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体操训练论文范文

体操训练论文全文(5篇)

体操训练论文

第1篇:体操训练论文范文

幼儿基本体操是由体操动作的练习和排队、变换队形两个部分组成。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为简单易学,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因此,它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又可以作为其他体育活动项目的游戏准备性练习和辅助性练习,以达到培养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塑造端正的体形体态、娇正不良的生理缺陷、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总之,能从多方面的提高幼儿的体质。幼儿基本体操是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机体发展的一种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动作练习,是实现幼儿体育活动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关节和韧带,促使幼儿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力等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的正确身体姿态和一定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时间知觉等等,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抵抗疾病能力和健康水平。为了更好适应21世纪新的幼儿园体育教学的需要,创编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创编一套新颖、科学的幼儿基本体操,并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能更好地开展幼儿体操的基础训练,如何培养幼儿教师幼儿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及训练幼儿体操的基本能力,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幼儿体操训练是整个体操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早期发现和培养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事幼儿体操训练的孩子年龄较小(4-7岁),还不具备完全独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脱离父母行事,这样父母自觉不自觉的行为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是影响幼儿从事体操训练的重要因素。怎样吸引更多的幼儿家长送孩子来练体操,不仅关系到体操运动的普及,而且更关系到体操后备人才的储备.笔者就幼儿家长送孩子练体操的心态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我国从事幼儿体操训练的教练员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有的硕士论文从幼儿体操的某一方面对幼儿体操训练进行论述,比如,张颖的硕士论文《广州市幼儿团体操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就以幼儿团体操为基本的研究框架,他认为幼儿团体操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具有突出的健身、健美、健心和娱乐价值。多年来在我国各省市得以开展,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广州市幼儿团体操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广州市幼儿团体操活动开展较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社会能为幼儿团体操活动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与空间,其艺术价值和功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硕士论文《河北省艺术体操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艺术体操队和各地市艺术体操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收集专家对河北省艺术体操竞技训练、比赛等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了解河北省艺术体操竞技训练的基本概况,了解河北省艺术体操省队和各地市训练的实际情况。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彭启录的《浅谈幼儿基本体操队幼儿发育的促进作用》认为,幼儿基本体操是以幼儿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大众健身体操。从幼儿基本体操的概念上,幼儿生理上、心理上、智力发展方面介绍和论述幼儿基本体操队幼儿发育的促进作用。王守刚也是从幼儿体操方面对基本体操锻炼对幼儿操作智商影响进行研究。他认为,幼儿基本体操练习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运动的正确知觉和准确地做出每个动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论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验组为湖北省第三保育院、宜昌葛洲坝体育幼儿园、十堰市贸易局幼儿园参加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36名幼儿为实验对象参加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幼儿在自控能力上提高明显。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具备了初步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促使幼儿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幼儿基本体操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在苦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极好机会,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坚定信念、勇敢、顽强、不畏艰险、协同一致等优良素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同样为早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张秋艳对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抽样分析法,通过对历年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比赛录像及竞赛规则等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的开展现状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大;在发展上强调保持幼儿基本体操项目的特点,十个规定难度动作在较长时间内变化不大;成套动作更加注重编排的艺术性及完成的高质量;音乐的选择运用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缺乏。

三、研究设计方案

1.研究对象

5-6岁的幼儿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实地调查法

3.研究内容

(1)针对幼儿基本体操进行概述,主要介绍幼儿体操的基本概念及幼儿基本体操的特点。

(2)幼儿体操训练的基本要点

(3)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发育的促进作用

第2篇:体操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团体操创编训练团队构建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结合的集体表演运动项目,它以体操类动作为主,涵盖多种多样的文艺表演形式,是体育表演运动项目中同台参演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在身体技能基础上,以队形、图案变化为主导的团体操运动实际上包含了认知、情感、交往等一系列活动。以“团体操”“编训实践”“团队构建”为关键词检索CNKI(中国知网收录)2008—2020年的文献,查阅核心期刊论文47余篇,博士论文3篇。通过梳理发现,我国团体操的科研论文主要有以下5个研究层面,即文化阐释层面、编导技法层面、艺术装饰层面、辅助技术层面、发展层面。该文通过从实践层面总结团体操创编与训练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编训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团队角色理论,提出明确领导职责、明确成员角色、角色转换是团体操团队构建的三要素,为推动团体操团队建设提供见解,为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和体育艺术表演团队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1团体操的创编

