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研究(7篇)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研究(7篇)

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游戏模拟法研究

摘要: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独立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综合能力为目标。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实践环境与软件实际开发环境存在着一定差距。国外常采用模拟教学法来缩短这一差距,而且这一方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分析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游戏模拟法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组织与实施形式,同时探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游戏模拟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软件工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方法、过程与工具的基础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学会撰写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规范文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然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与现实开发的软件环境不一致,不能适应实际的软件开发特别是大型软件的开发,很难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项目若干典型问题和实践技能。学生能开发一些简单的软件,但由于受时间以及实践项目各种条件限制,课程设计很难在广度和深度上反映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复杂性和内在本质。为了解决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复杂性和实践问题,该文分析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描述了游戏模拟教学法[1-2],并对该方法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现状

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虽然也有设计的要求,学生参与一定的实践练习,但一般停留在组织学生编写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文档上,忽略了软件项目的实际要求,缺乏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3]。(1)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很多从事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的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软件项目开发的亲身经验,课程设计的内容一般来自一些参考书籍,给学生创造了抄袭的机会,达不到课程设计的要求;有些课题比较陈旧,与现实脱轨,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内容不感感兴趣,因此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的积极性。(2)项目组划分不合理。项目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项目组的划分一般是按学号,或学生自由组合,前者失去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融合,后者导致工作量不平衡,好的学生包揽了课程设计的所有任务,而差的学生做得很少,更甚的少数学生没有人组合而只能孤军作战。(3)成绩评价单一。课程设计的评分一般是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和设计结果来评分,没有对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进行评价。

2游戏模拟法

所谓游戏模拟法,就是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好课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参与到软件工程过程中。游戏模拟法[4-5]能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技术演示软件过程,能提供软件工程知识引导学生完成模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在游戏模拟中,玩家们为了满足虚拟环境中的某些特定的目标(有时是相互矛盾的目标),不得不改变当初的决策。在经历多次决策后,玩家也间接地经历了类似软件过程,特别是游戏模拟解决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软件过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非线性。很多情况要求玩家同时关注模拟的随机因素造成的每一个运行的唯一性,解决了软件过程的非线性。(2)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软件过程中许多目标有时互相干扰,必须对目标进行优化,于是导致有些目标能实现而其它目标只能部分实现。(3)允许改变决策。如果玩家判断错误,可以退出游戏,回到前面保存的游戏状态,然后探索不同的选择。(4)多个利益相关者。在多用户游戏中不同的玩家可以尝试优化自己的结果。在单一用户游戏中,游戏通常提供了利益相关者。学生通过游戏模拟软件参与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或子过程中,并将大量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融入到软件开发过程中。在游戏模拟器的虚拟环境中,玩家可以作为软件开发项目的经理,管理一个开发团队,并为虚拟团队成员分配任务,协调团队成员的活动。游戏模拟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能针对软件开发中突发事件做出决策,如客户变更需求、某一成员离职等。同时,项目经理还可以通过加薪或奖金提高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如果玩家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功能越完善、开发周期越短、软件错误率越低,经费未超预算,则获得的分数就越高;反之,如果玩家没有按时交付项目,或经费超出项目预算,均视为失败。游戏模拟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和指导学生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真实软件项目的软件过程。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也受益,他们获得宝贵的软件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好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接轨,找准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游戏模拟法在国外已应用很多年,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提出了生存游戏模型,玩家都有机会成为虚拟公司的员工或管理者,对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知识和实践经验产生积极影响,并为软件工程过程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3结语

游戏模拟法是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一种较为新型的实践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帮助教师模拟真实环境,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激发个人和团队实践经验,达到传播软件工程知识和提供技术资源。游戏模拟法扩展了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空间和时间尺度,它以虚拟现实的游戏方式,更能迎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研究游戏模拟法,对改进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广原,马楠.国外软件工程教学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1(1):86-90.

[2]李广原,胡秦斌.软件工程课程模拟教学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1(13):92-95.

[3]韦宇炜,聂笃宪.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0(11):159-160.

