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幼儿园课程论文范文

幼儿园课程论文全文(5篇)

幼儿园课程论文

第1篇:幼儿园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可定义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骨干课程,学前教育选修课程,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所有教学贯穿整个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这个定义是基于全实践的概念,全实践是指学校实习学生的整体安排,它打破了实践教学只辅之以理论教学的观念。在课程设计中,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的主体,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在互动与促进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双轨课程体系,强调从单一技能训练到实践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密切相关,体现了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观念,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持续走高,每个人所关心的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更加优质的环境,这一点在人们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更为突出,从幼儿园方面看就非常明显。长三角地区幼儿园的增长,尤其是上海和江苏南部的幼儿园,远远高于工人收入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共有19人,上海员工的平均年收入为2917元,幼儿园的费用是300元至500元。2017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年收入为85582元,是1990年的29.3倍。2017年上海市幼儿园入托费用上升至9000-150000元,比1990年增长了30-300倍。随着教育体制从三所师范学校向小学教师转变,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运而生。然而,在传统教育本科专业的影响下,由于一些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同时,一些幼儿园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综合实践能力。在一些幼儿园出现一些大专生的技能还没有技术学院的学生好,而本科生的技术又没有大专生的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它应该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此外,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技能和能力也有“先天性缺陷”。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直接受“面试”,和高考没有联系。而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是以高考分数进行录取的,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单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依据是不充足的。为了解决四年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问题,构建一个有价值的学前教育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高职学前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精神为基础,培养出适应学前教育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突出教育特色,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学科体系才能突破传统课程的主导模式。事实上,在脱节教学和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并不习惯于高水平。根据职业工作过程教育理论,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目标,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流。基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在短短三年内提高学前班学生的实践技能,建立实用的学前教育体系。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组建起一个合适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更加深入地剖析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培养的目的在于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培训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内容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致力于教育出具有全面性发展可能性的学生,因此在道德和智力双方面都非常重视,与此同时也非常注重与现代知识的接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当代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培养教学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职业教育和管理应用。根据学前教育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可分为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在基本技能方面,唱歌、钢琴、舞蹈、绘画、动手、表达、运动等是比较关键的七个方面,而在综合技能中,就主要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较为重要。与此同时,还更加关注学生在职业技能转移这方面的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学生可以满足培训规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幼儿园一线教育。

(二)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向不同方向发展

一方面,对于学前教师(主要是3-6岁的学前教育机构),未来的学生就业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或专门的儿童培训机构。另一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复合型人才分为两个方向。学生就业指导主要针对儿童教育机构(0-3岁)或儿童教育机构,如少儿英语、少儿舞蹈、少儿美术等。

(三)实践教学的运作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学前教师,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专业的学生有时候不能局限于普通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更广泛地拓展自己的能力,比如钢琴,歌唱,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业务层面开展。从课程教学、课外培训、幼儿园实习、技能培训、竞赛、科研、培训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学前教育实践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四)增加课程教学中练习环节的比例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比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分解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然后将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整合到相应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职业能力的规定,理论教学是必要的。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重点在于应用。实践教学以实践和应用标准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技能可以通过课程评估、技能演示、竞赛和论文来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认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教学创造条件。

(六)逐步构建学校实践教学的三个方面,包括课程培训,模拟培训和技能活动

在实践中,在知识方面要教学生发展知识,儿童保育知识和教育知识。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语言、艺术、音乐、科学、数学、社会和健康);创造幼儿环境;七会:会讲儿童故事、会唱儿童歌曲、会跳儿童舞蹈、会用儿童教具、会弹钢琴、会画画、会写一笔好字。

(七)建立有针对性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除了教学、学习和教学过程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的工作情境和实践,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如下:在开学第一年,主要以见习为主,学生可以感受到幼儿园日托活动的发展和幼儿教育活动的发展,并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第二年,在幼儿园的班级内,基本上是进行实习保育员的相关工作,检查幼教方面的教学情况。在学校的第三年里,进行顶岗实习。每次实习见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完成一篇论文和实习报告,并指导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评估,成绩应记录在学生的总分上。

四、构建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途径

(一)课程教学

课程包括专业、活动和精品课程。我们不仅专注于开发外语,计算机和普通话技能,而且还专注于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技能,如音乐,艺术和舞蹈。音乐(声乐和钢琴)的过程从第一学期开始,必须不少于六个学期,艺术舞蹈课更短,应当在四个学期內就提供。而且这些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都分外注重实践方面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更加突出技能评估这方面,这也是防止“高分低能”这种情况出现的措施。

