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论文(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论文(5篇)

第一篇: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媒体的涵义,详细的阐述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引言

当今的大学生都是生活在自媒体时代,为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自媒体技术,以下将详细的进行介绍。

1.关于自媒体的概述

当前,在网络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和分享者,发挥出媒体的作用,只要利用聊天账号就可以实现发帖子、评论实时新闻、转发微博、分享朋友圈等,对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数以千万计的信息、言论在网络的世界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充当了信息传播的媒介,并发挥出了媒体的作用,这种传播方式的流行,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彻底到来,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由此可见,自媒体其实就是指通过个人来进行信息的分布和传播,我们自己既可以是媒介也可以是媒体,言论自由的其权利充分得到应用和发挥,只要手机在手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将社会上的不平事和生活中的小故事记录下来,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素材,并可以畅所欲言的对某件事进行评论和抨击。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信息获取的方法,也从一定程度上改不了人们对于媒体传播的认识。

2.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措施

(1)充分利用自媒体,确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基本成熟,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网络也是自媒体发展的基础性平台,也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故而,学校应积极地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树立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效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确立,实现了学校利用网络和自媒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宽度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在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现需求,在网络上对学生进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并利用自媒体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播和宣导。同时,要始终以马、列、毛、邓、三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利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待问题,充分分析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努力将自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对自媒体的不足之处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吧,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网络平台的优势之一就是其所包含的教育资源非常的丰富,涵盖方方面面的内容,学校要深刻的意识这个优势,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并将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剔除掉,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利用自媒体平台像微信、QQ、微博等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导,实现思政教育的全天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网络和自媒体平台建打造成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3)提升思政课程质量,扩大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要想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就必须要优化思政课程质量,多开展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改进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去切实增强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想充分发挥出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在本着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同时必须要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内容和资源,只有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内容的趣味性和哲理性,学生才会对信息内容进行转发、分享、评论,才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真正发挥出自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影响力。(4)重视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政教育中老师要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教育理念,通过实践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程度,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且,在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发育大有裨益。故而,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进行实践的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对于教育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并利用自媒体平台来交流实践的感受和收获,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真正的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提高了网络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

结语

在自媒体时代,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确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吧,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提升思政课程质量,扩大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力;重视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采取多种方式,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3,05:213-217.

[2]袁文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2-14.

[3]马志伟,黄焕汉,陆惠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困境及其思维转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55-58.

[4]何冰,范微.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90-91+121.

[5]刘琳.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1:127-128.

作者:陈强

第二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和条件,反过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条件。文章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全面发展理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从这个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发挥理论作用于教育,作用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全人类的解放终极目标是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并且全面的发展。首先,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应该是要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因为人的个性如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可以得到满足和呈现,这可以更好地推动个人或者社会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中,不仅仅个人的生理、心理、体力、智力、思想等得到发展,同时它和社会、自然等外界也会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状态。其次,是人的主体性要得到一个充分的发挥。所谓人的主体性就是要把人放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使其可以在自我发展的时候体现出主动。人的主体性一般都是通过后天来进行培养的,并且这个主体性不会只表现在自我发展的时候,同时还会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再者是人的需要要得到一个充分的满足。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的需要也会不断地向前进行发展,特别是人的思想觉悟也会在不断地进行变化,从而对人的社会活动进行满足和升华。最后,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不是单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的体力、智力、思想、能力等方面的一个提升,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是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处在一个不断进步的状态的[1]。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意识多元化

在网络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尤其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思想的渗透,他们的思想开始受到了影响。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在世界上的网络信息中,来自路透社、法新社和美联社的信息占据了五分之四以上,这样一个强大的控制比例使得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加上大学生自身对于事物的辨析能力并不强,因此对于一些思想不能进行更好地分析,这种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处于价值观定型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二)价值取向功利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功利化的特点。很多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形成了不良的观念,对于事物的追求更注重物质和金钱,往往对于一些精神层面和道德层面的内容容易忽略。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形成了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的习惯和影响,且存在情感上的冷漠等情况。

(三)主体地位边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主体地位指的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并且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合创造力,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内容都能够围绕着学生来展开,使其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反过来也会因为内容的繁杂,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般都是配套使用的,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教学方式也会成为一种摆设,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的边缘化。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教育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大学生的自信政治教育来说,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和教育的目标[2]。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发展的主体“人”的一些主要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对于教育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对于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背景下它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归根到底都是实现人才的培养。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存在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和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方向和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条件来进行支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使得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生为本,凸显教育的针对性