[4]孟繁锋.结合模拟项目组的软件工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2):54-56.

[5]Baker,A.Navarro,E.O.A.vanderHoek,A.ProblemsandProgrammers:aneducationalsoftwareengineer-ingcardgame[C]//InProceedings2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IEEEComputerSocietyPress.2003.

作者:陈利平 彭彩红 单位:湖南工学院

第二篇: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从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着手,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理论知识相对较多且内容比较枯燥等问题,对软件工程的知识点进行了扩充,增加了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同时在课程实践中结合项目的真实场景对实践内容进行了补充,从实施情况来看,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收到了学生的良好反馈。

关键词:软件工程,加强实践,项目管理,教学效果

一、引言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跨学习的课程,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在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中的基本方法论,为学生投身社会从事IT相关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软件工程课程内容相对宽泛,要求学生自身的素质较高,所以一般安排在高年级授课,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会发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甚微,学生反映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针对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难点知识讲解、课程实践和项目实训等方面的不足,当前在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进、项目管理知识的引入、课程实践的完善和实训内容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从实际的教学反馈而言,取得了师生都非常认可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合理。对于软件工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该门课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逐一讲解,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输,实践部分则相对缺失,安排的实践课时较少,有些本科大学甚至没有安排软件工程的实践课时,更不会有针对软件工程的期末集中实训。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共鸣,收获不多。[1]

第二,教材知识比较陈旧。自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以来,它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高校不久后都出版了相应的教材。但随着实际开发中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论的持续更新,大部分的教材并没有将涉及的教材内容调整到位,与实际情况有些脱节。目前市面上教材主要是对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章节介绍,但是仅对这些章节介绍不足以满足实际开发的情境。

第三,教学考核不均衡。依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教学实施方案》,结合过去的教学经验,该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10%)、期末考试(70%)和实验成绩(2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30%)、课堂表现(30%)和学习任务完成(40%)组成。目前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实验部分占比过低,考核不足,不能充分地体现应用型大学转型的特点,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核不足[2]。

第四,教学改革实践找准教材定位,扩充教学内容。我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转型之际,对于教材的选取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性和立体化,所选用的教材能够很好的融合实际项目的经验教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教学内容,应该做如下的三点调整:首先,在传统的基本章程基础上,增加一些实践性的章节。其次,为了使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可在教学的中后期加入一些项目管理的知识。最后,对于一个软件来说,程序和文档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该增加软件工程文档编写规范和CMM(软件成熟度模型)相关文档编写规范的讲解。

第五,增强教学实践,理论实践齐重。要做到理论实践齐重,应对课程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的课时。理论课和实践课所占的课时量比重应该均分,每一周一节理论课搭配一节实践课,在实践课上,对于本周所学的理论课知识设计一个实践方案,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方案中所要求的内容。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运用软件工程的思路解决问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兴趣。

第六,改良考核方法和内容。在课程考核部分,在维持平时成绩占比不变的基础上,适当的压缩期末考试的比重和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并且在期末考试的内容中,减少对纯理论知识点的考核,把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融入到实作题中。比如说在之前的考试中,会让学生解释协作图、用例图的含义,课程改革后,对这些知识点的考察不会再出现在名词解释中,而是在实作题中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背景,比如说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根据具体的业务情况画出对应的协作图和用例图。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这两个图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灵活的联系实际,显然能够收到更好的考核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课堂上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融入软件工程的真实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开发的环境。在上机实践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体会到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论开发项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最后在项目实践中,以一个真实的项目开发为载体,进一步运用软件工程管理的思路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开发、上线的全流程。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前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国内外更加先进的开发模型,与时俱进,为成为一个优秀的IT从业者做好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廖礼萍,刘宏哲,马小军,马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4):19-21.

[2]白晓清,王勇,祝云,阳育德.“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7(2):122-124.

