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设计色彩范文

设计色彩全文(5篇)

设计色彩

第1篇:设计色彩范文

关键词:设计方法;色彩感觉;色彩心理;色彩设计;五行;

五色学说色彩设计常从视觉生理出发,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使色彩达到视觉平衡为目的。然而对于受众来说,作品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受可能更为重要。文章从色彩心理出发探讨色彩的设计方法。

一、色彩的心理感受

色彩是引发视觉感应的一种形式要素。柠檬真的是黄色的吗?或者柠檬的黄色只是我们心中产生的一种感觉。其本质是柠檬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色光,而将剩余的某种波长的色光反射到我们的眼、脑、心系统,这种特定的波长的色光让我们的视觉系统体验到一种称为黄色的色彩感受。色彩本身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重要的是光照射在物体表面后在观察者心中所造成的一种感受———色彩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此反映是在人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和解释。色彩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色彩感觉的存在。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都是以知觉的形式把客观事物反映到意识中来。知觉反映事物的外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表面联系,并借助以往的经验,将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色彩知觉反映色彩的心理感受,与色彩对人的视觉系统产生的刺激,以及人的经验密切相关。以红色为例,红色光由于波长最长,穿透空气时形成的折射角度小,在空气中辐射的直线距离远,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深,对视觉有迫近和扩张的感觉,故有前进色之称。红色刺激性强,最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兴奋、紧张、疲劳等情绪。通过研究光的性质可知,各种色彩的波长有长短之别,其中红色波长最长,紫色波长最短,而眼睛的水晶体类似一个不完善的透镜,当不同色光通过水晶体时有不同的折射率,它们通过水晶体而聚焦在不完全相同的平面上,短波的紫光焦点最近,长波的红光焦点最远,如图1所示。由于人眼水晶体自动调节的灵敏度有限,不同波长的光波在视网膜上的映像就有了前后位置上的差异。光波最长的红色在视网膜内侧成像,对视觉有最大的压迫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美国的一位神经学家曾用猴子做试验,在一个黑色的房间里,当亮起红灯时,“猴子像见了火”一样紧张、惊慌、乱喊乱跳,但换上绿灯后,猴子立即恢复平静。人在亮起红灯的房间里,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血压升高,皮肤出汗。色彩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虽然只是人的心理温度。色彩本身没有温度,但是色彩能够唤起人们的无意识反应和联想,调节温度的是这些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及联想。我们将每种色彩与多种多样的经验联系起来,这些经验我们经常获得,以至于成为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色彩发挥着神秘的作用,某些颜色自然而然地吸引着我们,为我们提供着有用的信息,或使我们退避三舍,向我们发出警告。色彩的象征效果也源于经验,然而这种经验不单单是某个人的,而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有些已成为某种固定的模式。红色是正面与负面的各种激情的象征色,这个象征色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的真实体验。

二、色彩心理的冷暖关系

下面对用色使用明暗还是阴阳作为设计的出发点进行对比分析。明暗是色彩生理视觉的最敏感的体现。从视觉生理出发进行色彩设计,首先要考虑明度的变化。另外,眼睛具有寻找色彩平衡的特性,一个作品只有达到色彩平衡才能满足人们视觉需求,因此设计要考虑白-黑、红-绿、黄-蓝等视觉对立色的平衡关系[1]。冷暖是色彩心理最重要的体现。从色彩心理出发进行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色彩的阴阳(冷暖)关系。互补色的阴阳关系如表1所示,色彩心理的冷暖关系为蓝、黑、青、白、红、黄,蓝色感觉最冷,黄色感觉最暖。

三、色彩与五行的同构关系

五行理论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抽象存在的基本元素为支配万物的自然力,按照一定的顺序相生相克、循环运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关的联系。五行可以与构成世界的其他要素,如方位、季节、情感等同构对应。而五色与五行元素的同构对应关系[2],如表2所示。在方位上,五行理论认为东方是青色、西方是白色、南方是红色、北方是黑色、中央是黄色。色彩与物质(五行)、生命(五脏)、情感(五情)、味觉(五味)等的同构对应关系,赋予了色彩特定的心理属性和情感,也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色彩宇宙观。例如,“中国红”“红色五行属火”。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不是越多越显著,如同五味对人的作用不是越多越好一样。中医理论认为,盐入肾经,咸味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对肾系统的吸收有所帮助,但食用过多的盐对人体是有害的。同理,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主要是起引导作用。色彩与五行具有同构关系,因而色彩在心理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符合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如图2a所示。然而,同构关系不是等同关系,用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描述五色,则过于强烈。根据五色为引的思路,色彩相生关系可理解为色彩在心理上的亲情关系、调和关系,色彩相克关系可理解为上下级关系(管理、控制、调用)、阴阳对比关系。