(二)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

仅仅在课程教学单方面是不够的,这还不足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要让学生成功毕业,工作“零距离”,有必要帮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因此,观察和实践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创新,与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培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多层次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与岗位的“零距离”。

(三)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中“空间发展”概念的教学。学校方面就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学生组建起各种各样的小组单位和社团组织,正式舞蹈,绘画和其他技能培训活动。密切相关的专业研究,包括强化和强化培训,例如在周一早上和晚上使用强化培训,也有可能分发培训和组织志同道合的学生互相帮助。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学生们被组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和技术素质。

(四)建立双技能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素养

作为一名学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儿童教育专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课堂教学体系。教师将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在实际工作中具备专业技能要求的工作人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定的机会,让教师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特别是理论知识的研究。同时,教育还为教师提供学前教育机会,鼓励教师积累幼儿园工作经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五)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教学理念贯穿于幼儿园的教育和实践之中,这取决于一定的实践内容,它决定着实践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四年的持续教育和实践。建立实习基地,选择更好的学校作为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同时还要与基地建立起较为稳定的、长时间的合作,这样才有助于相关策略的展开。二是增加教育实习的活动项目,让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被展示出来,这有助于多方面、宽领域地对实习者进行锻炼,有助于更快的让他们找到自身有缺陷的方面并加以弥补。三是增加时间,许多师范院校已经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培训,不能满足学前学生的培训和成长需求。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一年级到半日幼儿园。这能够辅助实习生更加了解幼儿,了解不同阶段內儿童的生理、心理所产生的变化,进而提高他们的责任心,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幼儿园博弈论的发展,实现了短期实践。让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学。在第四年级,八周将用于专业实践。第四,应当关注实习记录的记录,在一定时间內规定学生必须提交有内容、有水平、有内涵的记录报告,并让教师给予指导,放到绩效考核中去,结果记录在学生的总分上。

(六)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教师应经常为幼儿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技能培训和竞赛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分为两类:分散培训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主要是由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的。集团总公司组织的各类技能团体、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等开展了多种技能、能源培训活动和分散培训。每个学生都能唱好歌曲,弹钢琴,画好的画,写好的字,讲好的故事,跳舞等等。同时,每个学期都会有专业技能比赛。竞赛的获胜者是技能标志、证书、奖励,并鼓励所有学生取得积极进步。

五、结语

本文首先说明了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然后对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接着从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向不同方向发展、实践教学的运作体系、增加课程教学中练习环节的比例、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逐步构建学校实践教学的三个方面,包括课程培训,模拟培训和技能活动、建立有针对性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七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最后提出了构建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七个主要途径:课程教学、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课外活动、建立双技能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素养、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科研训练。总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学前教育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路。希望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完善,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专家学者研究相关的课题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德国学前教育主要政策及发展趋势[J].基础教育参考,2016(15):14-15.

[2]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58-159.

[3]李艳,杨丽芳.“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6(32):27-28.

第2篇:幼儿园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全面二孩”政策;师资供给;幼儿教师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对我国人口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这种人口变化趋势势必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学前教育将首先受到挑战。庞丽娟教授针对学前教育应对“二孩”的冲击指出: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短板中的短板,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1]。另有学者指出:教师质量与学生的成就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2]。可见,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探究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及挑战并提出建议,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对学龄人口的预测[3]、“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4]、“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5]、“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6—7]等方面展开,至今鲜有深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影响的研究文献。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师资供给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