作者:李莉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

第三篇: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分析

【摘要】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岗位群的探讨,总结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综合素质,最后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软件工程;就业导向;培养模式

我国是人口大国,至少13亿人口,期中有8.3亿人口具有劳动能力,从业人员预计6.9亿,劳动力资源过剩,长期供大于求。根据劳动保障部门的计算,我国新增的劳动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而现有的失业下岗人员也将增加,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年。考虑到农村中仍有1.5亿劳动力到城市工作,就业形式压力巨大。但是随着地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专业、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出现了劳动力整体过剩和专业人才短缺并存的形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十年来,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1-2],服务社会能力与人才培养规模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紧缺,社会需求量大,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3-4]。而如何有效科学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等院校改革教育体系的难点问题[5]。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不足:

(1)教学内容较旧,制定的教学计划不能跟上信息行业软件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学生毕业后没有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技术和能力,造成毕业就失业的就业局面。

(2)教学重视理论研究,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3)实践课程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没有按照就业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设置实践环节,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具备专业的素质和能力。总的来说,旧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学生所学与企业脱节,综合素质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2.1面对就业岗位、岗位群设置教学课程体系

软件行业是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特点的企业,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具有大量的软件技术的专业人才。一定质量、数量和结构的软件专业人才队伍是软件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一个地区的软件人才资源储备、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状况决定着该地区软件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前途。所以,人才培养要有清晰的服务定位和就业岗位。(1)服务定位:服务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IT相关行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软件开发、测试及其相关工作。(2)就业去向:包括从网站开发、系统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库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咨询、软件营销等职业岗位,覆盖中小型IT企业软件开发技术相关的职业岗位群。

2.2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以软件行业需求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2)建立科学“分段分级教学”+“项目教学”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立符合CDIO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校内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3)校企深度融合,建立能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提高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联系本地企业,促进双方合作,达到既为本地经济服务的职能,又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真实环境,积累学生工作经验。(5)建设一只满足上述培养模式需求的、具有很强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3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综合素质

(1)掌握从事软件工程领域所需要的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数学知识等,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了解软件工程专业行业需求、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所需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页样式与布局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软件工程领域中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的基本能力。

(5)掌握DotNet核心开发技术,包括C#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MVC程序设计、Framework程序设计、Windowsphone应用开发等技术,具有使用DotNet软件开发工具进行C/S、B/S、移动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6)掌握PHP核心开发技术,具有使用PHP开发工具进行B/S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交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求实创新意识。

4结语

本文对建立适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对象需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并组织试点实施。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探讨软件工程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阳小兰,钱程,朱福喜.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J].软件导刊,2015,14(7):212~214.

[2]韩中元,雷国华,李军.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0):26~29.

[3]史志才,韩彦铎,葛斌,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26~28.

[4]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31.

[5]吕欢欢,郭伟,张辉,等.面向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1):38~42.

作者:关世杰 单位:沈阳工学院

第四篇: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教育部新增的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的需要,软件工程专业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但是,目前该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工程能力差的问题。该文以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实验室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校企合作等方面综合起来,共同形成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较完备,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校企合作

1前言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3.3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史佳融.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EB/OL].bbs.yjbys.com/597239.html.2016-6-11.

[2]唐卫东,刘昌鑫.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3,20:87-91.

[3]百度百科.课程设计[EB/OL].baike.baidu.com/view/1231618.htm.2016-6-11.

[4]刘丹凤.JavaWeb课程设计[EB/OL].wenku.baidu.com.2016-6-11.

作者:徐坚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第五篇:软件工程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摘要:在国家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情况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必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过程体系(即行动体系)转变。姜大源教授所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方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软件工程中的《.NET平台和C#编程》这门课程为试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授课方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

面对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整体要求,高校如何建立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为主要目标的人才模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以目标为出发点,调整和设置自己的课程体系已经是最重要的事情。据此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精神及结合该院发展改革实际,以软件工程专业中《.NET平台和C#编程》这门课程为试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已经在2届学生中进行实验,学生反馈效果非常好。具体思路及做法如下。

