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资讯网站设计

校园资讯网站设计

对于网站的发展来说,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网站的设计构思,布局和内容的有效融合是当今网站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网站设计的过程中,网站的主题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鲜明的主题可以让浏览者一目了然,也提升了网站的可欣赏度和美观度。校园资讯网站应该切近学生,反应校园生活,应该突出校园气息,反应实实在在的校园生活。在校园资讯网站设计的过程中,使用DIV+CSS技术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实现既定的设计目标。

1DIV+CSS概述

DIV+CSS其实是WEB设计标准,是一种当前常用的网页布局方式,对网站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方法和设计思路相比传统的表格(table)布局定位设计不同,拥有更有的更明显的优势,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网页页面内容与表现相分离,提高浏览者的方便程度,也使得网站更加的美观和具有观赏性。一般来说,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成DIV+CSS,它的正确叫法是XHT-ML+CSS。需要说清楚的是DIV与Table都是XHTML语言中的一个标记,而CSS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长时间的网站设计中,设计者们就习惯性的称作为DIV+CSS,它也就成为了一种专业术语。在目前的网站设计中,这种方式较为常见,可以粗略的说,DIV主要是起到构建待建网站框架的作用,而CSS主要负责是是待建网站的样式和美化,这两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针对这种方式的网站设计最终的表现途径就是采用XHTML对网站进行标准化重构,使用CSS将表现与内容分离,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简化网站管理和设计,有利于网站的及时维护和保养,也有利于优化网站结构和设计,提升浏览的便利性。

2校园资讯网站设计总体规划研究

2.1校园资讯网站设计的基本思维:

校园资讯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校园内发生的事件,了解学校的相关动态信息已经成为高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是动态的,每天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但是学生往往由于各种时间的限制,都不能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构建能反映校园生活,透析校园信息的网站,那么校园资讯网站的建设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校园资讯网站的建设主要的受众目标群体就是学生,所以它的主题就会非常的明确,必须呈现校园信息,反应真真实的学校校园生活。校园信息的更新速度是非常过的,那么校园资讯的网站建设就必须满足这样的需求,及时的更换网站的信息,并且在网站的布局上要呈现浏览的便捷性,讲究色彩配置,有需要的地方还可以采取特效制作,这就需要网站的设计中渗透色彩设计、平面设计原理。校园生活的资讯是非常丰富的,也是多样化的,当然更多的是平凡和朴实,无论什么样的校园资讯都要追求实事求是的报道,让网站建设真正的做到写真。

2.2校园资讯网站的功能分析:

对于校园资讯网站的建设来说,为了给浏览者提供便利性,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分割板块,发挥各个板块的功能,这样才能做出让学生喜欢的网站。例如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简单一些的校园资讯网站,我们可以按照需求把网站切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新闻类资讯,其二是影像类校园资讯,其三是互动讨论类校园资讯。校园资讯泛网将信息用这三种板块形式,使得整个网站的后台管理也变得简洁明了。具体板块划分如下图所示,这样也使得网站看上去非常的简洁,浏览起来也非常的方便。

2.3网页设计:

在校园资讯网站的设计过程中,要力求简洁方便。无论是采用banner还是使用系统导航,都要为实现这样的目的而努力。在网站色彩的搭配上要依据学生的偏好酌情的进行选择,这种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在颜色组合的过程中要讲究色彩的搭配之美,切记为了追求学生偏好而不讲究设计风格和技术。例如我们可以在网站设计的时候,选择灰色为主基调,点缀一些绿色作为辅助,这样的样式和色彩看上去很爽朗,也很清晰,学生应该会喜欢。学生拥有极强的思考能力,所以在网站设计的时候最好能激发浏览者的思考空间,让浏览者在浏览的过程中兴趣勃发,并且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在设计校园资讯网站的时候,要讲究互动和交流平台的建设,突出体感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提升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在校园资讯网站的首页一定要吸人眼球,可以采取巨型的flash,给浏览者动态化的浏览效果,提升网站建设的特色和特效。在使用flash时要注意舍弃小型框架,巨型图片展示,附上专题式的文字说明,网站首页的核心构成。在网站的导航设计中可以使用一定的特效,比如可以采用JS技术,这种操作简单,网站设计清晰明朗,简洁大方,还节约了制作成本和网站空间,效果非常好。在网站中也可以有图片展示区域,展示网站的特色,DIV+CSS的美观性就可以从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后台的设置因为其功能性优先性,框架的建设比较重要。能够一目了然的设置信息才是后台应该有的样子。并且还要在同一网页中实现三信息分区域的跳转,所以该网页也不能设置成单一样式,必须要有嵌套模式才能使得不同信息管理界面统一在单独网页中。

作者:唐俊林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