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全文(5篇)

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关于美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识,让学生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的体会课文的美学价值。比如余光中《乡愁》,如果是不熟悉这篇作品或者没有美学基础的人,觉得这首诗平淡无奇,可是如果在讲授这篇作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与美学鉴赏相联系,学生们就会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诗歌的艺术之美,就会体验到游子思乡的凄婉之美,就会感受到母子之前的亲情之美。其次,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们在寻找美的过程中主动尝试,提高他们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不要先入为主的给学生们讲解,而是先让学生们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阐述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美学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再根据同学们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总结,进一步夯实学生们的美学基础。

二、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和理解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学生们拥有了寻找美的能力,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和素质了,这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中职语文的教材中,有无数篇美学价值极高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为我们提供美学教育的素材和资源,因此要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下功夫。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们能够体会美,通过对一篇课文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感受课文的美学价值。在进行这项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借助高新技术的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将语文课文中的文学之美转化为音画图像之中的形象之美,更易于学生们理解掌握和接受。

三、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造美的能力

第2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感悟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感想与体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相对于感知,在文本方面,包容了内容理解,情境体验,情感体会,表达方法、语言特点,节奏韵律的领悟等。从阅读主体上看感悟会因为学生个性,经历的不同而产生更加自我和个性。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感悟得更加深入,却又常常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此时,朗读便会显现出神奇而独特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未晓处”的重点,难点,节点,基本上都可以采用联系全文反复朗读涵咏去突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少年闰土》)《草船借箭》中诸葛与周瑜暗藏玄机,刀光剑影的对话……诸如此类含义深刻,“有言下之意”,“言外之意”的语句,只有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才会产生顿悟的兴奋,阅读水平的提升。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曾国藩语)——对于感情充沛或幽微,情境强,意境浓的段落,文章非朗读,能得其精妙。《观潮》中潮来时的片段,若不高声朗读,如何“身历其境”,睹其奔腾雄壮之势,闻其震天撼地之声。《去年的树》人物对白神情,若不轻声吟咏,如何能“推心置腹”,真真切切地体会人物心境心情。《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描写爬山虎的片段,若不反复诵读,如何能从其间读出叶圣陶先生之平静而又深邃的境界,真诚而又仁爱的人格。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忘情地朗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与文章的“契合”,才能找到“忘我”陶醉的感觉,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语文魅力。教学十余年来,本文“焕发”出强大的感发力量,学生或泪不自已,或手舞足蹈,或“流连忘返”,均是在一遍遍的吟咏,朗读实现的。“情动语中而形言”——朗读既是学生体会情感,获得感动的方法,又是学生倾诉感动的方式。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解闷》)——当年贾岛骑在驴上“推敲”的时候,也是一边捋须,一边忘我的吟诵。只有在对文章一遍遍的出声朗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的文章的结构法度,行文气韵,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这些表达上“说不清,道不明”奥妙,并且在悄无声息之中得以内化,迁移,最终化为己出,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不经朗读不知《长城》简约背后的严整,大气;不经朗读不知《白鹅》幽默背后的平和冲淡;不经朗读,不知《桥》语言节奏,故事情节、人物心情三者的内在契合;不经朗读不知老舍之亲和,鲁迅之深邃,冰心之清新,巴金之真挚;不经朗读不知说明文之严谨,不知散文之自在,议论文之逻辑。

二、积淀、内化作用

“熟读成诵”是传统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热爱朗读,背诵的学生比不太愿意出声读课文的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要强。我想这得益于朗读,吟咏在积累,内化层面的优越性。

首先,朗读吟诵中,能更好的积累好词佳句,语言材料。这种积累不同机械的抄写和简单的训练。在朗读中好词佳句,以整体的语言情境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其意思,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运用之法。

其次,朗读吟诵有利于学生将文章之情境,阅读文章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固化”,这种潜在的“人生经验”往往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也会成为表达的素材和灵感。

