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危机管理在急救护理中效果探析

危机管理在急救护理中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观察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急诊颅脑外伤的患者51例,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伤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危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以及急诊各项用时。结果采用危机管理模式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到院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所用时间、急诊至病房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缩短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并且降低各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颅脑外伤;危机管理模式;急诊;不良事件

颅脑外伤即发生在患者头颅部位的一种损伤,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以撞击伤、坠落伤为主,患者在快速运动时撞击到棱角分明或者突起的物体上所致,也可出现在钝器伤和锐器伤的损伤中,对患者头部软组织、颅骨以及颅内组织造成损伤[1]。颅脑损伤后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避免颅内损伤并发症对患者生命的威胁[2-3]。颅脑损伤患者常接受外伤急诊护理,但患者病情较重,病情变化急速,经常会出现无法预料的危险,增加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4-5],因此护理时应格外重视对危机的管理。现对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51例急诊颅脑外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患者;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受伤原因均为车祸伤、坠落伤或者跌倒伤为主;患者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者;重大器官出现损伤者;精神疾病者;接受过颅内手术治疗者;凝血功能有障碍者。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5.34±5.16岁;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41±5.20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中患者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外伤急救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损伤情况和失血情况进行初步病情判断,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禁止患者饮食饮水,减少肠胃压力,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如患者呼吸困难,予以气管插管护理,保证气道的畅通,输液时控制好输液量,同时做好吸氧护理和降低颅内压护理。1.2.2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危机管理模式。(1)成立危机管理护理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护士长组成危机管理护理团队,并对组内成员明确其工作职责,进行危机管理护理的培训,将急诊颅脑外伤的常规护理、危机护理以及护理管理的措施和应急方案进行深入学习,加强组内成员在接诊时的危机意识,并加强护理人员在患者抢救期间医院内出现停电或停水等危急情况的处理方式。(2)建立急救预报体系。救护车在接到患者以后,应及时与危机管理团队进行联络,告知组内护理人员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开启绿色通道,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止血和建立静脉通道等抢救措施。与手术室进行联系,告知患者病情,准备好抢救药品以及抢救设备,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延长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速度,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慰和指导,耐心回答患者家属的各种疑问,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3)为需要转运的患者准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并在护送交接过程中保护患者头部。在病床转移过程中,避免患者发生坠床或者头部碰撞的情况,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病情交接,避免患者在交接过程中被遗忘,降低患者在入院后其他危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2)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护理记录填写不规范、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护患纠纷等。(3)诊治时间:包括到达医院后确诊所用时间、急诊至手术所用时间、急诊至病房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所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采用危机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肢体功能出现障碍、吞咽功能出现障碍、肺部出现感染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采用危机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急诊各项指标所用时间比较采用危机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到院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所用时间、急诊至病房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所接受的护理服务当中,外伤急救护理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护理模式,可实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吸氧、气管插管和降低颅内压等抢救患者生命[6-7]。但颅脑损伤是一种病情变化较快的疾病,增加了治疗和护理难度,也增加了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基于此,为了降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后的危机,危机管理模式应运而生[8-9]。危机管理模式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其在组内的工作职责,在接到患者后能在第一时间做出预判和反应,同时增加了院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停电或者停水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应对机制,将危机出现后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同时还建立了急救预报体系,将救护车与绿色通道之间完美衔接,缩短患者到院后急救时间和手术时间,并在等待患者过程中做好充足的药品准备和医疗器械准备,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10]。医院通过采用危机管理护理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外伤急救护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将护患纠纷与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危机管理模式还能有效缩短患者在急诊确诊、确诊后至手术时间以及确诊后至病房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有效地证明危机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在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危机管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杰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