1.1明确主题

宏观把握团体操的整体,校园文化结合时事政治来构思作品内容,寻找适合的题材且融入当下流行元素,最后的整合归纳需要理性思维的支撑。前期创作阶段可进行发散性思维,真正的排练阶段不可以随意发散调整,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排斥,引发畏难情绪,从而影响排练的进度及最后表演的效果。1.2构思推演由主题明确整体基调,选定音乐,教师可把构思的整体场景和氛围逐渐具体化,将其演变成单个动作,并逐渐形成动作组合;在动作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道具,再进行队形、图案变化。这对教师的空间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让教师在试错中获得成长。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计算机三维动画将整体效果展示出来,提前预演效果,提高编排效率。

2团体操组织与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训练路径探析

2.1团体操组织与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团体操参演人员众多,其人数少至几百人,多达成千上万人,且来自不同学院和班级,排练时间的统一有一定难度。参演人员的运动基础和艺术素养基础较为薄弱,参差不齐。团体操表演集体配合需要高度统一,个人动作简单,但是动作重复做会使表演者产生心理疲劳。另外,如果有人缺席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参演人数众多,工程量大,这对教师的统筹规划能力、大局观思想意识及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1]。

2.2团体操训练路径探析

团体操表演人数众多,运动和艺术素养较弱,且参差不齐,只有难度适宜,才能使表演的效果很好地展现出来[1]。难度主要体现在集体动作的配合、队列队形及图案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不必设计复杂的个人动作。根据以往训练经验,难度适宜的团体操创编可以减少训练中不得已的改动。团体操创编的核心是闪光点要突出。明确其队形、图案及动作是表现主题思想的基本路径,且能为主题服务。音乐也要紧扣主题,选择观众耳熟能详的旋律能够引起共鸣,如若过于强调艺术境界、过度高雅小众化,则可能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音乐可以是几首歌曲剪辑而成的,这对编创人员的音乐剪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有关团体操训练方面,无关大局的地方无需尽善尽美。因其人数众多、牵涉面广,所以只要总体突出亮点就是成功的表演。有时近看不整齐的队形,远看却会觉得气势恢宏。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在实际排练过程中出现突发奇想的内容往往是不够成熟的,结果很可能是改变之后发现不如人意,或者还不如原来的方案;如果坚持一定要改动,必须遵循删繁就简的原则,确保改动是往更简单、更好的方向发展,不会使学生有反感,才能利于提高训练效率。

3团队角色理论内涵

“角色”一词出自戏剧,指代演员扮演剧中的人物;贝尔宾博士对团队角色的定义为“个体在群体内的行为、贡献以及人际活动的倾向性”[2]。该理论认为,高效率的团队,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需要每个人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激发各个成员的潜力,在优势上进行互补,从而提升团队协调能力,最终促进团队发展。

3.1团体操团队角色构成

正如贝尔宾博士所言:“一个团队是一群被他人所理解的团队角色的个人”[2]。参演者是团体操团队的核心与主体,以参演学生为基础,向外辐射到众多相关人员,共同构成广义的团体操团队,即团队由学生、教师、领导等一系列相关人员构成。从狭义层面来看,团体操团队的核心成员即全体参演人员。