虽然所有的大学都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每个地方会有每个地方的特点,每个院校会有每个院校的不同情况,因而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学内容一味地追求共性,那么学生就会呈现共性化的发展,在社会的竞争中体现不出个体的差异性,无法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原有教学大纲前提下需要进行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正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不同的教学对象前面,应该进行教学内容的一定调整,使其呈现出一定的针对性,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呈现。教育的针对性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引导原则,它的针对方向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同时还有高校的自身情况、社会的背景和国家政治的稳定需求。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以生为本都是最重要的前提,只有摸清了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得教育引导的效果能够呈现出效果,不至于成为形式。

(二)丰富手段,凸显教育的个性化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教育,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要想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高校要丰富教育教学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育个性化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当前,传统教学方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是较为普遍的,灌输式的教学和枯燥的讲座成了课堂的常态。在传统僵硬化的程序教学中,由于对理论教学的过度侧重和对实践的缺乏,导致理论不能在学生身上很好的着陆,抽象的概念无法深入学生的心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对学习的内容漠不关心的状态。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显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而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育教学的手段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引进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并且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应的辅助活动[3]。只有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变,切实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转变和调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出良好的行为效果和思想成果。人与人之间由于先天性的遗传条件和后期的环境条件不同,他们之间是有着差别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从学生的个性化角度出发,进行分层的教育和引导,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就可以更好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能够得到呈现,从而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和不断地提高。

(三)注重实践,凸显教育的全面化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不仅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育,使得教育的全面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高校要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同时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变化。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高校能够对自身的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并且能够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情况。

(四)加强建设,凸显教育的专业化

思想政治教学的施教者自身的水平和整体的师资结构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影响的,从而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那么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专业化程度就会比较高,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学校的整体师资结构良好,那么无论是从从教者个人还是整体的师资力量提供,都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能更加从学生的层面出发,针对性开展教学环节的设置,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有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常常是只有辅导员来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这种情况,高校要进行改善和调整,多引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开展项目性的科研工作,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4]。部分从事这方面教育的教师本身并不是这个专业毕业的,而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边自学边教书,这样的状态决定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达不到社会的标准,如此一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五、结束语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可以更好地使得大学生的培养能够更加有效和全面,使得大学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吴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64-65.

[2]宋伟.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35):63-64.

[3]裴文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1):46.

[4]袁俊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与价值[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6(02):39-43.

作者:黄雅娟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路径创新

摘要: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式等提出了新挑战,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研究,充分利用好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构建全方位自媒体育人平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追求。作为主要受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发文予以指导。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这不仅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由此可见,自媒体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私人化、自主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和信息共享平台。自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微信、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及直播平台等。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主要特点有:1.信息源的多样性。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民众主要从具有权威性的主流媒体获取各种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信息源比较单一。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个体借助网络技术拥有更多话语权,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成为一个一个的信息源。2.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单向性的,即按照信息源———受众这一方式进行传播;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所有自媒体的参与者均可以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扮演双重角色,并可以随时随地就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传播的方式呈现出交互性。3.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是经过“过滤的”,比较系统和全面;而自媒体传播的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反映一件事情或事实的全貌,更多是对其局部、部分观点的阐述,传播的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同时,由于对自媒体传播的内容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内容更多是信息者个人观点主观性的表达或仅仅是对某种情绪与情感的宣泄,缺乏客观性。

二、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自媒体信息源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传播内容的“碎片化”等特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出新挑战。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拥有较强的话语主动权,可以按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教育活动,同时,能够对这些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复存在,话语主动权也得到了很大侵蚀。这种信息传播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权威地位和话语主动权的逐渐丧失,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如果不正视这种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会处在一种“失语”状态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也将很难得到保证。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新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般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场合开展,主要采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传授这一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教师和学生是面对面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能够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目标针对性,教师也能够很好地掌控整个教育过程。而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海量的爆炸式信息,尤其是一些充斥着负能量、负面情绪的信息使主流价值观引导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需要正视这一新的挑战,不断革新教育方式,才能适应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3.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新挑战。媒介素养,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数据显示,大学生是自媒体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广泛活跃于微信、QQ空间、贴吧等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理性的批判思维方式,因而缺乏对信息的甄别、分辨能力,思想和行为更容易受到自媒体海量信息的影响,出现媒介素养偏低、网络道德素质、法律意识不高等问题,这是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新挑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路径具体措施

