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对利用有线电视进行文化扶贫的探讨

对利用有线电视进行文化扶贫的探讨

摘要:通过对多种文化扶贫方式的比较,认为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是最适用和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易于收看、成本较低、可持续等优点进行扶贫,对提高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促进主动脱贫、早日脱贫和巩固扶贫成果将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一些地区成功的经验证明,利用电视进行文化扶贫,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线电视;文化扶贫;探讨

1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的优越性

文化扶贫即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包括认知水平、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创造能力、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贫困人口,尤其是生活在偏僻山区的贫困人口,需要新闻传播,需要与外界联系,需要提高生活、生产能力,更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做好这些,既是对国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早日脱贫和巩固扶贫成果的需要。目前,进行文化扶贫的途径有很多,各级党委政府、扶贫人员和农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活动方式。如召开扶贫会议,举办扶贫培训讲座,组织技术人员现场辅导,与贫困户结对子,以及参加生产劳动帮扶等,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见效快,但成本较大,带动的人口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和难以长期坚持。二是书刊阅读方式。如给贫困户送报纸、刊物、宣传资料,建立乡村图书室等,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长期存在,但知识容量有限,长期坚持并及时更新内容的成本较大,并且受众面小,对一些阅读能力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的人作用就更小。三是广播收听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只利于新闻、通知等的传送,收听效果有限。四是电脑查看方式。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对乡村留守人口来说,电脑使用并不普及,只对年轻人作用大一些。五是手机收看方式。虽然手机容量大、方便收看,但由于屏幕小,文字图片较小,年龄较大的人阅读不便。六是电视收视方式。在上述六种形式中,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是最好的方式,对文化扶贫优越性最大。电视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是一种可以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的多功能电子设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电视媒体有专业团队进行内容制作,具有可及时更新的丰富内容;电视平台容量大,网络传播速度快,具有全国联网、各贫困地区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良好前景;电视机屏幕大,老少皆宜,方便家庭收看,也利于组织群众集中收看;电视节目可以随时收看、长期收看、反复收看,并可实现内容本地化和内容定制;有线电视拥有用户熟悉的并经过长期锻炼的服务团队。现有的电视网络、设备、内容提供人员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只要有政府扶贫部门的参与,适当进行一些基本投入,就能迅速发挥作用。建设好、利用好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将电视媒体作为扶贫首选方式,打造以电视为主、多方式并存的文化扶贫载体,让现代化信息产品和方式不仅能为贫困乡村扶贫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贫困乡村的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的典型作法

