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

谈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

摘要:为实现水资源保护区的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构建成熟、完善的施工开发体系,增强施工活动的环保属性。越来越多的施工部门,将隧道施工作为主要施工方案,依托现有的技术手段,打造成熟的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相关经验。文章从实际出发,多维度探讨水资源保护区内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增强施工技术的环保属性,为后续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1隧道施工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全面探讨隧道施工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可能带来的影响,引导政府主管部门、施工企业以及技术人员形成正确地观念认知,从整体上明确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应用的方向,无形之中,增量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1.1水资源保护隧道施工的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继出台相关举措,并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要求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工程,通过环境保护工程最大程度地消除施工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隧道施工作为一种成熟的道路施工建设机制,其不仅可以缩短道路修建历程,消除地形因素对于规划、建设活动的影响。同时隧道还能够保护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景观,减少对植被、山体的扰动,进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水资源保护区作为我国水资源涵养、利用的重要区域,在进行交通开发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环境工程的测评、设计工作,避免施工活动对于水源保护区的消极影响。隧道施工方案在水资源保护区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的有效兼顾,逐步成为水资源保护区交通开发体系的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实践活动之中。

1.2隧道施工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活动的进行,对于水资源保护区的原有形态产生了破坏作用,诱发生态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应对工作,势必诱发难以估计的损失。具体来看,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引道路基、施工通道、开挖边坡以及施工原料开采运输等活动。这些施工活动都对水资源保护区的植被、土壤、地形产生扰动,进而诱发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岩层厚度较大,硬度较高,为保证施工进展,压缩施工周期,往往会通过爆破掘进的方式,确保隧道的开挖速度。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及产生的残渣,容易诱发粉尘污染,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水资源保护往往地下水较为发育,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对地下水径流产生破坏性作用,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不足,生态平衡遭受破坏。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其内部空间相对较小,空气流动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被稀释,导致隧道内部视野的下降,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同时也加剧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对于水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威胁。正是基于隧道施工对于水源保护区可能产生的危害,施工企业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实际,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积极探讨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旨在借助技术优势的发挥,促进隧道项目施工的环保性与绿色性。

2水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原则

考虑到水资源保护区施工要求的特殊性,在探讨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路径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原则,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理顺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思路,优化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流程,构建起成熟化、实用化的保护性施工体系。

2.1预防性原则

从过往经验来看,在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在防范生态环境问题过程中,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采取必要的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术体系、施工管理模式做出必要的调整优化,能够减少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规避水土流失、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在推动隧道施工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2实用性原则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较为明显,为保证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施工企业、技术人员需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提前进入到水资源保护隧道施工区域,认真细致地开展隧道区域的地质勘察勘测工作,并且联合其他部门做好资料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隧道施工方案,以此为契机,确保方案的合理性、施工安全性以及养护方便性。在实用性原则的推动作用下,可以提升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确保水资源保护区保护成效的提升,管控施工成本,避免额外费用的产生。同时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隧道施工周期得到压缩,实现了施工窗口期的科学化应用。

3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应用方案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涉及环节较多,施工要求严苛,为确保环保综合质量技术的准确应用,有效解决水资源保护区域内隧道施工项目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依托现有的技术手段,积极做好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探讨,旨在促进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的完善优化。

3.1促进隧道施工技术综合兼顾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出于环境保护的考量,技术人员需要以预防性原则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具体来看,施工人员需要制定可行的隧道开挖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隧道路基、洞口边坡的开挖工作。例如在隧道洞口施工环节,往往采用大开挖+明洞深加工作业方式,在保证地形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植被破坏程度,从而规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问题的出现。在掘进环节,可以采用预爆破等技术方案,在保证隧道掘进速度的基础上,减少生态破坏,控制施工活动的危害性,实现施工技术的综合兼顾。

3.2认真做好施工现场污水处理工作

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综合治理过程过程中,考虑施工现场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在施工环节,技术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施工污水处理工作,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考虑到隧道施工的实际,在相关区域设立污水处理区域。例如施工人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当将污水出口位置设立沉淀池,确保污水在处理后才能够排放,沉淀池的规模,则需要施工企业根据隧道施工的规模进行确立。同时考虑到整个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在控制粉尘污染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于水资源保护区也会产生污染。因此在施工现场处理环节,需要在施工设备的清洗区域设立污水处理管网,确保含有粉尘的污水在经过处理之后,才能够排放到水资源保护区之中。除了做好上述污水处理工作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当组织人员认真做好施工区域的水质检测工作,一旦发现检测数据的异常,应当及时反馈、处理。

4案例分析

为消除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误区,避免技术应用漏洞的发生,确保隧道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施工人员除了做好技术应用方案的探讨之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案例,总结有益经验,掌握关键核心,不断增强水资源保护区内隧道施工的环保属性。以文笔山2号隧道为例,考虑到施工区域属于区域性水资源保护区,为更好地提升隧道环保综合治理能力,在隧道施工的初期阶段,施工单位积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做好设计方案地交底工作。具体来看,设计人员按照《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高网莆炎高速公路尤溪中仙至尤建宁里心段初步设计省内预审会议纪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TD70/2-2014)等设计规范,在预防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建立起完备的隧道施工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隧道施工方案的相关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化选型,实现施工方案与水资源保护区的有效衔接。例如隧道初期支护喷射砼强度C25,24h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28d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抗渗等级P6,与岩石粘结强度不小于0.8MPa。钢筋网初喷混凝土厚度不小于3cm,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水面4cm,背水面2cm。二次衬砌素混凝土强度C30,钢筋混凝土强度C35,抗渗等级不小于P8,二次衬砌最大裂缝宽度ωmax≤0.2mm。这种隧道施工方案的明确,在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够减少隧道施工对于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的合理化保护。通过这种处理方式,水资源保护区隧道施工综合治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充分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现阶段,为避免造成道路施工对水源保护区的原生环境造成扰动,往往采用隧道施工方案,通过隧道结构优势的充分呈现,实现交通道路体系建设与保护区生态环保的兼顾。文章通过系统化的研究与探讨,依托相关案例,对水源保护隧道施工环保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作出针对性优化,构建成熟的隧道施工综合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继华,梁国辉,曹建锋.兰州市水源建设工程输水隧洞TBM1施工段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9(8):112-113.

[2]李诗进.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涉及到水源保护地环境风险预防及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20(10):54-55.

[3]卢娟.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8(9):98-99.

[4]凌波.公路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应用技术版),2020(10):33-34.

[5]吴雅平.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探讨[J].华东科技及(综合),2019(12):59-61.

作者:卢达文 单位: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