面对自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需要正视和研究这个新问题,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建设:

1.构建全方位自媒体育人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其中,教育载体的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媒体的发展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心理需求,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体现了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此为载体,运用自媒体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用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美国传播学家McCombs•M•E和Shaw•D•L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自媒体育人平台,做到集信息、学生管理、学生服务于一体,努力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平台。目前,可行的做法如建设“微信公众平台集群”,尝试打通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系)、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平台的横向联系,与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沟通,达到一个声音对外的效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探索构建高校官方微博、QQ群、贴吧等自媒体平台,做好社会主流价值观、正能量宣传和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向大学生宣传、介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针对自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应对自媒体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充分研究、利用自媒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做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达到为我所用、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正视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于自由平等的心理需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对话和交流,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同时,通过让大学生参与话题互动讨论,加深对其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了解和认识,用主流思想意识引导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教育影响,实现既定教育目标。同时,教学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由于自媒体能够提供一种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能够提供及时沟通交流的机会,因而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舆论导向前提之下,应该尽量贴近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研究自媒体的特点和功能,从大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着手,精心设计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尽量生活化、具体化,而不是比较空洞的简单说教之词,真正帮助解决大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心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处在海量信息冲击的洪流之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虽然,从生理年龄上看,大学生都已经年满十八周岁、已经成年,但是思想还很不成熟,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理性思维能力弱于感性思维能力,思想、观点容易受到自己情绪和他人的影响,对于事物难以形成基于自己理性思考的价值判断,看问题不全面、容易人云亦云。除此之外,由于自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不能反映一件事情的全貌,这就需要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和批判吸收能力。自媒体环境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利用媒介素养,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他们有效利用自媒体资源和对自媒体的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对事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价值判断而不会轻易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

四、案例

许多高校为了提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利用了自媒体这一新的教育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结合自身实际,搭建了比较有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承德石油直通车,该平台集信息、学生服务、思想交流等于一体,设有缤纷校园、多彩生活、趣味功能、贴心服务四大模块,课表查询、网上报修等12项功能。通过该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一些富有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影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从爱校之情升华到爱家、爱国之情,真正践行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图1所示。

五、结束语

思想教育工作的视野从学校向家庭、社会、自媒体共同结合转变,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固化地遵循传统方式方法,需站在全新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以开放的模式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家庭应充分发挥天然优势,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渠道,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互动。对于社会和自媒体来说,应与高校共享资源,注重社会责任,与高校协同营造积极健康的高校信息环境,截堵不良信息,阻止不良信息向大学生的传播,维护大学生和谐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

[2]NationalCenter&NewsResearch.ReportsonWeMedia[EB/OL].

[3]李春燕,陶喜红.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J].学理论,2011(11).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丁凯,宋林泽.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宣传教育网络建设[J].教育研究,2015(4):54.

作者:高永生 李飒姿 韩丽丽

第四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摘要:21世纪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集中迸发,并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抵制住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是思政工作者现在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的发展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进行探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希望以此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大学生

一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为大学生“朋辈教育”搭建平台在网络大环境下,新媒体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与朋辈群体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产生核心人物,然后在核心人物的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获得教益。

(二)打破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新媒体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远程交流,随时进行,从而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形成,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还能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

(三)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轻松、平等的交流会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从而使教师真实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动态。

(四)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新媒体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已为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具优势的平台,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全面高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以及实践应用

新媒体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已为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搭建了一个极具优势的平台,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全面高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全面、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即以“育人”理论为核心,通过党班团架构模式下全媒体载体的构建,以及打造两条实现途径,从而达到实现四大作用的育人功能。前期,本课题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学习。课题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成果等方面深入探索,以宝贵的研究成果为基石,推进研究深化。从新媒体的特点出发逐步分析了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其次深入研究对象。大学生这一群体,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习惯、时间等信息,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从而对最后结论的提出提供严谨的支撑材料。再次,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根据对新媒体的调查以及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态度、依赖性等材料,深入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方向、力度、利弊等问题。为相应措施的提出以及结论的得出提供依据。最后,针对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与问题,进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最终探索出了以党班团架构模式下全媒体载体的构建,同时挖掘出了线上+线下、老师+学生、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三条实现途径;至此,通过“育人”理论的核心作用,成果实现了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良好反应。为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载体1.加强党班团建设。党班团为构架的体系,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文学院从军训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贯穿大学始终,依托易班、海外留学党支部网络平台、党建工作网站、班级微博等形式积极锻造全院营造良好的舍风班风和学风,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媒体环境。目前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们只要有手机在手,在拥有网络的环境下,可以顺利的完成选课、查询空余教室、查看考试成绩、听网络课程等一系列和学习有关的事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便利性,但在另一方面环境磅礴复杂,各类信息充斥其中,缺少辨识能力的同学很难在其中辨别是非,给高校大学生培养与管理特别是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对此学校和学院依托学院网站,通过辅导员媒体平台、新闻工作室媒体平台、研究生、本科生媒体平台等多个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既有贴合学生生活的便捷服务,又有润物细无声的软文,旨在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媒体环境。

