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思考(4篇)

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思考(4篇)

第一篇:高职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摘要:高职舞蹈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舞蹈素养、形象气质意义重大。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是传达人类情感的有效载体。艺术具有生命力,根据时代、背景、主题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舞蹈教学需要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字:高职舞蹈;创新能力;思考

我国舞蹈教育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不错成就。新课程教学改革对舞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舞蹈创作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兴趣开发、尊重个性等原则。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编排到舞台表演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参与。笔者结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浅谈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期对创新教育在舞蹈教学中有效实施进上绵薄之力。

一、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兴趣开发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甜蜜的牵引。成功的教育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兴趣的激发。学生只有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将其转化为舞蹈学习和训练的欲望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起思维、记忆等多种学习因素,进入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反之,如果学生对舞蹈学习缺乏浓烈兴趣,没有从舞蹈训练中发现其中乐趣,连最基本的舞蹈训练任务都不愿完成,又何谈舞蹈创新、舞蹈创造呢?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要关键就是培养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燃起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舞蹈创造的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尊重个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在兴趣、习惯、特长和个性等方面大相径庭。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洋溢,思维活跃,极具个性。实践表明,学生的个性,对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舞蹈训练不能沿袭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法,因材施教、因人施问,强化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舞蹈学习的长短之处,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训练方法,保证每位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能有所获、所思、所悟。

二、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实施“三步走”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般而言,盲目的加快教学速度,扩张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对舞蹈学习自身厌倦、枯燥等负面情绪,会遏制学生舞蹈学习兴趣,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遵循舞蹈学习的规律,亦步亦趋,实施三步教学法。三步教学法即是模仿、表演和创新。第一,模仿。模仿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在模仿阶段,老师要做好示范和讲解工作,让学生掌握开度、软度、力度等基础性舞蹈技巧,夯实基础。第二,表演。表演是舞蹈学习的关键,表演是指学生借助于肢体、表情等呈现舞蹈体态,向观众传达舞蹈思想、内涵,因此,对于该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强化学生对作品背景、主题内容的理解,做好舞蹈动作与作品思想融会贯通这一工作。第三,创新。创新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运用已有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自主创作和编排舞蹈,利用舞蹈展示自我的思想、情趣。

2、巧用“异舞求同,同舞异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集合、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有裨益。“集合”,指的是在多样的舞蹈形式下,总结其中的规律;“发散”,指的是对同一类型的舞蹈形式,找出其中的差异。集合、发散思维在舞蹈学习中,就要求学生践行“异舞求同,同舞异求”,在丰富多彩、各具风格的舞蹈作品中,拓展学生眼见,活跃学生思维,碰创出创新思想的火花。比如说,幼儿舞、古典舞、民族舞等多种舞蹈形式,虽然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对人体动作的提炼、组织和加工,且都蕴含有特定的情感、思想,这就是“异舞求同”思想的具体运用。而“同舞异求”可以通过“一舞多解”“一舞多变”“一舞多用”等形式调动思维,如,常规的舞蹈走步训练在古代可变化成为漫步或圆场步,在芭蕾中可变化为左脚起蹦脚迈步走,在秧歌中变为踢步,在蒙古舞中变成平步走等等。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集合、发散的思维,巧用“异舞求同,同舞异求”的方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注重舞蹈欣赏和舞蹈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活动,只有做到感性欣赏和理性分析,才能发现舞蹈内在的魅力,亦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第一,形象思维。记忆为想象思维提供了背景材料,而材料的提取、加工使之成为形象材料,就不可能没有思维活动,不可能不需要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激发学生联想的欲望,可以引入灯光、音响、舞蹈、动作和色彩等元素,活化学生思维。第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除了理想认识舞蹈形象、及其舞蹈在美感、风格、音乐等表现手段之外,还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如综合与分析、比较与划分、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如:两千年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北京二中的《红扇》,别出心裁选用了一把把普通的红扇子,在演唱者激情飞扬的动作之下,借助红扇子噼啪的开合之声,向观众淋漓尽致的传递了青春的美好,征服了全国观众。

