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勘单位素养教育论文

地勘单位素养教育论文

1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勘队伍已具备一定规模;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人才素质日益提高;人才环境得到改善,但总体来说,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不能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技术人才供求矛盾、年龄老化、配置不合理,一线骨干缺少以及机制不灵活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一线骨干

在地勘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愿意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意到地质基层单位,导致大、中城市的地质类人才相对过剩。近几年经济类院校大幅度地削减地矿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老知识分子因年龄偏大退休。相当部分技术与管理骨干对待遇不满意而离开。这些都导致人才数量逐年减少,并且分布不均。

(2)培养地勘人才的成本高,导致供给缺乏

地质勘查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涉及到多门类、多学科,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这决定了对地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使得地勘人才的培养成本很高。第一,地勘人才既要求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在野外生产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学校的实验室设备仪器、野外实践基地建设、野外实习中的差旅费、实习补助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办学和培养学生的成本。这直接导致了地勘人才供给不足。

(3)环境待遇较差,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人才是地勘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如果地勘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具备流动的资本,他们就会有流动的愿望。如果不预测控制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会阻碍地勘经济的发展。地勘人才的流失原因一是地勘经济收入水平低,二是不能合理有效选用人才。一方面,有些单位喜欢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果反而不理想。有些人才被分配到位于偏僻山区的单位,工作艰苦,福利待遇较低,不满足于现状,工作几年后或者考研,或者调走;另一方面,单位领导不重视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员技能素质的培养。事实上,他们虽然学历低,但动手能力强、也能安心工作。总之,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队伍缺少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2产生人才问题的原因剖析

(1)地勘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

首先,地质科技人员在地质勘查的全过程中既要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又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其次,地质科技人员首先对地质实地勘查和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然后根据地质理论来思维加工,最后做出对客观地质情况的科学判断。地勘劳动者从事的劳动主要是智力劳动,地勘行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通过专业的学习培养一名熟练劳动者,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而机会成本相当大。可以看出,造成地勘人才缺乏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地质勘查行业人才进入要求高,行业壁垒明显,而流出很容易。

(2)环境条件不够稳定,不利于地勘人才成长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地质勘查业提供产品只是中间产品,矿产品才是最终产品。因此,国外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属于矿业,地质勘查是矿业的组成部分,是矿业产业中的早期环节,这样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再循环。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地质勘查与矿业是分开的,地勘单位在开展企业化经营,发展产业的实践中借鉴国外的先进经营,准备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路子。当然,现状不容乐观,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较长期的艰苦努力。在这种勘查、开发分离为主的体制的影响下,勘查人才发展不稳定,也不能持续,也就缺乏地勘人才持续发展的长期稳定的环境条件。

(3)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和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地勘人才机制在建立时要提高两种能力:一是能提升地勘人才的矿业生产能力;二是能提高地质地才的配置能力。这样的机制才是有效的。我国目前的地勘人才资源配置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用人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当前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人才评价机制不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需要探索和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标准的薪酬制度;三是现有的选人用人机制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四是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努力创新的创造性,不能使他们乐于奉献。

3加强地勘队伍人才建设的措施

(1)建立地质勘查新体制,以适应产业发展规律

产业运行环境要符合客观规律,是解决地勘人才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改革的方向是将勘查、开发的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健全完善勘查、开发一体化的产业组织。同时地质勘查与矿业要纳入市场体系,融入资本市场。这样的体制才能为地质人才的成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2)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要根据职工的岗位、技术、投入、贡献等要素,建立一套更能激励人的,更加灵活的分配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制度。根据地质调查工作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考评标准和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分类考评制度;二是完善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地质调查工作特点,探索研究建立一系列激励制度,包括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和公益性服务优秀人才奖励制度;三是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工资倾斜政策和津贴补贴政策要继续落实,鼓励人才积极投身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发掘人才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3)依托重大地质勘查和科技攻关项目,用好和培养现有人才

因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勘查难度大,特别是寻找深部矿、隐伏矿和难识别矿,开拓第二找矿空间,难度更大。不断更新技术,把高新技术和新的科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当前地勘单位复合型技术人才十分短缺。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关键是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主要做法有:可以大量返聘已退休的地矿类科技人员,让他们带领新的年青人一起实践;开展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优秀人才选拔,努力培养和选拔一批院士后备人才,逐步形成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建立领导与院士、专家联系制度,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咨询和引领作用;在地质调查、科研项目工作和重点实验室中大胆使用中青年人才,充分发挥中青年人才的骨干作用。

(4)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为人才服务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在地勘队伍人才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从地质工作发展的全局,掌握人才供需的态势,不定期近期和长远预测人才供求信息,以对人才供需双方提供宏观信息指导,消减由于人才培养周期所致的人才供应滞后的市场负面效应;其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劳动的生产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要加强地勘人才培训及教育。未来地质人才的培养方向就是复合型探矿者,需要具备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多种培养方式,加快培养该科技重点专业和主要工种紧缺人才。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完善的地质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

(5)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多元人才投入开发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部门、团体及相关机构形成多元投资格局。研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工作经费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的增长与地质调查项目工作经费的增长相协调。针对地些地区高校贫困生比例较高的情况,设立国家地勘行业优秀贫困生专项奖学金基金,对自愿到地勘行业一线工作的毕业生的助学贷款实行国家补贴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地勘行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