(一)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不足,地区和城乡差异显著

1.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缺口较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小班班级规模为20~25人,中班班级规模为25~30人,大班班级规模为30~35人”。按照以上配备比例,小、中、大班生师比最大限额分别为12.5∶1、15∶1、17.5∶1,平均生师比为15∶1。2012-2015年间,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虽然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见表1),但生师比均大幅度高于国家标准基线,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显然,学前师资总量不足,且缺口较大。其中,2015年生师比为20.79∶1,师资缺口达79万人。2012年以来,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的增幅在2015年达到最大,为11.22%。若专任教师按照每年11.22%的涨幅增长,预计要花3~4年的时间才能补足现需专任教师的缺口。通过对比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学前教育生师比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仅3个省市低于国家幼儿园生师比标准基线15∶1,符合《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要求。其中,生师比最低的地区北京,为11.58∶1;生师比最高的地区广西,为30.25∶1,约是北京的3倍。由此可见,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生师比差异甚大。2015年全国生师比平均水平为20.79∶1,其中有15个省(市)生师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有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有4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有10个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幼儿园生师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不同地区间生师比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师资缺口相对较大。此外,同一区域内部生师比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同为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生师比为15.93∶1,而广西为30.25∶1。根据2015年幼儿园班级数以及《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的每个班级配备2名专任教师的要求,可以计算出2015年应该配备的专任教师数量。通过分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数、班级数、实际和所需专任教师数量后发现,2015年我国城、镇、乡实际幼儿专任教师数量均未达到所需专任教师的数量,城区、镇区和乡村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学前教育师资(见表3)。对比城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实际专任教师与所需专任教师的数据发现,实际专任教师数占所需专任教师数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城区最高,约占93%;镇区较高,接近72%;乡村最低,仅有40%。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差异较大,乡村幼儿教师严重匮乏。

(二)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水平偏低,质量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学前教育质量,关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背景。”[8]《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结合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得出,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7.89%,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9.75%。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和瑞典等国,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历要达到本科及以上程度[9]。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比重偏低。在专业背景方面,2015年全国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134685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10]。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背景与学历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有相当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有研究者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具体而言: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在工作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理念;幼儿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不深入,部分教师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不够尊重和重视[11];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较弱,对教育政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特殊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12];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家园沟通能力和反思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观察的方法适切性不足,观察记录不够完整”[13];幼儿教师反思较为形式化,途径单一且与实践脱离[14]。我国各地区、省(市)、城乡学前教育师资质量参差不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有230313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54865人,占总人数的19.75%[15]。通过对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1)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较大,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为68.12%,最低是湖南,仅为9.71%;(2)同一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也较大,以东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广东、海南两个省份;(3)城乡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4865人,城区有258819人,占总人数的56.90%,镇区有149865人,占总人数的32.95%,乡村有46184人,仅占总人数的10.15%(见表5)。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学历程度整体偏低,各省市间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农村仍是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地区。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学前儿童数量激增,这势必对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提出挑战。同时,“二孩”时代新的教育需求也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上的挑战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会影响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人口统计学专家黄文政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的出生人口[16]。另有学者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将于2016年开始显现,且政策实施后新增学龄前儿童将在2019-2021年迅速增多,并在2021年达到顶峰。其中,2019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儿童接近600万人,2020年接近1100万人,2021年达到1500万人左右,之后增速开始回落[2]。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与预测,从2019年开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园规模产生影响,到2021年,学前教育新增适龄儿童数量将达到顶峰。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适龄儿童学前毛入园率为75%[17],若2019-2021年间保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不变,那么到2019年,我国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以此类推,到2020年,又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此时幼儿园“二孩”人口数量将达到450~750万人。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截至2021年,新增225~375万名“二孩”,加上已在园的450~750万“二孩”以及由于2019年未能进入幼儿园而将于2021年接受为期一年的学前班教育的60~100万名学龄前儿童,我国在园“二孩”人数累计将达735~1255万人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大、中、小班班级规模幼儿园教职工配备要求,结合在园的“二孩”人口数量,可以推测出,2019年需要配备11.25~18.75万名专任教师,2020年需配备20.25~33.75万名专任教师,2021年需配备29.75~49.59万名专任教师(见表7)。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对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将在2021年达到顶峰,只要保证达到2021年幼儿园专任教师的配备要求,2021年之后,幼儿园专任教师基本可以满足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要求。结合我国当前师资供给现状,如果按照以往师资供给增长率,2015年的师资缺口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补充,而“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要求会在2019年显现,这将对学前教育师资带来巨大挑战。因此,2018年既要快速补充目前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又要应对“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挑战。“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战略后人口的刚性增加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5],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师资质量上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单孩”家庭变为“二孩”家庭,致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幼儿园的教学、科研以独生子女为重点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由于学龄前儿童处于发育不完善阶段,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变为长子女,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问题[18]。这些由“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问题,要求幼儿教师转变教育模式及唯智化的教育倾向,多关注儿童内心世界,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家园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1.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引导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幼儿的认识与态度、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具体要求教师尊重、关爱儿童,关注“二孩”时代下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发展需求。例如:当儿童面临家里增添弟弟或妹妹时,他们往往不希望弟弟妹妹的到来突然打破他们的生活,这时教师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缓冲期或调整期。面临“单孩”和“二孩”家庭的孩子,幼儿教师更要注重因材施教,需联合家长共同创设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及所需的物质环境。“二孩”时代,部分儿童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暴露出来,幼儿教师要转变教育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并观察他们的变化,研究他们的心理,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发挥好观察者、研究者、促进者等角色的重要作用。2.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儿童发展知识、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面对“二孩”的教育问题,幼儿教师还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储备相关心理辅导知识,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和找出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其次,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启发诱导、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均爱勿偏等教育原则,运用解释与说理、榜样与示范、陶冶与潜移默化等方式影响儿童,消除他们因家中“二孩”的到来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最后,掌握与“全面二孩”政策相关的知识及信息技术等通识性知识,以利于幼儿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园沟通工作。3.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19],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包括行为观察和指导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等。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儿童不明显的异常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开创家园共育局面的重要因素,更是“二孩”时代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幼儿教师通过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教养方式、心理变化等情况,获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促进家园合作。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是提高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包括对家园合作工作的反思,以及幼儿教师对自身理念、知识、相关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再思考。“二孩”政策引发的相关教育问题从应然层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即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全面的学前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综合的教育能力。然而,我国当前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现阶段有1/3左右幼儿教师非科班出身,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素养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教师学历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以及科学研究的水平,而时代的发展无疑对当前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挑战,进一步对其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