3.2基于团队角色的团体操团队构建

3.2.1明确领导职责。成立精干的团体操编排团队,其中导演是团队主要负责人,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战斗力,通过整合教师团队,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实现团体操训练表演制定的目标,也是排练表演效果最大化的基本保障。团体操表演组织的是大集体的训练,精干的编训团队是其高效训练的核心力量。特别是涉及众多的单元板块及其衔接,在排练不同的图案和文字时,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应接不暇的,需要多个能够独当一面且有大局观意识的编训教师来组织协调。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也要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发生;教师之间展现出来的合作状态也会是一种“无为”的教育方式,无论默契与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关注课堂之外对学生的指导,从而为人师表,以德服人。3.2.2明确成员角色。(1)学生骨干团体操训练中有一个精干的教师编训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骨干作用的发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在排练初始阶段招募学生骨干,在参演者中充分利用骨干,进行团体操群体的自主管理,从而形成学生自治。“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是共同治理,一种练习自治的方法”[3]。学生骨干与参演同学是同龄人,容易进行沟通。长时间角色扮演,会使学生骨干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使参演学生信服。在团体操运动项目中担当学生骨干角色对培养青少年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主动带领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多开展这样开放的学习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感受其中,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对其社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团体操参演人数众多,排练场地大都是在露天的室外,排练现场牵涉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考勤打卡、音响话筒、坐标点位及动作示范等工作都需要学生骨干协助教师完成。每一场团体操表演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同时服装、道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其样式选取、尺码统计、采购、发放、回收也都由学生骨干自行管理。表演时节目的音像资料收集留档等工作也不可或缺。这些环节看起来复杂,但只要每个调口的任务相对具体而简单,整个团体操的训练任务就会高效地完成。这样一来,既发挥了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创造力,实现了最优化管理,也逐渐形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自治路径。(2)参演人员作为团体操表演团队中的一员,每位参演者都应该服从、配合、协助教师和学生骨干,把动作练好,把自己管理好。经历一段时间的练习与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每位参演学生都会对自己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参演同学虽然处于一种被领导的地位,但是他们平时也是可以与学生骨干相互交流观点和提出意见的,这样在参演学生与学生骨干的协作配合下能共同促进队伍成长[4]。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主张舞蹈的集体训练,他把舞蹈看成是一种获得高雅风度、大方举止和灵敏动作的手段,且在尤维纳尔“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理论基础上,约翰·洛克则更加注重生命个体对于悟性和效用的追求。他宣称“只有进行积极活动的人,才有权娱乐和休息”,参演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团体操排练与表演,身体得到了活动、朋友圈得到了拓展,这足以证明“休息和娱乐,不是游手好闲,而是通过选择一种新的活动来消除身体的疲劳”[5]。(3)角色转换在古希腊戏剧中,演员饰演多个角色[6]。在通常情况下,团体操的团队建设必须在各个成员之间建立管理机制,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集体决策,各个成员之间在自治基础上,相互监督、管理、指导和负责,从而实现最优化管理[7]。提升各个组织者、参演者彼此之间的补位意识,在实际训练表演过程中,如果表演者出现角色空位,教师要及时调整方案、调动参演者位置,进行补救[8]。长此以往,学生在角色随时转换中进行成长,有利于其随机应变及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能力基石。

4结语

第3篇:体操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业余体校;基础体操;训练监管;管理机制

业余体校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要桥梁,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三级分化初始化阶段,是为省和国家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来源。体操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有效可持续发展体操梯队建设正是业余体校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所谓任何事务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参天大树也是从小小的幼苗成长起来的,体育运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国家体育总局第15号令《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于2011年5月5日经国家体育总局第10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以加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教育方针,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1]。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15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少年儿童体育发展是尤为重视,特别是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实施监控。少儿体操业余体校训练监控与管理应围绕国家的政策,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好有效管理条例。

1业余体校基础体操发展现状

体操业余体校是承载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基层建设阵地,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三级训练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业余体校为基础的基层后备梯队建设人才培养受到巨大阻力,这阻力主要源于训练人口下降导致的生源不足、人才缺失,而且伴随着基层体育部门的合并及撤销,诸多业余体校人才培养、人员管理上出现了松懈、怠慢等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基层体育部门对教练员的管理和制度的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漏洞,其中教练员学历、年龄、训练理念、理论科研等综合素质缺乏管理和控制,最终导致了现在基层教练员教学理念与现实的脱节。通过对体操业余体校追踪调查发现,目前基础体操有在人才断层、后备人才培养紧缩问题,教学训练依然以传统、单一组织形式开展,在人才培养上过于功利化,急于让运动员参加比赛、拿奖牌、向省队输送,剥夺了运动员自由选择训练、自由参赛的权利,未能遵循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和增强儿童的体质健康根本动机。

2建立监管机制

各地方政府、体育局、业余体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建立有效监管和相互督促机制,真正把业余体校基层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同时对教练员的监管制度进行全面升级,第一,抓好教练员招聘与竞聘制度,招揽高学历、高技术双向性人才,以高要求、高标准设置考核制度,打造一批有责任、有耐心、有理论结合训练实践的优秀青年才俊。第二,加强教练员年度考核制度,对教练员训练计划、训练进度、教案、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阶段性和年度考核,对于未能达标的教练员采取奖罚制处理。第三,加强运动员选材制度,由主管教练员牵头认真严格做好选材事项,引进先进测量仪器对运动员各身体指标采取科学选材办法。第四,实时监控训练情况,教练员是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认真负责对运动员训练内容进行制定,针对运动员个体差异安排各项任务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第五,加大资金扶持,优化训练环境,更新先进的体操训练器材及安全保障,同时加大意外保险资金投入,使体校、教练员规避承担风险责任。第六,建立优秀运动员人才库,根据学校每年选材情况、训练情况及竞赛情况进行跟踪测评,并且成立技术等级库,把优秀运动员成立专职档案,最后校方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3优化基础体操训练方案设计

