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0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学习的任务紧,任务重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非常的关键,然而,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大多数体现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法。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小学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常常一知半解,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大多数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数,学生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来实现“以练带学”的目的,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运用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讲课压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将更多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不停的讲课,而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脱轨导致了学生的视野和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降低,对我国数学成绩的综合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很多小学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的灌输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欠缺。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该弯下腰弄清楚孩子们想学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技能和方法,总结出了哪些数学规律等等。首先从思想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要有所启发和引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问题使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并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依托,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坚持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出发,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有机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进行新课的导入,如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中的等比数列求和的应用问题时,对于其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可采用真实的问题作为情景引入即等额还款法和等本还款法,这样的引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兴趣迅速切入到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

其次,尊重学生经验及知识,分层次提升学习的内容。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以先从学生对掌握的旧知的巩固入手。再次,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事实进行设计,通过概括得出一些数学原理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讲“集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男女生分组表示两个集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做进一步的理解。学生一想到数学离生活竟是这样近,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增加。

第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进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关的模型模拟,动画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的形象化,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教师进行更深层的探索。

其次,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放下应试教学的压力,接受学生的差异性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收获。例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都存在差异,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偏差,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通常情况下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结合这三个层次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问题设计。优等生突破难点,中等生掌握重点,学困生掌握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解题目标,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信心,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成绩。

再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能够更加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盲目的去追求解题的正确率,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弯下腰进入学生的探究过程,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情感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自己的热情缓解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

三、总结与思考

总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对于整体的数学质量不利。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情景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以问题为核心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作者:郭漪玮 单位: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一、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认识过于片面,追求形式化的生活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存在片面追求生活化教学的现象,错误地认为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对于一些不适合生活化教学的知识也生搬硬套地联系生活。此外,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过分追求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虽然课堂上引入的实例很贴近生活,但是存在因实例过多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也很少获得真正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体验。总之,不论是片面追求生活化教学,还是生活化教学的形式化,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利影响。

2.学生及其家长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不够

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根据“就近原则”上学,但是考试的重要性在学生和家长的心里仍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学生家长过分重视自己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这就导致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认识到对所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缺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1.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践,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内容入手,对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安排,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让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的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入的生活实例要适当,应多采用学生熟悉并且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起其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2.利用情境教学,将生活融入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接触和认识社会的初始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的教学就应该更贴近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生活、多元化并且具有开放性的生活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面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出游戏俄罗斯方块的情境。首先,假设游戏里的各种图形都是由面积为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让学生分别计算出组成游戏里各种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各种图形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在这之后,再问学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怎样才能用长为16厘米的绳子围出面积最大的四边形?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并获得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体验与乐趣。

3.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自课本,但根源是生活,其为了服务生活、方便生活而产生。也就是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应用于生活,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不能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应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房价上涨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问题来讲解大数的乘法。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自己家住房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面积。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规定一个比较适当的房价,让学生计算自己家的住房值多少钱。通过计算,学生不但能够了解到房子的价值,认识到生活中的大数,而且树立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从而深刻领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本质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做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做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作者:吴国敏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金山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于教师一味地讲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状态不够了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随着多媒体在小学课堂上的广泛使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教学,而忽略了对教师的理解,使得教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教学的重点偏离,无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课堂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略显枯燥,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倾听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够平等,疏远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为构建和谐课堂增加了难度,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需要读懂学生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课堂教学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了解,知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情况,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以把握的重难点;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变化,并随之对教学思路进行调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课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和意见,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馈。采取这些措施,能使教师真正地理解学生,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例如,在讲解数学题目时,教师不可只专注于一种解题思路,而忽略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需要读懂教材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使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的应用,而忽视了教材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都不能偏离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回归课本,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首先,要通读教材,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了解每个部分数学知识存在的内在联系,掌握每部分中的知识要点,明确教学要求和目的,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工作;其次,要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细读,理清脉络。细读教材是为了明确教材编制的意图,根据其意图,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教材内容,挖掘出更多的知识点,进而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创新教学内容。细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主题图片和教材中的对白、旁注、留白的细致阅读;最后,要读懂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使得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能够更加透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构建和谐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的教学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微笑,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此来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学习,还要坚持民主教学,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带来新血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和谐因素,将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名人传记等适当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将学习内容和情绪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发挥情感的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习题练习,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另外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来授课,以促进和谐的课堂语言环境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是我国新课改下的必然要求,需要教师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并构建出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

