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思路(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思路(10篇)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达到对课文文本的独到理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要合理借鉴并吸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法。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小学语文教学思路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朗读书写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语文教学的改革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广大教师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借鉴、应用,而非全盘否定。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作品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

在观摩教学中,我曾经看到教师开场精彩的导入和情景引入,但是在谈到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时,却一笔带过,给学生不留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去识记作者、作品背景常识。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除了考虑字词基础知识外,还考虑到了古今中外名篇的渗透,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去感受名家名篇的艺术魅力。但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对这些名家的常识介绍。我认为对于像李白、杜甫、鲁迅、老舍这样优秀的作家,应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品等。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我们也应该讲给学生。比如很多学生会背诵《春望》,但是却不知道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不知道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因此即使会背诵这首诗歌,却不能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涵,更不能理解花为何会溅泪、鸟因何而惊心。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名家名篇都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写成的,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的介绍而去强行分析字词、优美语句、作者情感,就像空中楼阁,学生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课前几分钟交代清楚文章的时代背景,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之呢?对于名家名篇,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很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经典,感受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想得到熏陶,境界得以提升。

二、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朗读环节,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改革背景下,教师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思考,这本无可厚非,课堂确实要让学生思考、发言,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文字感知极强的课程,对语言的形象感知,只有通过读才能够认知。而我们身边的语文课却多了一份讨论的热烈,少了一份琅琅的读书声。范读、领读、齐读等形式优美的方式远离了课堂,像《养花》这样优美的散文,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的真谛,养花的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今天的学生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养花的乐趣,那么只有多遍的朗读、多遍的感知,包括养花过程的情感体验,才能体会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生活情趣,才能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下,热爱劳动,感受到老舍的生活情怀。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读的多了,自然在平时的表达中就会通顺流畅。我们总抱怨学生词语贫乏,作文语句不够生动,究其原因,还是读得少的缘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时代虽然在变化,教学方法虽然在变化,但是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必须根植于民族的沃土。只有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琅琅的读书声时,才能真正回归到语文的本源。

三、关注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我们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书写。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笔画顺序、结构、书写的美观,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常常提醒学生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笔画顺序五花八门,笔画书写规则让他们任意变形了,汉字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规则让学生变得面目全非,并且书写中使用橡皮擦、胶带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来很优美的汉字造型,在学生的笔下失去了风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没有认真把握书写规则之外,还和我们的要求有关。笔者还记得上学时自己因为“己、已、巳”的书写而被教师罚写了一页作业,虽然这种做法在今天并不可取,但我们可以为当时教师的敬业而叹服,他们不会放过学生书写中一笔一划的错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所启迪,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个细节,学生的错误才会永久存在下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该做到”,在汉字书写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去研究、查阅工具书,把正确的书写规则教给学生,并临帖写得一手好字,让自己的书写行为去感染学生,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相信一笔优美的板书字会给学生一种享受,让学生产生模仿性,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比说教更具说服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经常鼓励和表扬书写整齐、美观的学生,让认真书写的学生产生成就感。书写的美观大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无疑会淡化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求,今天的课堂我们不要求学生练小楷的作业了,但是钢笔字的书写,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要求学生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毕竟语文教学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的经典,而书写又是经典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新课程改革无疑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课堂的乐趣,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但是品读新课程改革精神,它绝非摒弃传统,我们要在传统中去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一片崭新的天地。

作者:李黎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好几年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展示课、优质课为我们的改革铺好了道路,指明了学习、借鉴的方向,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当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时,一定要边走边反思,找寻改革中的缺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如今,只要提到教学改革,广大教师都会讲出许多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改革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堂上,早已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早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小组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早已不再是新鲜的做法。看来似乎课程改革进行得很彻底、很成功,但随着改革时间的增加,改革热潮逐渐平静下来,我们也逐渐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讨论形式化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都被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上课时,只要有问题便让学生起立凑到一起讨论,然后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再点评一番,如此这般,一节课下来,学生起立讨论,教师点拨纠正大概要三四次。这种课堂教学,看似一改以前被动听、被动抄,学生在课堂上占了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教学目的达到了吗?教师真正把握了吗?有一次听课,教师讲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在朗读这个环节,该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纠错。一时间课堂里热闹起来,各个小组里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这期间教师便站在前面等待,最后找几个代表来读,代表读得都不错,这个环节便完美结束了。深思下来,这么处理朗读有些简单化、形式化,大有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意味。其实,朗读教学有多种,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体读、听录音读,都能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真的没有必要非得热热闹闹地搞小组活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一种氛围,比如讲诗歌时,需要一种诗意的氛围,通过教师讲解来塑造一种浓厚的充满情趣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如果一节课如此三番地让学生起立讨论,势必会破坏这种氛围,效果不一定会好。所以,在改革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改革而改革,更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听课者的评价而特意走这个形式。只要我们设置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实现了目标即可,这其中的策略是灵活的,多余的活动反倒无效。以背诵为例,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拿出整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读和背,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小组活动,所谓的优秀的教学模式也不是非得拿来用,是让我们借鉴的,用于不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评价形式化

