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艺术创作论文范文

艺术创作论文全文(5篇)

艺术创作论文

第1篇:艺术创作论文范文

在韩滉担任唐朝宰相期间,为官清廉、为人和善。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体察民情、为民分忧的工作中。他常常到农村百姓家里走访,了解和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通过长期的农村走访工作,不仅让韩滉开阔了眼界,还对广大农村产生了深厚感情。因此,韩滉开始凭借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以画笔展现自己用心体验到的乡村生活。唐朝的朱景玄曾高度评价韩滉以乡村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他认为,韩滉画中的老牛、田地和农夫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韩滉创作的《田家风俗图》,其灵感就来自于乡村。当他看到农民每日辛苦在田间劳作,却要忍受艰辛困苦的生活,心里感慨万千,从而创作出这幅作品。《田家风俗图》描绘了农民的日常劳动生活场景,如丰收割麦、农垦灌溉、筛滤舂碓、持穗等。这四个劳作场景共同构成了整幅图画。更为别出心裁的是,韩滉为每个劳动场景都配上与之相应的诗作,用诗词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细节和过程。这充分说明韩滉是个亲民爱民的官员,十分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在《田园风俗图》的入仓劳动场景中,韩滉配的诗词大意为:农民一年劳苦,总算盼到丰收季节,辛苦了一年种出的粮食谷物都屯进了仓库,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要面临缴纳赋税的沉重负担。诗词和绘画二者合一不仅反映出韩滉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还体现出他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韩滉的艺术成就在于将现实主义绘画手法和严谨的作画态度相结合,使得画作呈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韩滉曾提到,他每次画画前都要以生活原型为基础,通过对原型的捕捉和描绘,呈现出与自然状态最相符合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绘画艺术是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用来满足自己精神享受的玩物。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往往在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中相互流传,绘画题材多以美丽的自然山水画、精细的宫廷人物画和轻快的花鸟虫鱼画为主。在这些画中,很少以反映穷苦人民劳动生活和农村生产活动为主题。这主要是由于,在上层社会享受生活的人们很少接触和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作为高官的韩滉是为数不多的、关注底层百姓并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作画的画家,他乡村题材画作的数量和深度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画家。《宣和画谱》收录了韩滉三十多幅画作,其中《丰稔图》、《农童戏蚁图》、《田家移居图》、《村社图》、《雪猎图》、《田家风俗图》等都是以描绘乡村风土人情题材为主的画作;《七才图》、《尧民击壤图》、《李德裕见客图》等都是以描绘乡村人物为主的作品;《古岸鸣牛图》、《集社斗牛图》、《归牧图》和《乳牛图》等是以描绘与乡村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畜为主题的作品。宋朝诗人陆游看到了韩滉的画作后感慨道,看到画中农夫在枫林中放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辞官回归田园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二、精妙五牛图,画技天人合

在韩滉的《五牛图》作品中,共描绘了五头形态各异的牛。这五头牛有的低头吃草,有的抬头仰望,有的扭头舔舌,有的闷头走路,有的昂首向前。韩滉如果没有近距离细致观察过牛的行为,是很难将牛的形态绘制得如此栩栩如生的。《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之间距离适当,牛以正面和侧面不同形态呈现,具有极大的视觉欣赏价值。这种别出心裁的构图方式显示出韩滉深厚的绘画功底。《五牛图》画幅不算太大,长度约为1.4米,宽度约为21厘米。虽然画幅不大,但韩滉在这幅画中充分展现出他精湛的绘画技艺,使得这幅画作流芳百世。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为线条勾画,《五牛图》也是以这种手法进行创作。韩滉画中用线条将五头牛的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与著名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不相上下。事实上,绘画艺术的精髓是写意而不是写形,传神是绘画的最高境界。然而要真正做到传神并不是凭借天赋就能够做到,还需要传承经典画作的精髓。后人通过研究发现,韩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南朝著名画家陆探微。陆探微的画技则传承自顾恺之一气呵成、通顺流畅的风格。《五牛图》中,韩滉作画的线条也十分流畅,在他勾勒牛形态的时候,笔下苍劲有力、精细润泽、犀利苍古。特别是他在勾画牛背线条时,在注重起伏变化时又做到了流畅通达。在笔法稀松的地方苍劲犀利,在笔触密集的地方清新飘逸。同时,韩滉在牛颈部、头部和肩部等位置的衔接过渡方面做到了下笔有神、流畅自如,将细节描绘得十分到位。韩滉在创作《五牛图》时,用笔精妙、层次分明、轻重有序、条理清晰,充分显示出他细腻独到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画技。

