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产业链保险现状和提升路径探索

农业产业链保险现状和提升路径探索

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部署。2019年四部门联合推出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三产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政策措施。三产融合以农业为基础,以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多元拓展、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是一个实现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集约配置,多主体共赢和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面临的风险环境也日益复杂化。

一、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方式

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产品在生产、储存、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涉及的部门和机构来讲,具体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多个农业部门及相关组织和机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农业产业链是以内驱动为主的自组织系统,驱动力来源于劳动分工与协助、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一方面,合理地建构农业产业链,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增值、每一个主体都有收益是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各个环节主体参与程度和参与形式不同决定了其受农业产业链风险影响程度的差异。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主要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对于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户各个利益主体而言,由于要素、资金、技术、认证、人才、信息、管理和发展思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便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联结方式。以龙头企业为例,其延伸产业链的合作主体主要为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常见的利益联结方式有三种:合同合作式、入股分红式和员工加入式,其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各不相同,在产业链中的收益不同,承受的风险也不同。总体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链过短、过窄,限制了农业自身的利润空间,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紧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链核),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还是一种单纯的市场交易关系。

二、农业产业链上的风险表现

Hardaker等将传统农业风险分为七类:生产风险、市场价格风险、货币风险、制度风险、融资风险、法律风险、生产者的健康风险。农业产业化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不仅存在各利益主体的个别风险,还存在由产业链衍生的特有风险及全局风险。一是涉农生产要素风险。农业生产要素风险直接影响农业产出效率。产前包括制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的经销与服务供给风险。产中包括土地、固定资产(播种、收割等农业机械,大棚、温室等设施,烘干、包装等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用机动车,仓储等生产用房等)、农房、农机具、生产技术和生产者健康,还包括贷款、信息和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提供的农业生产要素融合带来风险分布和利益分配的调整和不确定性。二是自然灾害风险。这是生产环节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最难防范与控制的风险。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土地经营的规模化,意味着生产环节上自然灾害风险发生聚集,这种风险将沿着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传递。三是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产后的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和外贸等环节。主要风险包括成本增加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不足风险、销售风险、价格变动风险及汇率变动风险等。如果产业链上的市场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内化,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平稳运行。四是产业链利益联结风险。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有利于构建农业产业链中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利益联结风险将阻碍农民更多地分享三产融合带来的增值收益:(1)合同合作式风险。这种利益联结模式主要存在违约风险,农户和企业都是风险承担者。比如,订单农业和土地流转合同的违约风险。(2)入股式风险。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后,有可能遇到利益分配比例较低的现象。(3)员工加入式风险。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入股等)参与“三产融合”时,土地经营权流入方在对外雇佣劳动力时优先聘用流转农户。这种利益联结模式的监管风险突出,主要承担者为龙头企业。五是全产业链风险。产业链风险点分布在产前、产中、产后的任何一个环节,而风险在产业链中的传递是通过产业链中的交易环节来实现的,风险监管必须涵盖农业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储存、运输、销售、扩大再生产等各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将带来农民收入损失。另外,农业产业化过程带来了信息风险、环境污染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制度风险等,这些风险交织作用在一起,有可能加大农业产业链风险。

三、保险服务农业产业化的创新实践

2007年以来,我国“三农”保险发展成效卓著,发挥了风险分散、损失补偿、防灾减损等基本功能。除了成本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天气(价格)指数类保险等,在产业链风险管理的视角下,还有以下五类重要的创新性险种。第一类,要素保险类。比如,农作物制种育种、专利产权、良种质量保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农业机械保险,大棚保险,基础设施保险,劳动者意外伤害保险等,都是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险种。第二类,保证保险类。(1)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该险种在不同机构之间分担风险,主要覆盖了生产环节上的信贷违约风险。在模式上主要有“政府+银行+保险”和“银行+保险”两种,成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切入点,还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农村企业财产保险、民房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扩大了农村商业保险领域。(2)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在土地流转环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已广泛开展,迎合了利益关联方对土地流转稳定性和契约完备性的诉求,对于乡村信用生态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类,责任保险类。多地试点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将初级农产品涵盖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范畴内。该险种改善了农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连贯性,且投保者多为生产规模较大、投保能力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例如,2016年浙江省嘉善县试点投保主体包括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保障项目为食品安全责任,参与者分布在农产品种养殖、流通、餐饮环节,基本涵盖了所有可能出现的农产品安全事故,充分发挥了责任保险的保障功能。第四类,“保险+”衍生产品类。该类产品有“保险+期货”“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保险+期货+订单”“银行+保险+期货”等延伸模式,促进了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提升了期货服务产业链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另如“保险+信贷”“保险+病死畜禽处理”等形式,将保险的作用扩展到了支持信贷需求和农村环境保护。第五类,综合保险类。(1)家庭农场综合保险。比如,江苏省多地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组合,一揽子覆盖家庭农场的多个种养业生产风险。(2)雇主责任综农业产业化过程带来了信息风险、环境污染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制度风险等,这些风险交织作用在一起,有可能加大农业产业链风险。合保险。该险种为生产环节的受雇人员提供风险保障。比如,江苏省开设的“农耕乐”组合保险,是一种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的雇主责任险,其保障范围涵盖死亡、伤残、医疗、误工和第三者责任险及家财险。(3)防贫综合保险。该险种在不同区域组合不同,比如,安徽省开展“3+N”一体式“防贫保”综合保险,即特色农产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险(以上3项为必选项目)+若干民生保障“菜单式”自选保险(包括基本生活保障保险、家庭财产损失保险、教育升学补贴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等项目),防范化解参保对象面临的自然灾害、大病医疗、人身意外、失业、教育升学、经济履约等方面风险。以上创新性险种多处于试点中。总体上,现有险种呈现的特点是:其一,保险重点在种养生产领域,并向产业链的产前和产后环节延伸;二是保证保险和责任保险得以发展,对于利益主体联结和农业产业链延伸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三是综合性保险,有组合生产风险的、组合贫困成因的,还有组合人身意外伤害等,一揽子兜底风险的作用明显;四是“保险+”极大地拓展了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作用领域。必须指出,目前适合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险种还比较少,保险服务农业产业链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业产业链发展与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农业产业链发展越健康,保险服务效果就会越好。同时,产业链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种风险管理工具组合发力。

四、保险服务农业产业链的提升路径

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来考虑保险高质量服务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3个基础性的提升路径。其一,重视农业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我国农业产业链正处于成长期,潜在风险点多,产前、产中和产后某个环节上爆发的风险都有可能发生快速的扩散和传递,因此必须考虑全局风险识别和监管问题。对于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不能仅依据风险损失表象选择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管理工具,而应挖掘造成损失发生的原因或原因的组合,选择出最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政策组合,提高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的效率。其二,加强农业产业链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农业产业链风险具有“农业”的特殊性,研究风险防范机制是有效应对风险的前提,对于保险产品设计及定价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要降低合同违约率,就需针对其违约原因进行新的合同条款设计,控制违约风险,完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又如,开展责任保险,就要明晰有关风险责任、损失概率、损失程度、责任认定等方面。其三,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链的行为意愿和风险保障需求。研究目的在于使保险产品的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更贴近“三产”融合主体的实际需要。农业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关注农业产业链中不同利益主体各自的生产、经营与风险防范等行为,也应该系统地关注其中的利益关联与博弈诉求,并在农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协调多元利益。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能够促使产业链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组织结构创新,促进形成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并加强产业链中的利益相关者互信和合作,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长远稳健发展。

作者:杨汭华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