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论文

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论文

一、农村中小学美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影响人们对美育的认识

造成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严重短缺状况的根本原因正是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偏离了我国教育方针,,严重影响着全面教育的贯彻实施,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在农村,不仅大多数学生家长无法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对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毫无认识,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农村一线教育者也对于美育的价值、地位与作用认识模糊,形成了教育实践环节上的滞后,影响了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二)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偏科

在应试教育的绑架下,农村中小学教育不可避免的过分攀比语、数等所谓的“正课”考分,并仅以此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等主要原因,导致了看重所谓语数外正课,偏废体音美副科的普遍现象,音、体、美自然成了正常教学的附属品,使得美育教育名存实亡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不少山村学校对美育教育不重视,教学质量极差,在许多学校美育教育成为一片`荒漠',甚至根本未上过音乐课和美术课,形成不少美育教育的空白点和盲区。

(三)教育经费不足,美育经费投入短缺

美育经费投入严重短缺问题在农村是普遍现象。在农村,有相当大比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县乡政府除了保证教师的基本工资以外,基本上未曾对学校教学做过任何经费投入,被视作副科的美育教学活动更无法谈及。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对美育重视不够,认为在美育方面的投入得不偿失,因而削减本来应该到位的美育经费。

(四)美育师资严重缺乏且素质偏低

由于农村教育主管部门的财政紧张,不能按正常教学要求配备足够的美育师资力量,造成农村中小学美育所急需的师资严重短缺。许多美育教师没有从事第一学历所学专业,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普遍存在;不少现有的美育教师本身专业修养和素质不足,学历偏低。美育师资奇缺的状况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中小学美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二、改善农村美育教育的对策

在财政紧张、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美育在农村中小学的现状并非不可改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实际工作中对美育的轻视或忽视,根本出路在于就是要遵循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把应试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

(一)将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试教育是偏离我国教育方针的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它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对美育的轻视或忽视,农村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消除“主”、“副”课之分,把美育放在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二)切实保障农村美育教育经费

转变教育经费使用重主科偏副科的思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教学经费,提高美育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农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美育教师是农村美育教育的唯一主体,承担着农村中小学生的美育重任。关注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中小学美育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和后续教育,通过各种办法鼓励广大中青年美育教师进行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时间与经费方面为广大美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美育专业进修和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有步骤地逐渐更新师资队伍;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美育师资队伍,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评职、晋级、调资和评优等方面兼顾美育教师。

(四)农村美育教师要甘于寂寞乐于坚守

农村美育教师要树立多元化的美育教育观,积极正视自我,自尊自爱,不自暴自弃,敢于肩负历史的责任和履行教师职责,立足课堂坚守自己的美育阵地。要因地制宜,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美和艺术源泉,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美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五)艺术院校应担负起普及农村美育教育的责任

各级各类艺术学院不仅美育资源最为集中,同时也是美育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艺术院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应当成为普及农村美育教育和承担农村美育师资培训的主体。因此,艺术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积极主动多渠道多形式的参与普及和提高农村的美育教育。如吉林省开展的“百校美育工程”就是一条很有实效的培养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途径,该省结合农村中小学美育的实际状况和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实际要求,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可以免费培训100所农村中小学的百名以上美育教师。

三、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美育严重短缺的现状不容忽视且亟须改变,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予以重视和相应的政策扶持,也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美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农村中小学要转变教育理念,因地制宜,拾遗补阙,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和潜力,有声有色地开展美育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体现教育公平,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张伟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