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2015年提升至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对各大传统行业产生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近年备受关注的职业教育也同样受到其深远影响。“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同时对一线高职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背景及提升的必然性,通过调研确定了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向及途径,为一线教学提供帮助,为高职青年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运用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获取信息资源多元化的学生,作为高职学校的主导力量,高职青年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就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背景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至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对各大传统行业产生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近年备受关注的职业教育也同样受到其深远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加之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高职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目标,即建设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其重要保障就是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据教育部2016年统计数据,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有45.46万人,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8.9%,其中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约占高校教师的60%,成为普通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主力军,这一趋势在高职院校中表现更为显著。相对于国外,我国对信息素养方面的初步研究较晚,信息素养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是在要求高校开展学习文献检索之后。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起步阶段(1997-2002年),这一阶段为起始研究阶段,研究成果比较少。第二阶段是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稳定发展阶段(2003-2009年)这一阶段教师的信息素养备受关注,展开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学习。第三阶段是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深入阶段(2010年-至今),此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界新兴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博、微课、可汗学院、慕课、翻转课堂等的兴起,推动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发现,只有较少一部分教师接触到了此类新技术。图1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时间段划分在此背景下,培养“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青年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对高职青年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适应“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亦是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互联网+”时代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然性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更多体现于其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即教师的教学活动。近几年,以信息化技术为先导,以智能终端(平板、智能手机等)为依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颠覆传统教学活动的新教学实践。同国外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完备,但是由于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仍然较为单一[1],不能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因此,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互联网+”教育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及骨干力量,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成为关键,也成为突破瓶颈的唯一出路。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

高职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职业教育教师检索、评价、传播、分析信息,以及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素质与修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2]。依据调查分析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需求,以及在访谈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于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紧紧围绕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发展科研的应用层面上。培养内容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实践性。为了满足高职青年教师培养需求的多样性,制定了如下培养内容:(一)理论模块。理论学习可以改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文化修养。教师的知识体系中,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的有效教学以及教育实践起着指导和理论支持的作用。现代信息理论的指导,信息技术无法有效渗透到教学、科研过程中,任何的教学模式也都不再具有现实意义。理论模块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计算机基本理论、网络基本理论、媒体设计基本理论、多媒体基本理论等。(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模块。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训应该贯穿于高职青年教师整个培训的全过程,较好的信息意识使高职青年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方法,潜意识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能觉察到其对整个教育的巨大作用和潜力。信息道德培训要求高职青年教师必须培养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依赖于教师道德主体性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教师的道德主体性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意识。(三)实践模块。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特点决定了实践模块是高职青年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重点所在。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仅要关注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掌握,而是以改进教学绩效为出发点,提高高职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只有通过实践,使教师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兼容,才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这一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在前期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广泛观摩、研讨优秀课例,参加教师信息化比赛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结经验,并结合所教学科,探讨如何将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运用到所教学科中去。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一)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模块的培训措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训贯穿于整个培养的全过程,信息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另外要把教师考核与教师是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客观的压力下引起主观上的重视。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法,根据信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汲取正确的信息道德内容,摒弃不良道德内容,通过自我修养及自我提升,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成立信息道德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图书馆、电子报刊、交谈室,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二)理论模块的培训措施。1.岗前培训。入职前由学校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基本素养、教育部规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人才培养、校史校情、学校发展战略等方面。未参加学校安排岗前培训或者岗前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承担教学任务。2.专家讲座。学校组织相关信息技术专家举办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计算机基本理论、网络基本理论、媒体设计基本理论、多媒体基本理论等。3.网络培训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网络选取相关理论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课时必须达到规定课时,方可合格。(三)实践模块的培养措施1.导师“传、帮、带”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助教制度”,采取新老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青年教师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尽快适应和熟悉高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尽快提高业务能力。青年教师需在导师指导下主持或参加完整的教学工作、教改项目、教材建设、精品课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活动;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教师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比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积极加入科研团队工作,在其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努力提升科研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参加学校组织举行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2.“访问工程师”培养。培养学生具备高级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的目标,而企业是高职院校的潜在客户,其培养的有效途径即为校企合作。学校每学期可以选派部分专业课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到相关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一是每学年利用寒暑假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二是脱产生产实践锻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师能够深入企业,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与企业及科研机构一起研发新技术,通过实践锻炼学习,将新技术新技能融会贯通于教学及科研实践之中,无形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3.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学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化特色的“国培”“省培”项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赴国(境)外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4.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与管理、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提升信息素养实践能力。5.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开展信息化教学达标活动。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以赛促教,在比赛中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设计素养和教学实施素养。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的方案,并积极展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给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更加规范合理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6.鼓励青年教师申报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研究是提升高职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和信息素养的过程,科研课题申报与完成的整个过程,也是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体现,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研讨,也将促使其作用于教学积累与反思,让新的研究理论与成果充实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

综上,要真正推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保证充足的时间和资金应用在信息技术上,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高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激发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积极性。总之,“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是“互联网+”教育时代对高职青年教师提出的必然和更高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适应“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亦是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奠定了基础,对发挥青年专任教师的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陆慧英.信息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国际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0(1):83-90.

[2]张雪丽.教育云平台下的职业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5):61.

[3]黄乐辉,张香晴.浅议职教师资信息素养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4(33):32.

[4]梁海霞.“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34):195.

作者:刘琳 赵明明 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