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生态旅游

谈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生态旅游

摘要: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的起源、内涵与功能、发展现状以及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生态旅游逐渐被社会及政府认可,成为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具环境保护、公众意识提升和促进社区繁荣等作用。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发展迅猛,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偏离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因此,通过溯源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解析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探索出适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新模式。

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整合了生态学与旅游学的概念,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生态的旅游或生态性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由加拿大学者ClaudeMoulin于1980年提出,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soLascurain首先在文献中正式使用了“生态旅游”这一专用名词,并对生态旅游进行了阐释,他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常规旅游的一类,旅客可以在自然环境中体验文化和欣赏自然风光。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相关的研究集中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功能探讨等内容,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与学术观念,当前生态旅游的定义呈多样化。虽然各类关于生态旅游的表述差异明显,但就其内涵还是形成了广泛共识,生态旅游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更为关注旅游者的自然体验,更为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与生态保护,是一种体现社会公平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实质上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生态旅游的开展可以唤起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并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氛围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学习自然、体验自然和旅游活动相结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同时,生态旅游强调社区的综合管理,将民众作为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积极地为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贡献。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旅游模式将成为社会与学者关注的焦点,而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每年的增速高达20%~30%,伴随生态旅游的大量实践,相关理论研究也得以不断深入,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功能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拓展。特别是针对生态旅游的环境效益研究成为界定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重要理论依据,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也为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生态旅游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活动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力地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随着对生态旅游认识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各地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据统计表明,2004年底全国建立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2194个,旅游人次高达5000万。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需要看到,国内生态旅游被泛化和曲解的现象已成常态。大量的旅游产品打着生态的旗号,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环境及资源的保护,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均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产生了严重冲击。由于生态旅游的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着盲目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从业者素质欠缺、生态滥用与泛化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国际旅游组织与业界人士指出,生态旅游具有影响环境和社会的正向效应,但如果缺乏科学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可能带来和大众旅游类似的环境冲击。因此,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区管理体系,高效持续利用保护区环境资源成为当前实现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4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作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的开展需要科学地规划。在明确环境资源为生存之本的前提条件下,保护区应该针对性地建立规划体系,完善建立环境影响及评价机制,配合相关政策与法规,开展保护区环境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1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生态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因此在资源开发前需就适宜度与承载量进行科学评估。生态资源的科学评估,应在充分遵循区域物质流与能量流特征及规律的前提条件下,评估区域环境资源开发的有效极限,分析开发后区域的协同进化过程及风险。在此基础上,开发模式的选择以综合开发导向为宜,将综合开发与循环开发相结合,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4.2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的根本目标在于资源及环境的永续利用,因此科学的规划需建立在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基础上。早期的生态旅游规划基于功能区的划分进行规划,以加拿大国家公园为例,分区包括自然环境区(NE-Naturalenvironment)、集中游憩区(IR-IntensiveRecreation)、野生游憩区(WR-WildnessRecreation)和野生保护区(WC-WildnessConservation)。近年来,随着对生态旅游内涵的深入理解,学者们提出其分区模式要侧重考虑景观空间结构及分区之间的能量物质流动,在景观建设中要重点考虑绿岛(斑块)、绿色长廊(廊道)等生态要素。

4.3建立健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影响与评价机制。

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其生态影响也日益显现。据统计,约有11%的自然保护区资源出现退化。生态旅游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旅游设施及人类活动均可能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并造成资源退化。如果缺乏对生态旅游有效的监控与管理措施,废弃物污染、大气与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降低将成为常态。当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方面的研究及报道屡见不鲜。总体来说,目前由于生态旅游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可以大致分为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环境失衡等三类。当前,针对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对生态旅游经营过程和旅游活动中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是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蔡家奇 黎明 单位:湖北省石首市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