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用性

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用性

1、合理处理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105、106页呈现了两个例子来学习中位数,教材试图通过第一个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内涵,掌握求奇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第二个例子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并再次体验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两个例子要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就可能隔断时间的有机联系。我们对教材做如下处理:在教学第一个例子的基础上提问:“如果再增加一位同学杨冬的成绩24.5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这样,就把第二个例子的内容整合到第一个例子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一气呵成,便于学生的有效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能整体建构的知识绝不分散建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实施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2)活化手头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认为教材已经给了我们一幅“锦绣作品”,教学时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了,从而极少去思考教材呈现的知识是否全面、是否合理。其实,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教学的一个起点,而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凭借自己的智慧、灵感、经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完善或加工,必要时还需作适度补充,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价值,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案例2:在教学了“折扣”这一内容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这样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快设计出以下的几种方案:方案一:每人都买,各人付各人的钱,全班共要付钱:10×42=420(元)。方案二:全班合起来买,总价超过200元,应按九折付钱,10×42×90%=378(元)。方案三:想办法和其它班合起来买,使总价超过500元,这样可得本班应付:10×42×80%=336(元)。学生通过将这三种方案相比较,显然可以知道是第三种方案最好。这样通过生活案例将数学知识引导到生活中来,充分挖掘教材的现实意义,又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2、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条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应用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不仅强调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纯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关注其它三个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案例3:在教学“圆锥体积”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个圆柱形容器、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还有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子)从而证明V=1/3sh的成立。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实验,直到成功。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自己亲身体验过的知识,印象才深刻。

3、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案例:在教学《分类》时,我运用主题图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图中凌乱的生活场景,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整理房间”就成了他们迫不及待要做的工作,自然,“分类”的方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出来,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这种情境是学生学习分类的认知基础,也是效果好、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2)运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并把数学知识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案例:在教学《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8人,喜欢足球的有12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直接用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言语表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用凝练性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教师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表情,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设计,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常用“阿婆”语言,总是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反复复,罗罗嗦嗦,学生听得味同嚼蜡;有的老师常用“流水账语言”,整堂课表情呆板,语调平淡,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此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小学数学教师更是应该把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堂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中,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收获,人人都有苹果吃!让我们以有效课堂为指挥棒,在数学学习的天空里,与学生一起翱翔。

作者:周碎颖 单位:乐清市石帆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