近几年,各级电视台开设农村扶贫栏目,各电信运营商建设贫困山区有线电视网络,在文化扶贫上取得了诸多的成效,其中,湖北十堰广电网络在贫困山区的文化扶贫工作方面做了较好的探索,并得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的宣传。在秦巴山区,精准扶贫的任务很重。十堰广电网络主动与政府部门联系,致力于在贫困山区建设有线宽带网络,实行电视内容本地化,完成政府出资给贫困户免费接入的任务,利用有线电视参与幸福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部署和群众需求,在播出形式、播放内容上创新,不断提高收益率和使用率,成为十堰市各级政府扶贫工作借助的重要力量,并促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2017年十堰广电网络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8.6%。2018年上半年超额完成收入过半任务,十堰下辖的房县、竹山、郧阳收入完成率分别达到159.27%、139.8%和127.48%,居全省县级公司前3名。这一成绩正是得力于文化扶贫,2018年初,湖北广电网络就在十堰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其文化扶贫的作法。目前,十堰广电网络除完成所有1857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建设外,在本地化文化扶贫内容上主要建设了“五项工程”。一是“新农村惠农补贴公开”工程。在偏僻的秦巴山区,如何让扶贫资金公开透明,方便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一直是困扰财政部门的一个问题。十堰广电网络与财政部门联系,开设电视政务公开栏目,财政惠农资金、扶贫资金数据、相关政策和明细情况,农民在自家电视上用电视遥控器点几下,很容易查到自家的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五保供养补贴、危房改造补贴等,同时还有村情介绍、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等。村民说,以前村里在村头墙上贴张纸公布财务情况,还没来得及看就被风吹掉了,现在,每个月、每一年,村里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都能在看电视的时候顺便查一查、比一比,电视连着自家的切身利益,谁家都不能没个电视机。大家纷纷称赞政策的透明度高,增加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密切了与扶贫干部的关系。二是“教育资源共享”工程。贫困乡村很少有课外辅导班,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一般随意玩耍,一些留守老人没精力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一些贫困户来说教育孩子就更是个难题。十堰广电网络在电视上开设教育栏目,汇聚全国及本地名师的优质教育课件,孩子们回家打开电视,点播这些栏目,可以反复听、反复学,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被送到了偏远的山区乡村。三是“就业创业”工程。在外打工的村民春节回乡后,在家里打开电视机,通过惠民就业政策栏目,查看招聘信息、就业培训、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内容,制定了新年的就业计划,省去了找工作的不少精力和费用。四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开设了《幸福新农村》栏目,播放着当地城市和其他乡村的广场舞录像片,农民群众看着电视学跳舞;通过《地方戏》彰显本地经典文化;通过《爱秀》栏目为人们提供了在电视上展示个人服装、文化等特长的机会;把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才艺表演拍成视频,在电视上播出,让农村孩子体验上电视的喜悦。这些都给贫困山区增添了不少的文化氛围,成为贫因人口的精神力量。五是“电子商务”建设工程。在电视媒体的《幸福新农村》栏目里,展示当地土特产、旅游景点、特色就餐点等。在光纤入户完成以后,一根光纤同时连接电视和互联网,一边做“电视+”,一边做“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郧西涧池乡下营村成为湖北第一个被阿里巴巴命名的“淘宝村”,带动了当地多个村的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基于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智慧党建、智慧乡村、平安工程等众多项目也加力建设,共同构成了贫困山区文化小康的丰富内容。

3利用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的建议

目前,尽管电视媒体在乡村普及,扶贫的内容也不断充实,但电视播出内容对脱贫致富的针对性不强,农民适用的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不足,电视扶贫的影响力还不大,扶贫机构对电视文化扶贫的重视不够。应该说,我们虽然拥有了电视媒体,建设了广大农村的有线网络,而且正在不停地打“用户保卫战”,但这个媒体对目前中国农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精准扶贫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为电视媒体进行文化扶贫提供政策利好党的报告在部署文化建设时要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指出,“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重点,着力扩大覆盖范围、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不断提高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这些需要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就包括数字文化、广播影视、信息资源、“互联网+”益民服务等。认真落实上述精神和政策,为电视媒体“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2018年4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要求统筹优势资源,强化行业扶贫特色,打造行业扶贫新亮点,包括加强对贫困户的网络覆盖和内容送达,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宣传精准扶贫部署、经验、成就等,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意识,提升脱贫致富能力。这是目前可用的春雨和可借之东风,电视媒体应主动联系相关部门,部署实施电视文化扶贫工作,通过参与扶贫来提升社会效益并拓展自身业务。