训练方案设计是对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及获取优异成绩的重要体现。基础体操训练与其他项目差异较大,其训练属于年龄小、入门早的个体性体育运动。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各项机能和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的过程,要想使少年儿童在体操训练过程中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高运动成绩,是我国业余体校训练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因此,设计好训练方案有助于推动基础体操事业发展。

3.1重视对基础体操兴趣培养与体质健康全面发展

竞技体操是一项有着历史传统性体育运动,是以高难度、高技巧并与多项器械结合完成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如今百姓看来竞技体操缺乏新鲜感,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小孩涉及其中,担心小孩太小怕受伤,而且面临的训练周期又长,怕影响自己的孩子正常的成长发育,严重导致业余体校生源断层。因此,少儿体操业余体校一定要转变角色换位思考,才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少年儿童参与其中。第一、转变思维,提高创新意思。第二,增强趣味性,设置多样性、多变性等体操训练内容,使孩子乐在其中。第三,增强体质健康,从孩子实际出发,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不宜过早或过多安排训练负荷及训练强度。第四,发挥好教练员指挥棒,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少年儿童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使少年儿童互帮互爱、享受基础、健康发展。

3.2改善训练理念,提倡用心和用脑训练

有人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正的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都是非常“聪明的”,是“智慧”与“运动能力”的共同体,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思考”与“训练”相结合,做到发展身体素质与技战术水平的同时,对运动员的思想也进行训练。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不能单单只关注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只重视体操训练的理论与训练方法,而忽视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在“用心”“用脑”方面的训练。少儿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系统教育过程,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关注训练效果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变化,重视运动员对体操运动的兴趣及取得运动成绩的渴望度,将少年儿童运动动机和兴趣与运动能力同样作为运动员培养目标,倡导用心、用脑训练的理念。

3.3遵循科学训练,解决三早训练问题

近年来,在少儿体操训练中一直存在着“三早”的现象,即为:过早的高强度、成人化训练,过早的达到最高运动成绩,过早的结束运动生涯甚至出现高的运动员损伤率。而这种培养模式并不会为我国体操运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相反还会有严重的阻碍问题,比如:成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水平很难达到世界级高水平、成年体操运动员过早出现运动损伤、过早结束运动生涯等问题,因此从事体操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应该能够将少年儿童的训练划分成合适的运动发展阶段,并应充分的认识少年儿童每个运动阶段的的身体发育特点。

3.4遵循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训练原则

业余体校男子少儿体操为何要遵循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原则?原因在于少儿竞技体操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事物从出现到事物的发展直到事物的结束都有着一个必然过程,该过程是从时间上对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的一种行为制约,使运动员身体机能从不成熟到成熟起着重要作用。竞技体操运动训练特点正是从幼儿开始到少年、青年至成年运动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然而,发展业余体校少儿体操训练遵循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原则是刺激运动员对人体发育过程有着相互牵制的作用,该作用正是提高少儿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品质全面结合。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训练原则发展。男子少儿体操教学训练原则较为特殊,从时间上看它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男子少儿体操涉及年龄较小、时间跨度较长,平均年龄在4-12岁之间,属于幼儿与少儿时间跨度。该种类体操需要经过长期训练、不间断训练、连续训练和循环训练等充分的过程来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其内容包括了基本姿态、基本技术、基本难度、基本成套等重要组成,通过循序渐进和同步性等有机结合,为运动员身体发育规律,找到不同训练阶段及训练过程并安排适当的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通过有氧与无氧供能相互结合采用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训练原则对运动员合理安排,使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按照运动训练学中关于训练原则的划分,阶段性一般为启蒙训练,是指运动员从零开始的训练过程,要经过启蒙时间为1-2年。周期性一般为基础阶段,要经过的时间为1-2年,该阶段主要以一般运动能力出现转换为运动能力主要发展过程,是指以模拟测试和小型比赛为目的,为大型比赛和正式比赛做铺垫。然而,一个完整周期可分为准备、竞赛、调整三个重要阶段,逐步向系统性训练过度。系统性训练是结合阶段性和周期性两个重要时期过度,是运动员从启蒙与基础阶段向专业化阶段的全面升级。该阶段主要以竞技技能为主要发展,需结合专业运动训练手段和特有的技术难度对少儿体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系统的安排,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

3.5突出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提高奖励训练机制

教练员应突出人文关怀,对运动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在训练过程中少骂多表扬。第一,不要以锦标主义为目的,过早的培养运动员出成绩、进省队。应根据个人不同生理、心理差异进行合理训练,做到先健康再成效,只有运动员体质健康了再能有长远发展机会。第二,提高奖励机制,少年儿童处于懵懂期,对于很多实物是缺乏自我判断能力,但少年儿童好奇心是比成年人要高于很多,所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多鼓励、多表扬,对表现好的孩子要给予奖励机制,并且要分享给其他孩子。这样才有更多孩子以其为榜样,向他人学习,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4结语

