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建设的绿色发展思想探究

文化建设的绿色发展思想探究

摘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思想是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与推动中华文化永葆活力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并基于此对文化建设的绿色发展思想进行深入探析与研究。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文化建设绿色发展思想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十三五”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理论指南。第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旨在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向创新型发展提供了关键动力。要坚持创新发展,就须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中心,持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诸方面的创新,促使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蔚为壮观的创新之风。第二,协调作为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旨在破解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我国提供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有效路径。要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紧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重点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重视国家软硬件实力的同时提升,强调发展的高效性、平衡性与整体性。第三,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为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的生态智慧。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的道路,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人与环境协同并进、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全球生态安全。第四,开放作为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旨在从国内外的互补融通着眼,为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以及高水准的开放型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要坚持开发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与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第五,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旨在解决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为我国消除受益不均衡、共享性不够的问题,提供了发展成果的有效分配方式。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要求与准则,应从制度方面增强人民在发展中的获得感,以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民满意,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伟力。五大发展理念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创新为其核心与灵魂,协调为关键着力点,绿色为主题与基调,开放为基本原则与主攻方向,而共享则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各理念紧密联系、相得益彰,要一体坚持与贯彻,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顾此失彼。

二、绿色发展思想的内容及特征

1.绿色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绿色发展思想已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山论”的生态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生态文明,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为避免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危险老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生态理念,引导人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坚决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要争取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赢。第二,“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思想,引导人们将“生态生产力”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程,促进了“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生态生产力”观念。第三,“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文化。面对我国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恶化的种种问题,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化观,阐明了绿色发展与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促进了全民的生态意识与自觉,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向“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迈进。第四,“最严法律制度支撑”的生态红线。国家领导人提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保障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全方位、全过程构建科学的生态安全体系,用最坚决的态度与严格的法制支撑国家的生态安全。2.绿色发展思想的主要特征。第一,坚定的民生立场。绿色发展思想既是对人民群众向往良好生态环境的公共诉求的关切,也是对人民群众创建生态文明的主体作用尊重,体现出其坚定的民生立场。第二,系统的创新方式。绿色发展思想将生态文明的构建视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涵盖着发展观的创新、发展方式的创新以及生态观念的创新三个方面的创新点,体现出其系统的创新方式。第三,深厚的文化底蕴。绿色发展思想不仅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生态文明成果、西方优秀生态文明思想精髓汲取营养,还立足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结晶与当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兼收并蓄,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生命力。第四,宽广的国际视野。绿色发展思想顺应时展潮流,综合世界发展大势,统整整合国际国内大局,体现出其宽广的国际视野与保护地球环境的担当。

三、绿色发展思想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绿色发展衡量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反映着人们在发展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样的,绿色发展思想也适用于文化建设,其在文件建设的思想理念、具体实践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1.绿色是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发展经济在于提升人的物质生存环境,文化建设则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思想环境。人们要提高生活品质,追求美好生活,无论物质环境还是精神世界,都离不开绿色。就发展理念而言,绿色文化为和谐文化、生态文化。就创造内容而言,绿色文化反映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交互的实践方式。第一,作为一种先进理念,绿色发展有助于健康文化产品的创作与生产。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作用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引导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源头控制“三俗”文化、“快餐”文化,鼓励绿色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进以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第二,作为一种实践方式,绿色发展有助于优良社会风气的形成与保持。绿色发展的实践方式担负着个人发展、民族存续的历史责任,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让绿色文化深入人心,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与社会风气,进而推动社会向更好、更高级的形态前进。2.绿色是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第一,就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而言,绿色文化能有效提升人的智力、促进人优秀品格的形成,进而加强“全人”的培育。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使绿色文化发展常态化,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提供人们高品质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第二,就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而言,绿色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正日益增长,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焦点与重点。绿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绿色文化产业业已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产业,这正彰显着“以人文本”理念。

四、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建设途径

1.维持内外文化交融的绿色底色。建设文化强国,文化绿色是其底色,因而在文化发展中要维持内外文化交融的绿色这一根本底色,以防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注重主流文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处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位置,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包容非主流文化,批判吸收各非主流文化的长处,从外来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创新本土文化,通过内外文化多渠道、多形式的交融,激发文化的多元化魅力与文化影响力。第三,防止不良文化,保证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底色永不褪色,预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2.科学规划文化绿色发展的内容。第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文化发展的内容,对各类文化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梳理、统计以及统筹整合,在绿色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文化开发进程与强度,规划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要宏观、系统地进行规划,全面、整体地进行考量,突出重点、凸显优势,逐步实施,关注传承与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第三,要预防盲目无序、缺乏长远目标与系统规划的文化开发与发展,防止不良文化的滋生与蔓延,确保文化内容的绿色发展。3.完善文化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第一,立法方面,要针对不同地方特色文化及其发展特色,针对文化绿色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法律法规制定与制度创新尝试。第二,执法方面,要依法促进先进文化、制止不良文化、打击非法文化,利用法律手段为绿色文化净化发展空间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守法方面,要大力促进文化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营造良好的绿色文化发展环境。4.构建文化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要促进文化绿色发展,还应大力构建支撑其发展的技术体系。政府各级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网络信息部门等都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加强自身建设,学会运用新技术手段为文化绿色发展服务,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全天候地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绿色文化服务。

五、结束语

在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绿色发展作为永续发展的前提,顺应了时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是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先决条件。文化建设更应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增强与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新型文化体系建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刘智.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文化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2]周明星.“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

[3]杜昌建.绿色发展理念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张瑞林.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J].教学考试,2017

[5]康沛,竹段蕾.论的绿色发展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马健永.论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关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

[7]徐丽.绿色发展理念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作者:刘红艳 单位:贺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