四、“五色+本色”色彩设计方法

(一)确定对象的五行属性

五行属金:金属、金属制品,尖锐和锋利的用具等。五行属木:木类,木器、家具、图书等木制品。五行属水:水,水养物,与水有关的物品。五行属火:火、能量,炉灶、电灯、手机、充电器等能发热、发光的物品。五行属土:建筑、陶瓷、玉石、土产等。五行属性可以从对象本身(如水)及对象功能(如电灯)来判断,因此,有些对象可能会有两种属性。色彩设计以主属性为主,兼顾从属性。

(二)根据对象五行属性确定属性颜色

属火的颜色:红色。属土的颜色:黄色。属金的颜色:白色。属水的颜色:黑色、蓝色。属木的颜色:青色、绿色。

(三)“五色+本色”设计原则

对象的属性颜色与其五行属性具有同构关系,表示该颜色符合人们内心对该对象的色彩定位,因此,文章以对象的“属性色+本色”为设计用色的出发点,为色彩设计提供用色依据。1.属性色的用色原则以黑色为例,与黑色相邻的色彩为相生的亲情关系,相对的色彩为相克的管理关系,如图2b所示。“克”为管理、控制、调用。为了更好地理解五色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母、子比喻相生的亲情关系,以上级、下级比喻相克的管理关系,如图2c所示。一是相克的色彩为心理上的冷暖对比色彩。上级色对属性色是控制关系,有较大的心理距离,尽量不用;下级色是可以管理、控制和调用的,对属性色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是实现色彩心理平衡的用色原则要首先考虑的。如木属性使用黄色、土属性使用黑色、水属性使用红色。以矿泉水为例,水的属性色为黑色(蓝色),其下级色为红色,为实现色彩的心理平衡,设计时可以加入红色,能起到较好的设计效果,如图3所示。其上级色为黄色,在设计时要尽量少用。二是相生的色彩为心理上的调和色彩。如黑色(蓝色)与白色和青色、红色与青色和黄色,这些色彩的搭配使用,在心理上是调和的。值得注意的是,视觉上互补对立的色彩,在心理上却往往是相生的亲情关系,如红色与青色、黑色与白色。设计时,当属性色不够强烈(不适合太强烈)或面积较小,就需要加入母色予以支持;当属性色表现强烈,就需要加入子色予以分担。例如,属性为火的对象,其属性色为红色,设计时以红色为出发点,或以红色为主色调,表现热烈的气氛。如果红色用色过重(或面积过大)对视觉刺激性过强,可以用黄色(子色)、白色图3属性相克色彩的应用(下级色)来调和或配色。对于水属性的对象,当不宜使用面积较大的黑色或蓝色进行设计时,可以加大白色(母色)的面积。2.本色的用色原则本色是对象的固有色,是设计用色的重要出发点之一,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本色与属性色的关系。一是本色为上级色。如果从本色出发进行设计,则将本色作为“属性色”,安排设计用色;如果主要从属性色出发进行设计,则尽量弱化本色的因素。二是本色为母色。可以从属性色出发进行设计,但本色要起重要作用。三是本色为子色或下级色。可以从属性色出发进行设计。

五、结语

第2篇:设计色彩范文

关键词:动画角色;以用户为中心;动画色彩

1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

在传统的动画创作中,设计者凭借自己的绘画功底和艺术底蕴塑造一个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语言、行为以及鲜明的个性,这就是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1]对于一部动画影片来说,动画角色无疑是创作的核心,关系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和与用户情感的交流。与传统题材的电影相比,动画电影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动画角色在设计时可以充分运用夸张解构的艺术手法,使其超现实地将设计者的幻想表达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影片中的情节会逐渐被淡忘,但经典的动画形象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并传给下一代人。动画中塑造的IP形象也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深受大家喜爱的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每年就可以接待1100万游客,2018年爆火的儿童IP小猪佩奇也已经成为真正当红时尚带货“女王”,与国内知名大牌合作生产了各式各样的动画衍生品,实现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2动画角色中的色彩运用

