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科技期刊编委团队打造方法

医学科技期刊编委团队打造方法

摘要:科技期刊专业性强,需要在相关行业专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才能保证学术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医学期刊是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期刊,编委不仅是医学期刊重要的学术资源,也是期刊宝贵的人脉资源。编委的学术水平及对期刊的关注程度,对期刊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检验医学》(以下简称本刊)近年来的实践为例,对医学科技期刊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效率的编委团队并如何维护好编委这支团队,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编委;编辑

1用心构建编委团队

编委与医学科技期刊关系密切,与期刊的编辑工作和发展方向休戚相关。因此,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要以较高的标准遴选编委。

1.1编委应学术思想活跃

高质量的科技期刊需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动态。因此,编委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参与一线的学术工作,掌握相应学科的发展状况[4-6]。近年来,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考察,本刊着眼于从国内一些著名三甲、二甲医院及专科医院检验科主任和组长中遴选出年轻且在某学科上有所造诣、学术思想活跃、紧跟学科前沿、外文水平较高的专家担任编委。他们在检验医学领域要有总揽全局的视野,要有能够对文章的研究内容又快又准的判断能力,从而保证本刊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先进性与学术性。

1.2编委要有热心和责任心

编委要热心期刊工作,有的专家虽学术水平较高,但只对本职工作或外出讲课有兴趣,对组稿、撰稿、审稿不太感兴趣,认为既费时费力,在经济上又收益较低。有的专家忙于本职工作,送审稿件早已超过审稿规定时间甚至半年一年也不回复,这些不热心或无责任心的专家不宜担任编委。

1.3编委要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期刊工作

医学期刊编委不论采用哪种构成形式,他们都不是国家规定必须设立的编辑机构,并没有具体的岗位规范和职责要求。因此,编委职务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兼职,虽然编委大多属于社会兼职,但他们对期刊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发展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专家本职工作已觉很吃重,有的专家还有不少其他兼职,虽有学术地位也热心,但的确再也抽不出更多时间参与组稿、撰稿、审稿,这些专家也不宜担任编委。

2着力打造和维护编委团队

医学科技期刊要打造一支优秀的编委队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编辑部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完成,并需要长期、持续维护。

2.1编委会的换届

编委会的换届看似是每届必做的日常工作,其实对期刊影响很大。对于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非常关心期刊的发展,审稿既快速又认真,经常提供好的选题和策划方向的编委,期刊应该续聘;对于刚开始工作比较认真,慢慢地就只剩挂名的编委,就应该及时更换;还有因为其他职位需求,确实很难抽出时间从事期刊编委工作,或者是年纪大了身体条件不允许的编委也要及时更替,以保证期刊编委团队的活力。同时发展壮大编委队伍也是医学科技期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时刻保持发展编委的意识,在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查阅专业文献、咨询学科同行等方式发现编委的适宜人选后,循序渐进,吸引这些专家参与科技期刊的各项编辑、出版工作,直至发展为审稿人、编委。本刊编辑在参加全国检验医学年会时,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学术报告,觉得在本专业上很有创新性,会后便与专家接触,又经多次通信往来,对专家一段时间考察后,先聘为特约编委,帮杂志先审稿,发现这两位专家审稿又快又认真,至下届编委会换届时就推荐为正式编委,后来还成了本刊核心编委。

2.2要了解和熟悉编委

对每位编委,编辑都要做有心人,要了解和熟悉编委。每位编委的专业特长是什么、做事风格如何、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等,编辑要心中有数。用人要扬长避短,对于领导型编委,他们工作多,时间紧,可能具体撰稿和审稿事宜不大有时间处理,但他们人脉广,可以为期刊约稿或宣传;对于中青年编委,他们年富力强,经常上网检索和查阅最新的医学文献,对网络及计算机又比较熟悉,所以,可以多将稿件交给他们审阅,以缩短审稿时间;对于学术型编委,他们审稿严谨认真,将稿件让这类专家审,有助于提高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他们也是审稿的中坚力量;对于老年型编委,他们中一些专家对网络及计算机不太熟悉,但却有丰富的科研或临床经验,因此,可将网络稿件打印成纸质稿给这些编委审阅。取各编委之长,为期刊所用,每一位编委都可以为期刊发展贡献出力量。