(二)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实现途径1.打造出“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主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依照自身特点,先后打造出了“小油瓶”“青春石大”石大易班等网络平台,同时将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结合线上宣传,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氛围。针对现在的学生沉迷网络以及不敢交流的特点,依托网络平台,多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包括党团员教育、郊游、聚餐、班会等活动,尤以户外集体活动为主,在活动中让大家自然的交流,放松身心。2.发挥好“老师+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媒体正以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迅速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媒介。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积极开发和建设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和丰富网络传播方式,开展新闻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将传统上老师和学生之间主被动的灌输—接受模式转变成为老师学生建立互动模式。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应该发挥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将思政教育内化到日常管理和学习中。3.开辟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思政教育平台,我校传统媒体有着悠久历史和积淀,不论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报、广播站、荟萃青年还是各院级纸媒均有着广泛的阅读量,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将有效的提升全媒体载体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新媒体融合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权衡利弊,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规避错误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而新媒体自身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它所承载信息的良莠不齐,作为思政工作者要有意识的提高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加大宣传,用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需要把新媒体的时尚性与大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多发一些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情绪,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同时增强朋辈互助,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全面动员,全方位加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能动性。动员教师、家长、班主任全方位使用立新媒体,和学校共同把好思想政治教育关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与学校一起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总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媒体挑战传统权威媒体,高校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采取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方法。占据新媒体宣传阵营。参考文献[1] 林显云.也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福建教育研究,2012(2):69-71.

[2] 教育部社政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王兵.微博在高校思想整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65-66.[4] 刘欢,海.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3):92-93.

[5] 吴建军.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2):5-8.

作者:张娟 王佳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效果会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创新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教材、教学方式、教育规划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以往的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很难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但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行为,人的行为则是受思想控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效果直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创新教育的内涵

(一)重要性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目标,而思想上的认可和认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保障。大学生需要在思想上认可这一价值观和发展方式,同时还需要对该价值体系有清晰而深入的了解,明白其内容和目标。只有大学生真正了解并认可了该价值体系,教育创新才有实施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信息一体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涌入国内,令中国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冲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从而使大学生可以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是指推翻以前的教育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方法。这里的创新指的是以解决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以现代和未来社会中大学生的根本需求为核心的教育创新过程。这种创新不是推翻和消除,而是改变和完善;不是创造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教育手段,而是一个更加科学、顺应时代、不断进步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合理的部分,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改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无论是环境、方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和丰富,而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型,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创新的内容可分为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长远性发展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指的是学生的喜好,包括加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单一主导的教学模式等。社会的需求即现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的一大问题,即教学方式单一化造成教学枯燥,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没有联系实际,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不足。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改变一板一眼照搬教材的目录、内容进行教学的方式,将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明确创新的目标:①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②使学生拥有足够思考的机会、时间。③改变学生以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动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学方式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运用交换辩论和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交换辩论是指在一般的辩论过程中,可安排正方和反方交换彼此的观点或论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客观思考,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表演的形式则是让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表演的中心,不限制表演的题材和形式,让学生自己编排作品。

(四)制定合理的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是保证教育创新效果的必要措施。教育规划包括以下内容:①教学前期的预测和分析,先制定好教育教学各阶段的目标。②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记录和整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际价值。③总结与交流。教师通过总结创新后思想政治教学的优势、出现的问题,并与学生分享、交流,收集学生的想法,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创新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从教育理念、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方式、教育规划等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沛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经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

[2]胡业权.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践指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183-184.

[3]倪娟.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5):148.

作者:董铮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