(一)增数量,多措并举补充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幼儿所需配备的专任教师就达29.75~49.59万人,加上我国目前尚缺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师资缺口数目之大令人震惊。当前,快速扩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尤为紧迫。为此,需要打开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增加学前教育师资数量。1.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全面二孩”政策对师资数量的挑战在2019年开始显现,所以,当前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很有必要。各地要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支持具备办学条件的本、专科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一毕业即将投身到一线教育,为了使其能快速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力度,本、专科学生在接受两年学校教育后,可以鼓励学生进园见习或实习。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2.拓宽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渠道,把好入口关由于本、专科高等院校职前培养模式需要3~4年的周期才能产生一届毕业生,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师资需求。为了快速补充学前师资缺口,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师资储备不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形式补充师资来源,与此同时还要把好师资质量入口关。可通过以下途径快速补充师资:一是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遴选出有意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一定时限的、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通过考核且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后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实行弹性招考制度,一方面积极面向有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范毕业生和辅修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招考,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合格幼儿教师,另一方面面向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和有志从事学前教育且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群招考;三是根据招考人员的专业和相关基础进行适宜性、差异化的培训,待其达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获得幼儿教师准入资格后,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5]。

(二)提质量,加强职前教育、职后培训

1.提升职前教育培养质量师范生教育阶段是幼儿教师储备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其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各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还需保证职前培养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明了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标准[20]。本、专科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课程设置应贯彻《专业标准》的精神,着重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3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培养。具体而言:首先,注重课程设置的全面、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其次,关注社会的需要,“二孩”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高校可适当增设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育婴师”及“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最后,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学校可将教育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但教育实践要避免形式化。2.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二孩”时代,新老教师都将面临“二孩”政策对其专业素养的诸多挑战,职后培训是幼儿教师掌握先进理念、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要注意3点。第一,将终身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培训中,促进幼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观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以及探索适合“二孩”时代的新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第二,培训的内容要涵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具体包括:(1)解读“全面二孩”政策,将宏观政策具体化,深刻领会政策对幼儿园、家庭的影响以及对家长和幼儿教师提出的挑战;(2)重点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3)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分析“二孩”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以及掌握疏导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方法;(4)了解当前家园沟通的现状,分析“二孩”时代对家园沟通的要求,并提出家园沟通的具体策略。第三,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可采用面授培训、网络培训以及园本研修等混合培训方式,整合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点,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留人才,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