作者:王丽勉 单位:福建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

第四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关于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认识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践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组建合作小组一般四人为宜,这四人组成应该是有优等学生,有中等学生,有较差学生。让他们座位合理搭配,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让优等学生的才华得到施展,让中等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让较差的学生得到同学的帮助,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互相学习的目标。组长的选拔条件:知识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也可以实行组长轮换制,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选拔,都必须定期培训组长,让组长具有组织、协调、归纳的能力,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2、及时掌控合作时机。学生合作学习之前必须有时间思考问题,没有提前量的思考,合作学习是不可能的。教师必须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当学生思考出现问题时、当学生合作出现观点不同时、当学生解答问题出现多种答案时、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要挺身而出,及时把握时机,掌控课堂氛围,适时指导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运用合作策略 要想有效合作学习必须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他人。

(1)学会倾听。合作学习必须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不能随意接话、插话、不能有浮躁的意念,要发自内心接受别人的见解,可以肯定地说学会倾听是合作的重要前提。合作时必须听清教师提问的问题,明了小组成员的分工,表扬的语言要听,批评的语言也要听。

(2)学会表达。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权威或小老师,一般情况下他们几乎占据了辩论时间,发表观点多、表现自己机会多。还有一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发言的机会少、表达观点几乎是零。教师必须教育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要给不愿意表达的学生时间说出自己的观点,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让他们善于表达自己。

(3)学会思考。新课标下必须对自己的学习反思。反思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只有反思,才能促进自己的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意念,形成创造力。

(4)学会欣赏与宽容。合作学习时必须学会欣赏。你很聪明、你很优秀、你的见解很奇特、你的观点有价值、这次没回答好,下次努力好吗?这些温暖的话语,促进了良好的氛围的形成,让学生感到有希望、有动力、有自信。合作也要学会宽容,学生对问题解答不理想时需要宽容与理解,只有这样合作才能实现,学生愿意合作,喜欢合作,师生互动合作。

二、关于课堂评价的正确理解

课堂评价是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集中再现,数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性、实效性、针对性、多元性。不能有简单模糊不肯定的语言,例如:你真行、你回答得不错、你真棒呀等。课堂评价必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能把评价作为自己的专利,想评就评。

1、课堂评价的针对性激励性。评价学生没有针对性就失去了意义,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实效性,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评价应该掌握度,不能夸大其词,让学生感悟教师的评价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能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评价就是表扬。让学生明确教师对他的评价是学习知识成绩的认可、思维发展的肯定、团结合作的集体智慧、战胜困难的驿站。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课堂评价的主体化。教师的评价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了问题的实质,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学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点燃了学生求职的欲望,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创新的火花。但是教师必须注意不能把评价作为自己的专利,让学生处于被动受审判的地位,等待教师的等待教师指点、评说、表扬、批评。教师在评价中要有意识的把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同学评价同学。对刚才同学的解法方法你有什么认识?对同学解题思路,你有什么要说明的吗?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还有要补充的吗?你对他的观点有没有相左的认识?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让评价成为一种双向活动。

三、关于数学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下教师必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排除干扰因素,让数学课的数学味道更浓,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介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地风光,简明扼要的历史故事,恰如其分的数学游戏,几句话就能完成的脑脑筋急转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结合学情,强化数学内容和现实的密切联系,突出数学兴趣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数学兴趣激必须以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为目的。让他们在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认识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作者:鲁荣群 徐颖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恕镇第一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探究