三、结语

舞蹈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不是标杆立影、一蹴而就的短期性行为。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要自觉摒弃传统“尊师重道”的师生理念,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学习、训练和生活中来,善于挖掘学生舞蹈天分,对其创造性思维要充分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大胆质疑,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赵静.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7)

[2]郝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18)

[3]王靖.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6(18)

[4]薛亮.高校爵士舞教学的创新研究探讨[J].艺术研究.2016(03)

[5]李雯.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戏剧之家.2016(19)

作者:刘颖奇 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将鉴赏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舞蹈作品的内涵,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舞蹈和发挥个人情感。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舞蹈鉴赏;能力培养

一、提高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一)舞蹈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习舞蹈的途径

中职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除了对于舞蹈本身有理论性的掌握,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舞蹈技巧。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掌握每一部优秀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舞蹈知识,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舞蹈作品的内涵,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舞蹈和发挥个人情感。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

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育功能,对于学生释放天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了解舞蹈动作的同时,能够在舞蹈鉴赏的过程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种积极地锻炼。同时,舞蹈鉴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具有美育功能。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具有审美能力,只有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真正掌握舞蹈作品。舞蹈对人的塑造包括陶冶情操,美的品格的培养和美的理想的追寻,对于学生身心的塑造都是有益处的。

(三)拓展人文教育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增加舞蹈鉴赏内容,是融入人文教育的表现,人文课程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自身个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在舞蹈班级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条的教学方法,主张培养学生对人文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在中外优秀舞蹈作品中,接受文化洗礼,提升舞蹈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如何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一)将舞蹈鉴赏作品融入到教学中

舞蹈通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表现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劳动情形,甚至是战斗场景等,舞蹈通过流畅的肢体语言的展现,表现出的是人们的思想感情与内心想法,也代表了一定时代下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舞蹈鉴赏作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在课堂上了解舞蹈的背景和人文知识,就能够把当时的历史人文情境联系到舞蹈感情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像语言一样展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和人文环境,在充分了解人文背景的前提下学习舞蹈,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就好像语文课上学习宋词的婉约之美,《爱莲说》里讲到荷花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形态,表现的是傲然独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质,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过程中,也充分理解了作者想要表现的意蕴,有助于学生真正领会舞蹈内涵。

(二)让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

让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主要需要教师将舞蹈内容分成生活性舞蹈和艺术舞蹈两类。舞蹈的类型和风格有很多种,芭蕾、现代舞、古典舞、民间舞等等在鉴赏内容上也有所不同,通过对舞蹈内容的分类,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对比分析,这对于提升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十分有积极作用。比如在教授傣族舞蹈的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感受舞蹈要领,即动作婀娜、节奏平缓、外柔内刚,有“三道弯”的艺术特点,动静结合得很巧妙。在教授维吾尔族舞蹈的时候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维吾尔族舞蹈的挺拔感,十分活泼和外向,肢体运用主要在于手腕和头颈。在进行基本的舞蹈特点对比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两个民族的舞蹈作品,如傣族的《雀之灵》和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讲到的知识点,对于舞蹈作品有更深的感悟。

(三)舞蹈鉴赏与舞蹈技能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舞蹈作品鉴赏与舞蹈技能教学结合在一起。舞蹈作为人创造的特殊的情感传递,通过肢体语言将人的思想感情来展现,展现出了韵律之美。中职舞蹈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既是学习者,更要学会做一个欣赏者,教师通过将舞蹈作品鉴赏融合到舞蹈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被导入到一个美的情感世界中,在学习舞蹈技巧的过程中,感受着艺术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美,如何通过情感将动作展现极致,传递给观看者,能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教师在教授东北秧歌时,要先让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舞蹈特点,手绢以及膝盖和脚下的动作,在教授简单的动作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气氛。