小学教师都懂得这个道理: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当然,这个道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里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有自己的独到的思想和人格,一个学生跟其他学生相比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这方面有些教师做得有些不妥,主要体现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你真是了不起”的夸奖,甚至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舍不得直接说出来,恐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这样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学生都听腻了,他们会认为教师是虚伪的,由此而看不起教师,更别说“亲其师,信其道”了。在评价语言上,我认为应该对错分明,是非分明。如在学生书写方面,不能不论好坏都夸奖一番,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心平气和给学生指出来,加以认真指导。如果只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鼓励学生而一味夸赞,结果可想而知。

三、忽视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识字写字和理解能力培养。但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上。于是,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什么题材的,教师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涉及。整整一节课,有时讨论,有时比赛,学生看似认真,看似积极,但等到真正测试时,有些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理解,更别说书写工整漂亮,作文语言优美了。还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把学生该说出来的、该写出来都写到课件里,只要打开课件读一读、看一看就行。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针对这形式化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反思,为什么语文课堂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避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传统课堂上的好的东西拿回来?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意味着地对传统教学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要不然算什么改革,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教育。课堂上教师也不敢范读了,怕被批评说是一言堂;教师也不敢讲解了,怕被说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怕被说是挖苦讽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永不停,怕被说教学方式落后。这种完全无视文本、脱离文本、只走形式的课堂教学,哪还有从容的时间和心思来朗读、吟诵、感受课文中那些优美的词句?那些课堂讨论的问题,看似新鲜有趣,其实没有多大的启发性,哗众取宠而已,哪还有字、词、句、段、篇的落实?哪些看似鼓励的语言其实只是言不由衷的表演而已,那里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所谓的自主、合作和探索学习方式,究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呢?难道是只要讨论探究便有灵感火花迸发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决不会仅存在语文这一学科,别的学科同样存在。教学改革不是追求时髦时尚,也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强制,它是一个扎根学生实情,以自主快乐学习为手段,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教学改良活动,它应该是充满灵动和活力的,应该是不被任何模式和模版拘束的,不应该充满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5).

[2]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J].语文教学通讯,2007(4).

[3]李燕飞.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个性风格”[J].语文教学之友,2010(11).

作者:王胜勤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学区朱家庄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涉猎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人汲取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学习灿烂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陶冶自己的情操。可以见得,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学生;语文;阅读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使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学生思想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人翁的阅读精神。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把语文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发挥才智让自己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在实践的锻炼中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这方面要形成默读习惯,形成总揽习惯,掌握汉语结构,养成预读习惯,养成浏览习惯,养成分析句子习惯,养成搜寻要点习惯,养成把握信息核心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爱阅读,敢于挑战阅读问题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见得,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要对这一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先爱上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海量阅读,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阅读储备,让学生经常感慨自己的某方面的成功受益于曾经读过的一句话、一段话、一本书等等。我国一些成名的人士,在谈成功之秘诀的时候大都会说,自己也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无非是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而已。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学生?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导航,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让学生有所收获为目的和归宿。在这种目标的引领和导航下,让学生探究阅读内容,在这种强烈阅读欲望的驱使下完成阅读任务。只要学生有了强大的阅读知识的动力,就会比较主动自觉地去涉猎阅读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大胆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由畅想,敢于质疑,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增长,阅读的自信心日渐增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师引导得开心,学生阅读得舒心。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的习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多给学生实际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语文阅读方法,在日常学习中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学生的知识就丰富了,视野就开阔了。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时,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其次是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多读书。再次是做好阅读记录,与读书列表类似,此记录不应该只写下自己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地做法是在其后写下自己对此书的感想,几个月之后,再返回来看记录,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真是一种绝佳体验。然后是阅读有趣的和耐读的书,那些能够吸引你并让你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标。紧接着是建立一个阅读博客,形成阅读习惯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建立博客。如果没有,就建立一个。最后是设置一个远大的目标,告诉自己今年要读50本(或者类似数量),然后完成任务。但是请确认,你仍然是在享受读书过程,而不是苦苦挣扎。

