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的启发

医学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的启发

[摘要]目的:解析英国医学生培养体系,管理制度及导师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学习人员采访调查,互联网络等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英国医学生培养模式,思考我国近年来的医学培养模式,给出启发。结果:英国医学管理的高度集权,医学生培养的层层筛选及分流制度,医学与科研的分家,对我国医学界及医学生学习都有重要启发,应根据自身国情及特点,完整培养制度,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医学界,发展医疗事业。

[关键词]英国;医学教育;医学生;中国医学教育

一、医学教育管理部门

类似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英国医学教育管理受英国医学委员会负责,职责包括制定英国医学教育标准和临床执业标准“TomorrowsDoctor”,明确医学院、教育部门、医学生责任。

二、医学教育模式

在英国,成为医学生需要高中生拥有A级成绩,院方推荐信并向大学与学院入学中心(UCAS)提出申请,并经过面试医学院决定学生是否录取,面试强调综合素质,注重人文、理想及职业认知。录取后,经过为期4-6年学制的医学院学习,课程包括:大学公共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药理学等专科科学,了解机体构成与功能,阐述生命科学基础。毕业后获得MBBS(BachelorofMedicineBachelorofSurgery)学位[2]。毕业后本科学生可分为两方向,继续读研深造,进行科学研究;或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进入临床工作,成为实习医师。分化的两方向使医学临床与医学科研更加专精。读研深造,攻读研究生,须在高校申请硕士学位,英国硕士分为授课硕士与研究硕士;授课硕士通过专门导师授课指导,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或提交研究报告即可完成,后可继续申请研究硕士,经过一年进一步学习研究,提交论文,通过答辩完成研究硕士阶段。博士学位是纯研究型学位,通过为期三年甚至以上学习研究,独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完成论文,即可完成博士阶段学习。如果毕业后选择进入临床工作,须向英国医学委员会注册,向医院提出申请实习,完成为期两年医院轮转实习,通过结业考核,即面临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的分流。再次完成两年轮转即可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成为全科医师,而专科医师则需通过三年专业培训及基础技能培训,才可向英国医学委员会申请,最后经过高等技能培训,成为专业医师[1]。

三、英国导师制在学生学习中地位

英国高校的学习采用学生自治方式,因此,导师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作用并没有特别大,主要完成学业上指导,一对一施教以及对毕业就业进行指导。导师制定计划,学生与导师共同探讨,每周进行一次会面,并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自主完成。而进入临床学习的实习生,择优各医院上级医生层层负责,英国医学委员会层层把关及考核,确保医师质量[3]。

四、讨论

制度的完善,弥补问题,强化结构,加强专业分区,增加投入,创造适合我国特色医学教育制度。完善医学专业高级人才培养制度,探索中国特色医学高等教育制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国家,早在16世纪学校教育已然兴起,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井喷阶段,涌现出一系列优等大学,发展至今日发达的医学教育体系已然100多年,医学的精英培养制度,在其他行业亦能找到相似处。但我国自改革开放引进国外教育经验不到30年,模仿占大部分,自身特色体现及国情需求未能完全满足,因此,需在借鉴英国制度的同时,完善并创造中国特色医学教育制度。目前经过30年现代医学发展及医疗教育改革,摒弃了历史遗留“赤脚医生”等,结合医学发达国家先进教育制度,形成了“大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医学继续教育”为特色医学专业教育及专科教育,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医学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此类模式医学人才培养在解决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不平衡矛盾时,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医学科研与医学临床的分界不清。英国教育模式下,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从事医学及生物学科研工作,不涉及临床,而临床医师工作主要集中于临床。这种严格区分有利于人员专精于自身领域,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学是一份严谨的事业,存在于实验室中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迅速应用于医学治疗,转化的过程需要层层论证。但因为医学科研与临床的分界不清,使得本来就紧缺的医疗人才资源一大部分倾斜到科研中,加重人才紧缺的矛盾,并且因为分工不同以及系统培训的缺乏,并不是所有投入科研的人才都能有所产出,加重人才缺乏的矛盾。