2.1色彩与影片整体风格

在动画电影中,动画角色的色彩风格与影片整体风格是密不可分的,在确定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再对特定动画角色进行色彩设计。对于不同的影片类型,其整体的色彩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喜剧片的配色比较鲜明艳丽,运用更多饱和的色彩,而科幻片则会选择具有科技感的金属配色和具有神秘感的暗黑色系。在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中,包含了戏剧脸谱、剪纸、皮影戏、古代书画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语言。剪纸和皮影戏由于制作成本较高,色彩的运用比较简单,而水墨动画片则很充分地运用了水墨画清新素雅的色彩风格和收放自如的创作特点,通过细微的点缀突出影片整体色彩层次的变化,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影片中的配色风格也截然不同,例如,面向低龄化儿童的动画影片会从儿童的视角描绘梦与现实,整体的色彩风格会融入更多大胆新奇的元素,对于面向大众的影片,当要反映社会问题、揭露人性阴暗面时,影片的主体背景、故事基调和色彩运用上就会更加暗沉。

2.2色彩与影片情感

确定了影片的整体风格,设计者可以对动画角色进行色彩设计,这里包括单个角色的色彩塑造和对不同角色间的色彩差异设计。当然,动画影片中的颜色并不是仅仅为了美化角色形象,它也承载了设计者赋予动画角色本身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正是因为色彩的这一属性,它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闻一多曾在他的一首哲理诗《色彩》中充分表达了色彩带给他的对生命意义的情感体验:“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2]从这段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力量,这一点在动画创作中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划分,颜色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其中暖色调的色系多以橘色和红色为主,带给人亲密、温暖、热情的积极情绪,冷色调的色系以蓝色和绿色为主,带给人高冷、凉爽、寂静的消极情绪,中性色调介于两者之间,以灰色、黑色和白色为主,融合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特点,既有积极的情绪又有消极的情绪。男女受众群体在对色彩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男性更喜欢冷色调,女性更喜欢暖色调,这与男女的生理结构有关,设计者可以在动画影片的创作中利用色彩的情感表达,使动画角色更加丰满。

3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设计

一部电影中的动画角色设计,其整体风格往往由导演决定。例如,电影《红猪》和《起风了》均为宫崎骏“给自己做的动画”,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导演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想要在影片中表达的内容,而忽视了该片作为商业电影的受众人群、上座率和利润等因素,导致影片的社会评价及观影者满意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导演过度考虑电影的商业价值,将电影制作的大部分资金投放在流量演员身上,导致电影后期资金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拍摄目标,最后只能靠“粉丝”为电影买单。以用户为中心作为设计领域被熟知的概念,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设计决策的中心,强调用户优先的设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到最终上线的过程中,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来,强调用户体验,这一设计模式发展至今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注重用户观看体验的动画影片,会将这一设计理念引入动画角色的创作,让影片的受众参与到角色的色彩搭配中,同时将他们的反馈融入创作过程,探究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搭配原则。

4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设计原则

对于一部动画电影,用户最在意的是电影情节和电影角色,尤其是电影情节的设置,在保证情节吸引人的前提下,设计者要将重点放在动画形象的塑造上,这也保证了我们研究的可行性。被调查的用户大多为21~30岁的年轻人,这部分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创新,也是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后期会优先参与我们的试验。为了控制变量,我们选择了题材相似的四部科幻动画类电影,分别为《天才眼镜狗》、《超能陆战队》、《星河战队》、《驯龙高手》,40名被调查者会从中选出最喜欢的动画角色的颜色搭配。

4.1突破传统配色方案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科幻题材的虚构动画电影,大多数设计者会采用固有的模式化配色方案,如具有科技感的金属配色和具有神秘感的暗黑色系,但从我们实际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人对于该题材电影的配色喜好程度是存在差异的,从统计结果看,大家最喜欢的配色方案是《超能陆战队》,这与我们潜意识里认为的男性在科幻电影里更喜欢冷色调搭配这一事实是不符的,因为这部影片以暖色系为主,展现人文关怀,通过色彩搭配传递出温馨与快乐、积极向上的影片主题,大白呆萌的外表和善良的本质深受观众喜爱。在创作动画角色时,不能单单依靠固有的配色方案,应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特点对形象进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观影效果。除了对《超能陆战队》的一致好评外,在其他的三部电影中,男性更偏爱冷色调的配色风格,女性则更加喜欢暖色调的色彩搭配,这是设计者在面向用户的角色创作中要考虑的问题,可以通过佩戴不同的颜色校正眼镜,使不同性别的用户看到不一样的配色。