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既是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良策,又是吸纳更多专业师资、高质量师资的重要举措。待遇差、地位低是导致幼教职业失去吸引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21]。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差、地位低等因素而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大量专业师资流失,加剧了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由此,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水平、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是刻不容缓的教育大计。首先,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其次,完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保障机制,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当地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逐步缩小在编幼儿教师和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收入差距。确定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新增编制应面向公办幼儿园、普惠性质民办幼儿园,以激励幼儿教师进入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再次,呼吁社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社会和家长视幼儿教师为“保姆、阿姨”的观念。最后,对在贫困地区、乡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实行适当倾斜政策,从而调动当地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四)因地制宜,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在不同地区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不同地区新增“二孩”数量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有必要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首先,农村地区和中西部部分省市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大,且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相应省(市)的扶持力度,向农村和师资严重匮乏的地区定向培养、定向输入师资,在保证“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其次,为了缩小区域、城乡间师资数量和水平的差距,还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师资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部分师资富余地区的教师向相邻区域或农村流动。再次,针对部分地区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小,而师资质量不高的情况,要重点抓教师的“质”,加强对教师的各种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等。再次,同一地区内还可建立城乡间师资流动学习站,流动学习站要定时组织交流会,在交流会中城乡教师各抒己见,相互学习。最后,由于“二孩”数量存在地区差异性,学前教育师资配置要基于各省(市)对新出生人口合理、科学的动态监测,各省(市)要根据所预测的学前教育发展规模来合理配置师资资源。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如何补短板[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96-104.

[2]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6,37(7):22-31.

[3]赵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国及各省市学龄人口预测———2016至2025年学前到高中阶段[J].教育与经济,2016(4):64-69,91.

[4]郑益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及建议———兼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16,32(3):83-89.

[5]庞丽娟,王红蕾,吕武.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21.

[6]李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83-87,92.

[7]毛乐,曾彬,李阳.基于“全面二孩”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89-92.

[8]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3):103-111.

[9]李敏谊,程旭.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困境与突围———基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后的数据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65-69.

[10]刘乐.幼儿园教职工数[EB/OL].(2016-10-12)[2016-11-12].

[11]单清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2]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吴亚英.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4(2):89-94.

[14]陈敏.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忠建丰.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总计)[EB/OL].(2016-10-18)[2016-11-12].

[16]王羚.学者预计全面二孩政策后每年最多多生600万人[EB/OL].(2015-07-24)[2016-02-1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2016-12-11].

[18]沙莎.浅析二胎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6):84-86.

[19]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20]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第3篇:幼儿园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终生学习中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幼儿教育新发展。

1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2借力信息技术,促家园合作深化

目前,家园合作处于停止不前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促进家园深度合作,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2.1拓展家园互动平台:传统家园互动形式单一,往往是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家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将有效拓展家园互动平台,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例如家校通、幼儿园网页平台等进行家园互动。微媒体时代下,家园互动平台更加便捷化,教师与家长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构建家园互动微平台,例如QQ群、微信圈等进行互动,既可以是群体互动,也可以是个别化交流,拓展了家园互动平台。2.2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园信息互动,提升家园互动的效应。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家长幼儿教育知识输出。目前,幼儿园家长综合素质层次不齐,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信息输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其次,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信息。幼儿园教师只能对幼儿在园表现实现有效的掌控,幼儿园在家表现难以把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将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使教师掌握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3借力信息技术,促教学方式转变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4借力信息技术,促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要求突出幼儿主体地位,而幼儿主体地位的实现又具体落实在幼儿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方式转变。4.1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丰富幼儿学习方式,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仿。例如,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可以边观看、边学习、边实践,丰富幼儿学习认知方式。4.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良好习惯与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师通过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微视频、微课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幼儿在家长引领与陪同下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幼儿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爱凤.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思考[C].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第4篇:幼儿园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幼儿园环境创设

2020年11月,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坚守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含对劳动者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工作品质、工作技能等的要求。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推动各行各业人民投身新时代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一理念引领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课程为主要载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各环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人才。本文从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出发,挖掘课程中的工匠精神元素,探究将工匠精神与课程教学实践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需要工匠精神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是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幼儿园整体环境是环境创设工作的结果,是教师主导完成的作品。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背后无一不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与汗水,热爱与智慧,在设计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要专注投入、发挥创造力、精雕细琢、追求极致,才能打造出符合幼儿审美,具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教师要秉持匠心,发挥工匠精神,在环境创设中勇于创新、追求完美,为幼儿打造出优良的环境。教师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而强烈的成就感会激励其不断追求极致,推陈出新,从而形成正向的激励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能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职业精神。

