的利弊,好多培训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彻底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笔者走访了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中也包括笔者自己所带的书画院的三个校区十五名美术老师就关于美术色彩教学的问题做了访谈。其主要问题过度重视造型。在给学生上课时,很多老师过度严格要求学生的造型,忽略了学生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在形式上,部分老师根据现实生活中事物直观的颜色,直接指导学生搭配教师所认为的好看的颜色,缺少学生自己对颜色搭配的理解,长期以来学生就成了教师的“寄生虫”,离开了老师学生就不知如何搭配颜色。如图1,这幅以《美丽的狮子》为主题的作品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很显然这幅作品颜色太过成人化,小学生的活泼、自由的特点完全没有表现出来。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忽略了色彩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的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2、评价误区

教师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在乌鲁木齐小学的走访调查得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1)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首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1]小学生本就身怀天真烂漫的性格,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大多与性格有关,作品能给人以愉悦的就是美感很多教师常他们常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会不敢画,会缺乏自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2)评价功利性。很多教师用美术比赛活动中得奖与否来评价一个学生作品的好坏。这种只看重结果的功利性评价,忽略了学生美术创作本身的价值[2],将诱导学生形成扭曲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三、色彩教学对策

1、掌握色彩的运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认识色彩的方法后就需要进一步熟悉对于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达到学生内心世界与色彩的融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把临摹过的优秀作品元素以及色彩的运用融入到创作中去,做到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来达到不同的色彩表现效果。充分的激发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辨识色彩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2、通过生活认知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他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3]。生活种存在着很多色彩元素和知识,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于色彩的认识。美术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元素与课堂的美术创作相结合,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此外,在课余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品位生活,充分学习自然界赋予我们人类的色彩元素,将其中的色彩与知识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4]。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将色彩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更多的开展多姿多彩的、有趣味性的色彩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色彩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2]吴旖旎浅析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中国美术学院2013

[3]知.鉴赏|中式情怀,韵味十足/住宅[知行设计249期]

[4]]徐瑞泽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创新教育2016.

作者:任春英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第四篇: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相关理念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当前的教育领域,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尝试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自身也具有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性,需要学校和教师引入新方法、新模式。而综合版画就是引进美术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旨在提高小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训练一种较为形象的思维,提高艺术修养。

一、把握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版画的价值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综合版画的环节,在实践阶段需要考量这种做法的应用和实际价值,以及其能够带来的效果。首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综合版画主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一种积极的动手理念,积极去实践,主动去创新,这样做,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增强他们对美、对美术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比如当做实物拓印时,对拓印材料的搜集和寻找,就可以考验部分学生对生活中常用材料的利用。其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综合版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亲自动手,亲自制作和创造一些东西的机会。

二、落实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版画的应用

探讨一种方式方法值不值得应用,需要从目的和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综合版画一方面希望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提高美术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相应地突出学科的特点,使教材和扩充内容有机结合,在某些方面进行一定的联系。在综合版画制作难易程度上,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地选择难度,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设置,循序渐进。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实践上的鼓励,让学生不要产生畏难思想,提高学生具体的综合版画实际操作,锻炼能力,提高水平。在综合版画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真实物体的拓印。这里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尽量将其设计得有趣且生动。比如:老师在课前可以变个小魔术,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实物的拓印呈现出既丰富多姿又色彩缤纷的图案,使学生们眼前一亮,乐于学习。动手制作拓印,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印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例如可以有蕾丝、树叶、棉麻布等等,用手去触摸,去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可以在实物拓印的过程中加入小型游戏,刺激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去学习。实物拓印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印痕。一般来讲,印痕多采用对称模式,不同学生制作种类多样的印痕,最后通过一定的拼凑结合,便可以呈现出一幅与众不同的全新的作品。教师应该尽量多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对画面作品的控制能力。在一些表面质地相对粗糙的材料或是一些花纹纸上,可以将纸张放置于其上,用铅笔或是彩色铅笔轻轻涂抹、摩擦,能够呈现出比较不错的效果。综合版画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当课堂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部分时间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可以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也可以学生自愿展示理念作品。通过这个环节,交流相关思路,总结上课经验。