一、丰富认识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需要外界条件的,首先需要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储备材料,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迅速的感知鲜明、具有丰富色彩与声音的形象,并且能通过色彩与声音进行发散思维。所以,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务必为学生打好基础,丰富学生的表象材料的积累。例如:

(1)动手丰富表象。动手操作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多角度的来思考观察事物。如,学习余数时,有13支筷子,每人两支,那么这13支筷子能供多少人使用?余下几支筷子?这种实际问题,能丰富学生的表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明确的表象,以便进一步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

(2)形象的演示。针对小学生自身的特征,一旦出现新鲜事物将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以此方便学生认识感知所学的知识,能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记忆。如,在学习加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加分的内涵。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问题

在青少年的头脑里,他们对刺激、新奇的东西特别敏感与好奇,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切入点之一。所以,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创设一些新奇别致、意想不到的故事悬念,来引起他们的关注,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例如,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讲述四边形内角和中这样来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同时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并且记录下来,就在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三个角的内角度数,看看老师是否能猜对那个角的度数。此时此刻的学生当然是不会相信了!老师只是个普通人,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出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90°、60°、90°,这时老师随口说出一句第四个角是120°!当时学生交头接耳,纷纷露出了崇拜的眼神,老师又怎么会知道呢?一次、两次、三次……每次都答对了,老师一定是使了什么魔法!正当此时,学生一定特别渴望知道答案,这时老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开始之后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由此可见,疑问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大门的重要方法!同时,任何人都是争强好胜,任何人都喜欢得到他人的瞩目,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我们可以挑选三位学生来参加比赛,看看谁的口算能力更强,由老师来出题,回答得最快最准的学生为胜利。这样的比赛,简单、简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算口算能力。老师以这种比赛的这种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利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丰富学生的认识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数转化为形,巧妙运用线段图。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形象与抽象相互补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管帅 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崇明岛路小学

第六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搭建求知的桥梁,以学生为本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彻底抛弃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学生的朋友,进行教学的反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学生学习数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教学必须让学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发展聪明才智,获得知识的感悟,体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在思维想象的王国里驰骋,自主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熟悉掌握数学解题的每一步骤,重视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组建小组必须合理搭配,学习优秀的,学习中等的,学习较差的组成一组,不能随意搭配,教师对合作小组探究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每一合作小组讨论进行监督,不能总是一两个人高谈阔论,要照顾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思维活跃优秀的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爱发言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主见。对于有创新的观点教师要给与肯定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与错误的肯定,不能模棱两可,评价必须是客观的,准确的。以便下次讨论更有成绩,更有收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关于自己思考习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自己思考的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实质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遇要自己主动思考,养成刻苦专研,脚踏实地,树立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理念,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己思考的习惯。

2、关于合作交流习惯。经过师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对问题解答达成共识,观点一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师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共同进步的成功轨迹,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

3、关于质疑习惯。简单说就是自己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质疑可以是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是别人解答回答错误的问题,可以是教材教辅里面的错误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质量。当然,有的时候发现提出问题很难,只要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就能发现提出问题了。

4、关于自我管理习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素,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小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强,对班集体有责任心,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特点,组建学习小组,选出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的优秀学生做组长,发挥组长的作用,发挥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展开学习竞赛,看哪个小组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最积极,学习合作最成功,自我管理最到位。教师定期找组长交流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对自我管理好的小组班会表扬鼓励,对自我管理较差的小组,教师要给组长施加一定的压力,让整个班级小组自我管理达到一定层次。

三、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

对学生评价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心悦诚服。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的正确评价。只有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获得前进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否则就起相反的作用。教师应该应选择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评价学生, 让学生心悦诚服。

