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

目前较多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只是对名师的教案进行抄录。这是因为他们忽视这些教案在编写的时候都依据教科书来的,并没有对各个地方及每个学生来做到有效的针对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学生为本,根据每个学生所面临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备课。对于课堂中所要教授的知识,需要做到与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另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及学生的心理等各个状态来进行备课,这样就能够做到对教学过程中内容选择及难易程度选择有着较好的把握,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及实效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使其能够投入更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熟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维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高校课堂能够实现的保障。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课堂气氛做到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来进行学习。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加以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具有自己的特点,做到对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做到体态语言的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常常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的教师上课,能使数学教学语言达到“精言妙语,脱口而出”,时常在课堂上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行进间井然有序,使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这样既做到了与学生进行贴近,还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效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激疑启发

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够对学生的疑问做到有效的解决,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疑问的提出与激发,并且将学生的思维都引入到问题中去,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来对知识进行发展,促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当学生在面临问题并无法对其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教师来起到引导作用,要做到因势利导,抓住时机释疑,起到对学生的印象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可见,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激疑启发就是激励学生生疑,然后释疑,再质疑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

四、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1.情景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情景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成为主体,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激情去学习,使得他们能够去进一步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得他们能够参与进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在问题解决的时候,只要掌握相关知识就行,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中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情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很多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进入到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对立体几何进行教学的时候,因为一些学生具有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这个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相关的软件,让图形反映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做到较为直接的观察,对图形具备的特点做到有效掌握。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能多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己使用网络技术来进行学习的能力,这也是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提到的要求。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需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任务。像在教学数字编码一课,有关邮政编码的课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有关邮政编码的资料,再在课堂上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五、结语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做到高效性及实效性,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做到对其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思维及兴趣都提高起来。另外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与生活及多媒体技术加以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做到对数学的有效学习。

作者:陆启梅 单位:广西昭平县昭平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直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数学在数据处理、计算证明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数学的抽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具备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运用一些生活实际结合课堂知识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们摆脱抽象的苦恼,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又因为结合了数学的生活常识而产生深刻的记忆,启发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1.2形象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对于心理学都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当学生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对于有些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时候,教师就必须通过引用一些生活中学生们可能遇到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使学生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熟悉的感觉,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的推行让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的突破,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果,相比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在情境教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了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学习数学,不仅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2.1课堂中营造生活情境

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还都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甚至对于简单的加减法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这主要就是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没有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而造成了抽象难懂和无法透析本质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出适当的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说,在长度单位换算的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在课间实践检验一下一米是多少分米,一千米又为什么就是1000米,学生们可以走动、跑跳,发现单位长度与行走时间以及体力耗费之间的关系,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实际应用。

2.2创设情境要注意引导

生活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随意进行的,教师要紧密结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教学内容,保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教师的问题设置一定要具备层次感,由浅入深地逐步切入主题,避免学生们“知难而退”,或者是“教学冷场”的现象。比如在“简单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超市购物的交通方式为例,提出:三个同学去超市,可要一人骑车,二人坐车,问学生们有几种方式。这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所以回答起来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在提高了学生们学习信心的同时,教师可以将问题引申,继而深入地讲解组合的问题,学生们既不会陌生,又会保持好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了高效的学习。

2.3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现实

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到生活当中,所以,教师的问题设定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发现教室内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学生们可以积极发言,互相交流,然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主动测量教室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实现了教学目的。

2.4情境的创设要确保全面

多数教师都把情境教学理解成是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忽视了课中课后的情境化练习,因此,教师在课后练习的布置过程中,应该要继续情境教学,如在“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可以让同学们数一数电视一共有多少个电视台,央视频道有几个,占到了总频道的几分之几,在讲“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回家找找家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继续交流等等,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是全面的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情境教学。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3.1在分数简单计算中的应用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分数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妈妈去超市买西瓜,小明和妹妹小花知道后非常高兴,妈妈将西瓜分成了八等份,小明吃掉了3/8,小花吃掉了2/8,问是小明吃的多还是小花吃的多,多吃了多少?由于当时正是西瓜的上市季节,学生们都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因为比较有经验从而乐于探讨,大家纷纷计算,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就是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际应用的体现之一。

3.2在“余数”教学中的应用

再例如,在余数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地讲解余数的概念,而是用一些小棒,让大家动手分配:第一,请同学们拿出11根小棒,每两个分一组看看能分成几份,还剩几根。第二,如果是13根小棒平均分给6个人,该怎么分,还剩几根。问题一经抛出就收到同学们强烈的欢迎,大家都积极操作,动手动脑,最后引导大家用自己的语言将分配的过程表达清楚,最后总结出了余数的概念。

四、结束语

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不仅帮助了学生们的理解,加深了学生们的记忆,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探究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改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作者:马轶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包铝集团小学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教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二、引导自主探究,开发学生潜能

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宗旨在于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可能,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电教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电教多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于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促进情感思维信息在传递与反馈方面形成快速交互,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主动的发展。

三、发展信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出了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处理、应用这些信息探究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发展信息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环境的有效途径。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

作者:贾战兵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