再次,在朗读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提升。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作为一种经验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在朗读最容易得到提升。这正是由朗读的多功能性所决定的。

三、提升默读品质

我常常把默读当做阅读水平提高的标志,当做高年级阅读训练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朗读对学生默读品质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语感强,对语言更加捻熟,在默读中往往速度更快,注意力更集中,感受更加深入、细腻。

第3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1.中职语文课的地位不高

由于认识的问题,导致了中职语文课的地位不高,更有甚者,将其边缘化,可上可不上,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是中职语文教学课时数不够;二是中职语文课给专业技能课让路;三是大家的不重视,引起了学生的不重视,学生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师的积极性。

2.中职语文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呆板

中职学校重技能课,轻语文课,所以,学校优良的教学设施首先要为专业课服务,现代的科学技术不能很好的应用于语文教学。加之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地位不高,中职语文教师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下降,所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一言堂”,教学手段仍然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手段落后,方法呆板。为此,学生更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

3.教师主观臆断,语文教学内容随意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学生的不理解,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样,就造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较强。一部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不是根据大纲的标准和考试的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由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因此,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的教师的教学内容差别很大,那么考试或者考查的内容自然各不相同。

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内容片面而狭窄

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是有问题的。其评价内容与普通中学的考核没有本质的差别,考试范围仍然是语文基础———字、词、句、段、篇,不能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不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不能服务于将来的就业,不少人根本就不注重锻炼演讲能力、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交流辩驳能力,对中职学生将来的巨大影响,中职语文的考核自然也就无从涉及。评价内容不实用,片面而又狭窄。

2.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形式与普通高中比,基本相同,大都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的水平,不过不同之处是在“质”与“量”的考核上区别较大。这样的评价体制,同样也不能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一考定乾坤,使得许多的中职生更加偏重于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为了应付考试,只做考前的突击,并不关注平时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评价的形式过于简单。

3.评价中教师权利过大,过于随意

当下的中职语文考评,大都由从教的语文老师自己来决定,教师的主观性过大,考核的内容又过于随意,评价过于单一。那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制,在许多的中职学校里很难实施。单一的评价方式,更多的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公平与公正。

三、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原则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问题,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同样也存在着问题,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要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公正的原则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中职语文课程的评价上,更应得以突出体现。因为中职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有其特殊性,所以,其评价更应客观、公正。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太随意,不能只依据语文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兴趣爱好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评价要体现发展的原则

所谓发展的原则,指的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要关注中职生将来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职生的个性张扬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遵循这种发展性的原则来对中职学生组织考试,要求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增多中职生的考试机会,允许学生通过多次考试,来完成学业的评价。二是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允许学生从中选择,这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中职语文学习中一些能突出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部分,如演讲辩论、口语朗诵等,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能力,以最佳表现作为评价结果。这样,学生的态度一定会有所转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提高。

3.评价要体现专业需要的原则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是:一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为提高专业技能服务,三是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所以,要想使学生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必须结合专业的需要,针对专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为此,中职语文要以体现专业特点为前提,不断调整考试结构,改革考试内容,丰富考试方式,服务于专业学习。如:旅游专业要考核语文基础知识,还要考核口头表达和阅读鉴赏能力;园林专业、艺术类专业,应重点考核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评价要体现多元化原则

要改变以往的由教师“一言堂”的评价。这种评价弊端极多,如学生参与少,透明度不高,不能全面考量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要体现多元化原则。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人员要多元化:一是教师评价学生;二是学生间互评;三是学生自我评价。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范围多元化:一要有平时的观察、平时的考查;二要有期末的考试,还要看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学生成绩的评定也要多元化:即平时的成绩与期末成绩再加各种活动的成绩相结合,进行成绩的考核。