2.幼儿教师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再局限于技艺领域,而是拓展至包括教师在内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共同的必备职业修养中[1]。只有教育者具备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才能推进中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2]。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其整体素质关系到幼儿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职业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人才。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当前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工匠精神与专业整体发展方面,而聚焦工匠精神与课程融入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通过搜索文献发现,幼儿教师的道德与法规、学前教育学、美术等专业课程都有相关论文研究如何与工匠精神相融合,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一专业核心课程的研究,却较少提及如何融入工匠精神。笔者在长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中发现,本专业学生在做课程任务时总会上网搜索模板,使得最后完成的作品经常出现雷同甚至抄袭现象,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有些学生只追求环境创设作品的完成,却无视作品质量,忽视细节打磨,不愿精益求精……这表明学生普遍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缺乏工匠精神要求的素养,其主要原因正是工匠精神没能与课程实现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中的缺失,会导致本专业学生在未来的环境创设工作中缺乏工匠精神,不利于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幼儿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的特质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工匠精神的内涵,寻找工匠精神与行业发展的契合点,根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以及未来幼儿园环境创设发展需求,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的体现应包含以下几点。

1.关注细节

精益求精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幼儿园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会通过隐藏的无数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幼儿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身心发展,精心设计、潜心打造的良好环境对于幼儿发展非常重要。在设计幼儿园环境时,要对每一个细节精雕细琢,进行精细化考虑。例如幼儿喜欢的造型一般是简洁、可爱的,因此幼儿园空间环境中经常使用卡通造型,如小动物造型等。除了造型要满足幼儿审美特点,色彩、布局等也都要从幼儿角度出发。例如幼儿园家具、设施设备的高度和大小均要考虑幼儿身高、体型等生理特点,不能遮挡幼儿视线,要方便幼儿使用等。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一定要以幼儿为本,从细节出发,让幼儿园每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与幼儿发生互动,实现细节育人的目标。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中的学生实训任务多样,成果也多种多样:如可在幼儿园环境实训室进行模拟环境创设或真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训;开展单一或综合的造型设计;开展平面或立体设计等。学生为了创造出好的作品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要耐心、认真、细致,不断改进和打磨作品,精益求精,追求最好的呈现效果,设计创造出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集教育性、艺术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幼儿园环境作品。学生应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学习环节,而不仅是以完成实训任务为目标。

2.推陈出新

独具个性在彰显个性的时代,每一所幼儿园的环境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每一所幼儿园的条件、资源、幼儿特点也都不一样。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幼儿园在开展环境创设时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幼儿教师在布置环境时习惯从网上照搬照抄,设计出的作品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幼儿环境创设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个性化思维,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研究可以利用的材料资源、园所特点、幼儿特点—大到幼儿园整体布局和格调、幼儿园主题墙创设、活动室区域环境规划与设计;小到家园联系栏、活动区提示卡、幼儿美术作品陈列区、艺术字等的设计,都要结合环境主题、空间布局、材料选择、视觉效果等进行全面考虑。此外,还要将美术类课程学习的色彩设计与搭配、美术造型设计、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以及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班级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到环境设计中去,从而落实以人为本、以幼儿为本,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杜绝模仿抄袭,从而在实践中真正提高创新能力。

3.专心专注

持之以恒2016年4月,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无论哪一个行业都需要专心专注,心无旁骛,不断学习积累,持之以恒。只有专注才能不断精进技艺,只有坚持才能收获好的结果。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实现。幼儿园环境创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教师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幼儿园环境要始终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需求发展而变化。幼儿教师要对环境创设持续关注,不断积累环境创设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幼儿园环境。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致力于幼儿园环境的长期建设。这个过程就是专注精神的养成过程,专注精神对幼儿园其他各项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对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是非常有益的。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最好采用4节联排的方式集中时间上课,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思路不被打断,能够持续地专注于学习。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

1.深挖课程内容中的工匠精神元素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要深挖课程中的工匠精神元素,提炼出各个教学模块中涉及工匠精神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例如在课程评价模块中,在评价标准中增加工匠精神的考核和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作品时,不仅要能看到作品中应用的技巧技法,更要学会看作品中是否具有匠心,体会设计者的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领会工匠精神是如何在作品中呈现的。再如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中经常引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实案例,在讲解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类型时,可以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四幼儿园园长马文燕的事迹作为案例。马园长在带领教师打造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结合当地资源和特点,从无到有建设幼儿园。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以及爱岗敬业、全情投入、不遗余力、开拓创新等精神。这使学生能从真实人物身上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工匠精神形成具体化的认识,能帮助学生最终理解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创新求新潜能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打造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云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等布置作业,进行在线课堂管理,开展实时互动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创新教学模式还体现在实训室、校园、校外实训基地等多个课堂的打造上。例如在课程的自然物创造和利用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校园,自由选取校园内的树枝、落叶、花朵、松果等自然物进行主题装饰的设计与创造。从材料选择到设计时的头脑风暴,再到最后完成作品,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网络和书本中都找不到的原创性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体会到不断进取、尚巧求新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去进行实践,实现学校、校园、企业、网络等多个教学场所、多种课堂联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3.细节育人

