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培养方式论文范文

培养方式论文全文(5篇)

培养方式论文

第1篇:培养方式论文范文

在“泛动画”时代下,动漫类企业所涉及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有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络交互动画、手机动漫、游戏动画、虚拟现实,以及玩具产品设计等等。面对这种多样复杂的产业形态,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泛动画”时代的跨学科多元知识结构。在高校师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给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动画研究生的教育方式必须是灵活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发挥学生的强项和兴趣点,依托“产、学、研”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寻找相对应的企业来搭建实践平台,引入各类企业高端人才联合培养,使得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学生直接服务于企业,最终让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通过实践平台得以有效对接。

这个平台的搭建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所谓紧密型的就是建立校企共建的工作室、研究所来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通过工作室和研究所每年由企业划拨一定的科研经费,解决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些创新性、研究性、策划性的环节。所谓的松散型,就是由单个项目经费来推动研究,通过学生组团建立课题小组来完成研究项目,它是灵活和多变的。紧密型和松散型的实践平台是多元的,它可以使各类与动漫产业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课程教学结合,根据开发项目的不同性质确定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来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和一些大型的动漫企业就可以建立紧密型的研究所和工作室,项目有一定的周期和延续性,同时在开发成果上也需要一定的保密性。对于一些单纯项目就可以以课题组模式进行,导师可以组团,学生也可以组团,完成课程和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任务。校企结合的动漫研究生教学平台可以根本解决实践和创新环节,突破传统的学术型为主的培养模式,根本解决动漫师资结构性不足和研究领域上的局限,为动漫研究生培养找到一个好的模式。

研究项目带动团队化

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使得导入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变成可能。而项目的运作与成功结题,都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建构。“团队是为了达成既定目标而形成的一系列有组织的人际互动关系。大量的分析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团队都比单个工作更有效率。团队的生产力不是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任务能力的简单相加。组成团队的每个个体所带来的独特经验和技能的结合产生了生产力。每一个个体都会为团队带来一些独特的推动生产力的东西。更为有利的是,每个成员所带来的独特礼物相结合常常产生新的力量和才能,从而将整个团队领向更高水平的生产力。”[2]动画是一门讲究协同合作的艺术,它涉及文学、美术、计算机、电影电视、传播等各学科知识,它的制作更包含一个庞杂的创作流程和生产线,单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一个上规模的动画项目的。成功运行和制作一个动画项目需要调动的人员是多元和复杂的,需要将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进行优化整合,互相协作,组成一个良好的团队。团队的命运、荣誉和利益包含着每一个个体的命运、荣誉和利益,只有整个团队获得更多利益,个人才有希望得到更多利益。因此,每个个体都应该具备团队精神,融入团队,在尽自己本职的同时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在动画研究生教学中,团队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相比本科教学模式更为自由,课程时间相对完整,课程内容相对专一,更容易组建团队进行动画项目研究。任何动漫企业在谈到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的时候,无一例外地谈到团队精神,没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动漫人才,即使有再优秀的个人专业能力,还是会被企业拒之门外,

跨学科交叉特色化

据教育部相关统计,目前全国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3]这些院校有美术、影视类专门学校,有综合性大学,也有职业技术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是最早的一批被国家教育部评定的部级动画教学基地。每个开办动漫专业的学校性质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跨学科交叉是体现每个不同高校动画专业特点的重要现象。中国传媒大学在电视广播技术和传媒学科上的优势带动了动画学科在动画短片、宣传片、广告片等片种在网络渠道与公共媒介频道的强势发展。而北京电影学院依靠电影文学、摄影、表演、导演等传统优势专业使动画学科首先闯入院线大屏幕发展,并处于国内引领地位。综合类大学的特点更加鲜明,如北京大学,依靠计算机学科的强势地位,积极发展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动画专业,在动画学科的特点上呈现数字媒体艺术特色。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动画专业更多地体现在交互媒体,虚拟现实等特色上,包括依托现有的部级虚拟实验室在航天虚拟、军事模拟、3D影像等领域开拓动画的特色。因此,无论是满足个人学术性的发展要求,还是满足市场多元化的职业需求,“应当存在一个广泛的研究生教育机会以迎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需要”。而基于跨学科交叉思考为核心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是主要的途径。[4]