1、关于课堂提问评价。课堂评价一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举手次数为准,对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看法和不足片面的,只要回答合理可以肯定评价,学习态度端正,继续努力;对问题回答有较深刻的认识,观点有创新意识,评价可以完全肯定,回答得很好发扬下去;对问题回答错误,没有自己的观点,评价可以否定。这种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组内互帮互助,组间展开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关于对作业评价。目前批改作业,采用的方式是只打对、错号。这样的评价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长了学生就不正确对待了。教师批改作业以组为单位量化,每组基础分为100分,做完作业后,小组间互查,每错一题减5分,组内学生都没有错题,得分100分。如此评价,调动学生做作业积极性,小组间竞争,组内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总之,教学的策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教师要与时俱进,发挥聪明才智,就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作者:方海玲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中心校

第七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用电教手段,采用彩图再现,扮演角色等形式,力求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彩图再现。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若观察力弱,认识就无坚实基础。采用彩图再现,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是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主要手段。如:在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把主题图绘制成幻灯片,教学时,用投影仪出示图画,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小红放学回到家里,就替妈妈喂鸡。小红多爱劳动呀!大家数一数,小红家养了几只鸡?看谁数得既对又快!”这样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创设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物体的实践中,把物体的个数与相应的数字联系在一起,为认识数字打开了思维和情趣的大门,为学好本课奠定了基础。

2、扮演角色。低年级教学要为儿童提供表演的机会,以显露儿童的聪明才智。如,教学凑十法时可让儿童戴上面具,扮演米老鼠和唐老鸭。米老鼠出题考唐老鸭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看加像减有意思。唐老鸭的回答激起了全班同学的一阵激烈的掌声,这时唐老鸭有装出神气的样子来,出题考米老鼠。

二、采用练习比赛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索亚,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去多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练习时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练习,教师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采用:

1、游戏式比赛,利用游戏的方式比赛,寓练习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练中玩,达到学深学透,消化知识的目的。如采用“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比赛,小猫钓鱼”等,通过游戏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发展技能。

2、分组比赛,这种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3、创设思维情境,用数学本身的潜在力量,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教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是思路的开阔和简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吸引力,在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努力把数学的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组织学生在“量”、“算”、“折”、“送”、“拼”的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一般规律以后,又把学生引进了直角三角形这一特殊情境,让学生继续在内角规律上研究、发现。通过推理,学生很快发现:“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度”,——经常把学生组织在这种判断、推理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归纳等思维的逻辑力量,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了乐趣。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适当创设“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式多算”等思维活动,更可以引起学习兴趣。如“王师傅原计划5天完成4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现在需要提前一天完成任务,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几个零件?”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样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解答中,学生有先做出400÷(5-1)-(400÷5)的常规解答,然后通过说理研讨作出400÷5÷(5-1)和400÷(5-1)÷5的新意解答,从而是学生分享一题多解这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真切的体察到解决数学问题是那么巧妙有趣,也被数学的潜在力量感染和吸引,内心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喜爱。

三、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有形有色的实物创设动态情境,可使学生具体感知,实感性强。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1、人人动手。让学生学会用手势语言表示计算结果。如:例1,在教学2和3组成多少。当出题后,学生举右手,表示数字5,手势语言也可与儿歌相结合,如解答上例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口述:“左出2(左手举起表示2的是、手势),右出3(右手举起表示3的手势),两手靠拢组成5。

2、人人操作。在学具操作中激发兴趣。学具操作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动态情境,是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如:讲《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节,要引入三角时老师首先把书中的一个角的图形,让线连起来,组成一个三角形。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三角形的特征,让他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三角形,并找同学在幻灯片上做,让其他同学判分。这样的直观演示操作既生动、形象,又使学生自己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达到了教的目的,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强“意识和进取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应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曹素芝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相各庄乡陶庄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一、深刻反思,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

1.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应用的严重脱节成为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严重问题。

例如,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某学生算出应用题的答案是:我家平均每天吃掉1.5千克食盐。这样的结果学生竟然没觉察有什么不妥。再如,有一位船长,他准备远航,储备了10头牛和30只羊,问:这位船长的年龄是多大?学生绞尽脑汁的演算,是10+30还是30-10?很少有学生敢于回答:没有答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们怎么了?是智力出问题了?当然不是。作为教师,我们反思教学过程会找到答案:来源于生活的数学被公式化了,学生做习题时不会跟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陷入了从概念——概念,从课堂——课堂的僵局。