4.2用户参与式设计

现阶段受访者对于目前动画电影中的动画角色色彩搭配评分为3.8分(满分为5分),说明动画电影角色的色彩搭配还有上升的空间,同时有57.5%的用户表示愿意参与动画电影角色设计,因此可以让部分目标用户参加角色创作,设计者可以分析他们提出的非专业性但却很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并应用于角色的再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设计不是一味强调按照用户的想法去搭配色彩,而是要以设计师的配色方案为主,针对不同性别、文化背景的用户,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推出满足其需求的动画影片。

5结语

动画色彩是动画影片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应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整部片子的整体风格来确定影片的整体色调,再依照配色原则进行动画角色设计。不同的受众群体对色彩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要积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动画角色色彩体系,同时根据动画影片面向的不同观众,在色彩处理上加以主观的刻画和运用,也可以采用外在的可穿戴设备来增强观影体验,将色彩的变化附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更加突出电影主题。

参考文献:

[1]马子凌,杨明刚.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色彩表达[J].设计,2018,31(9):37-39.

第3篇:设计色彩范文

关键词:餐具色彩;餐具色彩设计;色彩心理学;色彩设计

色彩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自然原理来讲,物体、人眼和光线共同运作下产生了色彩。色彩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漫长的人类文化历史可以看出,色彩正是人类对于自身情感和情绪的表达,特别是艺术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色彩。色彩是一种载体,用于人类表达自身对于外界的认知。色彩围绕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能从很多方面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对情绪的影响,它能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激动或沉着、冷静,感到热或冷,觉得压抑或愉快等等。

1色彩心理学

色彩刺激和影响人,能引起人体一定的生理变化,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同样,某些心理活动也会产生某些身体机能的变化。色彩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不同色彩所代表的个性,以及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和心理感受。色彩心理从人的视觉开始,从感知、情感到记忆、思维、意志和符号等[7]。它的反应和变化极其复杂。通过研究分析人的心理,了解某类人群的色彩偏好。在设计中结合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中为不同的人正确使用和合理搭配颜色。

2餐具色彩设计的相关理论

2.1色彩与视知觉

视知觉是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方式。人们通常通过形式和颜色来感知事物,整合这些特性和个人生活经历所隐含的感知特征,并最终产生一些心理感觉和情感信息。颜色感知是视觉感知的一部分。颜色来自光,人类的视觉神经会感知到颜色,然后传递到大脑以形成知识感知。

2.2色彩的联觉

在心理学中,联觉就是一种感官受到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彩的感觉,引起的其他感官的刺激作用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联觉。

2.3色彩治疗

随着对现代色彩学研究,人们更深地认识到了色彩和色彩的功能的重要。对于利用色彩,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医学手段,被称为色彩治疗。色彩治疗基于古印度的健康理论产生,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特有的能量。色彩拥有特殊的能量,色彩的能量振动通过眼睛、皮肤及与内分泌相关的脉轮系统被吸收,在身体、情感和心灵方面进行自然疗愈和能力恢复,从而保持健康和幸福状态。每种色彩都具有其各自特定的频率,蕴含着奇特的能量,可以影响人体相应的器官和精神状态。具体的方法就是在专门布置的房间内接受治疗或让患者观察特定的颜色。