三、完善小学美术课堂综合版画的问题

显然,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增添综合版画的环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活跃整体气氛,寓教于乐。但同样不该被忽视的是,偏向于视觉层面的东西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虽说这些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但有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误导,只注重画面,而忽视了应该从中体现的价值。另外一点,就是家长对此方式的误解。很多家长不够了解综合版画,认为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阻碍学生发展,因此在需要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和工具时,家长不给予学生帮助,导致综合版画无法正常开展。并且,有许多学生自身不重视此项环节,拿不出对综合版画课堂的热情和参与,在课上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在课下不配合老师完成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显然会影响综合版画实践应用的效果,使其逐渐难以开展下去。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材施教。每个学校的基本条件有差别,每个学生自身的水平也有区别,所以综合版画的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而是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教师也不能盲目地进行教课,毕竟综合版画可以算是一项新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和突破,在教学安排上根据学生条件进行调整。即便在小学,也会涉及到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差别,不同的分类,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处于较低阶段,存在极大的不成熟问题,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对综合版画做出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介绍,带动小朋友的参与热情。而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因其处于小学中的高年级,本身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就不需要在教学上对综合版画进行过于细致的讲解,而是应该给学生们安排更多的动手内容和探索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作者:向文军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第五篇:微信平台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分析

在尹少淳教授美术核心素养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老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现在“知识与技能”未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态度等。其实就是我们“大美术观”的概念,就是要让“知识与技能”转化成素养和能力。人的理念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想要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就要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的学习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在相应的平台内随时随地反复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的人文学科,需要多看,多想。所以说大量阅读艺术作品积累美术知识与创作经验是达到美术核心素养标准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源,这些资源为孩子们达到美术核心素养要求提供保障。互联网资源中的微信公众平台就具备这一优势,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微信平台的多资源帮助我更好地学习

微信平台的多资源能广泛传播性就有这一种优势,在微信公众账号中会有很多人分享我们所要的信息,就拿我们美术来讲,可以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美术”两个字,我们就能订阅和获取到大量的有关美术信息,其中包含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资源。

二、利用微信平台做好课前预习提升图像识读素养

在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并不能在课堂内全部分析到位。有了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整理的素材、大师作品、影视、图像等多种内容在平台内,教师依据所教内容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孩子通过所提供资源进行学习与分析,总结图像的形式特征、艺术内涵。原本在传统教学中要多个课时才能完成的内容,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点开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平台看老师提供的资源内容就可以快速进行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图像识读素养。

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美术技法提升美术表现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进行范画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有的时候40分钟还不一定能完成,让本来就少的课时变得越发紧张。有些老师还可能因不是本专业出身而无法进行范画教学,但在微信平台中我们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变成学生自己利用空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比如我本身是油画专业,但遇到一些关于国画绘画技巧的内容时就会有点“手抖”。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找一些名家教程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中《花鸟画》这一课,我就在网上找来了徐堪老师的花鸟画的教学视频把它发在平台内,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课前预习,上课时我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来完成问题的解答,教师只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这种交流方式会让学生对课堂更加期待,提高了学生教学环节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杜绝了教师的满堂灌的方式,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找来各种创作视频让学生拓宽创作思路,从而达到提升美术表现素养。

