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

谈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

摘要:通过对辽宁省沿海地区的走访调研、收集数据,总结了工程建设的成效及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沿海地区林草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成效;经验

辽宁是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北方起点,海岸线总长度2265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444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7.6%,居第5位。沿岸有岛礁506个,岛岸线长度为821km。在大陆海岸线中,岩基海岸占41.4%,泥质海岸站34.1%,沙砾质海岸占24.5%。工程区涉及大连、鞍山、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共7市25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507.16万hm2。

1建设成效

自辽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辽宁沿海地区大力开展森林培育和保护工作,加强二、三级基干林带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4.4万hm2,封山育林53.7万hm2,飞播造林11.1万hm2,森林抚育53.2万hm2,退化林修复10.2万hm2,迹地更新3.3万hm2,超坡地还林1.0万hm2,围栏封育805km,矿山生态治理0.4万hm2,新建设及完善沿海基干林带1462km。目前,辽宁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区的有林地面积达192.5万hm2,较工程实施前增加67.1万hm2,活立木蓄积增加1882万m3;森林覆盖率38.03%,较工程实施前提高9.73个百分点。森林面积的增加,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保障辽宁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经济、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当地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经测算,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区的生态效益价值超过400亿元,经济效益近100亿。

1.1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辽宁沿海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海煞、暴雨等,以海岸基干林带为主体的海防林体系,有效地降低了风速,减轻了暴雨对土壤的冲刷,抵挡海煞,保护了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测算,辽宁省沿海地区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6.7hm2,农作物倒伏率与果树落果率均降低60%以上。

1.2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沿海各地区将城乡绿化一体化作为海防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四旁植树、村屯绿化、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绿量,实现森林进城、进村。目前,辽宁沿海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年绿地面积9.6m2,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形成了“青山环抱,绿树绕城”的自然景象。工程区内的7个市中,大连、鞍山、营口、葫芦岛已经被授予了部级森林城市称号。

1.3滨海湿地资源得到恢复和保护

为了使沿海地区形成更稳定的生态系统,丰富物种多样性,实现山水林田海生态的整体修复,近年来,辽宁省划建了一批滨海湿地类型保护区。目前,沿海地区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13个,其中湿地类型保护区6个,面积86.5万hm2,占全省湿地类型保护区总面积的74%。每年有数以千万的候鸟在此栖息、繁殖。辽宁双台河口部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丹顶鹤由1991年的300多只增加到当前的750多只,黑嘴鸥由8000只增加到1.2万只。

1.4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工程建设营造了大量的防护林带、林网,加强景观林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项目,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助农增收,促进兴林富民。凌海市受海防林基干林带保护的大片农田连年稳产,近20年仅水稻就增产2万t,实现农民增收3400万元。绥中县粮食单产提高到7500kg/hm2以上。大连、营口、锦州等地的水果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平均增收20%以上。凤城、宽甸县等地涉林农户的人均收入近半数来自林业。

2主要经验

2.1高位推动,统筹规划

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纳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要求各市将海防林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保证人、财、物的投入,预留土地使用空间。

2.2落实配套,规模治理

在认真落实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基础上,辽宁省政府启动实施了沿海经济带绿化、万村万树绿化、全省大会莫造林绿化、青山工程、“千万亩”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配套工程,整合可绿化空间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施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为牵动,将荒山造林、坡地还林、路沟渠绿化、湿地保护、森林城市建设、村屯绿化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造林、规模化综合治理。

2.3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在争取国家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完善补助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十一五”以来,累计争取海防林工程投资6.05亿元,省级财政通过配套工程实施,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3.16亿元,吸引个体及企业等社会投入资金18.4亿元。

2.4科技支撑,推广示范开展

“绒毛白蜡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泥质海岸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的研究”、“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配置及结构的研究”等科研项目[1],推广依据土壤盐碱含量和酸碱度确定适宜树种、滨海苏打盐渍土和中盐碱地改良等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2.5建标立规,精准提质

加强规划指导和标准建设,强化科学营林理念,推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出台了《森林经营技术规程》、《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要点》等营林技术标准10个,森林经营数表44个。推广营林科技成果500多项,创建省级森林经营示范单位16个,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目前,辽宁沿海地区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达35.5m3/hm2,是工程建设初期的1倍多。

2.6依法保护,巩固成果

近年来,辽宁不断完善法规政策,依法对海防林体系进行保护。辽宁省人大颁布了《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等地方生态保护法规,辽宁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封山禁牧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青山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生态保护政策。在全国率先启动青山工程、“小开荒”清退、坡地还林等8项工程,有效地巩固了工程建设成果。

3问题与建议

3.1问题

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基干林带宽度不足、绿化潜力不足、生态功能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3.2建议

首先,积极争取绿化空间。作为自然资源部门的组成部分,林草部门应积极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争取生态建设空间,力争“可绿尽绿”,通过生态红线划定及保护地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空间保护。其次,加强老化基干林带改造、灾毁林带修复、低效林改造,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使用效率。再次,通过多林种、多树种结合的办法,使工程充分发挥其3大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以增强对社会资金投入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魏忠平.辽宁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5,1:39-42.

作者:苏振海 单位: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