2.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忽视生活中关于数学的积极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数学是经过提炼的生活本色,它来源于生活的事实不容争辩,而教师忽略的正是这一点,课堂成为传授和消化知识的唯一场所。课堂上学习与讲解公式和概念,解例题,作练习,基本上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余下的就是督促学生背定义,多做题。说要学生主动学习,但狭小的思维空间和行动空间成为极大的障碍。

3.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方面效果不明显。

1、2、3、4、5是多么枯燥。学生苦恼,教师为难。学生说数学学不好,教师说数学教不好。问学生数学难在哪儿?说得不了高分;问教师数学为什么难教?说成绩不好往上提。得高分是谁都盼望的,而得到高分却不会运用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的,大有人在,看到这种现象,教师们怎么想,学生们怎么想呢?是学了数学也没有多大用处吗?单纯的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很容易打击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成绩越是不理想,越没有学习兴趣,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二、重新构建新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挖掘以上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就是:要学好数学,更要用好数学。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要学好它,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自觉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念。这对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面临一个崭新的科研课题。

1.转变观念,领悟课改目标的深刻内涵,走入新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要使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实际意义,应用价值”。“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其他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是人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把握住方向,才能勇往直前,了解了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尽快调整好角色,善于和及时转变观念,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并贯穿到教学中去,让我们共同走进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2.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既然是文化,它必然普及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课本中的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例如,6个同学出去玩,划船时,每条小船乘4人,需租几条船?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用到数学知识。看来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从心里产生“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从数、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简洁性、整体性、统一性集中体现出“数学美”。在教学时注重体现数学的知识背景。例如,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方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介绍各种计算工具的由来等,趣味性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听讲的兴趣。

3.从实际出发,在学习与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与能力。

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注意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

(1)在教材的选择上,看是否能以持续发展的数学观念对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进行全面处理;是否增强了应用性、趣味性,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能力范围内提出问题;是否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弹性和交流的空间。例如,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设计的主题图、练习的设计、数学广角就充分说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

(2)在教学时,要增加现代数学中更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内容,可以是教师预设课程,也可以由学生发现,提出而形成的生成式课程,内容可涉及到估算、决策、统计、概率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调整,能活跃课堂,使学生主动的掌握知识,为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培养聪慧的“数学头脑”奠定基础。注重社会实践对教学的推动作用。通过教师敏感的捕捉信息或结合有效时机给学生提供应用问题并进行实践。例如,学生学习完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就有意识的结合学校组织春游的行走路线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从学校到目地的线路图和游览景区方位图,实践作业一布置,学生的热情极高,因为这一路的生活情境他们太熟悉了,能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真是太奇妙了,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业完成的非常出色。从数学转换的角度说,数学应用能力强,数学能力则高。高质量的数学实践,将有利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数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挖掘数学与生活、与自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的境界应成为每位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孜孜追求,让我们为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高效课堂而努力。

作者:孙淑霞 单位:内蒙古满洲里市湖西小学

第九篇: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中小学教材内容关系分析

首先,数与代数.新课标要求在结合生活情境条件下对负数意义进行了解,生活中会利用负数表示基本问题.实践中可以看到,六年级与七年级教材中所包含的课后习题有重复现象,但都有相应的例题和侧重点.六年级设计初步渗透数轴概念,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数轴,体会正负数排列规律,而七年级课文中也引入了同样的问题,同时也给数轴下了定义、说明了画法.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数、代数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学阶段更多的是要对规律进行探索,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空间与图形.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直线、圆以及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相互关系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感.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只是给出了平行线、垂线以及垂足的概念,并且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到了初中阶段,则要求对平行线概念、性质进行全面的理解,能够独立识别同位角、同旁内角以及内错角等,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虽然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复,但二者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做好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衔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数学概念上的衔接