第2篇:艺术创作论文范文

1.在版画创作中引入数码艺术可以加速版画的发展

将数码艺术引入版画艺术创作,对传统版画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当今时代的需求,给版画艺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传统的版画艺术全部由手工完成,程序复杂繁琐,数码媒介高科技手段的引入,大大简化了版画的创作过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有利于版画艺术的快速发展。

2.数码媒介引入版画艺术能扩展版画的欣赏范围

数码新媒介与版画艺术的结合在丰富传统版画内容与传播途径的同时,给传统版画艺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版画艺术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数字版画艺术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版画艺术家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引入网络流行语言,使得版画艺术所要传递的情感更形象具体,在丰富版画内容的同时,通过数码媒介简化了创作难度,使得作品更容易被欣赏者理解和接纳。

二、利用数码新媒介进行版画艺术创作的途径探索

1.与时俱进地继承与发展数码版画艺术

要保持版画艺术的生命力,就需要对其艺术形式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传统版画艺术中引入数码作为新媒介,能使版画艺术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保持数码版画艺术的新鲜与活力,除了大量运用科技处理手段外,还需要重视对版画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等进行创新,与时俱进地继承与发展数码版画艺术,使之更贴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版画艺术所传达的内容贴近人们的心灵,更容易打动欣赏者,与人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重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受到人们追求时尚感与节奏感的影响,很多数码版画艺术家为了迎合欣赏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往往忽视了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是版画艺术的灵魂,对数码版画艺术进行创新必须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辩证分析、继承与发展,保留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运用现代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对其进行再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数码版画艺术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得到更长远的持续发展。

3.保持数码版画艺术的独创性

第3篇:艺术创作论文范文

创作流程中参与者的动态性,是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又一个不同特点。电影电视翻制成录像带,将不会更改;甲骨文、篆刻艺术和铅字,一经造就,如果不被毁坏,将永世不改;但网络上的一篇短文,一张照片,一幅速写,下一秒钟就有可能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人们查阅网络存储的浩如烟海的信息,通过点击超文本链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自行调整阅读时间和地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查询自己需要的内容,自行下载保存资料,这些是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传统的三大媒体,报刊上刊什么就只能看什么,广播播什么只能听什么,电视播什么只能看什么。而第四媒体突破了大众群体被动接受的局限,使网民逐渐占据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网上交流聊天、社区灌水、发贴都成为可能,媒介与网民形成了广泛的互动,而网络也千方百计地满足广大网民的需求,这也是第四媒体最独特、最有魅力的特点之一。

二、创作流程中参与者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网络数字媒体(博客、论坛、网络视频等)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正在挑战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并提出一系列有待思考的问题。例如:随着数字相机、数字摄像机、数字摄影多功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数字媒体成像技术的出现,给传统摄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报道,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奖”的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就因其后期曾被Photoshop做过技术处理而被同行们投诉,成为摄影界的焦点新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二届“华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评选总监胡颖表示:“华赛”组委会已经确定取消《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的金奖。他明确表示“华赛”的比赛章程当中已经规定:比赛不接受合成照片、多次曝光照片和用电脑技术人工修改制作的照片”。通过这一事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数字媒体对于摄影的“瞬间纪实”本质提出了挑战。除了利用数字图像软件可以“移花接木”或“偷梁换柱”改变摄影的真实性外,数字摄影及其后期处理技术的成熟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如手机“偷拍”和数字针孔摄像“偷录”并借助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滥用数字技术侵犯个人隐私权也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关注,一些广告公司和媒体采取“张冠李戴”等数字手段侵犯肖像权和著作版权等官司也愈演愈烈。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和“网络社区”的发展,非网络社会所代表的传统和正统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我们大踏步进入网络时代,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声色愉悦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超底线困惑。一些色情网站及利用网络骗取钱财等不道德的现象呈上升趋势,BBS上的不健康言论、人身攻击、谩骂早已司空见惯;传统的道德观念,如长者为尊、师者如父、男女有别、隐私保护、版权维护等价值观在因特网上都曾经遭到质疑。具体的一些负面影响有:

(1)网络的匿名性特点容易形成虚拟社会,屏蔽社会现实,成为部分网民逃避现实生活冲突的场所,极易形成“网瘾”并造成人际关系下降等心理问题。目前科学家最新统计数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众多的网民中,有相当多的人对网络过分依赖,形成心理疾病,约占网民总人数的7%。网瘾严重人群以15至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这些人可以长达十天半个月地在网上,形消骨瘦。这部分人在网上疯狂体验,执迷于网络虚拟角色,渐渐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依赖,这种依赖将随着网时的延长而越演越烈。全国政协委员朱尔澄披露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北京市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平均一次持续玩5小时以上的占72.9%,青少年沉湎网络游戏成为突出的社会难题。网络游戏最吸引人的是角色扮演游戏,特别以美国的《反恐精英》类射击游戏为代表,内容充满了血腥、恐怖、枪战、搏杀等画面,借助于新一代游戏引擎,可以将画面渲染得接近“真枪实弹”,使不少人沉迷于游戏打斗所产生的刺激和快感之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上网一族成为社会主角,上网一族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又被新的交往方式再次分割开了。人机交往变得频繁,而现实的人际接触减少,传统的社会联系方式被网络关系、电信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的重要性降低,人与人之间感情变得日益淡薄,人际交往变得“面具性”,再加上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可以做出许多现实中不敢做或不可能做的事情,“虚拟现实”的特殊环境而使人们更加赤裸裸释放自我。于是在自身不能很好地节制的情况下,常常会诱发出一系列的伦理问题。现实生活中人所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各种伦理问题、道德矛盾都被带入网络空间,并且由于网络空间“虚拟现实”和电子信息手段的特殊之处得以放大,从而成为现行社会伦理规范甚至法律秩序难以调节和整合的社会顽症。

(2)网络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信息获取和复制工具,如使用不当,则会影响人们的艺术创新、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网络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网络带着大量信息可以同时出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文本转换数字化特性,使海量信息迅速地传播。网民们不断接受“急速冲浪”的快感,再加之网络信息具有易复制性,因此对网络的依赖也在不断地增强。右手轻点鼠标,即可做你想做的事,在下载图片、信息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现在的许多论文或作品大多是使用“Ctrl+C”(复制快捷键)和“Ctrl+V”(粘贴快捷键)得来的。这些资料并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或消化,而是直接被复制、粘贴。因此,这些文章或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独立思考和艺术创新。这一情况就像一块毒瘤,正在许多大学生群体中滋长、蔓延,一步步地扼杀着大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网络中体现出来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等特征,使得当今人类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如书籍报刊日益“快餐化”。网络也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准有狭窄和浅薄的趋势。人们在这种情况下滋长的不仅仅是惰性,更在其人格和价值观方面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现代的大学教育呼吁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不断加强道德素质教育,然而,如果对于庞大的互联网资源缺乏批判的理解和吸收,教育将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又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发展走向的世界性大课题。

(3)对网络的数字化技术没有正确定位。2004年,《英雄》一片奠定了中国商业影视模式和基础,张艺谋同张伟平一起,运用目前国内顶级的数字化技术资源打造出了中国第一部高票房片,影视以高清晰度摄影技术制作出极度唯美场景,打造影院观影与在家看DVD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官效果;此后,中国的商业影视大片都按《英雄》的模式出牌,以视觉数字化技术的强烈效果和片中明星大腕的宣传作为基本特征。吴宇森的《赤壁》、冯小刚的《夜宴》,明显都是在视觉数字化技术和明星大腕效应上动脑筋,目的就是提升票房。此类影视以相同的模式更加剧培养国内观众过分注重影视奇观性欣赏喜好。观影年龄构成的偏低龄化,也促使中国内地影视过分强调夸大奇观化视觉感受,而不去重视影视对社会现象折射出的批判成份。具有哲理意识内容的影视几乎没有,很显然,这种过分追求夸大某些场景的数字技术性,引起视觉的奇观化,而忽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是对影视的数字化技术缺乏正确定位的一种表现。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影视本身。