四、利用微信平台展览提升审美态度素养

在传统的美术课中,往往到了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的时候,我们课堂也几乎到了尾声,所以我们的讲评总是草草了事,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讲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汲取别人好的经验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但是由于课堂时间问题作品分析这一环节做得很不到位,有了微信公众平台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把你们孩子的每一次作业都办一次画展。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或者直接扫描到电脑中配上文字和音乐,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集中的展示,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随时随地欣赏同学的作品,增进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一个好的展览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视觉上的直接刺激,产生想要进行创作的欲望。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教学辅助提升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会让我们的课堂具有丰富、简洁、生动、高效的特点。利用微信平台去推送一些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些情况。传统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对课本内容挖掘不够,对于我国一些蕴含了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粹的内容讲解不详细,很难让孩子在短短的几节课中爱上它们,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定期推送一些关于此类艺术文化的内容,不断进行强化,让孩子始终能接受来传统艺术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感染,同时互联网资源的多样性更能让孩子们接收到来自方方面面的美术文化,从而提升教学品质,提高美术课的内涵表现,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互联网+教育的理念,课改核心素养的提出,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的课堂变成高效核心课堂,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一名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的参与者、实践者、开拓者。

作者:尤鲁滨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育之线条造型“三步走”探讨

摘要:如今,美术书本中“造型”领域的学习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能力也较为局促,且绘画能力较薄弱,绘画的对象往往是自己所熟悉的,或者是已掌握的简易图像。因此,我们实施了“感知——想象——创造”线条造型练习三步走计划,力求能促进学生线条造型能力的发展,提高美术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能力;培养

1线条造型第一步:感知能力的培养

感知能力,即培养学生对线条造型的感受能力。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研究表明,儿童对美术的感受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小学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美术才能的最宝贵时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说说如何练习学生对线条造型的感知能力:

1.1在模仿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线条造型的感知能力

笔者时常在黑板上进行一些示范,让同学们从视觉的角度认真“观察”线条的粗细,曲直。例如在教授一年级美术《画画叶子》这一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枫叶的形状,像手掌以及叶缘是不规则的锯齿状,叶身上有主要的叶脉和细小的叶脉。这些都需有体验和感知才能很好的区分开来。

1.2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线条造型的感知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线条造型的感知能力。结合我校普及学习书法的有利形式,让学生通过书写文字直接形象地感知线条的粗细变化,线条在毛笔的表现下的轻重缓急。做到书法、绘画两不误。

1.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线条造型的感知能力

在教授一年级美术《巧用碎纸片》这课时,笔者导入环节,讲述的是一根好心的线条不断帮助残损纸片圆梦的故事,这些纸片都是被人类所抛弃的“垃圾”,都是些可怜的小家伙,在线条的热心帮助下,他们变得更加美丽,也变得更加有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精彩。一年级学生心地十分的柔软、善良,笔者抓住这一特点,用感人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用情感来升华他们对图形联想的创作热情,使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地想要去进行探索学习,让自己也成为像线条一样的热心人。

2线条造型第二步: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能力,即培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能力,特别要在这说明的是,“想象”的美术活动有很多,如所有的绘画、雕塑、现代设计、工艺设计等都离不开想象。我们这里只是用线条来表现想象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了以下几种办法。

2.1创设环境,想象线条的魅力

对一年级小朋友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在投影仪上摆上一根线,线可以弯曲成爱心、月亮、五角星等,也可以把这根线打个结,用手进行穿、拉、折。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折叠、穿拉,通过学生亲自感知、探索对线的无穷变化,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线。再通过想象的翅膀,在平淡无奇的基本形状中,加入线条的夸张和装饰,整幅画显得饱满而有诗意。

2.2积累经验,树立简化的线条造型

线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观察物体时,总是在外轮廓、内轮廓和色彩、明暗等复杂的因素之间进行比较和筛选。如果能用简化的线条来概括感知印象,那么也就符合美术教师的那句口头禅:“任何时候停下来,画面都是完整的”。基于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看、多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

2.3巧用评价,把握线条的造型

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如用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用尺子等工具,这就需要老师不停地指出,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手绘线条灵动性,可以通过示范,比较等方法。除了直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外,还应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欣赏、讨论,将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比较,不断发现自己和别人在创作方法和理念上的异同,以此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3线条造型第三步: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所谓创造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年人,只要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只要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创造;只要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