(四)增强学生的交流互动

舞蹈鉴赏的教学应当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学生应当是舞蹈鉴赏的主体和评判者,是舞蹈艺术之美的直接感悟者。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在舞蹈鉴赏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推举学生代表进行概括发言,学生课后提交鉴赏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学生之间就某一舞蹈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充分地进行交流互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鉴赏能力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以及艺术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当前中职学生学习舞蹈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技术要领,但是却缺乏舞蹈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将鉴赏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美感,掌握不同种类舞蹈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杨帆 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第三篇: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现代幼儿园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幼师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并且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幼师教育中对幼师生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师生各种能力培养过程中,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幼师生综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在幼师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方式培养其舞蹈教学能力。

【关键词】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幼师生与其它教育阶段的教师存在很大差异,幼师生不但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应当具备各个方面的能力,其中舞蹈教学能力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当前幼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其教学能力得以提高,进而使学生综合教学能力及素质得以更好发展。

一、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园教学在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幼儿发展及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大形势下幼师教育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当前幼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舞蹈属于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对幼师生进行舞蹈教学,可使学生舞蹈素养及精神文明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使其能够具备较好的舞蹈教学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舞蹈教育,更好地培养幼儿园学生。另外,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主要导向就是职业培训,对幼师生而言,其在进入社会之后的主要工作方向就是担任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可使学生综合教学能力及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可使幼师生自身竞争力得以提高,这对幼师生自身发展及幼儿园教育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所以,在当前幼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必要任务及内容[1]。

二、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幼师生基本舞蹈教学能力

对于任何阶段教师而言,均应当保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语言流利,并且要保证所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在幼师生舞蹈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将舞蹈动作语言所具备的内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时应当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基本动作要领、作用以及目的作为主要提问内容,另外还包括相关舞蹈术语,从而使学生课堂讲解能力能够得以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舞蹈动作要领通过语言表达向学生传授,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将动作要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保证语言表达比较形象,从而使学生基本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

在幼师生舞蹈教学过程中,可开设舞蹈鉴赏课程,学生通过对舞蹈艺术进行欣赏可使其视野更加开阔,可对舞蹈艺术加强认知,同时要使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及审美水平对舞蹈作品进行理解、判断及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舞蹈艺术相关人文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而使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及舞蹈艺术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在开设舞蹈鉴赏课方面,可与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进行有效结合,分为不同年级及不同主题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可对动作规范性要求加深理解,可使学生在宏观上了解所学内容。在对舞蹈鉴赏课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比较生动形象的舞蹈作品,可选择较精彩瞬间,让学生进行欣赏、体验及模仿,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舞蹈表现手法及风格,使学生舞蹈表演内驱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活泼大胆地展示自己。另外,在舞蹈鉴赏课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融入多种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舞蹈全方位欣赏及感受,使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得以提高,使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得以提高,进而使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能够得以有效提高。

(三)培养幼师生舞蹈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生活及内心世界。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创编出较好的幼儿舞蹈,幼儿教师应当对幼儿主动进行了解,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与幼儿相适合的相关舞蹈创编活动,这样才能够对幼儿进行较好的舞蹈教学。所以,在幼师生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置舞蹈创编课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舞蹈基本队形、造型以及音乐与舞蹈等相关编排知识,对舞蹈编排基本规律进行了解,将创编幼儿舞蹈的一些基本规律及特点掌握,从而初步创编出适合班级教学的相关舞蹈。在对舞蹈创编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选择音乐曲调及旋律应当比较优美,并且节奏要明确;第二,所选择的动作应当能够体现出幼儿的特点,应当具备舞蹈动律,还应当具备幼儿生活形象;第三,应当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进行分析,对舞蹈中相关动作及节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再创编舞蹈,从而防止出现动作堆砌的情况;第四,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形象性及律动性较强的舞步练习,从而为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2-3]。

三、结语

在现代幼师教育过程中,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学生发展及整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并且要积极培养幼师生基本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培养幼师生舞蹈创编能力,从而使学生整体舞蹈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晨.培养幼师生的舞蹈创编能力的思考[J].商,2013(22).