四、以有效的阅读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问题是提升阅读质量的保证,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的切入点。我们语文教师设计阅读问题,要做到将阅读文本知识问题化,将阅读问题层次化,将阅读的层次梯度化,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引领下,把语文阅读问题建构在学生的有意的注意力上和积极的阅读兴趣上,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兼顾问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兼顾阅读问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导引下,探究阅读内容,体验心灵的碰撞。这些有效的课堂阅读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文本内容的思想,领悟文本内容的主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真善美。总之,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博览群书,扩大词汇量有效地积累语言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作者:许小红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种模式,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予以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赏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有了课堂上的例子,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关联,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出发确定主题,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萃取文章,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文章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五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

三、有序呈现文章,深入理解主题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单一等问题,使学生可以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加深对主题的认识。由于文章数量较多,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下子感觉无所适从,无处着手阅读。需要将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这样一来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准确,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四、发现群文异同,升华阅读主题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在“求同”阅读的基础上,发现群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品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依据不同点对群文进行品析。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进而对阅读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实现主题认识的升华。在指导学生进行“高尚”一单元(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群文阅读时,通过“求同阅读”后,引导学生在认识“高尚”主题的基础上,去细致品读和赏析文本中的重点句段,重点分析几篇课文中主人公高尚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品析,发现了文中主人公时代背景、当时面临的情况、做出高尚行为的动机、目的等都有不同,通过集体互动交流,学生对“高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强化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群文不仅能让学生多方面、深入地感受同一主题,更是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方法的指导练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极佳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阅读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学生的自主性更具普适性,因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必须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练习。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文后对文本内容用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再读课文时跳读、扫读,把重点词、句、段划出来读一读,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句的理解,更应侧重从这组群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综合思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文章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等的不同,信息量丰富,思考的空间更大,教师更应渗透质疑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读几篇文章,要实现群文阅读更大的教学价值,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经验,不断探寻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程军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其在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使其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能够具备创新能力。现阶段想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突破以往“灌输式”教学的瓶颈,教师就需要对其在创新思维方面加强培养,激发其对语文课程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最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身重视的都是课本中提及的知识以及相关联的重要知识点,虽然不能否认这种方式能够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体系,但是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养成与发挥。众所周知,当前社会的发展存在激烈的竞争,学生若不能在受教初期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未来在面对充满变数的社会将会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使其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能为其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习惯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即课外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考习惯、边读边标注习惯以及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养成这些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拓宽,最终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人们要想了解事物形象必须做的就是观察,可以说观察是创造与发明的前提也是必要条件。学生得到观察能力的培养之后,可以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因此得到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发展,就少不了激发其创新兴趣这个原动力,而学生创新兴趣的前提就是学习动机,只有具备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学习兴趣同学习活动进行连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同时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与解决,从而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也就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在思维上的创新。所以,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用生活实例的形式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兴趣的充分激发,以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想象是进行思维再加工与创造的过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应当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象能够使学生得到思维空间的拓展,从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激发。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多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富有创造性的画面。所以说想象是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拓展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利于学生进行现象的空间,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善于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学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台湾日月潭的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想象分析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以此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教学内容,并运用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形象。学生在得到想象力的培养时,其看待问题也会产生独特见解。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思维空间拓宽。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安排学生写作文的方式,将拟好的题目提供给学生,使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作文内容,从而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空间的拓展。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质疑并非是不好的事情,相反,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言,质疑是一种必备的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品质,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质疑中激起创造的能力。想要使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学者都是通过提出质疑,勇于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论,最终才能将更多的真理揭示给人们。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培养,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将疑惑的问题提出来,并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寻找正确的答案。此外,想要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发展,学生还应当具备寻疑意识,也就说学生应当将寻找问题的意识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疑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寻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阶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四个途径,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1).

[2]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3(32).