作为新时代业余体校,在政府部门应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规避庸政、懒政等不良行为出现。同时针对教练员管理方面,抓好招聘机制,应做到学历与技术并存,把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教练员作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有经验、有上进、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老牌教练员作为重要的扶持对象。针对有责任、有担当、有上进、有创新的优秀教练员及管理人员建立人才智能库。

参考文献

[1]刘丹,何俊,储志东.析江苏业余体校发展现状与改革路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7(9).

[2]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少年儿童体育“十三五”规划》[S].2016.

[3]何俊,刘彤,储志东.新常态下业余体校向何处发力:江苏省业余体校转型发展道路探索[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2017-10-13.

[4]姜全.江苏省业余体校网球教练员现状与对策研究[D].2009(5).

[5]袁洪波.论系统工程在少年儿童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5.

第4篇:体操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男子少儿体操;训练特征;发展对策

1男子少儿体操训练界定

男子少儿体操训练是指体操训练从娃娃抓起,通过科学体操训练以提升少年儿童的意志品质、身体机能,使其掌握体操基础技能为专业化体操技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其基础训练过程,是由启蒙训练、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三个重要训练过程,来促进孩子的体质健康、智力健康、心理健康等身心影响。并结合基础体操身体素质训练来增强少年儿童肌肉、骨骼、神经、心肺等各项身体机能。最后,通过一系列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形体气质、体操基本功、技术技巧等方专业化培养,把人体看似矛盾的、对立的、不协调的身体部位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力、稳、难、美的统一。诚然,研究男子少儿体操基础训练是对青少年、成年体操发展的必然过程,更是对体操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阶段。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第15号令《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中提到,少年体校应当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教学活动应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五章第十八条少体校应当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做好选材、育才的基础训练工作。可见,国家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视,清晰的指出体育改革应从德育教育为首,从孩子身心为出发点,再则去提高运动训练,并且做好少年儿童苗子选拔,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1.1男子少儿体操训练的特征界定

男子体操与其他竞技类项目训练周期不同,体操训练入行时间早、年龄较小、周期较长、区别较大的竞技类项目。男子少儿体操各年龄段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重要的训练阶段,第一训练阶段,男子少年儿童体操进入业余体校训练,平均年龄均在3-4岁左右,也是所有竞技类项目中入门最早的体育项目,该年龄阶段属于竞技体操启蒙阶段,启蒙训练周期一般在1-2年,主要以初步了解体操知识与培养兴趣爱好为核心目的,暂无比赛任务。第二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体操动作与技巧,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可安排市级或省级的比赛任务。第三训练阶段,年龄为7-8岁,训练周期在1年左右,属于基础训练强化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各项体操运动技能与难度规格,该阶段是由基础训练向专业化转变,可参加省市或国家年龄组的规定动作比赛并获取优异的成绩。

1.2男子少儿体操训练方案界定

男子少儿体操训练方案主要对于未来的训练过程做出理论设计,在该工作开始之前进行有效的实施准备,并做出具体安排。首先,要围绕全国少儿体操大纲进行全面布局,制定有效的训练目标和正确培养动机。其次,从理论的视角切入,根据项目训练特征构建完整的训练体系,针对各年龄段和个体差异划分好训练任务及训练目的,并结合运动训练学基本训练原则和身体素质原则制定合理、适当、适量等运动负荷,避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损失、厌烦等极端问题。最后,从实践实视角切入,在训练内容上,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区分各项目、基本功、难度、素质时间分工,确保训练安全性、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

2男子少儿体操身体素质训练遵循原则

从运动训练视角出发,身体素质是运动训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各器官系统重要引擎。男子少儿体操身体素质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辅助性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少儿体操学习初始阶段,其组织过程是多元化、全方位、简单的基本身体素质练习,主要以有氧、动力性的联系为重要训练手段。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其训练过程由:技术技巧、稳固难度、战术、心理素质等组织实施。因此,男子少儿体操身体素质训练需根据个体差异安排合理训练负荷及训练强度,并遵循: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基本训练原则制定合理的训练内容,使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各器官系统得到均衡性发展。因此:本章节以湖北省训练现状为切入点,基于运动学理论对身体素质遵循原则进行全面梳理。

