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分析

[提要]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而且显著地单边上涨,导致该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近期中国财政部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预示着中国将通过稳健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去对抗疫情可能导致的经济衰退。本文介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财政政策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影响下,近期中国通胀将如何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通货膨胀

自今年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金融龙头,已经多次出台货币宽松政策支撑美国经济,包括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接近零水平、开放式的超级量化宽松和2.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反观中国,一方面避免大水漫灌,结构性支持中小企业,避免对房地产等行业的刺激,严格控制资金空转,努力减少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财政部官员多次表示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在短板、民生、消费、内需等方面提供强大财政支撑。另外,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集中在民生以及先进制造、新基建等。但是,增加政府赤字、增大国债规模或者增加政府基建支出,将对通胀造成一定影响。

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而且显著地单边上涨,导致该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目前有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是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有一句经典名言“通货膨胀时时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来讲,造成通胀的原因一般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货膨胀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举个例子,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V=Py,在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货币投放数量将直接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产量基本上每年都有所增长,于是通胀率=当年货币投放增长率-当年产量增长率)。从通货膨胀的分类上来讲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年通胀率在10%以内)、奔腾的通胀(年通胀率在10%~100%之间)和超级通货膨胀(年通胀率超过100%)。第二种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简称成本通货膨胀或者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没有超额需求(或者超发货币)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限制上涨的现象。其中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工会存在导致的工资增长率水平超过生产率增长率水平)和利润提高造成的通货膨胀。第三种观点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在没有需求拉动(或超发货币)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因素的变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通胀叫结构性通胀。但是,往往在许多时候,是综合的原因导致通货膨胀,如2019年中国猪肉价格暴涨,就是结构性通胀在货币政策的推波助澜下导致的结果。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所作的综合决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政府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政府支出等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其中变动税收指的是改变税率和税收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变化是国家赖以宏观调控一国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减税降费和增加政府支出都能通过乘数效应反映在国民收入里,是调节国民收入中最为直接和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财政政策可以分为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两种类型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不需要政府“出手”,财政政策的运行制度导致它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通过政策的微调来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体现了逆周期调整经济运行的思想。我国的财政政策就是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我国1季度GDP同比下降6.8%。全国人民隔离在家,在一季度抗疫过程中,全国的正常经济活动大大受限,严重抑制了总需求。3月份曾有看法指出如疫情受控,隔离解除,全国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迎来一波爆发。但是实际情况是,4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在下降之中,虽然降幅缩小了一半左右,但是仍然达到了-7.5%,期待中的报复式消费没有来到,但是1~3月全国存款余额却增长了8万亿元,同比增长9.2%。消费低迷,老百姓受疫情打击,消费心态更偏于保守,宁愿将货币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背景下,今年以来财政部频频发声,表示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疫情复工复产期间,各地纷纷推出各种减税降费的企业扶持政策,以帮助受灾企业共渡难关。典型的如浙江省,在疫情期间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其中关于减少小微企业税费、返还失业保险费等政策就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范畴。

三、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往往会与通货膨胀相联系,而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又一般是配合消极的财政政策来进行,具体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还是因果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过几次较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典型的如1987年和1988年,其中1987年是13.7%,1988年是34.8%,当时中央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上缴的积极性问题,采取了收入递增包干模式,大举提升了地方财政积极性。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和货币的超发,以及当时对市场供应的放开和价格管制的放松,导致了奔腾的通胀(年通胀率在10%~100%之间),本次通胀用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解释较为合理,也是由于超发的货币政策和激进的财政政策综合引起的,是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典型例子。针对财政政策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赵文哲、周业安(2009)进行过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中央集权最终会导致政府赤字的货币化,从而通过货币超发的因素形成通货膨胀。根据上述观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最终还是通过货币超发也就是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也印证了前文所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货币视角观点,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

根据财政政策和通货膨胀两者的关系,我们着眼于近期,梳理近期国家高层会议精神,以及相应出台的财政政策,分析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影响。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大重点要求:一是首先保证医疗防疫物资和医疗人员的需求;二是要保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三是加强交通运输保障。相应出台的财政政策有:一是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购置设备允许税前一次扣除,全额退还这期间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二是用好再贷款政策,向重点医疗物资企业、生活必需品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并且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2月7日,国务院新闻会,提出下一步货币政策安排以及金融如何支持受困小微企业的看法,而同期的财政政策:一是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共11项);二是强调今年的赤字安排已经考虑了疫情防控支出,对财政预算影响有限。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分析当前肺炎形势,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期财政政策为: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困难;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加速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2月24日,国务院新闻会,六部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复工复产情况、医疗物资生产情况,以及下一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等方面将出台的支持举措。同时,财政部表示将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一些行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集中使用中央部分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尽快形成有效投资。从以上部级会议精神以及相应出台的财政政策中可以看出,伴随着疫情的发展,我国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随之逐渐加大力度,从最初对“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财政支持,变为“出台一批保供政策”,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大政府专项债力度,到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逐步升级的中央财政政策力度,不断提升刺激的程度和规模,最终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近期实施的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将通过政府赤字货币化影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和强化。

五、小结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正如目前研究所揭示的一样,通货膨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货币的超发或者说货币的供大于求导致的一种货币现象。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货币这一直接“媒介”来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通过未来更深入的研究,相信人们可以更加确切地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以及作用机理,以期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更好地指导一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长林.被遗忘的总供给:财政政策扩张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吗[J].经济研究,2016.

[2]董秀良,帅雯君.中国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3.

作者:朱高洲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