[3]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作者:罗文华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个对学生一生都有广泛、深远影响的内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未来社会,创新已成为时展的主旋律,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创造力是不可忽略的内容,创造性思维要从小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刺激、驱动形成的过程,它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现代教育的要求就是鼓励和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而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有力的途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此方面更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造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何谈教给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呢?在素质教育浪潮推动的今天,那些传统的、呆板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这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创新思维的教师,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想象力、敢于不断创新的教师。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改革观念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需要一定的教学能力作为支撑的。教师自身的能力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名师才能有名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主体在学生,但教师也是关键。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于学生。教师要敢于创新、敢做改革浪潮的先锋军,给自己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力

新课程提出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体现出创造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体现出来。在一节课当中,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按部就班的学生、呆板的学生,这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发现问题,这样他们才能通过一系列的途径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就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良好的课堂气氛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中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自主的、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氛围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压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对自己做好正确的定位,让学生自主解决遇到的难题,借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家长与教师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校是一种学习模式,家庭教育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件事物的想象力往往存在局限性,在课上学习的内容一般不能应用到课下,这就需要家庭教学与课堂教学共同努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思考,不断扩充孩子的思维能力,促使孩子不断创新。家长要鼓励孩子把在家中思考得到的收获回到学校与教师一起分享,让教师分享成功,然后教师再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家长——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的模式使学生在两边受益,不断提高足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师生互动寻求激发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单方面的,不能学生一头热,要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寻求一个好的激发点来引导学生思维的想象。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把答案都讲出来,学生哪还有想象的空间?教师把内容都讲完,还能给孩子留下思维的出发点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有教师给孩子设置出发点,学生才能展开足够的想象。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的情境,给学生一个好的激发点,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激发点必须是符合当前学生知识结构的,是适合学生展开想象的、是能经过思考得出一定答案的。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思起于疑。人们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慰藉的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的学习情境,也称为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运用设问、提问、作业、实验等各种方式创设一定的激发点。一般说来,教师提出难度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典型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最佳激发点。只有学习任务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潜力大致相适应,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学生才会有思考的积极性,并通过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探求问题的内在需要。只要师生共同参与,利用一个好的激发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不是简而易行的,是要靠教师的不断努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凌皓.中外教育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4]邵宗杰.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武晓玲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材回归童真思考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千篇一律的篇章内容饱受诟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小学语文教材却仍然几十年如一日的鲜有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杜甫很忙”“哪里都有鲁迅”的质疑声不断出现,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而如何让小学语文回归课堂、回到童真,让小学生喜欢雪语文,喜欢读书,使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学需要一种童话式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回归童真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以鲁迅、老舍、巴金、冯骥才以及冰心的居多,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会接触到,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却不像教材中出现的次数那般受欢迎,当前很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其中文学性的意味却渐行渐远。暂且不论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否过时,笔者以为,编者在选择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最起码应该将先生要告诉世人的道理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站在儿童的思维立场上,从儿童教育思想当面出发进行创作。本来小学生接触的世界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何不用更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的应试倾向是很严重的,这对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以及思考能力都是极其不利的。多年前,有小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因不符合“雪化了是水”的标准答案而被判错,这个旧闻常被人捡拾,至今还用来声讨小学语文教学。近年来,民国教材因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多次发行脱销,个中原因,在于书中的“儿童特点”和“童年味道”令人追怀。回到现时课堂教学,基于笔者多年一线课堂的观察,五马分尸式文章讲解仍大行其道,受制于参考书,依赖标准答案,灌输式教学、应试模式仍有市场。偏重分数,偏重做题,缺少自主阅读,缺少独立思考,语文教学这就样失去了童真。小学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时光,语文当是一本童话,一首小诗,一首歌……太多的严肃只会让小学语文黯然无光,多一点童年的味道,才能多一份被惦记着的美好。其次,语文很美好,只是我们并没有展现给学生。小学教育重在启蒙心智、培养学生兴趣,而当我们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时,通常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一个个小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课椅上,主要是听教师讲、跟教师学,一切都很刻板,很少有启发和互动,更鲜见知识的生成和情感的陶冶。