(2)加强宽带网络基础建设,尽快完成贫困人口的有线电视全覆盖近几年,电视播出服务由广电网络、电信、移动、联通四家运营商共同承担,实行市场化运作,在一些地形和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存在多家竞争和重复建设,而在一些贫困山区,却还存在大片的空白区,有的地区还有一半以上的宽带网络没有覆盖到,与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网络覆盖率要达到99%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多年来的现行播出体系实践证明,对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建设,不宜采取市场化和多元化运作,应纳入国家基础战略,对四家运营商适当分工,加快推进网络建设。从一些采取了这种方法地区的情况看其效果是很好的。例如,十堰广电网络2016年争取到宽带乡村建设项目,得到国家3000万元资金支持,自筹2亿元资金,到2017年度已建设了1857个村的基础网络,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借助这一基础,2017年底,十堰市县两级政府将10余万贫困户的有线电视接入任务交给广电网络承办,并给与资金补贴和奖励,广电网络将在二三年时间里让所有贫困户看上电视。由此,十堰的所有贫困户不仅能收看到基本节目,还可以收看到本地化节目,尤其是当地制作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内容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建设是电视媒体文化扶贫的前提条件,不论从国家部署、当前形势,还是从成功经验来看,都必须尽快制定和统筹贫困地区基础网络建设规划。建议由工信(经信)、广电、通管部门等协调四家运营商,对全省贫困地区的基础网络进行普查并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尽快减少网络空白,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3)提高电视播出平台的技术水平,提高有线电视的使用功能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人口健康信息化,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推动数字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户户通。通过加强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互联网+”益民服务,保障贫困人口享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住房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搞好这些建设,除了要有网络支撑,再就是播出平台支撑。就湖北的情况来看,由于前些年各地广电网络独立分散,全省有20多个播出系统,电视机顶盒多达80多种。现在虽然实现机构上的“全省一网”,但完成技术统一、平台统一的难度很大,加之近几年各地纷纷推出本地化内容,要兼顾好“统一平台”和“内容本地化”两个方面并不容易,成为打造针对性扶贫内容的瓶颈。激烈的市场竞争分散了力量,使各家运营商自制的扶贫板块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湖北广电网络在宜昌同时推出电视本地化内容,相互竞争和申诉,不管是“四务通”还是“六务通”,各方平台的模块技术水平都不高,难以让政府部门感兴趣。因此,对社会效益很大但经济效益并不大的扶贫项目,应采取政府定制,指定运营商承建。在政府统一部署和统筹安排下,各运营商接受定单后分工协作,由政府出资帮忙建设平台,也可以拿出“政府云”支持建设,努力提高电视播出系统的技术水平,迅速突破内容加载、更新、用户点击使用和互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先试点运作然后推广。如此,更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加快推进文化扶贫工作。

(4)加强有线电视内容建设,推进内容本地化,丰富文化扶贫的内容目前,电视内容的来源方有很多,包括各级电视台、传媒机构、影视公司,还有各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的媒资库。存在的问题,一是制作机构和频道分散,节目质量不高,收视率低。《中国报告网》(2017-11-28)文载:“国内许多二、三线卫视已是‘零收视率’”,2017年上半年,“八成左右的卫视收视率下跌逾10%,三分之二以上的剧目收视率不足0.5%。”二是缺乏农村题材内容。内容制作主要面向城市用户和富裕群体,农村题材节目、扶贫类节目和农民实用的内容很少,存在“泛娱乐化”现象。三是本地化内容初建,制作水平有待提高。本地化内容多为当地运营商自己制作,内容有限,对扶贫的针对性和本地适应性不强,对贫困人口的影响率有待提高。建议各级电视台和相关媒体以及运营商,联系一些农业技术部门、农业基地、种养大户,推出一批影响扶贫攻坚的节目,包括相关扶贫政策、种养技术、脱贫攻坚的案例、扶贫脱贫感人事迹等,也可以制作分品种的种植和养殖案例课件,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的免费电视广告宣传,开通电视版电子商务、电子资料搜索,帮助贫困地区利用电视敞开大门,走向世界。

(5)加强扶贫部门与电视媒体的协调配合,提高文化扶贫的效益通过有线电视进行文化扶贫,在内容上突破,在贫困人口收视接入上覆盖,努力提高文化扶贫建设的附加作用,需要各地政府和扶贫机构以及相关涉农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有些地区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一是十堰政府补贴和奖励资金对贫困户进行电视接入。二是房县县委宣传部重视本地化内容建设,协调相关部门、村组给本地化内容提供支持。三是相关部门协助开设了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电视专栏,如十堰财政部门参与开设的村级财务公开栏和财政惠农资金公布栏,襄阳市人社部门参与开设的就业栏,恩施州建始县通过广电网络进行村级管理、党员教育、村民培训和电子商务,宜昌点军区利用电视建设智慧新农村等。这些经验和作法都是很好的探索,值得推广,但仍然需要大力改进。建议党委、政府加强对电视文化扶贫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宣传部门和扶贫部门具体负责电视媒体文化扶贫工作,集中更多的部门、集聚更大的力量参加文化扶贫,打造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扶贫工作方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自我意识,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力,让电视文化不仅能推动精准扶贫,而且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者:刘泓 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