四、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思路

由于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对评价的内容进行改革

中职语文考试的内容基本上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这是不管哪个专业的中职生,都要掌握的,是必考的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知识。中职生的语文基础不好,之所以要考查这方面的语文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不能丢弃语文学习的根本。注意考试的内容不应太过复杂深奥。二是指语文中那些适应不同专业技术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如应用文写作、演讲、文学鉴赏、书法等。到底考什么,要根据专业的需要而定,如园林专业的学生除了必考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应加考应用写作、文学鉴赏。

2.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方式的改革,主要依据考试的内容与目的。目前中职的语文考试仍然是单一的考试方式,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这种方式是不适应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的。中职语文考试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形成性考查相结合,等等。只有这样的考试,才能真实反映中职生的语文水平,才能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如中职语文考试中的“必考”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可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不必太过复杂。而区别不同专业的语文考试,则必须灵活多样,可以是笔试,可以是口试,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是演讲活动,可以是辩论比赛……这样机动的考试形式,要依据专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这才是中职语文考试的特色,才更有“实效”。另外,基础知识的考试应一次性通过,而那些区分专业的语文考试,如问卷调查、演讲活动、辩论赛等,一次不过关的话,则可以通过多次考试完成,且要以成绩最好的一次来评价学生。

3.对评价制度进行改革

第4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看似是一门非常“静”的学科,但实际上语文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文化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接触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知。并且地域文化作为地域性极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其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学生要想对该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入生活,通过亲身感悟,亲自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有限的书面内容,而应着眼于生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充分利用周围环境,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堂外、生活中寻找不同于书面教学的学习机会。教师在开展地域文化的实践活动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将一部分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讨论、设计、组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家乡的风土人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若是在学期内组织实践活动遇到课时有限,学生难以集中等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一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等假期中,如此一来,既丰富了大家的假期生活,也充分地协调了各种问题。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还可组织一个交流会议,让学生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如图片、论文、视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所总结,有所收获,充分了解地域文化,充实了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交流,分享收获。

二、将地域文化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写作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情感最直接的宣泄方式,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他们的写作之中。写作往往需要学生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现状,抒发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融入其日常生活,将他们对于生活的感知融入写作之中。通过上文中提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地域文化有了一定的接触和感受,接下来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将实践后最深刻的感受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地域文化带给学生的震撼,从而进一步地去体会那种感受,加强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的热爱,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诵水平。

第5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将这一传统美德遗忘了。特别是今天独生子女较多,我们的家长对子女越来

越溺爱。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任务。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这方面的教育较多。如在《柳叶儿》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

过去人们生活水平的困难,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带来的,来之不易。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就可以批判那些贪图享乐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还

比如在《俭以养德》这篇课文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

二、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

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语文课外活动的德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情况进行设计,并且注重德育活动设计的层次感。比如我们的小学低年级大多数还处于幼稚、独立性

、依赖性的复杂时期,他们的模仿行为很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的时候,要坚持以正面的引导为主,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爱

国主义情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都逐渐处于成熟的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我们的学

生当中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故事会等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将这些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德育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

人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做事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的益处较多或者对多数人有益,这就是道德,这种道德上升到心灵的角度就是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是我们中国最为宝贵的财产。古代的孟子就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可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这些有关道德的名言警句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显而

易见的。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些文字,分析他们高尚的品质,讲解他们的英雄业绩,培养学生们的高尚情操。

四、分析关键语段,启迪奉献精神

教一篇课文,必须要抓关键语段,从分析语言文字入手,触动文章的主题内涵,将文章的思想精华播洒给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到营养,受到启迪。如教《古井》第四段,那口井“不仅为乡亲们提

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强调了“应该怎样做人”,而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却“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使人们懂得了做人就应当像古井那样,“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最后,作者感慨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我马上问学生:“你们受到什

么启迪?”大家纷纷发言:“我们做了好事,不应该自我吹嘘。”“我们做人就要有奉献精神。”一朝学古井、我们学到了什么的讨论给学生们的启迪是深刻的。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写一篇“古井的

启发”的作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德育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既教书又育人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