2.1速度性训练原则

速度训练是指运动员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动作的综合性机能体现。速度可分为简单和复杂的表现形似。简单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单一的动作和复杂动作的反应潜伏期。复杂动作表现形式,主要是以外界阻力增大情况下完成一个或多个动作,并做出快速的反应。男子少儿体操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以趣味动力性运动为主,趣味动力性运动可大量的开发少年儿童大脑神经元,使运动员快速的投入进来,同时,也能进一步的增强了运动员兴趣培养。少儿体操速度训练初期可分为简单性速度训练和多样性速度训练,简单性速度训练是指单一的动作练习,主要培养运动员反应能力和大脑神经反应能力。复杂性速度训练,是通过设有障碍跑跳和专业的技术技巧,来提高运动员肌肉、骨骼快速反应能力。

2.2力量训练原则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力量训练是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是提高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成绩重要能力的体现。男子少儿体操与他项目有所不同,涉及的年龄较小,身体发育还尚未成熟,过多或过早练习力量训练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所以,男子少儿体操力量训练应结合项目自身发展规律设定合理地、科学地训练内容。因此,男子少儿体操运动员在4-6岁期间男子雄性激素是较为薄弱,应以简单地、静力性力量素质为主,在7-8岁时当雄性激素生长加快时,可结合专项技术特点、训练器材制定较为复杂动力性力量训练。以下是少儿体操力量素质的具体内容:

2.3柔韧性原则

柔韧性是男子少儿体操身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支撑体操运动员运动器官的形态机能特性,它决定着体操运动员各种技巧动作的幅度。不为夸张的“形容”“柔韧”堪称体操运动员身体灵魂,柔韧性好的运动员不仅动作完成漂亮,对运动员损伤也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如屈(并分腿提前屈)、伸(肩、胸、腰向远端拉伸,增大身体两端角度)、外展(腿、手臂、脚趾尖从身体中间向一侧扩展)、内收(由外向内中心点靠拢或小关节向内缩紧拉伸)、旋转、(内与外、前于后围绕身体轴运动)等柔韧性练习,是用来提升运动技能和保障运动损伤重要途径。

2.4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是男子少儿体操运动员的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这是一个后天较难改善的先天条件,它在当今以难、新、为特点的竞技体操运动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运动员选材中发挥着重要依据。男子少儿体操协调性素质可从简单的到复杂的练习,根据运动员实际能力情况设定相应训练内容,由基础简单动作编排一些简单的徒手操练习,由头至脚相互配合做一些不对称、不同空间变化、不同方向组合动作来观察运动员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节奏等是否协调。逐步加难,参设一些多元化、趣味性地舞蹈、以及障碍物游戏等刺激小脑机能反应能力。并结合专项特征,编排简单的男子少儿体操难度技术技巧,来判断学生学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和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是否能快速的在小脑中形成概念在最短时间里反应出来。诚然,,男子少儿体操协调性素质是发展技术、战术、心理训练水平的重要桥梁,通过较多或较复杂的协调性练习等途径实现的,譬如,旨在改进随意性放松肌肉的能力,将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工作节省性和耐力性的提高,以及运动技术的改善,而进行动作协调性和空间预测能力的训练,来扩大运动员的技术、心理等能力储备。

2.5耐力性训练

耐力是指有效完成动作与练习、对抗疲劳的能力。该素质的发展水平是由运动员机体的能量潜力和具体运动项目所要求运动员机体适应能力、技术效果、心理等方面来决定的。这些素质不仅能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与训练活动中肌肉活动的水平,而且还能控制疲劳发展的过程。男子少儿体操耐力训练分为一般耐力训练和专项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是以有氧运动在长时间地有效完成低中强度等练习,为高级的、复杂的专项耐力做好铺垫。专项耐力是指在具体的训练内容中决定各项目技术难度的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克服疲劳的能力。其过程,需结合男子7项训练特点制定相应训练内容,以局部到全身专项耐力、有氧到无氧耐力、静力性到动力性专项耐力等训练方式,制定小周期或更长时间的训练计划,保障男子少儿体操各项难度技巧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