2.医学生管理部门为医学会,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集权性与把控性不高。英国医学生实习、全科医师及专科医师分流,专业医师岗位的确定均有国家层面英国医学委员会制定制度,完成考核,登记记录,把控了医师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环节,而医师也作为高等人才由国家保障其待遇及社会地位,在保障医师质量的同时,完成对医疗工作的监督,使治病救人真正成为神圣的工作。但在中国,医学教育与医学培养由学会统管,虽然对医学生形成更专业的指导,但就职能来说,对制度的实施缺乏有效制约性,对过程管控缺乏监管,对各公立医院的医学教育建设缺少必要体系性及纲领性指导。

3.国家对医疗投入,对医学生投入不高。在英国,医师社会地位高,待遇好,薪金收入排名全国第二,在欧洲其他国家中排名第一,使得更多优秀人才自发进入该行业,实现真正精英人才储备。我国现代医疗起步晚于欧洲国家,目前注册职业医师人数270万,承担14亿人口医疗卫生事业,确实是中国医疗一大奇迹,但面临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医疗改革制度的实行,医疗行业向良性化方向发展[4],但医学生的报考人数却在逐年下降,尽管有着医疗环境差的原因,但这种人才的流失也值得医疗管理部门的警惕。医学生培养的投入主要由家庭承担,但最终产出的医师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社会地位及薪金收入待遇,甚至因为过差的医疗环境提早退出行业;医学发展的时代局限与社会广大人群对医师行业的误解,都对我国医学生甚至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起到阻碍作用。

五、建议

不能完全照搬英国模式,但英国医学管理的高度集权,医疗卫生的高投入,及全社会对医师行业的高度尊敬,确实值得我国在医学生培养中深刻学习。在此,针对我国现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医疗行业是关系未来人类卫生健康的重要事业,针对人类健康问题,国家增加对医生的投入,立法保护医生,缓和医患矛盾,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医疗事业,减少人才流失,医生奉献的同时,获得社会价值及劳动收入的双重实现,对改善整个医疗资源的紧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增加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职能,加强培训制度及过程管理。现代医学生因为对医患原因,培训过程中态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在培训过程中基本技能仍没有达到直接进入医疗职场的层次,甚至医疗基础都有所欠缺,需要增加过程管控,制定统一规范化技能、知识培训。其中增加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职能及权限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国家管理职能的加强更体现国家对医疗人才的重视与管控,有利于国家层面对医疗精英人才的认可与管理。

3.医院临床科室的管理细化。大的教学医院临床科室分为三部分职能:医疗、科研及教学,但在很多医院中三部分职能呈畸形发展,科室或医院更多关注医疗或科研。因此,在新的医疗改革中应该强化教学职能的发展,并在科室人员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中形成教学主导,医疗、科研辅助的培训模式,注重基层人员对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增强医学培训人才的基本素质,在学有余力时可注重更高级医疗及科研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适应国情培养相应医学人才。

4.规范过程管控,制定详细过程管理制度,统一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加强培训及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经过培训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定考核方案,并统一考核,通过考核后可经过部级认证,在全国层面培养并管控具有相当临床知识及临床技能的专业医师,对整个医学生的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是对临床过程的法制化、规范化。我国医学生培养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尽管现阶段为解决医疗资源、医疗人才紧缺问题,无法完全走医学生培养的精英路线,但医学本身就是现代多学科知识的集中体现。通过现有手段加强管理、规范过程管控,向发达国家看齐,有利于为全社会提供适应全民健康发展的现代医疗人才,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敏,邱伟华.美英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1):92-96.

[2]黄强,蔡宛如.英国医疗体制背景下的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6-8.

[3]姜梅.学术引导为主,生活帮助为辅———英国导师制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3):54-58.

[4]武翠红,赵丹.英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念、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6(4):112-117.

作者:丁忠家 王音 查定军 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