3.1收集图像

平时多让学生观察生活,每当看到美丽的东西就把它画在本子上。这样我们在脑子中的图形样式会越来越多,看到冰激凌,其实就是由柔软的曲线构成;看到的荷花的尖尖角像是变了形的三角形;即使是扇动翅膀的蜻蜓也能用线条瞬间捕捉到。

3.2自由创作

用线条来创作一件作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经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刚开始绘画的时候,我们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不会画,我没有点子!”这时候可以给他们讲点小故事或展示一些图画书,有可能的话,让他们出去散散步,都会带来新的思考和想法。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要去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去创作,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过程,并在其中提供适当的帮助。以上所说的线条造型之“感知——想象——创造”三步走计划只是个人的一些初浅策略,还有许多不周全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探索出更多更新更全面的培养策略与细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德)玛格丽特•里特考斯基•费尔腾.以感知为基础以创造为目的——德国美术教育的典型经验[M].中国美术教育,2015.

作者:华丽珍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翔小学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教育的事业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许多专业和学科教学内容新标准的形成。为了迎合当前阶段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出现和潜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学目标形成对比,需要老师和研究人员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转变教学模式,使得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结合相关实践和研究,对具体和系统应用的细节和效果进行阐述。

一、了解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美术作为许多学生热爱的科目,投入其中的热情和精力的多少既有关学生的自觉和兴趣,又与老师的了解和引导息息相关,所以就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鼓励和支持。第一,鼓励和支持。老师不能抹杀学生对于折纸,粘贴画等艺术创作的热爱,而是要积极地鼓励和给予支持,保持学生热情和兴趣的持续。第二,发挥天性和自主思考。创作能力的培养还是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发现和探索,老师在其中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第三,留有余地。例如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播放音乐,营造出轻松和舒适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于艺术创作中,而不是陷入完成作业的苦恼中。比如,在进行《瞧这一家子》的主题创作时,老师的课前了解和家访是非常必要的,这能使得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鼓励每个学生表达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对于独特和有趣的观点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对表现方法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其次要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天性和天赋,使得学生能在创作中自我思考,这是激发灵感和培养能力的表现。最后,这种鼓励和激发兴趣的行为要适当和留有余地,不能让学生有压迫感和侵犯隐私的感觉,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决定和其个性化发展,成为学生成才之路的引导者。

二、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效率

因为小学美术教育的课堂包括欣赏,工艺,绘画,制作四个方面,所以在实际课程的推进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电教设备作为新时期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在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培养创作能力中应用电教设备以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方面,电教设备提供了新鲜的信息和饱和的色彩,这是课本和讲解不能做到的,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小学美术教育很可能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受到阻碍,而电教设备则能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很多抽象的问题,帮助推进课堂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学习水墨变体画时,对于学习色彩画成为习惯的小学生是一种挑战,许多学生就会因为理解不了概念和掌握不好技巧使得作品缺乏表现力。老师在促进创作能力的培养时就可以借助电教设备的力量,在课堂导入中由书法引入,熟悉的元素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讲到毛笔中锋,侧锋和画面的浓淡时,学生会因为抽象理论困惑不已,从而影响了作品的创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而电教设备的动态画面和视频播放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和老师扫清学习和教学道路中的障碍。总之,电教设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方面有很大作用,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更为美术课堂中实施创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手段,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创作改进