其实,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能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小学语文要亲近学生需要童话式的教学方法。童年就是一首歌,这首歌承载了太多回忆,就像一张魔毯,在未来的几十年还能让我们怀念小时候。小学语文就像一首诗,这首诗里需要有童年的味道,让学生读起来是快乐的,才是这首诗的迷人之处。小学语文不宜死板,也不宜过分追求应试化,它带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值得追忆的时光。学校应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语文,减少提问、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优秀作品、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一般说来,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低年纪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善长具体的形象性思维,教师应该多选用直观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要以开发智力、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优先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语文,减少提问、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上体验文本内容,从优秀作品、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慢慢地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逐渐增加传授性的内容。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有“儿童特点与童年味道”起码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是教学要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儿童为本,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二是教学要符合学科自身规律,比如语文,大量做题远不如大量阅读,还要有闲暇思考、观察,除了发现“雪化了是水”的事实,更要发现“雪化了是春天”的浪漫;三是正视童真消失的原因,“应试倾向和不当教学方式”让我们看到素质教育的推进之难,共同为教育改革加油助力。无论说话、写字,还是阅读、作文都应基于儿童的身心特点,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守护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重在为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基础性的语文素养,过早过多地关注分数,不仅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会从人生的出发点上挫伤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当是一首歌曲、一本童话,一部话剧,一个优美生动的乐园,一个可以自己独自探索的奇妙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子弟.淡化真假保持童真放飞想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漫谈[J].新课程研究,2010(12).

[2]赵建华.小学语文教学的童真底色[D].上海教育科研,2015.

[3]唐钰.童真与童趣--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在场”[J].语文天地,2015(3).

[4]林莘.回归童真:小学语文理想课堂之本[D].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

[5]孙小芹.小学语文童真童趣教学路径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3).

[6]季科平.童真:小学语文教学追寻的方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2(6).

[7]张弘平,刘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12).

作者:王娟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珠心算教学影响

摘要:珠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创造,它不仅能提高少儿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少儿的高效率、高速度观念,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珠心算的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大,我们应借助小学生珠心算的能力引导学生学好小学语文课程。

关键词:珠心算教学;学生能力;语文教学

在科学技术腾飞的新世纪,聆听着知识经济的脚步声,面对未来,放眼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机遇难得。三年来,在我们学校这个大花园里,改革高潮迭起,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形成,回顾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有感触。十几年前,我们学校率先走上了科研之路,点燃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星星之火。在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首先确立了以“珠心算”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文大训练”两个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推进我们山村小学的科研教育再上新台阶。这是一次小小的尝试,正像一只蝴蝶的小小试翅,却在西北农村刮起了一股旋风。我们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都开设了珠心算。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确实体会到,珠心算教学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真可谓“一技在手,多方受益”。

一、珠心算教学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珠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创造,它能提高少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少儿的高效率、高速度观念,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二年级是识字阶段,生字的教学最愁人,既费时又费力,且收效不大,也可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但自从学校开展珠心算课题研究,全校学生学习珠心算以来,生字教学让每个语文教师感到不再和原来一样费劲,而且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每课的生字不必花费那么大的精力了。究其原因,是珠心算起了作用,因为在珠心算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形成珠象,而为了让学生形成珠象,要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比如看数报数、看珠报数、看数布数、看数写数、看算等各种形式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大脑,充分调动各种神经系统,开发学生瞬时和短时记忆,通过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长时记忆。珠心算教学后,学生的脑图像建立了。出示一排生字,没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是书写笔画到哪,想到哪,如写“筝”字,当写完“竹”字头,方想到“争”。而现在呢,教师简单一讲,学生可以在脑中看到上面一排生字的图像,余下的就是“照抄”脑中图像了。所以,当教师一提问,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讲了哪些生字,分别是什么。

二、珠心算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儿童生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注意力易转移,常常一节课都坚持不下,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已听懂,自己做一会儿小动作不会影响学习,久而久之,听课时注意力难免会分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在珠心算教学时,不管珠算、心算还是布数、译珠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师读题也是一晃而过,学生若不集中注意力,八九个数字的加减法根本无法进行,通过长时间地练习,会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增长。注意力增强后,对作文大训练中的“听、说”能力帮助大,比如听故事录音,如果让没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来听,一个五六百字的故事最少需要五遍才能听懂大概意思,而学过珠心算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把故事讲下来。