3男子少儿体操训练对策

3.1遵循教学训练大纲,制定科学化训练方案设计

基于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理论视角,男子少儿体操训练主要围绕,素质训练、基本功训练、形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文化教育等组织结构对男子7项进行全面布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相应的竞技能力与竞赛能力而产生的各种练习手段的分类。首先,以运动训练学遵循基本原则为切入点,通过力量、速度、协调、柔韧、耐力等素质训练来促进运动员肌肉、骨骼、心肺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第二,通过丰富、有趣、多功能的基本功训练,来矫正运动员错误基本形态、身体姿态,同时以辅助练习来提升运动员基础技能的掌握。第三,通过把杆、舞蹈、韵律、音乐等形体训练来提高运动员艺术气质。第四,首先通过简单教具、器材、辅助工具等训练手段来强化基础性技术动作,其次,针对男子7项制定辅助训练内容,逐步向专项技术过度,确保技术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第五,要抓好运动员心理发展规律,在训练中多以鼓励、奖励、表扬等积极的形式激励运动员,在训练后要及时对运动员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时刻掌握运动员心理发展动态,确保运动员心理健康发展。最后,要将体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同时也要遵循九年义务制度教育,要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和智力开发、知识学习相结合,为培养体育后背人才夯实基础。

3.2.重视对男子少儿体操兴趣培养与体质健康全面发展

竞技体操是一项有着历史传统性体育运动项目,是以高难度、高技巧并与多项器械结合完成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如今百姓看来竞技体操缺乏新鲜感,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小孩参与其中,担心孩子太小易受伤,而且面临的训练周期又长,怕影响自己的孩子正常的成长发育,最终严重导致业余体校生源断层。因此,少儿体操业余体校一定要转变角色换位思考,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少年儿童参与其中,是我国体操事业一项重大工程。第一,转变思维、提高创新意思。第二,增强趣味性、设置多样性、多变性等体操训练内容,使孩子乐在其中。第三,增强体质健康,从孩子实际出发,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不宜过早或过大安排训练负荷及训练强度。第四,发挥好教练员指挥棒,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少年儿童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使少年儿童互帮互爱、享受快乐、健康发展。

4建议

男子少儿体操是以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和蹦床7个项目所组成的竞技类项目。由于少年儿童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发育还不够健全,早期少儿体操培养目的,应以健身、健心、健群的多功能体育运动为核心过程,从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精神文化为主导、分享为目的,培育孩子相互协助的精神,帮助幼儿建立乐观思维,构建幼儿分享快乐的行为,使孩子们享受健身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邵斌,黄玉斌.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7-60.

[2]崔运坤;贾燕.数量与质量、基本动作模式与专项动作模式的权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开展的必要性[C].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3.

[3]王正明.少年儿童高低杠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训练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1985(6).

[4]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58-59..

[5]赵明,殷国会.论协调性对体操运动员的重要性及在选材中的测定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5):98-99.

第5篇:体操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男子体操运动员单杠特卡切夫训练方法

1、前言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从运动员生理特性、动作开展年龄阶段、技术训练、训练强度、运动损伤程度等相关因素来分析特卡切夫类动作训练的合理方法。结合本人从事专业体操训练长达十多年的运动生涯中训练学习到的技术与知识,总结经验得出特卡切夫类型的动作将成为国内外主攻单杠项目运动员的主流动作,选择发展特卡类型的动作并加入成套来提高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体操运动员的单杠特卡类动作的合理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国家男子体操运动等级到达一级以上,单杠专项能力向前大回环单次连续30个以上的基础能力,并未接触过特卡切夫动作练习的体操成年运动员10名(18-23岁)。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男子体操单杠成套特点以及当前单杠特卡切夫动作训练方法方面的著作。(2)访谈法。与在单杠项目选择学习或者使用特卡切夫类动作的运动员和拥有专业体操教学多年经验的教练员进行访谈。(3)数据统计法。通过辅助训练前、中、后训练效果的数据记录整理并得出结果。(4)实验法。对正在备战第十四届全运会的体操运动员10名(18-20岁)对需要在单杠成套中使用特卡切夫动作的体操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0岁1人、19岁2人、18岁2人共5人一组。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跟踪统计。实验组进行本论文提出的新研究训练法进行特卡切夫的学习训练,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训练法进行特卡切夫的学习训练。

3、研究分析与结果

3.1、基本现状调查分析与结果

(1)现国际体操规则的改动。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结束以后,为了体操项目的比赛在国际上有更高的观赏性。国际体操协会更新了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为促进运动员在成套编排时选择更多更具观赏力和新鲜性的动作。限定了成套中同类型动作可使用次数。同时增加一条单杠成套中出现空翻类动作连接空翻类动作才有连接加分的新规则。想要完成一套高水平单杠成套不仅在难度分和质量分上努力提高,成套的整体流畅性、观赏性也是新周期体操比赛中最为关键的评分因素之一。(2)特卡切夫动作在单杠比赛中的普及率。近年来随着竞技体操不断地突破极限再创新高,运动员为了提高单杠成套的起评分在比赛中获得佳绩。成套里只用大空翻是不够的,由于特卡切夫学成后失败率因素相对较低,所以逐渐能够在单杠比赛中看到成套里有特卡切夫类动作的运动员出现。证明该动作是提高单杠水平的重要动作类型。已成为新周期竞技体操男子单杠比赛中的主要发展类型。