3色彩心理学在餐具的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据生理学研究发现,餐具的色彩能直接影响到用餐者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影响用餐者的心理状态。除了视觉疲劳外,色彩还会影响用餐者的其他机能和心理状态。例如红色使人兴奋,蓝色使人镇定等。那么在餐具的色彩设计中,就不能忽视色彩带来的心理变化,考虑到这些影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点,为人们设计出更有益的餐具产品。色彩能引起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反应,虽然具体引起的情感因人而异,但人类整体是存在诸多共性的,例如人的生理构造、生活环境等等,所以存在着共同的心理感受。餐具色彩能带给用餐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心理感受带来不同的用餐体验。例如,黄色调和橙色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刺激人的胃口,进而增进用餐者的食欲;而蓝色让人联想到大海,有利于平复心境,使人变得沉着冷静,让用餐者享受一份恬淡,也有抑制食欲的效果。那么在餐具色彩设计中,就要注意这一点,同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设计。物体通过表面的色彩可以给人们一定的温度感。可正常的认知中,温度是要触摸物体才能感受到的,而事实情况是,物体借助表面不同的色彩也可以给人不同的温度感觉。人内心的主观感受使得色彩有了冷色与暖色之分。事实上,色彩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温度的,只是人们依据实际的生活情况,进而引发了联想,使得其有了冷色与暖色的感觉。这种联想也在用餐过程中体现,同为一道热食,盛放在暖色系餐具里,给人感觉更加滚烫,炙热:而盛放在冷色系餐具里,人们则会觉得菜品没那么炙热。不同的外部环境给人的刺激,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当人们处于寒冷环境时,使用暖色系餐具可以使人感觉更加温暖舒适,同理,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愿意使用冷色系餐具,感觉清凉舒爽。不同的色彩在同一背景下给人感觉也不相同。例如,在同一背景下,相同距离下看两种颜色,给人不同的距离感。以黑色为背景时,观察蓝色与黄色,人们往往主观感觉黄色距离自己较蓝色更近,此时的黄色就是具有前进性,蓝色则具有后退性。通常情况下,冷色较暖色更富有后退这一特性。但是这也与背景色有着很大的关系。若在白色背景下,人们感觉到的距离就会相反。餐具的色彩设计中也要注意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在结合餐桌或桌布颜色的情况下,选择有前进性的色彩为这套餐具的主色调。在一套餐具中,盛放主菜的餐具色彩也应较其他餐具更具有前进性,也就是说整套餐具色彩在保持大致同一色调下,盛放主菜餐具色彩的亮度,饱和度可以设计得偏高,这样可以更好抓住用餐者的视线,更加地突出主菜。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色彩的心理感知大不相同,所偏爱的颜色也不同,人不同的年龄段对色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对色彩的感觉能力就较弱,细分之后可以发现每个阶段有不同需求。新生儿虽然能感知色彩,但他们尚在发育阶段,此时不宜用强烈的色彩,强烈的色彩所带来的强烈刺激,对新生儿有害无益,此时的餐具设计要选用纯度较低,淡雅柔和的颜色。随着婴儿自身的成长,他们逐渐能分辨出那些强烈的色彩,例如红色、绿色和黄色,此时鲜艳的色彩易被儿童感知,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此时颜色纯度较高的餐具更容易被儿童喜爱。老年人因为身体和心理等诸多因素,更倾向中明度色彩。人到老年总喜欢热闹绚丽的色彩,这是因为生理上视力逐年减弱,色彩感知变弱,导致的心理需求变化,色彩的选择上要做到既艳丽又稳定,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的健康。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这些都影响着各民族人们对色彩所赋予的情感。因此在为不同群体、民族的用户进行餐具的色彩设计时,要参考他们民族特有的风格,了解他们的心理,探析他们的需求,结合他们特有的色彩倾向进行设计。例如,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黄色被认为是皇权和财富的象征,紫气东来所说的紫色则是福兆祥瑞的象征;黑色、白色多用于丧事,也象征着死亡;又例如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因地理环境对绿色喜爱异常,黑色用于丧色,他们认为蓝色不吉利,禁忌蓝色。因此想要设计出符合人们习俗和心理需求的餐具,就得去了解他们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禁忌。在餐具的色彩设计中,除了要考虑餐具色彩的具体功能,还要考虑使用的场景,例如在外部寒冷的环境,使用暖色系餐具盛放热菜,人们会感觉菜品更暖更能保持温度;而在外部温暖的环境,使用冷色系餐具盛放冷菜,给人感觉菜品更加清爽。进行餐具的色彩设计时,很重要的是要将色彩的情感特征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相结合进行设计。设计应以人为本。餐具的色彩设计不只是吸引消费者的方式,还可以应用色彩治疗,给予使用者保健治疗。现代心身科学研究认为,每一种色彩所具有的特定频率的光波,蕴含着不同的能量,影响相应组织器官的状态以及人内心心理状态。有实践证明,橙色对治疗抑郁症和哮喘有一定的效果;紫色有助于缓解偏头痛;青色则有助于治疗关节方面的疾病。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色彩治疗的效果,为有需要的人群设计对他们身体有益的色彩餐具。科学家认为:未来的新型药物将是颜色、声音、光线相结合的形态。在如今,色彩疗法和其他疗法相结合,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在进行餐具的色彩设计时,可以从用户需求考虑,设计出针对特定人群的餐具,让色彩治疗融入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总之,在餐具色彩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只有充分分析餐具的使用人群,根据使用者的年龄、种族信仰、审美、色彩感知等方面,分析使用者对色彩的心理感受,针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餐具色彩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而且还要设想和分析使用过程,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餐具。