三、珠心算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很重要,但阅读能力的提高实在不容易。但是学生学习珠心算后,他们有了心算脑图像,进行阅读后就能把故事情节、人物外貌像电视剧一样清晰地反映出来。这样,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学生读的多了,记的东西也多了,视野就会拓宽,思维就会灵活,随之胆子也越来越大。学生谈起话来就会表情生动,而且话语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时时有妙语连珠。我结合我们学校的作文教改,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以“扶——放——收”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要求学生写生活小事,说心里话,吐真情实感,每次作文,架起说写桥梁,所以他们动笔写起作文来,自然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我去年教三年级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不但能把阅读中读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篇幅也拉得较长。同年级四个班相比,我们班是学过珠心算的,同样的题目,我班95%的学生可以写出400字作文,而其他的班仅有50%可以写到400字。

四、珠心算教学的“神威”

今年暑假开学后,我接待了一批新“客人”,他们来自全镇各村,甚至有外乡镇的,由于他们的学校没有实行珠心算教学,低年级仍以字词教学为主,没进行说话、听力、阅读的训练,他们还是以应试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听力,以至他们的听说水平、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诸方面都与我们实小的学生有很大的距离。初接班,我给学生讲了一个300字的小故事,讲完后,我请学生起来讲,95%的学生站起来不会说,要么没听清开头,要么故事的情节没记住,要么主人公不知是谁。一堂课讲几个生字学生也记不住,并且上课管不住自己,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左顾右盼。每次上课,我设计的教学程序都会给打乱,致使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教法。更别说写作文了,三年级学生了,他们中有的是根本不会写话。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珠心算教学,我暗自高兴,因为学生的变化之大着实令人吃惊。就拿学生的“听力”来说吧,刚开始接班时,一个很短的故事,学生听一遍,只有5%的学生能站起来说个大概,现在同样的故事,听一遍后,有50%的学生能讲下来。同行们每每谈起总会由衷地说:“珠心算教学真棒!”家长们来访,他们往往喜形于色地说:“学生来你们学校后,变得爱学习、活泼、喜欢读书了。”我信奉“投我一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样的人生哲理,我没有琼瑶的文采,然而却有一颗“涌泉相报”的心。我写出自己对珠心算的真情实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当更加不懈努力。

作者:唐胜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研究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合作素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小学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教师一直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要想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必须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合作学习阐述

与个体学习不同的是,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式学习,学生团队或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任务负责,彼此既分工明确,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一般在课堂开展,要求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后以小组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奖励。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只要利用得当,便能为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

首先,分组不科学。在实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总是随意组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基础差异,结果小组之间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全是女生或男生,有的全是基础好的或基础差的,而一旦失去平衡,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参与程度不一。分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一。基础好的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参与热情较高,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习惯于从基础好的学生处直接获取信息,反而会因为缺乏思考,不想参与或根本不会参与。再次,学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助关系才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实现,但在很多的合作过程中,总有学生表现出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阻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评价不客观。在合作评价上,很多教师对这一学习形式缺乏认识,常常只关注那些学习好、参与积极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另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整体,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太过片面,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实行科学分工,优化合作组合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升合作效果。如让性格开朗的和性格内向的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中等的、成绩中等的和学困生搭配,细心的和马虎的搭配,如此才能让性格好、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基础差的学生。如果坚持让成绩好的相互搭配,反而会让他们彼此不服气,经常明争暗斗,而基础差的无法得到提高。另外,性别差异也是分组必须注重的原则。让成绩好的女生去管成绩差的男生,反而比让成绩好的男生管强很多,因为这些调皮的男生不会也不愿与女生计较;让成绩好的男生去管成绩差的女生,同样可以减少女生之间的矛盾,提升合作效果。当然,学习小组成立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两个月左右轮换一次,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还可以让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创建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合作精神

诚然,学生是合作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用各种有效方式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在肯定中提高自信,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首先,善于启发和引导。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意外状况,这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充分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控,教给学生一些发现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保证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其次,与学生做朋友。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要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必要时要能够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做朋友,一起交流、探究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多元化评价,提高合作效果

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人进步,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及时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有效的教学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比如,学生在小组中表现突出,教师可以简单而诚恳地对他说:“你真棒!老师很佩服你!”小组互评时,面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用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进行奖励……当然,除了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肯定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热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总之,所有的评价都要视不同的学情、环境、对象进行,不能只沿用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不同收获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与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胡仕文,胡功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学会合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

[2]李婷婷.浅谈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0(3).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4]李玲.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1).