加强课堂引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关注作品整体环境的效果,还要着眼于细节的打磨。好的教育环境一定要蕴含匠心。因此,要教会学生关注细节,注重细节养成。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都有重要作用。例如要求学生在上交作业时,电子文档名称必须按要求重命名;上课时,学生要带书、带笔、带“精气神”进课堂,且每次都要检查,如有遗漏就要给予适当惩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细节要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高标准、严要求地养成好习惯,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宣传优秀作品

传递“匠心”理念学生优秀作品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最直接的诠释。可通过点评、宣传、展示等做法将学生优秀作品在全班分享,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例如,将优秀作品张贴到教室墙面、学校橱窗、展厅等地;还可以制作优秀作品电子相册,发放到课程的网络平台,便于学生观看和留存,帮助学生理解优秀作品背后饱含的工匠精神,懂得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经过精心打磨、付出了巨大心血才完成的。此举能鼓励和肯定学生,也能激励学生向身边的优秀者看齐,从而激发其追求卓越的动力。

5.课下严格要求

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实训结束后,一般会产生许多边角料、废弃物等,课后的整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幼儿教师也会遇到此类问题。工作场所的收纳整理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做好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能鼓舞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整理环节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能培养学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因此课程应制订并严格执行实训室课堂使用制度,督促学生完成实训课后收纳整理,对材料摆放、桌面地面清洁、桌椅摆放、教室门窗、电源管理等都要做出具体细致的要求。此举能使学生在劳动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品质。把简单、重复的事情用心坚持做好,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五、结语

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能够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工匠气质、工匠品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获得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提高未来从事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加强.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04-28(006).

第5篇:幼儿园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

一、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型趋向。福禄培尔在《幼儿园教育学》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创造性本能和活动得以发展的手段。在游戏中应该伴以不同声调的歌曲,以培养他们的游戏兴趣;同时,教育者应该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谈,不断地进行热切的关注和鼓励性的评价。[1]同时,其把手工劳动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是学校实现智育和德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他创办的幼儿学校中,“恩物”和手工材料是促进儿童自我发现与发展的重要器具。可见,在福禄培尔创办幼儿园起始,学前教育就被赋予了音乐与游戏的内涵。幼儿教师就是要借助音乐或者手工材料发掘幼儿的生命潜能,在各种活动中教会幼儿理解合作性,逐渐社会化。这意味着学前教育专业从一开始就不是只有理论加持,而是兼具应用型。行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并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内容上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2]教师首先要熟悉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懂得生活对于幼儿具有启发作用,同时还要具备进行安排游戏与艺术活动的能力。以在职教师的能力要求审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中发现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别。