4结语

第4篇:设计色彩范文

招贴设计色彩构成的另外一种主要对比模式就是色相对比。色相指各类色彩所呈现出的相貌称谓,科学解释为色彩所表现出的质的形态,它是区别各种色彩最准确、最基本的标准。色相对比在招贴设计中随处可见,它能够增强受众对于视觉色彩的判断能力,提高招贴设计的信息传播效率。例如,某品牌手机招贴设计,就通过红、黄、蓝等识别度较高的色彩进行主体设计,高度的色相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呈现出活泼、跃动的现代感。蓝色体现了科技与理性,红色和黄色则辅助画面的表现力共同增加了招贴的识别度,成功地实现了设计初衷。

二、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调和

通常情况下,招贴作品中有色彩对比就有色彩调和。狭义的色彩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通过一定规律有机地组织、排列在一起的艺术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色彩调和指通过各个局部色彩的和谐布局实现主观上的整体统一,进而通过色彩组合或排列激发人们心灵感受的美学表现手法。通过以上各门类的色彩调和概念,我们可知,要做好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调和就要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以不同人群的心理考量为出发点进行搭配和融合。一般来说参与色彩调和的颜色差别都不大,和色彩对比不同,色彩调和的色彩之间一般都有较多的共同元素,或是基于一定的明度组合,或是基于一定的纯度组合,又或是基于一定的色度组合,总之能够进行色彩调和的色彩都能给受众带来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存有共性的色彩加以配置,就形成了画面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色彩调和关系。在色彩调和关系中,客体对主体起到烘托作用,二者和谐共生,同样能够呈现出色彩对比所拥有的视觉冲击力效果。色彩调和除了要注意美学规律以及心理学规律外,还要符合招贴的主题和目的。例如,如果招贴设计的传达对象是老年人,那么在进行色彩调和时,就要尽量展示出色彩的柔和配比效果,这样方能符合老年受众群的心理状态。同样,若是针对年轻人的招贴设计,则可以尽量采用色彩调和相对较弱的方式来突出画面的冲击力。一般来讲,色彩调和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同一调和,近似调和,对比色调和。同一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彩间的明度、色相、纯度等要素至少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配比组合。这种调和方式多用于文化主题传达等较为平和的招贴主题。近似调和指两种或多种色相相近的色彩进行配比的调和方式,这种调和画面柔和,更多用于表现温馨、舒适的招贴内容。对比色调和类似于色彩对比,它是将色彩元素差别较大的对比色通过一定比例关系组合起来的组合方式,更多适用于警示效果较强的招贴设计。

三、招贴设计色彩构成中的心理效应

色彩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将招贴设计的主题情感传达给受众,再经过受众自身经验与心理感受的加工,触发其兴奋、压抑、悲伤等一系列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这一作用过程又被称为色彩心理效应。在招贴设计中,设计师依据商品诉求或文化观念,针对目标受众的心理特点,对色彩进行组合,进而实现色彩的心理效应。具体来讲色彩构成的心理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色彩联想和色彩象征。

1.色彩联想

色彩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形式作用于人的大脑,触发一系列有关色彩的抽象或具象的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被我们称为色彩联想。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色彩联想既包括大脑思维出现的具体的画面,还包括由色彩引起的抽象的感知,如情绪变化、心态反应等。例如,在招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用红与黄的色彩构成来表现喜庆意味,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的场面或是欢乐的节庆;用绿与蓝的色彩构成表现清爽或希望,激发受众联想到森林、海洋或是萌芽等物象。对于色彩构成的心理联想效应而言,它不但取决于色彩构成本身,还取决于受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先天因素以及风俗习惯、生理状况、教育程度、情绪倾向等后天因素。在进行招贴设计时,设计师同样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努力设计出符合受众特点的色彩构成,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色彩联想,发挥其实际意义。当然,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联想效应时,设计师对于色彩的多重涵义要多加注意。同一色彩既能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例如,上面所提到的红色可以促使受众联想到热闹、吉庆的场面,但也可能会使受众感官紧张,进而引发不良情绪。又如,在运用蓝色进行色彩构成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注意到蓝色所传达出的理智、冷静的情绪,还要注意其可能引起忧郁、悲伤的心理反应。