在学生完成了一堂美术课的作业后,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评价,那么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就是必然之举。其实评价机制不应该局限于老师的点评,而是可以引进新鲜和先进的评价方法,使得学生能在完成作品后更容易接受评价,从而促进对作品的改进和创新。由于小学生的感情和能力还未发展完全,在许多方面的认知不成熟,需要老师的评价进行引导和同学的不同观点予以提醒,使得学生能自然接受并积极改正,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美术中的创作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笔者结合已有的经验和实际的案例,举例阐述小学美术创作中完整评价机制建立对培养创作能力作用。比如,在春天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多媒体放映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春天的色彩的讨论,并限时进行自己作品的创作。而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首先对其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并制定一个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计划。在评价课堂中,老师挑出创作能力好和不佳的作品对其进行点评,并鼓励同学对这些作品进行创作能力和改进地方的点评,使得学生能在交流中进行不同观点的交流与交换,最后画出有自己个性和理解的“春天的色彩”。所以,建立完整和成熟的评价体系既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又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切实有效的,在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不仅对优化美术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是优化学生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经过了解学生兴趣来激发学习热情,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积极性,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学习改进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尝试,使得小学美术教育中创作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在现阶段教育中达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样的美术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作者:张露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育中个性化教学的应用

【摘要】从古至今,美术都是一种艺术的代表,是人们的精神产物,是对感情进行抒发和表达的一种方式。小学美术与其他课程不同,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个性化的美术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所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美术教育;应用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个性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对学生的潜能、个性等进激发。其主要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通过改变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个性化教育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个性化教育是目前教育的一种新的趋势,对过分强调步调一致、整齐规划的严重制度进行改变,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分析及限制

(一)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条件来看

国外学校对在对美术教育普遍比较重视,单从课时的安排上看,在美国,每周至少有两小时以上的课程,而我国的美术课程则是每周一节,甚至没有。并且,我国的美术课程很多都是用来调节主要科目的课程,以至于课程的设置与期望相差太大。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美术教学的设施比较完善,在绘画工具、美工、机械、工具等都能够保持供应,并且能够按照课程的不同需求而供应。并且很多学生还可以去艺术馆、博物馆等地区参观艺术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但是在我国,由于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甚至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更本就不设置美术课,因此,我国的美术教育与国外相差甚远。

(二)从课程教学形式和效果来看

对于德、日等发达国家来说,美术课程授课是比较开放的,老师对于课程的准备和组织,都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大多数都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空间。而我国则都是采取比较保守的教学模式,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普遍的是对技能进行传授。在我国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很难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三)从课程教学内容很热培养目标来看

发达国家中,在绘画和立体制得过制作品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因此,在教学的安排上比较广泛,在教学中,往往是以提示、启发为主,引导学生想象和创造。但我国在教学中比较容易受大纲的影响,在教学上属于严格的知道,按部就班的教学,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并且,在我国的艺术教育中,很多老师和父母只是希望学生多掌握一门技能,期盼孩子有好的成就,功利色彩比较弄,没有对美术有正确的认识。

三、个性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划分

小学有六个年级,因此,年龄还是有比较大的变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倾向于选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笔进行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上喜欢进行模仿,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进行思考、去绘画,对于自己内心和外界都进行描绘,鼓励他们要创新,尽量在绘画中不要去进行干扰。在绘画完后,对于学生优秀的作品可以进行点评表扬,并且可以让小画家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成功和自豪感。这种不仅能够调动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敢于绘画出心里的想法,能够有更新奇的作品。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中高年级在绘画的思维上从形象变为了抽象,并且有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此期间应该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期间,尽量触及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上能够通过实践去体验绘画的成功。对于艺术天分比较高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得到更好地发展,以此好确定自己的以后的方向。

(二)区分性别,发展学生个性

男与女在绘画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男生比较喜欢画飞机、飞船等机械类东西;女孩则喜欢对花、鸟、动画人物感兴趣。在绘画的特点上,男生在造型方面可能强于女生,但是在色彩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优秀。因此,在教学方面,应该根据其性别不同,来培养学生绘画的个性,针对他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分工合作,让学生自由创造