二、以A师范学院为例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

A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师范院校,主要为幼教机构培养幼儿教师,每年的毕业生也大都从事着这个职业。A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64学分,准予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5学分,专业理论课程67学分,专业技能课程16学分,模块拓展课程3学分,教师教育课程3学分,教师实践课程20学分。 基于上表可知,A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实践课程”。其中通识课程A指大学英语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带有政治素养特征的课程,通识课程B多为学生的跨专业选课。四类课程的学分数比例分别为33.53%、52.5%、1.8%、12.2%。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模块拓展课”。其中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占据的课程比例较大,而教师教育课程只占到了1.8%的比例。从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来讲,专业理论课的占到了全部课程的40.9%,而专业技能课只有9.8%,体现了学校对于理论课程更为倾斜,而对专业技能课缺乏重视。教师实践课程12.2%,是A师范学院的一个优势,其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以下是对毕业生的访谈调查,访谈对象为A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八名应届毕业生,现在就职于当地幼儿园。第一,关于理论类课程:毕业生认为:“上学的时候,除去专业课,理论课主要就是思想政治课。人文知识涉猎很少,在园里面对不同民族的孩子存在意识差异,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解决。其实工作以后才知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非常强,我们得理解孩子,理解家长,这需要足够的人文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隐藏在职业中的危机。”访谈过程中,幼儿教师认为通识教育类课程缺乏应有的深度,人文素养课程比例较小。人的理智训练、反思自我的训练很多都依赖于人文课程,该类课程的缺位带来的不仅仅是智识的减少,还有透析人性时的茫然。第二,关于技能类课程: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技能类课程上课方式存在问题。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专业技能课的重要地位,所以专业技能课大都为必修科目。但存在班级人数过多,小班教学的实施存在问题。毕业生指出:“基本上每个班都有五十多个同学,只有一个老师,教室也就是那一个。分班上课的话十几个人一起。但是不论是钢琴课还是舞蹈课,都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有时候老师上课次数多了,难免不耐烦,一学期下来和老师也没什么交流。学琴法的时候,仅仅依靠上课的时间根本学不会,往往需要在课下做练习。那时候琴房很紧张,每个人练习的时间一周也就一两次。上班以后发现自己的技能太不熟练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专业技能课的重要性相当于谋生之本。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不断扩招,教学资源却相对短缺,学分以及课时都稍显弱势。学生上学期间没有得到有效指导,工作难度由此加倍。第三,关于实践类课程:实习支教分为两类课程:教育见习和扶贫定岗支教。教育见习分散在专业学习的四个学年,而扶贫顶岗支教则是集中一个学期进行。实践课程是A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点,教育见习的单位多为当地幼儿园,其中有公立园,也有私立园,而扶贫顶岗支教学生会到普通的县级或者乡镇级的幼儿园做带班老师。毕业生提到:“在园里见习时,带班老师一般会给我们安排一些打扫卫生或者制作玩教具的工作。他们并不是很提倡我们和幼儿交流,认为见习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见习一周的话,很少有机会可以从事带班教育活动。支教的时候,只要到支教点,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来。那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很吵很乱,经验也不足,不知道怎么组织互动。一个学期只见过两次指导教师,依靠自身很多东西都学不到。”由此看出教育见习存在见习内容单一、学生发挥余地较小的问题。扶贫顶岗学生则会真正作为带班老师来负责幼儿的一日活动。相比见习,支教全面地锻炼学生能力,丰富了教学经验,但角色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的过程。所以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指导。

三、对课程设置规划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A师范学院在课程比重方面以及四类课程内容的实施程度而言,各自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调整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为本,专业技能为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当一名教师的前提。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将要面对的是年幼儿童,人性教育必不可少。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智,开阔的视野和开朗的个性,继而培养完善的人格。幼儿在幼儿园需要获得的不仅是学科性知识,更需要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所以对于未来的幼儿教师而言,通识教育的获得是为幼儿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素养。目前随着教师教育与实践的研究逐渐深入,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并驾齐驱,愈发凸显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作为一个和一般小学中学教师有所差别的教师岗位,其特殊性就在于需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3-6岁幼儿生性活泼好动,譬如唱歌、弹琴、舞蹈表演等艺术表演可以成功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熟练掌握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日后才可以顺利完成幼儿教育教学任务[3]。完善实践指导体系———选择优质的指导教师,优化见习成果。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教师之前的必修课,A师范学院优势在于具备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实习。而不足之处就在于学校没有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也没有将教学经验进行交流总结。老师或者教学前辈的点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一名幼儿老师的转变极为关键,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总结升华,为其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做足准备。选择优质的指导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事半功倍的重要要素。优质的指导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水平与指导教学的经验,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可或缺。指导教师要注意关心支教学生的实习需求,给其教学方面提供帮助。针对支教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肯定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思维想法,关怀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其参与度。支教实习的目的之一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锻炼能力,为将来成为教师做准备。定期召开实习会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以他们为主进行交流学习、反思评价。可以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由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就这段时间的支教经历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互相帮助。在支教实习之外,教育见习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一部分。见习过程学生大多以观摩者的身份进行,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导致见习效果不显著。众所周知,见习生在所有职场环境中得到的关注度是微乎其微的,然而见习又是很好的职业探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幼儿教师这个工作的性质、平时的工作内容,以及它所要担负的职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端正自己的见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向带班教师寻求工作机会、交流机会。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见习中遇到的困难,虚心向前辈学习。在这样的见习之后,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观摩学习带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以见习日记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再组织评价活动,从而对见习成果进行优化。

四、结束语

本文是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出发对课程设置实例应用做的探索性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高校进行课程建设与规划提供一些建议。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在访谈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对课程设置比重未做准确规划与设计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改善。

参考文献:

[1]周燕.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

[2]教育部.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北京:教育部,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