对于数学中数的概念,虽然小学阶段已有两次扩展,即引入0和分数,但是学生对数学中的概念为何要扩展并不了解.初中阶段又会引入负数,这与学生的生活表面联系看似无关,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传统的升高、下降等说法,若将“下降10米”变成“升高负10米”,显然非常的不习惯,甚至难以接受.基于此,新的数学概念教学成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关键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正式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应当先将小学阶段的数学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地梳理,引导学生注意新概念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出现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比如,自然数集加上数0就扩大了自然数集的范围,有了非负整数集,从而为数系再次扩展准备好了条件.再如,引入负数概念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温度测量过程中,当气温升高到零摄氏度以上,或者测量高山海拔时,能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来表示,而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测量海水深度时,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就不能满足要求了,那么如何采用简单数据将其意义表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范围、形式以及几何拓展能力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中小学过渡阶段,学生通常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数的范围、表现形式等,基本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正数到负数,由有理数至无理数.同时,虽然几何问题已向小学阶段延伸,但是仅靠该阶段对图形的最直观认识还远远不够.比如,角概念形成时,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抽象以及总结,最后形成一个意识上的角概念.从角是由OA和OB两条射线组成,到∠AOB与∠ABO的相互比较,得出以∠AOB来表示更为合理一些.基于数学的确定性,以点O为顶点的射线有3条时,角必须用∠AOB或者∠AOC来表示.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实现了中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

3.几何知识上的有效过渡

在小学阶段,几何学习只是初步的,只是让小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或者拼拼折折,对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实验几何的范畴,重点在于计算,没有逻辑上的论证.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安排一些推理论证性较强的练习题,比如下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与否?在中学阶段的平面几何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论证能力.而在小学阶段,该方面是薄弱点.从传统的实验几何到现在的论证几何有效过渡,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以及论证能力的开端.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检验、预习以及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研究,任何学习都是自主建构的过程,离不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效作用,有意义的接受是自主建构,而有意义的探究也是自主建构.学生先读了课本,知道了结论,但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预习之后仍然存在探究的空间,只是提高了探究的起点,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探究的深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很多程度上是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方式方法的有效过渡,只有加强对过渡期特点、教学规律的研究,才能找到衔接的有效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高红尉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自己。面对如此广阔的平台,有的学生可能非常活跃,有的则害怕和羞涩。这时老师应当给予学生耐心的引导,让学生感觉到在这里学习、发言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分组学习和游戏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和创造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在团队的欢快氛围中学到知识,也能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积极的去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点奖励,少点批评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如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真有创意!等,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好的奖励制度,如奖励小红花制度,添星制度,夺红旗制度等,都是在激烈竞争氛围中不断激励学生向上,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正确方法。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使得教学变得轻松而愉快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多媒体教学已然已经成为老师们不可或缺的助手。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实现教学,但也不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在进行小课堂和小组教学时,普通的板书教学则又显示出其高效而快捷的效果。借助多媒体手段老师能够把数学中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通过大量的形象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三维的、抽象的、枯燥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揭示数学本质特征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为学生建立平等、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大胆探索,从中探索出解决困难的思路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给予学生均等的竞争机会,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新立异,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创造竞争的方法很多比如,心算比赛、画图比赛、简便计算比赛等。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充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这样既锻炼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还为别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容易接受甚至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学生最期待老师对自己做出肯定甚至是鼓励的评价,但是有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去挖掘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当学生有闪光的时候,要及时给与学生肯定的评价,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去学生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内在的潜能。当学习慢的学生回答错误或一时想不出来时,要用简短的鼓励性语言,如“别紧张,好好想一想。”“你想到什么说什么,说错不怕,要相信自己。”等来鼓舞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要等所有学生都把自己的思维全部展示出来后再做评价。这样学生不但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还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轻松的长知识,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四、小结

在现代科技浪潮中,素质教育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应用也是如此,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在不断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注重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深刻理解改革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在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激发提问等都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整个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多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体的读、说、写、唱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

作者:李卓 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乐业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