分工合作意味着讨论变多、智慧变多,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多层次的启发,还能够让学生学会相互协作。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或者是让整个班级来完成一副作品。在这种创作中,教师可能比较混乱、秩序难以管理,但是在接力的讨论和交流中,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让学生绘画衣服《天空中的小鸟》,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想象小年的形态、表情等,在绘画的形式上是剪贴、彩绘,还是什么形式,都能够在讨论中得到最好的答案。因此,在分工合作中,不仅能够展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还能够在各个细节中看出各个成员在艺术上的天分,并且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四、促进初中美术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措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还要促进学生个性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有些学生酷爱画肖像,有些学生喜欢色彩,教师针对这些来进行不同的分组,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自由选择,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往多方面发展,并且教师应该杜绝以固有的作业形式来要求学生绘画,还应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促进了合作学习教学的发展。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创造,去完善学生的个性化追求。在个性化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老师自身的美术修养,还能够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情感动向等进行更深的了解,以此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旷志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翟端丹.美术教学探研———提高学生绘画兴趣[J];辅导员;2011年27期.

[3]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艺教中心主任陈永高;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N];中国艺术报;2010年.

作者:薛守瑛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毫沁营小学

第九篇: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摘要:美术是一种能够展现人们创造、创新能力的常见艺术形式。新时期,我国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为主要目标,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也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该时期的小学生创造能力很强但其表现能力较弱。因而,在小学生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美术教育方式。只有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方式,才能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创造能力。文章以改革美术教学模式为入手点,重点探讨了小学生美术教育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策略,目的在于为相关小学生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策略

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创新。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阶段,同时美术教育是培养、提高小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小学生美术教育工作中,美术及其相关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致力于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改善美术教育环境、变革美术教育方式,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改革美术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造力培养

提高学生绘画能力是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是造成我国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最大漏洞所在。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改革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积极主动更新美术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在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结合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实际,参考国外新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现有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创新。针对自身美术教学能力不足的学校,可以跟进相关考核标准,对于美术教学模式不足的学校,可建立完善小组,及时反馈问题,并制定相关有效的提高措施。最终实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加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教师对优秀绘画作品的学生进行表扬是我国传统美术课堂的主要授课形式。这种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无法适应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性课堂的需求。因此,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符合美术教学大纲、提升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符合学校当前所配备的美术教学设备和工具是创新美术课堂的重要考虑方面。目前美术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有以下两种:(1)绘画比赛:易组织、无需特殊美术设备和道具是绘画比赛在创新性美术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教学途径,也是提高美术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简单的景物或者是静物已经不再是绘画比赛的唯一形式,在越来越多形式、主题多变的绘画比赛中,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开始关注抽象内容的表达。这样的绘画比赛,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参赛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对优秀绘画作品的表扬或者将其张贴在醒目处,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中,举行绘画主题为“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班级或者是年级绘画比赛,调动学生对伟大祖国大好山河的想象力,使学生将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在画纸上。教师可以评议学生的绘画作品,通过赞赏、表扬的形式鼓励学生的绘画创作热情,这样,以班级或年级绘画比赛方式大提升学生的绘画热情,同时增加学生的美术创造力。(2)名画欣赏: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使用图片或者是投影仪为学生展示国内外知名画作(最后的晚餐、清明上河图等)、著名画家(梵高、齐白石等),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名画的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画作的艺术内涵和盘托出,可以先展示画作的创作背景、画家资料及画作内涵,以谈论的方式向学生逐步展示,同时注意学生对画作的欣赏意见,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对艺术作品欣赏的创造性。与单一枯燥的授课相比较,这样互动性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进行户外写生实践,增加美术课堂趣味性

依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美术教学内容安排,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作画乐趣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绘画创造能力和绘画积极性。不同于室内绘画比赛,户外写生侧重于静态景物(风景秀丽的公园、湖畔等地),静物作画相对较为容易,也能够使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通过户外写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通过简单的绘画方式指导来促进学生绘画创造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提高的重要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及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美术及其相关学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正视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创新美术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发挥美术教学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美术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刘坚,谢雨子.论美术教学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

[2]顾茂州.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4(12).

[3]徐晓英.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浅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

作者:刘瑞昌 李超 单位:平邑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