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浅析

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浅析

摘要:目前高职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源较复杂,因学习经历和知识经验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效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和模式提出了个性化要求。该文主要在对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初中起点学生分成不同类别,通过分析各类别学生的特征,并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类别学生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职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初起五年一贯制;学生核心素养;K-Means聚类

1背景分析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幼儿园教师[1],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2021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质量[2]。幼儿教师的水平直接关乎幼儿园培养水平,高水平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是幼儿茁壮成长的关键,因此,高职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教育培养的紧迫需求和着力点,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因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师范院校对于我国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会进入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业或教育教学培训机构[3],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4]。然而,地方高职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除了参考或借鉴同类发展比较好的院校外,并未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划分。地方高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起点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高中起点,另一种是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因为学生起点不同、层次不同、资质不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在对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并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给出合适的核心素养培养建议。

2研究现状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国内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包兵兵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体系构建》中提出,应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和能力共育的培育课程体系[5];尹秀芳在《基于技能大赛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刍论》中认为,要将技能大赛内容充分融入教育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6];郑洪利在《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构建“四育平台”的具体育人途径[7]。以上文献都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调查问卷或人才培养方案等的基础上给出的相关建议或理念,旨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体是学生,只有对学生的各项发展形成科学的认识,才能采取科学的培养方法。因此,只有从定量的角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再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每类学生的分类特点,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才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数据准备

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前三年上高中课程,后两年上学前专业课程,其后两年所上的专业课程与高中起点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上课程是不同的。本模型所用数据选取山西省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大四年级某班45名学生2020—2021学年所有考试科目(共25门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成绩作为研究对象。

4模型建立

4.1数据预处理

K-Means聚类分析对数据比较敏感,因此在进行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1)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检验发现,各指标间相关系数最高为0.6942,相关性较低,对模型建立效果影响不大,因此不做处理。(2)对原始数据进行异常值和缺失值检测(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数据中并无缺失值,但存在个别异常值。由于异常值相对较少,且没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异常值存在,故对模型建立影响不大。因此,我们只需要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即可。

4.2K-Means聚类簇个数与轮廓系数

表1和图2为K-Means聚类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被分成两类;从图2可以看出,当簇个数为2时,平均轮廓系数值最高,为0.123,说明聚类效果最好;当簇个数为3~6时,平均轮廓系数值总体呈降低趋势,说明聚类效果不太理想。

4.3数据透视表分析

为便于分析,这里将所有课程按编号和名称排序:1.幼儿文学;2.声乐;3.三笔字;4.学前心理学;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6.儿童文学;7.教师口语;8.现代教育技术;9.形势与政策;10.大学英语;11.就业指导;12.体育与健康;13.学前教育学;1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15.亲子教育与活动指导;16.“毛中特”概论;17.琴法;18.舞蹈;19.音乐;20.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23.学前儿童科学研究方法;24.幼儿园组织与管理;25.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数据透视表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被分成0、1两类,整体来看,0类学生与1类学生差距较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0类学生课程成绩均值最高为0.386,最低为-0.581,且多数课程均值为负值,正值只有2个(舞蹈课程均值0.092,音乐课程均值0.386)。这说明,0类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参与性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降低课程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多组织一些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因材施教,有效提升这类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和社会参与感。1类学生的所有专业课成绩均值都在0.45以上,社会活动课程均值最高,达到0.872;通识课成绩均值均在0.14以上,且“毛中特”概论课程均值最高,达到0.677。这说明,1类学生不论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社会参与性都比较优秀,是未来学前教育教师的重点培养对象,但这类学生在自主发展方面相对薄弱(如舞蹈课程均值为-0.138,音乐课程均值为-0.579)。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1类学生,应多创造一些才艺展示的机会,或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展现自我能力的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

5结论

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生是直接从初中升到高职院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理解能力、实操能力、组织参与能力等提升都比较慢,整体发展不如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在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我们应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修订适合这类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降低课程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校园活动、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建立能力倒逼机制和能量转化机制,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作者:许勇战 曲静敏 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