因此,动画研究生人才培养已经不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才培养,它需要和每个依托的高校学科特色相结合,学科的交叉和特色已成为培养动画研究性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推动自己学科的交叉优势,和其他学科建立协作开发研究,鼓励学生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建立联系,共同培养,交叉互补,共同推进课题创新研究。学科的带头人及其群体的学术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学科交叉或学科交叉的起点和水平,决定了学科交叉的深度,是学科交叉的关键。同时学科交叉要求教师角色、教师能力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综合性。[5]动画学科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决定了单个导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上,可以尝试打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授课方法,通过学校的管理机制,跨学科建立导师组共同培养,改变过去一个导师单独指导的模式,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共同培养,通过导入不同性质的课题研究,选择性地组建导师团队和课题小组,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培养人才个性化

艺术创造是需要个性的,人才的创新在于个性的施展。遵循不同的学科背景,充分挖掘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的特点,发挥自身的特长,尊重个性发挥和培养,鼓励新领域、新思维、新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动画专业既是综合交叉的,又是个性化的。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特点也是差距很大的,美术、影视等艺术类的学生富有创造力,他们总是不断地否定和创新,在思维模式上是发散型和点状跳跃的,拘泥于一种模式和逻辑的表达是他们不擅长的,他们往往缺少严谨和规范。正是这种发散型思维是创新力培养的基础,看似不合逻辑的东西却正是灵感闪动的表现,它是感性的。而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市场营销等理工类背景的学生在逻辑判断,求证和知识性上是绝对的占优势,严谨和合作性、团队性是他们的特点,它是理性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陷,彼此既是矛盾的,又是互为补充的。这些不同学科背景的特征,都是开发一个好的动画作品所不可或缺的,不可能要求一个学生什么特点都具备,这是不符合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只有充分发挥了每个不同学科的优势,因材施教,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过制定分类指导培养计划,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课题团队的合作下,协作分工,完成课题研究和培养目标。

第2篇:培养方式论文范文

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综合性是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除掌握必要的机械工程技术知识、美学知识、绘画技法以外,还涉及人机工程学、消费心理、生理学、市场学、广告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它要求将产品的功能、技术、文化和人文意识、民族风格等各种要素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于产品设计当中。创造性是工业设计的灵魂。产品设计追求新颖、独特、合理,新造型、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都会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掌握较扎实的工业设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工业设计领域工程审美意识、设计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能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作,并能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培养规格方面,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基础、设计表达、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设计等方面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及工程设计能力;手绘表现能力、鉴赏与创造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以及模型制作技能。

(二)重新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与课程之间无重复,做到有序衔接。通过十几年的实际操作和专家的评审,发现了一些课程上的问题并作了及时的修正。在修正的过程中,本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方法、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逐步对不合理的课程进行调整。例如: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为后继课程产品设计速写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增设了“设计速写”、“快题表现”等课程。注重计算机绘图软件技术的应用和提高,增设了“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等工程绘图软件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设了“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课程设计。

(三)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衔接更合理规范在调查中发现,徒手表达课程和计算机绘图软件课程尤为重要。由于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是工科,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绘画基础,在学习绘画课程很困难,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除了加强课堂训练之外,带学生参观各类艺术设计作品展,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中,鼓励学生报考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国家劳动人力资源部下发的正规资格证书。另外,带学生到设计公司实习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四)重视机械类产品的内部设计国内传统工业设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强调外观造型而忽视技术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从设计的角度来讲解相关的知识,从产品的外形、结构到生产工艺等因素全面要求,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深入地研究产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由于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在机械工程学院,而且地处汽车重工业发源地,因而在培养方案中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与汽车厂建立了实习基地,使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生产线,了解机械产品的内部结构,了解产品外观与内部的紧密结合过程。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大型收割机的设计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第3篇:培养方式论文范文

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学生、教材都是充满激情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再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应该更多地去尊重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从而从多种渠道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去学习的过程。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力的训练:春天来了,每个学生说一句:“小草绿了”“有燕子了”“柳树绿了”“花儿开了”“河里的水不结冰了”,甚至用春天的诗词来表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说得非常尽兴,都很快乐,幸福着学生,幸福着教师!我们感受着学生的快乐,同时也快乐着自己。

二、幸福的课堂应顺乎学生天性

小学生处于感知认识阶段,其天性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教《认一认3》《aoouiu》这两课时。顺乎儿童的天性,让学生玩起来,在游戏中识字,并且联系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搭建缓坡,适度拓展,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界。拼音教学从儿童认知出发,以情趣性和游戏性为特点,让学生在拼音乐园里开起小火车走过一站站,并将书写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的收获非常大,课堂气氛活跃。顺乎学生天性,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何乐而不为?幸福课堂!