第4篇:艺术创作论文范文

很多艺术家都在为绘画创作过程中想不出好的创意而苦恼,这就使得他们在绘画时总是模仿别人的创作方式,这样的作品自然毫无新意、千篇一律。换句话说,没有创新之处的绘画作品必然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也必然无法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艺术家必须对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绘画创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1.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的造型能力

创作者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具备独特的思想却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一种是缺乏自己的创作思想而一味模仿别人。具备造型能力是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基本要求。绘画创作主体如果不具备造型能力,其他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艺术家要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就必须经过各种短期或者长期的作业训练。绘画创作需要以艺术家的绘画技能为基础,但这种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多年乃至一生的时间。

2.画家对于优秀的绘画作品的理解

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前人的优秀作品的理解和模仿将会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因此画家对于优秀绘画作品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今天已经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像达•芬奇和拉斐尔那样的艺术大师了,所以创作者只有通过临摹和理解大师作品学师对于形体的处理和表现方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艺术内涵。在临摹的基础上,领悟能力高者还可以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艺术家应当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其艺术创作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这是因为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创作者很难在创作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3.画家在绘画创作中需要寻找鲜活的素材

绘画创作历史久远,因此,如今大多数题材都已经被艺术家反复表现过,画家难以找到新的素材,更难以在那些时髦和新奇中找到新的出路。所以,画家必须寻找鲜活的素材并用绘画语言进行表达,这种过程才是画家的创新。

4.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的道德态度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是生活和人性的一面明镜,具有惩恶扬善的功用。很多艺术作品正是在打碎或者塑造美的东西的过程中引起读者的震颤和思考的。艺术作品中表现的对于社会的思考和控诉等都是与画家的道德因素紧密联系的。所以,画家必须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艺术道德修养,要通过自身的艺术创作传达一定的哲理或思考,以引发观者的深思和共鸣。

5.画家在绘画创作中的真诚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感人之处就在于它产生于画家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经历。画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对生活和社会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只有如此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想象,才可以让观者体会到画家的真诚,从而得到美的感受。真诚给艺术作品以生命,只有真诚的作品才得以成为经典之作。

三、结语

第5篇:艺术创作论文范文

一、为了拓展玻璃艺术创作的不同可能性

在接下来的探索中,我将研究重心放在玻璃的内体空间上,“色彩”成为该创作的主要旋律。如何准确定位色彩,我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拓展了“叠层烧铸”的技法模块,通过分解画面的方式,将原始构图解构成多个画面层次,分类烧制,最后统一叠加熔合,使玻璃内部空间变得纵深且有序。随着创作思想的不断深化以及窑制技法的熟练掌握,装饰性的表象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创作需求,我对作品的个性化以及观念表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二、在我的意识形态中

我期待的是玻璃能真正地融入当代艺术语境,而不仅仅限于传统工艺的拓展与架上表现的局限。建筑结构给予了我无数的创作灵感,就我看来,建筑即是光的容器,建筑的结构经营出光线运动的轨迹。我不断地塑造建筑、人与光的空间场景,并努力梳理其相互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不仅仅是停留于作品所营造出的视觉范畴,更多的是在探寻个体的内心世界对社会的依存感,这涉及到方向、信仰、自由、定位以及归属,它是一种价值属性的思考。“光影”形态在玻璃结构中展示出它的可现与隐晦。就今后的创作而言,我仍将不断突破架上创作的局限,充分发挥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以玻璃艺术学科学术审美为根基,不断拓展玻璃艺术表现语言。

作者:韩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