2.3加强与编委的联络沟通

邮件、QQ和微信是与编委联络和沟通的主要方式。虽然编委们平日里工作都非常忙,编辑部的工作量也很大,但编辑不能疏于和编委的联络,沟通方式趋于多样化[4-6]。对于编辑们来说,目前和编委交流使用最多的还是邮件。因为邮件不受时间的限制,也能把问题说清楚,送审、催审及返回审稿意见都是通过邮件提醒,尤其是对和国外的编委沟通,邮件是比较好的方式。如果有些专家没有每天查看邮箱的习惯,编辑应该用短信或电话提醒,以免邮件被淹没或者当作垃圾邮件处理而耽误期刊工作。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软件也是编辑与编委沟通的桥梁,比如QQ和微信等。尤其是微信,沟通更快速简便[7-10]。如本刊原主编是位检验界老专家,是检验医学质量控制的老前辈,虽退休多年,但还是坚持查找外文文献,紧跟本专业最新步伐,且有不少新观点。他经常在全国各地上课同时有自己的公众号,为此编辑部加了他微信公众号后,经常从他微信中选出好的选题向他约稿,已有多篇紧跟学科前沿的论文刊登在本刊专家论坛上,读者反映良好,点击量剧增。经常上门与编委联络和沟通必不可少。虽说邮件、QQ、微信是与编委联络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但经常上门与编委联络和沟通也必不可少。网络毕竟是网络,与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完全是两码事,前者不可完全取代后者。因此,本刊编辑部不少编辑都会每两周或一个月分批去拜访在本市各大医院的编委,把各专业组定稿稿件,特地不用快递邮寄,而是亲自送到常务编委或副主编手中,多一次联络沟通的机会。去参观一下编委所在的实验室,询问一下有无新的科研成果,再坐下来聊聊,联络一下感情,让编委感受到编辑部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利用编辑自身特长优势吸引编委。除了网络与上门与编委联络沟通,通过编辑自身特长优势吸引编委帮助组稿、宣传杂志也是一条新途径。本刊编辑部有位资深编辑,喜欢收藏、旅游、老建筑及老上海海派文化,而核心编委中有不少人除了学术上有威望、地位高,业余生活中也恰恰喜欢这些人文的东西,编辑与编委互加微信后,在朋友圈及私信中可分享这些收藏、旅游、老建筑及老上海海派文化,共同的爱好多了一层沟通方式。点个赞,跟个帖,写个小评,文化资源分享,线上线下经常有互动。编辑与编委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此时若编辑向编委组稿或催审,变得更加方便、有效,得到了一份有利于杂志发展的意外收获。

2.4与编委一起参加学术会议

编委们长期从事着研究和管理工作,对学术会议信息高度关注,有些编委还是相关学术会议的负责人,掌握着庞大的学术会议信息资源。编辑部应经常跟编委沟通,获取这些有效的学术会议信息。同时,编辑部应根据学术会议的主题,联系本刊相关研究领域的编委,通过其个人影响力宣传期刊,扩大期刊的知名度,或者请他们向编辑引荐一些该学科的专家学者,增加编辑在会议现场组稿、约稿的可能性。本刊近年来一改以往闭门办刊之作风,开始走出去开门办刊。本刊从公众平台或编委微信中得知有关学术会议的信息后,主动与该编委联系,一起出席学术会议,在学术会议中或由编委介绍本刊或由编辑部人员上台介绍几分钟,并通过编委引荐,结识其他专家,彼此互加微信,结交新的朋友,或约稿或组织专题。有的热心编委不但引荐专家,还引见在学术会议期间参加展会的仪器、试剂商,帮杂志拉广告,既拿到了稿子又拿到了票子,收获颇丰。

2.5重视编委会议与小组定稿会

本刊原则上每届编委会每年召开1次全体编委会会议,不定期召开各专业编委会会议。召开编委会会议不仅仅是期刊工作的需要,也是编辑与编委们保持良好沟通的桥梁。通过召开编委会会议,编辑与编委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彼此间的印象,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期刊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增进编委和编辑之间的感情。除了全体编委会会议、专业编委会会议,本刊还不定期召开各专业组小组定稿会。以前的做法是把某专业的常务编委组织在一起开定稿会,今年起开始把该专业曾经是欲定稿稿件原一审、二审专家及常务编委聚在一起讨论稿件。实践证明,新的举措对稿件的把关处理更直接、更有实效。本刊还利用这些编委会议,邀请审稿认真仔细、有独到之见的编委给其他编委讲课、培训,这对编委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编委反馈,通过交流和培训,受益匪浅。2.6对组织专题的常务编委给予经济奖励近年来,本刊对组织某一专业专题的常务执行编委实行额外的经济奖励。专题对于医学期刊来说,是提高其知名度、点击量的重头戏,如本刊曾通过几位常务编委的努力,组织了几期以某一病种、某项技术为专题的论文,受到了检验专业及其他临床专业人员的好评。从选题开始,到组织约写相关论文,请该领域有名望的学科带头人写述评,要花费编委不少精力和人脉资源,所以本刊觉得,适当的经济奖励刺激很有必要,有利于编委更加尽心尽力地组织受专业人士欢迎的具有学科前沿领域及热点内容专题,进而带动其他编委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期刊的刊文质量。

3结束语

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而编委会是学术期刊质量的保证。因此,编委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确保编辑部和编委会有序、高效地为期刊的发展服务,需要编辑部和编委专家们的共同努力。本刊近年来着力于打造和维护编委团队,收到了显著成效。本刊以往在全国本专业行业同类刊物中影响因子排名居中,去年跃居国内同类杂志之首,并且有超过百万次的点击量,是国内检验医学领域第一种可以免费全文阅读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1]吴洋意.医学期刊应重视编委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155-159.

[2]孙岩,邓晓群.科技期刊选择审稿专家的三大环节[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5-47.

[3]周俊,彭文彬,余毅.适合中国国情的编委办刊策略——将编辑培养为专职编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93-96.

[4]张凤新.科技期刊核心编委队伍的建立与作用[J].中国出版,2015(12):14-16.

[5]陈双专.浅析期刊选题策划的实现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252-253.

[6]张凤丽.学报类科技期刊“传统编辑”到“学科编辑”的角色转换和素质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55-156,159.

[7]刘群,徐晶,陈维忠,等.江苏医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及影响力提升策略[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66-273.

[8]梁凯,陈鹏.张海宁.等.科技期刊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266-270.

[9]吴志猛,胡宝群.微信在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作用[M]//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310-312.

[10]张晗,李明敏,蔡斐.学术期刊编委会的建立与维护[J].编辑学报,2017,12(2):36-38.

作者:范基农 单位:上海《检验医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