1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概念界定

姜大源教授指出: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中,为了完成某件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并获得工作成果。工作过程具有综合性、时刻运动性、结构相对固定性的特点。而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指采用某种方式,将已经确定的工作过程进行提炼、归类、整理或修改,使其排列起来具有规则性。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针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若干典型工作过程,按照人的职业能力的规律性进行序列化,再分析与职业岗位任务相关的过程、内容、要求、方法、劳动工具、劳动组织以及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到关系,从中提炼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和破译出隐性的工作过程知识,采取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学院实际确定行动领域,转让化成学习领域,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可以概括性地了解到其职业岗位所需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还可以知晓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能够在整体性的工作情境中认识到自己工作价值。

2基于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建设流程

主要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来开发课程。基本流程为就业市场调研、据调研结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方向(确定行业准入课程)、根据方向中课程确定学习知识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及课程项目、确定教学过程及教学情境设计。软件工程专业中选取《.NET平台和C#编程》这门课程首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讲授,首先,选取航班信息系统项目为案例进行;其次,构建知识体系;最后,根据项目要求调整知识点讲授顺序;从面达到工作过程化要求。

3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方面

3.1教学内容

首先,要确定讲授的对象;其次,选取符合的教学内容;再次,教学内容范围确定,主要侧重于以项目案例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注基础理论教学,更注重实用的应用为目的;最后,教学设计定位,不用遵循传统由浅入深渗透知识的原则,打破原有知识的规律性,项目用到什么知识点随时穿插。

3.2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过程中贯穿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综合运用把知识传授出来。

3.3教学模式图

此模式(见图1)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通过项目案例的引入,加入相应的激励及情境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学习,以达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4教学效果

主要采取真实航班系统为案例进行教学,将系统的知识点打碎,融入至真实项目案例中,教师在真实项目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在2届学生中分别进行,效果非常好。

4结语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个是学科体系,一个是行动体系。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情况下,我们面对的学生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人不善于用符号思考,他们是排斥符号,他们更多的主要指向是过程式的指示。因此,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或者说以经验的策略为主,以事实概念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因此,在国家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情况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必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过程体系(即行动体系)转变。姜大源教授所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方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卢苇,邢薇薇.产学研结合做中学育人——中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十年巡礼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32-37,71.

[3]郭祖华,孙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99-102,105.

作者:邵雪航 王春明 林佳丽 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

第六篇: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创建思考

摘要:如何实现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勇于创新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全面、实践能力实出、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以该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变过程以此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以岗位能力驱动的“双主线”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双主线”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精神,结合该院发展改革实际,确定发展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学院。那么如何实现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勇于创新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全面、实践能力实出、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是面临的实际问题。现以该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变过程以此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以岗位能力驱动的“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注:“双主线”,第一条线为素质教育=职业素质+创新创业+德育教育;第二条线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

1“双主线”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呢、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意义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应主动适应经济常态化,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从强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调整为“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中来;同时,通过与企业直接沟通,对就业市场进行时时跟踪(注:主要关注知名度比较高的招聘网站),以坚持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为主导,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模式。

2“双主线”课程体系建立的思路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为主,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了“2.5+0.5+1”的“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模式(见课程体系拓扑图)。2.5年(注: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主要是开设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0.5年(第六学期)开设行业准入课程(注:根据目前市场追踪情况设置四个方向分别为JAVA开发工程师、PHP开发工程师、WEB前端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1年(注: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至企业参加实训和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此种课程设置,在2.5年将本科教学内容完成前提下,可根据IT行业发展的趋势对0.5年方向课程随时进行调整,保持行业准入课程与市场时时对接,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培养目标。(见图1)

3“双主线”课程体系建立的具体做法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做到期期、年年有实训(注:期期指的每一学期,年年指的每一学年)、植入素质培养相关课程、植入《市场营销》课程、实践学时加大,建立以项目案例为驱动的基于工作过程化方式开展相应技术课的教学工作,授课地点整体调整为实验室,以便加强知识点理解和实践。

4“双主线”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在课程体系设置清晰情况下,需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跟进为其保驾护航。

