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化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设备落后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舟山市大棚仍以简易大棚和钢架大棚为主,这些大棚绝大多数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对光、温、水、气等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在仅有的钢架大棚中,单体大棚多,连栋大棚少;6m宽大棚多,8m宽体大棚少。由于单体6m大棚起架低、跨度小,采光和保温性能都不太好,而且室内空气湿度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也不利于在棚室内开展机械化作业。另外,全市设施农业配套设备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各级农机部门引进和示范推广了棚内耕作、电动卷帘、节水灌溉、增温补光等机具设备,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相匹配和适用机械少
总体来说,目前舟山市与设施生产条件要求相配套的适用机械还不多,已使用的机械一般存在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生产效率低,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差,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严重等问题,很多环节还需人工处理,不能很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另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配套农机具的层次低、性能单一,主要以基础作业的田园管理机和植保机械为主,棚内环境调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配套严重不足,机械化育苗、移栽、收获和产后加工等机械设备几乎是空白。
3.先进农艺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全市设施大棚栽培种类过于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棚内病菌大量繁殖。据农业部门反馈,全市设施大棚农业发病率比露天栽培高出20%以上,全市常年发生的设施病虫害有9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30多种,许多病虫害在药剂选择压力下已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加之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品质和效益。
1当前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乡镇中,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即便是确定了相关体系,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三农服务这一块,网络化服务更是匮乏,农机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了服务水平与农机服务现代化水平不相协调,从而极大的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2农机推广的对策和创新模式
2.1全面提高我国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实现农机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农业推广退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推广模式,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财务培训以及在职培教育的方式,推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开展培训,鼓励他们自学,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要以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最为重点,并在新型农机具操作技术方面的推广力度,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队伍整体素质。
2.2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农业机械化服务是促进农业推广的基础,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充分依靠其优势,拓宽其服务区域,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配置,从而实现管理与经营的一体化模式,现阶段,我国要以乡镇为中心,展开农机服务网络,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
1当前我国机械化新技术运用现状
尽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已经不断投入应用,也不断扩大了运用范围,但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农民的思想进行了改变,政府也对农业机械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程度,也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财力、精力和管理。然而综合国力决定我国依旧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技水平也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难以得到更为深入、全面的发展。另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相较从前虽然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数量、品种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诸多机械设备相较发达国家依旧有着较大的差距,不够先进的机械设备带来的是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应用难以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地区性发展不平衡,也使得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在地域上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得不到快速的提高。
2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发展前景
2.1电子监控技术运用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极为快速,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虽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科教兴国等众多国策的不断落实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电子监控技术的应用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电子监控技术能够对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做出最精确的监控,保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员的绝对安全。另外,电子监控技术能够全方位的检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当前我国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农用电子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检测作物生长环境的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的自身生长情况,能够更好的实时了解作物生长以及性状情况,带来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成熟,微型芯片等各类电子监控技术的使用,更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2无人化操作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无人化操作在各行各业中均已投入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不例外。随着计算机等高科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的研发作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器人等各类无人化操作更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生产范围、难度也不断加大,这就使得当前农业生产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更为复杂以及更高的操作难度,甚至很多已经超过了人工所能够完成的基础操作,因此,机器人等无人化操作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另外,机器人的使用也能够使得农业生产操作更为精确,减少人工操作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技术依旧不够成熟,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能够成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主流之一。
1玉米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
根据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使用经测土推荐的配方和配方专用肥。机械收获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具,制定好具体的收获作业路线,同时根据机具特点,做好人工开割道等准备工作。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利用饲草捡拾打捆机将秸秆打捆做饲料,或利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
2水稻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
水稻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是在总结吉林省多年来水稻生产各环节机械化作业增产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无论是在水田开发区还是在老水田区,都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农机与农艺密切结合的实用拄术。这项技术内容包括水田机械耕整地技术、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技术措施和目的是建立标准化方条田和排灌渠道。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池埂面积,增加水田有效种植面积,以提高产量和节省用水量。采用盘育苗、棚管理、机插秧,用大、中塑料棚来增加育苗期的积温,使积温达到200℃左右。选用安全成熟的早熟品种,以防低温冷害,确保高产。
在苗盘上用机械均匀播种,以利于育壮苗和保证插秧穴株数的均匀性。机械稀插以发挥水稻个体的优势,靠分蘖增产。机械栽,及时消灭病虫害。化学除草,及时灭草,以保证稻苗生长旺盛。机械收获,提高效率,减少收获损失,秧根系发达,增强吸收肥水的能力,防止倒伏。机械插秧大体分为机械式和手动式两种。机械式可选择连杆式机动水稻插秧机,其由发动机、动力架、行走传动箱、行走轮、操向盘、牵引架、万向节轴、工作传动总成、秧箱分插机构、秧船、尾船等部分组成。发动机采用风冷柴油机。产生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皮带轮、皮带、行走传动箱、将动力传递给地轮、驱动插秧机行走,另一部分动力,通过传动箱传递给万向节轴,由万向节轴又分别传给螺旋轴滑套,驱动秧箱,同时传递给分插机构,驱动分离针工作。
人力水稻插秧机采用连杆铰链控制分插机构。插秧时一手把握牵引拉杆往前范动,另一手把握插秧操纵杆作推拉动作。当插秧机操纵手柄往上提时,分秧针通过控制杆、受控制器的控制,沿着回位轨迹达到最高位置,当插秧操纵手柄往下推时,分秧针通过控制杆、受控制器的控制,进入秧箱内进行取秧、分秧。同时在脱秧器的作用下,将秧苗脱离分秧针插入泥土中。当分秧针分秧一次时棘齿拨动一个齿,使秧箱移动一个齿距。当秧箱移到左右两端位置后(极限位置)秧箱停移一次,于此同时送秧器在送秧碰铁的作用下,把秧苗整体往秧门方向推送两次,使秧苗处于取秧位置。这样完成取秧、分秧、横向送秧、纵向进秧、插秧等整个工作过程。
作者:张迎军 单位:通榆县乌兰花镇农业机械推广中心站
1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的组织程序
在试验示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机具选型、选择试验示范点、签订示范合同和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总结验收这五个工作阶段。
1.1机具选型
项目通过论证后,即可着手进行机具试验选型工作,选型必须注意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做到动力配套合理,操作、维修方便,使用安全,价格合适等。若无合适的作业机械,可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机械加以改造或研制新的机具。
1.2选择试验示范点
试验示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检查项目选择的正确性,树立样板,示范全区。
1.3签订示范合同,制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