3.2、特卡切夫主要技术及训练方法

据国际2017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单杠项目特卡切夫类的动作都由震浪放手腾空抓杠的过程。其关键点在于放手前的惯性以及空中向前跟肩抓杠技术。抓杠流畅性越稳定,质量和水平就越高。由于特卡切夫这单个动作对单杠的弹性掌控要求较高,所以提倡从小就可以开始练习。3.3、力量训练方法(1)单杠后跳抓杠训练。实验组进行每周两堂在离地2.8M高的单杠上站起并向后原地起跳下落至单杠平面伸手抓杠至后回环倒立15次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要求向后跳的距离一定要掌控在一个手臂的距离并在抓杠时身体尽量与单杠平行。(2)蹦床单杠倒立练习。实验组进行每周三次准备一个稳定的单杠架(杠面高度15-20cm、杠宽50cm以上),放在蹦床或者弹网上进行一杠倒立的训练,30-60秒三组。通过弹网不稳定的晃动和高低起伏的弹性来对运动员的握力、肩膀周围肌肉的力量及中段躯干的力量来进行训练,使运动员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在倒立时找到支撑点。(3)躺地双手向上拉力训练。在柱子绑拉力橡皮条,然后双手抓着拉力橡皮条脚贴着柱子躺下,双手同肩宽贴着胯附近以最快速度举过头至手背贴到地面。实验组进行每周30个/3次/3组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要求躺在地上时腰紧主靠肩膀发力做动作。拉力可以从小开始逐渐增加拉力。

3.4、实验结果分析

(1)单杠后跳抓杠训练使掌握特卡切夫动作时间缩短。对照组在特卡切夫动作最后的抓杠动作是掌握不好握杠距离和握杠的节奏力度。实验组在经过在低难度低负荷少量多次的单杠后跳抓杠训练训练的实验组,由于一早就掌握了特卡切夫抓杠的时机和节奏力度,抓杠时的身体姿态能够借助向下的回环惯性轻松的后回环倒立。使原本需要学习两个月的特卡切夫熟练掌握的时间缩短30%。相关数据见表1:对照组在使用特卡切夫动作时后回环的惯性速度掌握不准确,经常错过顶肩推浪的最佳时机。通过训练后实验组在使用特卡切夫在后回环收肩推浪时稳定性明显提高,在成套中体能不足的时候能够准确的找到杠性。在动作之间的连接时更加流畅。相关数据见表2:(3)躺地双手向上拉力训练后减少伤病。对照组在练习特卡切夫开肩放手的力度和速度不够导致无法越杠完成动作,增加训练次数来提升开肩力量。实验组增强了肩部和后背肌群的力量,让特卡切夫动作轻松越杠有效减少训练量减低腰伤几率。相关数据见表3:

4、结论与建议

4.1、该训练方法能有效提升单杠上的节奏感,使特卡切夫完成更轻松

有少数特卡切夫动作的使用者在回环震浪时看起来并没有用很大力却能在空翻高度和空翻位置一点都不低于全力震浪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在震浪的时候肩膀充分感受单杠的弹性、借助杠性沉浪兜腿开肩放手准确一点发力,整个动作的回环惯性充分受力的完成。所以经过蹦床单杠倒立练习后运动员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身体肩膀的肌肉群已经全面的得到锻炼并能协调后回环接特卡切夫的每个发力点,质量和成功率获得提升。

4.2、熟悉每个运动员的关节活动度是开展训练的前置要素

请在选择发展特卡切夫类动作前调查运动员的腰部和肩关节的活动度。由于特卡切夫需要充分的借助肩膀和腰部发力完成的动作,所以推浪和震浪技术时腰部和肩关节受力最大。如果时腰部和肩关节活动度低的运动员请避免选择使用特卡切夫动作。即使运动员能够做这个动作,但会在长年累月的训练积累下加大腰部和肩关节损伤。

参考文献:

[1]卢英杰.中外男子竞技体操单杠竞争实力的对比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7(5).

[2]卢德强.里约奥运周期中外优秀运动员单杠难度水平对比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2017(5).

[3]朱梦霞.里约奥运周期男子竞技体操单杠成套动作难度与编排研究[J].苏州大学,2017(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