2.色彩象征

第5篇:设计色彩范文

关键词:动画设计;色彩设计;运用

一、动画设计中的色彩概述

(一)色彩运用现状在动画设计领域中,色彩是对社会文化以及非主观感受的一种体现,唯有结合动画设计理念,满足观众视觉需求以及心理需求,方可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缩短与观众间的距离感。但根据实际运用情况来看,色彩运用在我国动画设计领域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多数设计师正确认识到色彩运用价值,但缺乏色彩设计经验,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过于追求画面华丽程度、色彩搭配不合理、背景色彩单调等。

(二)色彩设计的正确认知

色彩本质上是一种特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对人类产生视觉刺激,不同波长波段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色彩。因此,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具有客观性,无法以人体自身意志而转移,从物理学层面来看,色彩颜色具有独立性,且不同种类色彩对人体视网膜所产生的刺激感有所不同,波长较长的色彩给人以温暖感,波长较短的色彩给人以寒冷感,这便是色彩冷暖关系的体现。因此,在运用色彩时,设计师应结合动画设计理念与故事情节,使用不同颜色的色彩,确保色彩搭配与动画设计内容紧密衔接,在色彩中蕴含设计者的情感心态,基于思维色彩的支配,潜意识层面影响观众心理状态,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

(三)色彩表达形式

色彩本质上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随着波长变化,会在人体视网膜中产生不同颜色,各类颜色虽然不具备改变现实世界温度的条件,却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变化。例如,在多数动画作品中,选择将餐饮店与便利店的店堂布色选为红色或橙色,给人以热情生动之感,并增加人们食欲。而对冷色系的运用,则给人以冷漠与安静之感。同时,设计师应注意的是,在不同故事情节、背景环境与配色情况下,相同颜色给观众所表达情感内容也有所不同,基于相同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具有波动性,并非固定不变。此外,颜色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对场景画风的变化,给观众以不同的情感体现,在潜意识层面上改变观众自身的情感。例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有着喜庆与团圆的寓意,在动画作品中,设计师可以将红色为配色,从而表达设计理念与自身情感,如搭建红色底色的建筑外形结构、家具等。

二、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在动画作品中,不同角色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色,风格迥异的角色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影响,并在角色股互动过程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故事内核。而在角色设计环节,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通过搭配角色头发、肤色、服装配饰颜色来诠释人物形象,对各类色彩的纯度、冷光关系以及明度等要素的改变,也可以起到诠释不同角色间的体系与结构关系的作用。1.诠释角色所表达情感与传统影视作品相比,从创作层面来看,动画作品的创作局限性在于,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为虚拟的,并无法如传统影视作品一般,通过演员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仅能通过角色肢体变动加以表达,难以向观众准确传达角色所表达的情感。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师可选择调整角色的面部肤色,结合故事情节来表达角色的真实情感。例如,将角色面部肤色调整为红色与青蓝色,可以分别表达出愤怒与恐惧之感。2.体现角色性格特点在动画作品中,需要通过角色形象的鲜明性格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为实现这一设计目的,需要运用色彩设计来充分体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帮助观众快速了解不同角色,提高角色辨识度,牢牢抓准作品的内核。例如,在动画作品《火影忍者》中,“佐助”角色以蓝色作为造型底色,充分体现了该角色贱人与睿智的性格特征。此外,对人物角色造型配色的调节转变,可以帮助观众正确了解不同角色间的情感关系。例如,在动画作品《犬夜叉》中,“阿篱”以白色和绿色为造型底色,身着白绿相见的校服套装,体现了角色开朗乐观的性格。而“桔梗”身着红白相见的日式和服,体现出单模高贵质感。同时,二者造型配色中均存有白色,且分别以红色及绿色着装,从视觉层面上体现出二者的紧密联系,诠释了角色间的牵绊。3.区分角色的主次关系在部分动画作品中,开篇即是宏大场景,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角色间的关系,无法抓住故事核心,难免给人以嘈杂之感。在这一设计前提下,设计师需要通过搭配色彩来区分角色的主次关系,将主角贯穿故事始终。例如,在动画作品《大圣归来》中,“齐天大圣”角色身着黄色僧衣,颜色较为鲜艳,而其他配角造型颜色以黑色、灰色为主,并不会给人喧宾夺主之感。此外,通过搭配特定颜色,还可以基于鲜明色彩对比,来区分角色主次关系,在色彩中蕴含主观意向。例如,在动画作品《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以代表着纯洁天使的白色为白雪公主造型用色,以代表着邪恶与魔鬼的黑色作为王后造型用色。

