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要素研究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要素研究

【摘要】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需要加强主体间文化信息学习和交流、增强情感价值认同,详尽解读文化信息、合理设置文化载体。本文从文化互动理论出发,剖析互动要素进行研究,促进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合作与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文化互动;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互动要素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二者向来积极配合、优势互补。为更好地加强二者契合度,需要更进一步探析二者互动的内在联系,剖析互动要素。从文化互动理论出发,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同一层次的对等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而言是一种外来文化,在进入学校过程中势必会与校园文化产生联系、彼此作用,这离不开互动主体、客体与互动流程这三个要素,它们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基石和依托。

一、互动主体——承载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或群体

无论文化以何种方式进行互动,都离不开主体的信息传递作用。因此互动主体的核心因素就是承载着文化信息的个体或群体。在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条件下,互动主体既有校园文化传播者和继承者,又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定者和接受者,因此互动主体范围锁定在二者的共性主体上,即学校教师和学生,他们是互动的必要条件,彼此交换文化信息。互动主体对文化信息的学习有三个必要环节:输入、贮存和输出。文化信息输入的过程是主体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常会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补充、更新和发展,校园文化也会跟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文化内容,积极常新的内容在输入的过程中需要主体不断进行信息加工,与自身已有地思维模式、知识储备比较和分析,识别确认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里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信息贮存是在文化信息输入后进行的,文化内容储存在长期记忆当中,成为个体记忆网络中的一部分。文化贮存与互动个体的知识储备、个性特征、个人经历、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每个具有特性的个体在接收到文化信息后所形成的思维网络、思想理念所有差别。不同个体生活在同一校园、同一文化环境内,总体上来说会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行为特征,文化信息也成为了他们共有的文化记忆。文化信息输出体现在创造文化载体。主体间具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某些文化记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表现出来。文化信息输出具有泛时性,经历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过去文化的传承,体现过去思想和价值观的精神,又能结合当前情势拓展出新的内容,指向未来成为行动标杆。因此,文化信息不仅能够贮存,而且可以再生输出。众多互动个体形成具有共同文化信息特点和价值情感的群体,这样的个体和群体可视为统一的互动主体。互动主体正是具备了文化信息输入、贮存、输出的能力,才能传递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学习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的文化信息,让文化信息在主体之间传递,从而形成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合和互动。

二、互动客体——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是文化内容和文化载体的集合,文化内容需要通过符号载体记录下来,这些符号载体可以是语言、文字、景观等直观体验,也可以是人文社科等作品、事物、现象的间接文化行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信息就是其主要内容及其载体,也是互动的客体。

1.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信息(1)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载体。校园文化综合了校园内的物质产出与精神产品。校园文化属于特定的校园空间,具有空间范畴性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内涵和精髓,是特属于学校内部的一种文化。通常来讲,校园文化内容包括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类文化内容,以是否可以看见事实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是有形文化,物质文化体现在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等校园规划格局上,行为文化因为是教师和学生这些主体表现出来的行为动态,是可以看到的事实,因此也属于有形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内教职工和学生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存在于主体间的意识当中,是典型的无形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起初会以文件形式呈现出来,属于有形文化,在长期的教学生产实践中这些规章制度为主体所接受内化,形成一种行为模式和一致认同的精神,既可以是有形文化,又可以是无形文化。将校园文化归结到教育教学科研等主要学校工作中来看,校园文化载体可以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环境创设和宣传推广。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思想学习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受到国家制度、政治观念、政治关系、政治制度等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是手段和方式,“思想”是载体,“政治”是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观念传达给个人和群体,其表现形式为国家制度、颁布的政策文件、讲话精神等。这些思想政治的文化信息相对于校园文化来讲算是一种外来文化,要将其传达给学生,就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将这些文化信息渗透融入互动主体思想中,潜移默化或者直接灌输都必定会在校园文化的载体中进行,形成与校园文化的互动。(2)互动的可能性。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互动,是因为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它们具有相似的内容,这相似表现在三个同质性:第一,教育对象同质。二者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校园文化具有空间范围,因此共同的教育对象就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即上述讨论的互动主体;第二,教育目标同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互动结合要求学生既继承学校特有的精神,又具备政治性的价值取向;第三,教育领域同质。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均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传达,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政治思想指导下进行价值观念的学习和内化。其次,政治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要求。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下属子系统,是文化大概念下的亚文化。在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的议题之下,校园文化需要服务于特定的政治要素。另一方面,学校是教育除了单纯的知识专业教学,处于社会大环境下,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势必会受到社会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互动和配合顺理成章。