(1)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教师建设,建立“双元”结构教师队伍,在改革过程中重点是课程体系设置,难点是教师,如何快速建立“双师双能”师资问题,预采取“双元”结构,一元指的是专业理论教师(专任教师),另外一元为技能教师(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来校内授课),共同完成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任务的相关要求。此结构快速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补充,集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和技能教师在技能方面的长处,互相学习,回避其相应的短板,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形式,以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2)加强教学质量,建立PDCA质量管理体系。

(3)加强素质培养,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加法码,提高学生与社会沟通和办事能力。

参考文献

[1]费贤举,胡智喜.基于模块化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4):77-81.

[2]王薇.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8):31-33.

[3]刘业,刘林峰,丁箐.电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1(7):88-91.

[4]王文,王树锋,费贤举.软件外包产业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22):9-12.

作者:张幸刚 邵雪航 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

第七篇: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发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选择企业实际开发项目作为实践项目,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效果表明,这样的改革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案例教学;应用型人才

1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和不足

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主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软件分析、设计和开发等项目技能与经验的培养和积累。因此参考企业不同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考虑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能力要求和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软件工程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①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考核机制。②不重视工程化思想的培养,没有很好利用先进的实践管理平台跟踪管理学生实践项目。③大多数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不具备软件行业工程领域背景和实际项目开发经验。这些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将项目开发所需与所学知识有机融合,不能深入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没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等工作以后,很难快速融入企业的开发氛围和环境中。再加上学校实验课时、实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不到企业的岗位需求,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2国内外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尝试

国内高校在围绕软件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北京交通大学建立了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四个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对专题技能、工程项目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产品/系统能力等不同能力培养的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江西理工大学建立的“教学理念+中心+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知识验证、应用和创新的层次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企业岗位需求的适应能力。(3)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推行“一个教学理念、两个培养阶段、三项保障措施和四门实践课程”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4)重庆大学引入工程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实践”为载体,建立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尝试基本都以学校作为主体,企业仅参与其中的部分环节,如企业实习实训,并不是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能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合作的概念源自于欧洲,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高效地培养技能人才而进行教育改革,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明确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培养技能人才的法律责任,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其本质是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其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整套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广泛采用项目式教学,将合适的企业实际开发项目进行选择和分解作为实践教学内容,搭建真实的企业软件开发环境,让学生接受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是可行的,完全适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要求。

3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软件企业的联系。本专业先后与省内外IT企业柳州奔腾软件、桂林安信以及区外中软国际、深圳达内、上海杰普、深圳达内、深圳华清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合作协议,也安排了几个年级学生到这些公司进行实习实训,学生们反馈收获很大。

(2)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不仅大量引入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规范、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等工程实践性很强和外语沟通类的课程,对于每门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课时所占的比例均不小于1/2。实践课程贯穿整个培养计划,包括从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实训到包括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的软件开发综合实训。

(3)通过走访了IT行业的一些相关企业,如柳州靓点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IT部等企业,讨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企业提供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工程师,真实的项目和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甚至就业岗位的机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围绕不同岗位能力需求,按照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

(4)在专业教学中,对一些课程和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训》中强调程序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些功能。在《项目开发实训一》、《项目开发实训二》,增加部分真实项目的开发,如基于不同手机平台的选课系统,实训管理平台等,要求开发成功后,上线运行,学生负责实施和维护。

4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对软件工程2011级227名同学的《项目实训二》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实训结束后,通过用学生调查问卷评教的形式,统计分析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效果(见表1)。通过评教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效果是比较满意,但也反映出了部分的问题,一些企业的得分较低,说明这些企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上令学生不是十分满意。评教的结果为今后选取实践教学合作企业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邵雪航,宋龙宾.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04):158.

[2]贾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37~40.

[3]吴清海.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与教育,2010(6):75.

[4]吴金星,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开一扇窗.大学教育,2014(2):99~101.

[5]武永成.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5~227.

[6]王爱民,谷川.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43~145.

作者:李威龙 朱亚超 徐奕奕 邓向姣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计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