(二)在场景设计中的运用

从动画作品创作层面来看,部分故事情节的转变幅度较大,或是产生角色冲突时,将于特定场景内展开,做到角色与场景的相互衬托,方可使得角色以及场景水乳交融,更好的推动故事情节延伸发展。而在场景设计环节,色彩设计展露出广阔应用前景,主要应用方向与所起作用如下。1.营造气氛在动画作品中,为衬托剧情气氛,与观众产生心理共鸣,往往需要在所搭建常见中融入较为夸张的成分。而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将场景气氛与角色融为一体,避免故事情节出现生硬之处。例如,在动画作品《天空之城》中,采取色彩晕眩绘制手法,“希达”在空中落下一幕中,胸前宝石持续散发出夺目光辉,整体画面呈现为梦幻般蓝色调,冲淡了角色形象与故事情节中的夸张成分,给观众以神秘感觉,同时,还暗示了拉普达文明即将涅槃重生。2.展示时间感动画艺术是时间的艺术,作品片长直接影响到动画作品容量以及叙事长短、情节多少。当前在部分动画作品中,受到篇幅限制,为省略无用的故事情节,有效把控作品整体的叙事节奏及风格,确保主角贯穿故事始终,设计师可选择采取色彩变换方式来转换场景及调节动作快慢。例如,为表现出时间的快速流逝,借助角色经过场景的定格画面,通过调节颜色来体现春、夏、秋、冬的景色轮回与季节变幻。同时,在角色经过场景的定格画面中,调整场景色彩饱和度与明度,将场景色调由白昼转至夜间,使得观众联想到角色在场景中已待一整天。3.渲染场景从场景渲染层面来看,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衬托角色,将角色情感与场景相互融合的艺术效果,根据情境变化来充分体现角色内心情感活动,进而将故事升华。例如,在动画作品《虫师》中,设计师青睐于运用简洁明亮的色彩,使用浅粉色绘制荷花,使用橙黄色绘制萤火虫光与灯笼,且主角为身穿橙色日式和服的小女孩,整体场景宁静安详,全片皆萦绕着温暖、舒缓与平静的情感,通过色彩运用表达出创作者的缱绻深情。4.展示地域特色及文化背景在动画作品中,各色万千的色彩中既散发着社会文化,同时,还融入了丰富的地域特色,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搭设,以及对地域特征与色彩的相互结合,可以在动画作品中展现文化背景,并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动画作品《功夫熊猫》中,在场景中融入代表东方文化的暖色调颜色,如红色与橙黄色,在影片中的建筑、面馆、比武擂台等场景中,处处揭示着中华文化,极具中国特色。

(三)在情节设计中的运用

在多数动画作品中,设计师青睐于通过调节色彩来衬托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变化,确保观众可以全身心投入动画作品中,不会在故事情节变化期间出现“跳戏”现象。简单来讲,在故事情节变化方面,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正确处理情节连续变化与故事自身冲突性的关系,在给观众以跌宕起伏之感的同时,故事情节、角色变化与场景不会产生矛盾感。例如,在动画作品《东京食尸鬼》中,主角“金木研”本是一名平凡的普通人,前期故事场景画风以暖色系为主,角色所处场景颜色较为鲜艳。而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金木研”发现自己身体产生了某种器官变化,逐渐无法进食正常人的食物。与此同时,场景画风逐渐由暖色系转为暗色调,以黑色与暗红色为主要配色,营造出诡异神秘的场景气氛,场景颜色变化与故事情节的推进相互呼应,毫无违和感。

(四)色彩思维的运用

在动画设计领域中,色彩设计作为色彩载体,在心理与生理层面上呈现交互状态,蕴含着社会文化与设计师的非主观感受,可以激发观众产生丰富联想。因此,为有效控制观众的联想方向与范围,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色彩设计,树立色彩思维,综合分析动画作品类型与场景规划方案等因素,合理制定色彩搭配方案,选择正确色调,将观众思维联想向特定方向进行引导。例如,在动画作品《字宝宝乐园》中,设计师选择大量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块,并设定较高的色彩饱和度,以及结合性格特征设定不同角色服装配色,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通过反复记忆的强烈对比来加深印象,具有较高的学前教育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高动画制作质量与设计水平,引导观众对动画作品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作者产生心理与精神共鸣。因此,设计师必须提高度色彩的运用力度,正确认识到色彩设计在情节推动、场景设计等方面的价值所在,以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小稳.色彩在影视动画当中的作用及表现功能[J].艺术评论,2007(06):87.

[2]王静.色彩处理在动画设计中的情感性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02):207.

[3]于迪.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