[2]朱茂清.培养幼师生幼儿园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

[3]刘梦妮.论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

作者:程枫懿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第四篇: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

摘要:数年来,舞蹈理论知识的不断创新与舞蹈教学的深化改革都在影响着当前的舞蹈教学模式。过去,舞蹈的教学普遍忽略舞蹈的艺术性,只重视技术的难度。如今,舞蹈教学更加重视舞蹈的艺术特质,强调舞蹈的美感以及舞蹈者的表现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舞蹈表现力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增加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与训练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来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传递的艺术,它强调作品的美感和思想的表达。在舞蹈作品中,若是肢体动作与舞蹈内容脱节,就会沦为技巧的表演,丧失舞蹈艺术的内涵。[1]近年来,由于舞蹈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而很多的舞蹈教师过于重视舞蹈技巧的训练,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对作的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因此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较差。对此,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使学生的舞蹈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一、舞蹈表现力的意义

在舞蹈中,塑造人物、模拟情境以及抒发情感等环节都要靠表演者的表现力来完成。肢体语言是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这就要求表演者要有很好的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舞蹈作品需要表演者通过他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作品的内在思想,使观众在感受表演的美感的同时还能产生一些共鸣。舞者的舞蹈表现力能将舞蹈技巧与作品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传达作品内涵的桥梁。其次,舞蹈表现力也是衡量作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要能将情感和思想完整地表达出来,并引起观众的共鸣,缺乏情感的舞蹈作品只是舞蹈技巧的展示,即使动作多么高超、华丽,也很难震撼到观众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更难让人们记住它。而舞蹈者表现出来的思想与情感却能经久不衰,长久留在人们的心中,就像巴普洛娃塑造出来的白天鹅形象,在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有不少人追捧和模仿。

二、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1、学生自身的天赋

学生的天赋属于先天因素,它为舞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却也限制着舞者所能达到的高度。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对肢体的协调和美感以及对技巧的把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影响着作品内涵的表达,因此,天赋对于舞蹈表现力来说具有先天的影响力。而拥有好的天赋的舞者无疑有着明显的优势。

2、后天环境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决定了学生的舞蹈基础,它能为学生提升舞蹈表现力做出不少贡献。通常来讲,若是家庭重视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学生在天赋因素上也会有不小的提升。其次,从学校环境来说,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的氛围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只重视技巧舞蹈的教师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没有什么作用,但一个能把握好技巧和舞蹈表现力的平衡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舞蹈的意义所在,既能指导学生掌握高超的技巧,也能培养他的舞蹈表现力。

三、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舞蹈表现力的基础,它使舞者能将作品的内容与肢体语言一一对应起来,是舞者必须具有的能力。舞蹈涉及的场景包罗万象,一个舞者不可能亲身将它们一一体会,因此,舞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就需要有想象力来帮助他们将情景和人物表达出来,并将观众带入舞者创造出来的世界。舞蹈来源于生活,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生活。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和体验,例如观察不同人物的走路姿势、表达不同情感的肢体动作等等,并将这些体验运用到人物的塑造和场景的描绘中去。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作品当中,还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作品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场景和人物。

2、训练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节奏感,为他们打好基础

舞蹈的内涵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的,只有动作做到位了,思想和情感才能正确地被表达出来。舞蹈动作的训练是舞蹈教学的基础,通过专业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舞蹈的技巧。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节奏感则能将舞者的动作和音乐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主要是提升舞者的身体素质和力量的训练,培养舞者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感,还要把握好训练的强度,防止学生因强度过大而受伤[3]。此外,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示范、亲身体验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乐感,使他们能很好地将动作融入到音乐当中。

3、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舞者若是对这些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体会不深,也就无法将其用动作表达出来。对此,舞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和生活积累,帮助他理解作品的涵义并将其正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除了让他们进行对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人文和历史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要鼓励他们体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增加自身的阅历。此外,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提升表现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出活动,例如校园的艺术节之类的表演,锻炼他们的实战经验,提高心理素质[4]。还要重视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表现力是舞者必需的一项能力。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舞者的天赋条件和后天环境。在后天环境中,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浓厚的文化气息,既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全面提升他们的想象力、音乐素养、文化知识以及生活阅历,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而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为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夏里.论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J].大舞台,2015,04:227-228.

[2]蔡霞.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1:56-57.

[3]张伟.浅谈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160-161+164.

[4]田伟力.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259.

作者:杨莉 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