[5]谢士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

作者:邓雪莲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中心完全小学

第十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得到进一步充实、更新。传统班级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孩子们的接受力,而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学生更是明显的对传统管理、教学模式表现出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教师要与时俱进,使班级管理工作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企业化管理;心理转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得到进一步充实。基础教育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孩子们的接受力。为什么传统班级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被否定,且凸显于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呢?笔者将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对一些专家著作理论的研究学习,在本文中回答这一问题,并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提出一些浅薄的感想。

一、探病求因

要回答五六年级的孩子难管难教这一问题,让我先来引用被讨论的沸沸扬扬的“虎妈”“猫爸”之争,上海“猫爸”常智韬的一席话:“教育孩子时,要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孩子10岁以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教育者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多做决定,并为自己所作的决定负责。”这里请注意“孩子10岁以后有了较明显的自主意识”,教育改革按照“双基”达标规定,6周岁为小学入学年龄,五、六年级的学生恰值10岁、11岁,而按心理学划分,10~13周岁阶段被称为人的“心理青春期初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转型期”:孩子在心理上从幼稚天真的儿童逐渐走向具有青春期特征凸显的少年时期。青春期表现出的“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人际交际新特征”——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意识到了性别差异;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些青春期的特征恰恰是从10岁以后的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因此,就出现了五、六年级的孩子难管、难教的问题。

二、开方施救

知道了为什么小学高年级学生难管、难教的结症,接下来教育者就必须拿出具体可行的良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了。

(一)药理

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支撑成功的教学,那么如何使班级管理高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班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针对“青春期”孩子叛逆、反抗心理的特征,我们的管理方式应由过去的“虎妈”式强硬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法制班”。

(二)下药

1.管理分层次,班级“企业化”管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实施分层次的“企业化”管理,让班级披上带有“企业”的色彩,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部门),每个组有六至七个成员,然后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个总经理,其他人员都隶属于这个部门,再在若干个成员中选出两名副经理,管理其余成员,而班主任就成了董事长。最后,教师在班级墙壁上贴好一张模拟公司的部门分布图,由学生把每个部门的学生成员和口号都写上去。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感受到自己身负的重任,培养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心,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分好个部门和民主选举出合适的主管人员之后,就要制定好“班级法律”,“班级法律”由全员参与制定,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和违反了“班级法律”之后负的责任。“班级法律”涉及的范围要广,应涵盖思想教育、学习检查、纪律监督、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班级财务各个方面,配合“班级法律”的有效施行制定“积分制度”。班主任在学期初给每个部门主管人员一份设计合理的积分表,记录每个组员的积分,在每周班会上像发工资一样,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将积分分别贴在前面提到的“企业部门分布图”上,并且根据每周的个人积分情况对各部门主管进行“循环代谢”。

2.教学多样式,多引导,少填鸭。班级管理上的开放式,也必然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比如,在制定“班级法律”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在制定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低起点,高要求,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让“叛逆期”的孩子感到自由并能感受到自我价值。

(三)注意

1.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班级法律”“积分制度”一旦制定必须坚持执行,形成惯例,让班内成员行为自动化,目标明确化,使班内事务有章可循,运转有序。

2.分工细化,添补及时。首先班级管理工作分工要明确细化,不能出现班务分工笼统的现象。其次,不能只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还应该选好各项事务的替补人选。

三、检验药方

(一)适应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学校各项活动安排已很熟络,受现代通讯、媒体的影响,10岁以上的孩子的思维有时比大人超前,所以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班级管理采用“企业化”分层管理,制定“班级法律”进行监督,运用“积分制”进行激励,这些看似“成人化”的理念、模式他们完全能够理解。

(二)理疗性

让班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孩子们可以在班集体内得到很好的锻炼。每个人都在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个人都展示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权力制衡,可以发掘班内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而且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有展示的空间,语文教师教学也更轻松。

(三)副作用

本文中介绍到的班级管理具体操作,较适宜于班额较大的小学高年级,并且班主任兼任语文教学。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给孩子们创造了清新,自由向上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学,因为他们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在一个集体中得价值。同样,良好的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平衡、健康的发展。即高素质的学生便于有效开展班级事务,又促进了高效的班级管理。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作为身兼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我们不光要备好课,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研究了解学生,提高领导管理水平,使我们管理的班级班风优良、凝聚力强,使学生们身心健康,有能力、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蔡元培,陶行知主编.教育十六讲[M].中国友谊出版社,2009.

[2]钟启泉,催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魏书生主编.班主任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0.

作者:刘荣 单位:甘肃省榆中县甘草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