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与素质教育

创新与素质教育

【摘要】创新能力,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充满新意的能力。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回首我们的教育工作,这也正是问题症结所在。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精神创新

一、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创新意识源于创新需要。研究化学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门捷列夫才发现元素周期表呢?因为他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发现种牛痘可预防天花?因为他亲眼看到一个个天真的儿童悲惨的死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产生别致的奇思妙想。

二、实践出真知

业精于勤。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获取,很多的科学家的发明往往受益于生活中的启发。牛顿,看到树上的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因为波细茅草刺破了手而发明了锯。因此,教学上,必须打破教师的一统天下,充分让学生活动起来,要像老教育家陶行知所主张的那样,让学生有“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做合一,切莫一上课就让学生背起手;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切莫“只听不思”;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有说的自由、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空间,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解放学生的实间,不要让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

三、指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创新能力离不开思维和想象。过去的教育往往教师的教只是“灌”“填”,学生的学只是“听”“记”“背”,这样的教学,学生发展的大多是顺向思维,而这样的思维方法往往扼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我们应再次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发散思维,力求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发奇思。因为只有突破常规才叫开“创”,只有求异,才能出“新”。想象,尤其是幻想,也是引发创新的源泉。创造性想象能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和进步,古典小说中的“顺风耳”“千里眼”现在不是已经成为现实了吗,如果学生能如此大胆地展开想象,这就是创造性的美好开端。

四、运用发展教学法和成功教学法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自在学习中产生疑点,提出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成功教学法,就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各自获得不同的成功而愉快,产生自动力。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只要遵循和不断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被激发出来的。

五、培养创新技法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想象并不等于创造,还应有一定的创造技法。创造成果=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想象+创造技法。1.类比发明法。类比发明法,即从自然界事物中寻找出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从而引起发明的方法,如按鸟的性能创造出飞机,按人的性能创造出机器人等。2.联想发明法。联想发明法,即从一事物联想起另一事物,以此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如由战斗机发明了隐形战斗机,由火力发电发明了海浪发电船等。3.检核目录法。此法适用于一切领域的创造活动,因而享有“创造法之母”之称。即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有所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或扩展,或微缩,或改变,或代替)的方法。

(1)增加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加高、加大的方法。如摩天大厦、万吨水压机、航空母舰等发明创造。

(2)减少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减少、省略、降低的方法。如无绳电话,无人驾驶飞机等的发明创造。

(3)扩展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放大、扩展的方法。如宽银幕。放大镜、种种多功能器物(智能陶瓷、多功能玻璃......)等的发明创造。

(4)微缩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缩小体积的方法。如从挂钟到手表、集成电路、微型电视机的发明创造。

(5)改变法。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改变形状、颜色、气味等的方法。如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激光手术刀、糖衣药丸等的发明创造。

(6)代替法。用另外的方法或材料代替在原有事物的方法。如食品中的人造蛋白、电灯、生物克隆技术等的发明创造。创造技法很多,不拘一格,尚须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和总结。论及创新能力就要有创新人才,首先说培养人才,不光是教育上的事情,它需要整个社会关注。人才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民族振兴、国力增强的根本问题,我国一直重视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为素质教育明确了目标和人物。再有,一提人才,定使人想到那些英雄人物和著名科学家。在你对他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准会萌生出人才培养艰难的念头。其实,人才是有层级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需要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这样我们飞社会才会健全。所以从基层做起,培养各个行业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会引发我们关于素质教育的诸多思考。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创新的素质是指为社会设计、增加、创造新知识和新的物质或精神的品质及能力。它包括主体的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创新。

(1)精神创新---创新素质原动力要素。精神创新是一个人对于创新的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新的先导,是整个创新素质的发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原动力系统。精神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育精神创新,要以它的六种构成要素为着眼点,精神创新的构成要素是:批判精神--精神创新的前提条件;科学精神--精神创新的基石;开拓精神--精神创新的应有之义;自主精神--精神创新的精髓;冒险精神--精神创新的必要成分;务实精神--精神创新的底蕴。

(2)思维创新--创新素质系统的认知要素。思维创新是超越固定的、传统的常态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思维创新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能够形成思维创新的基本思维形式有: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联想思维、横向思维、辩证思维。

(3)人格创新--创新素质系统的调节要素。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便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人的理想、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信念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不同的人格因素,对创新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良好的人格,会催化和激发创新能力;卑劣的人格,则会压抑和摧残创新能力。人格创新一旦形成,就会对创新产生持久的、习惯性的影响。人格创新的内容有:远大的创新理想、多样的创新需要、强烈的创新动机、专一的创新兴趣、顽强的创新意志、健康的创新情感、积极的创新性格。

(4)能力创新--创新素质系统的操作要素。能力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概念、设想、理论、技术、工艺和产品等的一种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实践创新活动的进行,是实践创新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要素。能力创新有内隐和外显两种形态。内隐的创新能力存在于某种心理和行为能力之中,它保证个体产生创新成果的可能性,但在没有产生创新成果之前,这种能力是不被人们所直接察觉的。当个体产生出创新成果时,这种内隐的创新能力就外化为物质形态,从而被人们所知觉,这就是主体外显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即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即迁移能力、合成能力、创造能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现在的确已万事俱备,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教育形势,努力做一名自觉践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者。让我们在这素质教育的田园中,为了祖国希望的明天而大显身手吧!

【参考文献】

[1]赵亚夫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历史系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刘芳总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

[4]刘淑兰主编.教育评价与督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元忠 单位:河北省沧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