三、幸福的教学要从心灵的启迪开始

和学生共同成长,不是硬性的说教,也不是功利地片面追求分数,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在将《自然之道》时,我和学生共同回忆儿时善意的想法和最后却伤害了小生灵的故事。我给他们讲述了小时,我喜欢小鱼、小蝌蚪,就因为这种善意的喜欢,我将小鱼从小河里逮回家养着,结果,把小鱼给养死了。我就是没遵循自然之道,才犯了这样的错误。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脸红红地说,自己小时候喜欢蜻蜓,他看见下雨前蜻蜓飞得很低,就拿来扫帚,没头没脸地捂起来,结果有的蜻蜓当下就被打死了,有的则飞不起来,他就用细线拴了他们的腿,让他们飞,有的就被鸡吃了,他还觉得很开心,但现在想想自己真有点过分。在教《万年牢》这一课时,我和学生探讨幸福的内涵。在这篇课文中,小作者的父亲放弃了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的机会,选择了真诚做人,诚信地做生意、做事,虽然日子清贫,但对作者的父亲来说,对作者来说,也是幸福的。幸福是有基础的,幸福应该是以良好的品质为基石,然后踏踏实实地付出和得到。另外,和学生认真交流,探讨人生的真谛,这本身也是幸福的,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和学生的死记硬背。点化或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本真。应试教育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使得学科课堂教学中育人价值缺失,扼杀了人的幸福追求,这些现象忽视了“人”的存在,忽视了“人”的发展,成为了课程改革中极不和谐的音符。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教学费时,学生厌学,学生发展受束缚的不良后果;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童年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也随着学生幸福感的降低而降低。

四、结语

第4篇:培养方式论文范文

工程背景

“工程”与“科学”“技术”不同,它强调的是系统、集成、整体安全、经济,还要与环境和社会相协调。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和有关职业、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①工程教育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对工程教育的支持,也离不开通过知识拓展、方法创新、工程实践等实现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而工程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的产、学、研合作以及工业、企业的合作环境。

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

实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规模,扩展多层次人才培养的辐射面,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该模式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业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创新能力,具备应用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结构与功能、材料与工艺、产品开发与创新以及广告的设计,具有处理人、产品与环境友好关系的综合能力,能在制造业、IT产业、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实施举措

1.建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的成员由学校的领导和教学骨干、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委员会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对校企合作作出全面的规划,并制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企业应及时将社会对高级设计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根据生源、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特点及教学重点等,确定动态学分制,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学校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既要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切实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每年应分批次接受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实习,并选派优秀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组织优秀学员直接参与企业工程实践。

第5篇:培养方式论文范文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它是人们职业生涯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从业者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一项对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中我们得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而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向脑力、体力相结合的劳动;单一的技能劳动转向复杂的心智技能劳动;个体独立劳动转向群组合作劳动。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指“劳动能力”,职业岗位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纯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它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团队合作、继续学习等综合的能力。因此,从业者的独立制作工作计划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及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队作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理所应当地被纳入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笔者认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图1):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

(一)职业素质培养内容

1.职业道德培养。2.质量意识培养:具有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视质量为企业发展的生命。3.工程意识:工作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4.团队精神:要有团体工作精神、全局观点,明确总体目标,明确如何为总体最优而努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

