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决胜时期,总结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增收成为农民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期为推动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扶贫;成效;对策

2018年,西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攻坚战难点,紧盯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积极探索“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3”: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3”:“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统一科学的品牌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农户发展产业品牌不响亮、管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长期稳定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转方式,抓关键,补短板,强基础,全力助推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产业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1.1依托区域优势,全面精准地谋划扶贫产业

按照省上提出的六大产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东果、南菜、北畜”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广“中盛模式”,突出肉羊产业,紧扣“一户一策”落实,大力带动发展。同时,扬长避短,着眼短平快,扶持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明显的畜禽养殖和小杂粮、瓜菜、中药材种植,推动产业扶贫多元发展。发展规模养殖户3200多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多个。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留存多年生牧草达13.5万亩,年青贮氨化饲草10万吨。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肃中盛、正大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两投两收”(企业投放良种羊,政府投放优质牧草种子及地膜;企业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措施,引导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建办养殖场、种草养畜。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扶贫贷款等多种方式入股,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900多户贫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瓜菜产业以“331+”产业扶贫模式为主线,以全区15个精准扶贫村为重点,探索推广效益带动、入股分红、项目带动和农旅一体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区上确定每户贫困户1370元的产业扶贫补助标准,确保产业帮扶取得实效。至目前,全区瓜菜产业扶贫144户,其中:脱贫户129户、未脱贫户15户,共种植各类瓜菜390亩,预计瓜菜产业提供贫困群众人均收入1500元。坚持“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理念,创新“合作社+贫困户”抱团经营和贫困户自主经营两种模式,通过产业到户项目投放果苗、地膜、农药等生产要素,对甘肃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个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聚在苹果产业链上。通过几年的连续抓促,东部什社、温泉、董志3个乡镇2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民一半经营苹果,收入一半来自苹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树”的“三个过半”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1.2增强帮带效果,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5个;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全国休闲农庄示范点2处,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250个,家庭农场54个,加入农民合作社成员6584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4912户。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149家,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全区15个贫困村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其中,产业合作社103家,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15家。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59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45155.2454万元,有经营收益的村2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4%,比上年增加了12个,增长率100%,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97.8905万元。

1.3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链条

通过“组团发展”,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实现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合作社的职能。政府从原来的大包大揽、管得过宽、管得过死的产业结构中调整解脱出来,由参与式引导变为协调式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强制、群众不情愿的局面。企业和合作社逐渐成为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在产业培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上日益提高。群众变身“股东”和“产业工人”,在取得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还可获得经营收入、股份分红和劳务费用,实现了收入的稳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由初级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8.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84%。形成以籽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初步形成了彭原工业园、董志工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全区种养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增加了贫困户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

2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措施

2.1紧扣脱贫需求,认真完善制定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西峰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西峰区推广“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西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西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多个方案,实现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有发展意愿的所有贫困户,完成了产业扶贫与“一户一策”数据的对接。同时,为建立健全“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局拟定了《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和《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

2.2针对技术需求,开展产业扶贫培训

结合我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全区7个乡镇15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围绕“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主导产业办班,以点带面,采取现场讲解、答疑解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共完成产业扶贫培训27期18天,培训1171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户995户。发放果、菜、养殖书籍1303本,果树管理年历1720份,发放培训学习奖品1485份。

2.3加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2018年6月份,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区1125个合作社和15个贫困村合作社建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特别是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准确掌握贫困村合作社运行情况及贫困户入社情况,共清理出“空壳社”348家。通过摸底调研,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等逐一列出名录,逐项核销整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社务公开程序,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

3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虽然政府抓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已有多年,抓点示范的力度只增不减,宣传教育引导的办法措施不断创新,但农民的恋土情结还比较深厚,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难度大。加之新一代农民勤劳致富意识和吃苦耐劳美德有所淡化,宁愿外出务工,放任土地粗放耕作,也不愿按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格局创新发展。

3.2区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区级财政主要用于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更需要有效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由于我区没有被列入六盘山特困片区扶持范围,一些扶贫上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无法享受,仅靠区级财力保障扶贫资金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我区在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区财政在资金调度上捉襟见肘。

3.3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

尽管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贫困群众增收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依然不宽,巩固脱贫成效难度较大,仍需要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持续跟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但目前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交通、水利上的一些项目,贫困县有非贫困县没有,贫困村有非贫困村没有,省上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也在逐年的减少。

3.4服务保障不够到位

个别乡镇、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户、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能力、手段不够灵活,不能正确面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倾向于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动员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导致部分产业政府包袱沉重。特别是销售渠道的拓宽、互联网营销手段的运用、流通环节的对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进。

4农业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打算

4.1分类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按照“扶贫主攻抓产业、产业深度抓覆盖、覆盖分类要达标、达标力争见效益”的思路,精准界定,分类施策,全域全产业推广“331+”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产业培育上实行分类抓捉,畜牧局主要抓好牛、羊、生猪以及饲草料种植等畜牧产业培育,瓜菜办主要负责瓜菜产业培育,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中药材、小杂粮、旱作农业产业培育,种子管理站主要负责马铃薯产业培育,农培中心负责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散养户产业提升工程,测算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规模,制定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帮助补齐产业缺额,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帮助农户获得更稳定持久的收益。对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互助合作工程,大力支持发展以养羊为主的“331+”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用入股、务工、分红等方式开展互助扶贫,培植稳定增收产业,增加收入。

4.2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

严格落实省上出台的《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持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吃透政策,下功夫培育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跟着干,跟着富。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省上对龙头企业的贴息补助、用地、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庆、中盛、正大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效发挥白银今日阳光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积极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在不具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条件的地方,鼓励周边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4.3抓好合作社建办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要切实将合作社建办工作抓在手上,根据我区出台的《西峰区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创新组建方式,严格规范推进,确保合作社建设按期完成任务。按照“六有标准”(有营业执照、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备、有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整的财务管理流程、有保障社员利益的分红机制),确保新建合作社覆盖当地种养产业,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有一套带贫机制和模式,把投入到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的一部分量化成股份,把合作社资金按股份量化到贫困户,确保扶贫产业到村到户覆盖面。同时,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合作社发展,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331+”产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7):44.

作者:任丽娟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