2.文化信息的特性(1)文化信息的价值在于传递与交流。文化的价值在于传递。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联动的活动范畴,文化无法像古代社会那样封闭式的固步自封,各种文化势必为了适应人们的社会交际需求产生碰撞。每个个体身上所自带的文化存在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当中,个人文化的表达有赖于客观工具,这就是文化载体,由文化载体显示出文化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只有互动和交流才能发挥出文化信息的价值。(2)文化信息是有结构的目标导向系统。文化信息并非各种文化内容简单堆砌的混乱系统,而是有目的有方向的归纳聚合,是结构严密的文化系统,以目标为导向。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文化信息,是意识上的无形观念,因目标而产生、相遇与融合,为最终的目的提供支撑与服务。校园文化是助力学校培育学生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精神、办学宗旨的结构,各种物质、精神载体,都是学校精神的信息现实。思想政治是政治精英在建构和发展国家社会过程中对人们思想提出的抽象规划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是这种规划和设计的实现,具体的思政文化信息是其结构。文化信息作为基础构造,就方向而言是向上的,支撑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设计,是抽象性思想规划的具象性现实。文化信息根据目标细化的子目标构成针对性的文化信息支撑结构。(3)文化信息是具有两种表达层次的体系。文化信息可划分为第一层次表达和第二次面表达。第一层面表达系统的特点是单刀直入,简单直接的让人们去了解内涵的直接性表达;第二层次的表达层面能够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展演,在含蓄的氛围和环境中潜移默化,这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第一表达层次是语言、行为等表达形式,是文化作品、信念精神等文化信息的基础。人们最初是通过手势等身体语言和声音进行交流,由于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所属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们交流越发深广,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也更加丰富多变,由此产生了语言,随后发明了文字记录。每个个体都生活在语言环境中,语言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其特点是能够抽象描述客观世界的组成和运动。语言代替了客观存在,突出文化信息想要传递的内容,整理并总结文化信息重点,省略不需要的信息,使文化信息变得主次分明且符合逻辑条理。语言表达贯穿了学校教育整个过程,教师利用语言系统和身体行为向学生讲解传递文化信息,并将文化信息分类归纳转变成抽象概念,揭示中心思想,系统讲授思想政治内涵精神。文化信息的第二表达层次与第一表达层次相比更加内敛,它并不点明主旨,而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感受文化信息所要传达的思想,强调精神的共鸣,文字作品、文艺表演、环境布置等都可以看作是第二表达层面。第二表达层面同样具备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且更具有总结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意识、道德等方面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通过语言及由语言为材料的政策文本发挥着和语言类似的育人作用,同时内容详实、结构合理。与语言将客观世界抽象化不同,文本载体和艺术载体等将语言的抽象功能转变成生动直观的具象形式。抽象出本质内容,去除不需要的细节,使思想主题唯一,将思想精神的重点容纳在一定的载体中推到人们面前。文化信息是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中心议题,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开放的社会发展趋势、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似相异以及文化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价值都促使着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产生互动。

三、互动流程——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动态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信息经过个人或群体输入、贮存、输出的认知学习过程,将文化信息传递给校园文化。依据文化互动理论,文化互动流程大致会经历接触、选择、内化、吸收整合、对外传播几个阶段,依据不同的文化特性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以本源形式为教师与学生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讲话、精神、制度、政策文件等文化文本形式,将文化信息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学校师生员工。这阶段保留了思想政治教育原始状态和价值,为互动主体所接受。这一阶段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接触,对二者信息全面释放、吸收接纳,通过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互动来传递文化信息。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带来改变。校园文化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尤其在与本学校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上,校园文化会着重吸收和学习,积极纳入到校园文化宣传等文化载体上。从方式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进校园活动载体中,使得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环境创设和宣传推广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精髓。第三阶段,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契合点。到了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文化信息才开始进行与校情有关的判断,探究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价值纳入到校园文化特殊性建设中。通过放大契合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熟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使二者共同进步。第四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完全融入校园文化中,开始产生大量新的文化信息。这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创新部分,新的文化信息带来的就是新的载体和活动方式。同时,该阶段也是互动主体价值理念上对思想教育内容和观念的接纳与认同。无论是认知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互动中激发和上升的阶段。第五阶段,校园文化在接受、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信息后,成为文化传播者,向外传递文化信息。首先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是教师,他们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后,依据其精神和自身的解读,作为传播者进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创设校园文化情景、制定相关校园规章制度等方式营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打造校园文化中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

四、互动要素分析的启示

1.加强主体学习,增强情感认同。学校师生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活动贯穿于整个互动流程。师生关系,既是文化信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又同是接受文化信息的受教育者角色。互动主体作为不同角色,教师要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受教育角色时,需要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共同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谓教学相长,在文化信息互动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以及对教师的情感认同。除了文化信息和知识的学习认知以外,对学校的归属感、对政治观念的认同感、对教师的信任感,这些接受与认同的情感价值取向也优化互动的必要情感需求,它们能够让学生自发去学习文化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教师在扮演教育者角色时,应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信息产生认同感,才能去除抵抗心里,接受并内化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信息。

2.解读客体内容,合理设置文化载体。首先要对文化信息的内容进行详尽的理解和解读,其次是合理运用文化载体,二者结合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与基石。归纳整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明确内容的目的与价值意义,合理利用文化载体,既在思政课堂上语言直接表达,又打造特色载体,文化信息润物无声融入校园生活、课程实践的学生现实生活中,将文化信息的直接表达与间接展示的两个层次有机结合,增强文化信息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晓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146-149.

[2]赵丽.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文化表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5):55-58.

[3]张桂华,顾栋栋.从接纳到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生成逻辑[J].江苏高教,2019,(5):110-114.

作者:严励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