1.运用人文精神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辅导、排练的能力。(即:开始教学、辅导、排练前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案头工作、网络查询,通过各种方法为进入正式工作项目做思想、观念、概念导入)2.“扒碟”能力及排练舞蹈作品:能独立全面模仿影像资料作品并独立排练舞蹈剧目。3.能够独立表演舞蹈剧目,掌握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的分析方法与表演技术。4.教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了解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能独立担任舞蹈教学及指导、辅导工作,掌握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方法、技能。5.舞蹈音乐旋律模唱及表述能力。6.对国内外不同民族的主要民俗文化及艺术精神有所把握。7.舞蹈编导基本能力的培养。8.舞蹈评论的基本能力培养。9.民间素材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10.综合晚会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2.管理常识的培养。3.普通话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4.协调、沟通、公关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一个舞蹈从业者的作品表现能力、作品模仿能力、舞蹈音乐的驾驭能力、晚会节目的组织编排能力等被视为舞蹈专业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做出修改和更新。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必须增加行业职业能力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课,如《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等;此外,还应加大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开出量,如《剧目》《民间舞》等。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关键指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作品表现能力

作品表现能力的培养,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传统核心内容,通过基本功、民间舞、毯技、剧目、身韵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能力,从学生的基本能力、软度、开度、技巧、弹跳、舞蹈感觉、民族风格、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最终使其在身体表现力、刻画人物能力和舞台综合表现力等舞蹈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上,具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舞蹈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作品模仿技能

作品模仿技能训练,即扒碟能力训练。随着声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传媒工具的大力普及,舞蹈的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较之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业内从业者更多地从VCD、DVD、MP4、电视以及网络中学习舞蹈、传播舞蹈。如一首歌一夜之间能传遍大江南北,一个舞蹈作品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视很快出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舞台上。而这样的传播速度,使舞蹈作品的模仿(即扒碟)成为从业者必不可少的技能。市场的这一变化,促使舞蹈行业不得不迎合和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开始扒碟,或为了再现作品(即自己上台表演)、或为了辅导(即指导别人上台表演),于是扒碟能力训练便成为舞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扒碟能力训练步骤为:1.解读舞蹈作品的能力。扒碟前的案头工作应该从解读作品开始。分析作品的背景、内容、情感、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作品、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驾驭作品的目的。2.动作模仿力训练。动作的模仿,是扒碟训练的关键内容和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训练计划。一般来说,可以以一个八拍为一个训练句子。先教会学生听音乐、数节拍,解决节拍问题后,可引导学生一拍一拍地模仿动作,直至将一个八拍完成。当第二个八拍完成后,教师必须注意前一个八拍动作的记忆,引导学生一边向前推进,一边不断地把前面学的动作与新学的动作,用和音乐的方法反复练习。这样不间断地“从头连”,在扒碟完成后,整个节目的框架立起来的同时,学生动作也达到熟练的程度,为学生自如驾驭作品打下良好基础。3.学生的表现力训练。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力,要以解读舞蹈作品为基础。当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心思想、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动作的模仿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训练就应进入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的训练。以表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外化出来,从而达到表现作品、刻画人物的目的,使学生的舞台综合表现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作品音乐的理解力训练

对舞蹈作品音乐的理解,是完成舞蹈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分析作品音乐,包括节拍、旋律、乐感、主题等,使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作品、刻画人物。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驾驭能力的目的,在开设舞蹈作品模仿技能课的同时,应配套开设《舞蹈旋律模唱与舞蹈音乐分析》。

(四)项目教学法在剧目课中的运用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以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意义也是不需要的。教学应当是在“学中做”与“做中学”,实现学做一体,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必要的基本功、民间舞、毯技等技能训练具备的同时,以剧目课为载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和训练学生,使学生将所学技能综合运用,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扎实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当扒碟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程度,项目教学法应成为剧目课的重要训练内容。剧目课中,学习节目的排练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获奖舞蹈节目、优秀舞蹈节目作为排练课的训练剧目。引导学生在扒碟之前就开始思考:我现有的技术技能,能否胜任这一节目?我现有的水平能否将这个节目学下来?这个节目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主题动作是什么?它在整个节目中如何发展?音乐的特点、节奏的处理、灯光、服装、舞美、道具问题的处理、排练时间的协调、节目演员的组织、教室、服装制作、演出场地的租借、协调等,都成为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领域复杂的真实职业环境,他们必须探索、发现、建构甚至重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搜集、分析有关资料信息,对所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责任,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五)晚会节目的组织和导演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