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启示探讨(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启示探讨(3篇)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建议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复杂多样的社会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使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了复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网上大量的不良信息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较弱

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有的是各专业的授课教师兼任,有的是辅导员等兼任,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对心理学知识并不精通;学生因自尊心原因有心理问题也大多羞于向教师咨询,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较为冷清。相关教师消极对待这份工作,高校也很少聘请专业人士做此项专职工作,对心理咨询健康工作人员缺乏培训,这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咨询的学生少,对教师的专业性需求相对较弱,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近无有。

(二)学校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和学校普遍认为教育还是以教学为中心,抓教学质量、抓毕业就业、抓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的培养不全面;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应对状态,不出现明显的问题不主动去做。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问题

许多学生把心理咨询当成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认为只有在心理出现严重问题时才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在去做心理健康咨询时经常受到其他学生异样的看待,致使大学生尽量避开心理健康咨询,在心理出现问题、情绪波动较大时,主要通过自己以及朋友进行解决,但朋友与自己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时间相对较长。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情感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较为向往,暗恋或者谈恋爱的情况经常发生。但由于年轻,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其恋爱观往往存在相应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有35%学生谈恋爱是由于心里空虚、消磨时间以及为了解决生理需求。很多学生认为时间与现实会打败爱情,因此存在“只在乎拥有不在乎长久”的恋爱观念。

(二)学习因素

大学课程数量相对较多,对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想要提高学习质量需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升入大学前通常受到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对时间没有多少自主控制权,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能较好地对学习与休息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相关调查显示,约35%的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影响了学习。在毕业期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缺乏自信,于是采取躲避行为,沉浸在网络中,其中对各种信息识别性较弱,收到各种色情、暴力信息侵蚀,致使其心理出现相应问题。

(三)就业因素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各种政策与制度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旧存在,让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即将走向社会的畏惧、期待、选择,与同窗好友的分别、情侣的各奔东西、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等等因素同时作用下,一些学生会出现焦虑、迷茫、失望等心理状态,在对其处理缺乏科学性时,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措施

(一)借助校园文化完善学生心理状态

大学是由大学生这一群体组成的,大学的整体文化取向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可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引导下,学生可养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素质,面对问题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高校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其一,高校应对具有较强心理疏导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培养,并让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其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其三,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结合高校实际需求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和预防,同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力度,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科学的方法,因为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致使其出现相应的思乡情感。同时许多学生离家距离相对较远,各省份学生聚集在一起,生活习惯等不同,在对新的生活环境适应的同时,也应对人文环境进行适应。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通常为学习与情感问题,在青春期,学生都希望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同时又想提高学习质量,两者之间如不能兼顾就会出现矛盾。步入大四后,学生就业压力逐渐提高,在做毕业论文时还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过于忙碌的生活使其心理压力相对较强。所以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问题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如教师可支持大一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与社团,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期间使其快速适应高校生活。在对大二与大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可定期组织相应的心理辅导会与讲座等,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爱情观。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学校应利用自身资源提高来校应聘企业数量,拓宽应聘渠道,降低学生就业压力,使其有较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各高校结合我国相关部门公布的各种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融合。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相关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与普及程度较为薄弱,大多数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高,同时,也不知道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加上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较为溺爱,致使其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与思维方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协同家庭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和纠正学生各种因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情观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相应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严重影响,教师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通过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等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瑞宝.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

[2]葛辉彰.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赜[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3).

[3]吴训慈.自媒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J].新闻战线,2015,(12).

[4]李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作者:罗顺意 张朝红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通过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与目前的几大主要的研究方向,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与培养目标,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下一步推进措施,以实现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心理健康是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运转的必要稳定因素。而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经济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他们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更具有独立人格。因此其德育培养和心理教育,都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树立与社会关系建立。通过对目前在高校中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不断总结、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现有研究与工作推进现状,发现这些过程中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同学[1]。2.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90后、00后是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的一代。家庭组成、社会发展与文化冲击、互联网覆盖等因素给予他们独特的心理特性。网络文化在这一代心理成长过程的深刻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他们来说网络不仅是取代传统通信方式的交流渠道,也是放松身心、建立圈子的平台,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应用与海量信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见解与心理特质。他们浸染着丰富多彩的全球化文化,对最新趋势很敏感,愿意对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却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容易受错误信息误导,甚至很容易被煽动。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国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比较早,大约在20世纪中,美国已经开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河。其工作机构、从业人员都已经形成了比较专业的配置,也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提炼出了很多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条件、视野、技术等方面已经很成熟[2]。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工作者们根据我国实际,不断完善理论,赋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化和实践论证,从不同视角,解读大学生心理世界[1]。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不断进取与总结,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教育方针,把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治愈,转变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心态和建立学生自我心理调节体系。接下来本文就将介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个重点,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1.树立正确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心理健康首先就是要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在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里,一旦走向了偏激,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人的人生路径。在这一环节的疏忽,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迷茫、拜金、颓废、激进等情况,表现出来的是大学生逃课、过度消费、沉迷游戏,更严重的会转化为校园暴力甚至危害社会的行为。其次,人是一种生而既有社会属性的生物,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是大学要教会学生的第一课。大学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也正是学生最好的建立集体意识的良好孵化园。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社会关系的一步步组建,每一个同学都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在大大小小的圈子里发挥自己的光热,而不是自私自负,一切以个人利益优先。最后,大学生爱情观、婚姻观的树立也值得我们去关注,随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恋爱的种子开始在大学萌芽。然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往往还没做好恋爱的准备就已踏入恋爱的大军,对爱情的理解十分浅显,不知道怎样维持健康的恋情,更不知道在恋爱受挫后要怎样调节心理。大学生的婚恋观、爱情观树立应该尽快尽早,一方面要使他们正视恋爱关系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要教育同学们即使深爱也要保护自己,认清现实,不要为了错误的人投入宝贵的青春。高校要在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向大学生传递奋发向上的理念。这种价值观念的树立,应该是心理疏导工作与宣传相结合,德育教育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心理资询与心理治愈相结合,同时结合网络文化传播的便利与优势,正确引导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积极人生观的建立,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适应社会,学会爱自己,也学会爱他人[3]。2.珍爱生命,享受大学生活。大学是生命中一段灿烂美好的时光,建立大学生健康心理要从建立健康生活做起。大学要通过丰富的活动与兴趣实践,实现学生的自我的全面发展;同时大学也应该是一个教会同学们关爱生命、服务社会的平台。发展兴趣,发现才能,是娱乐和交友的渠道,更是大学生找到自我成就和前进动力的最佳导师。不仅仅是兴趣引导学习,还应该启发同学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学我所爱,爱我所学,引导大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大学时代。除了享受校园的优质学习生活环境、社会的悉心关怀,大学生还需要学会付出,这体现在对社会的反向投入,在有条件、有能力的前提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和社会工作。而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提供这样的体验平台,并且要不断总结,争取让这样的活动不只停留于表面,而达到通过活动让参与的同学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并对生命有更高的体会,对人生有更坚实的信仰。3.克服困难,实现自我突破。进入大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家庭环境的一次脱离,但家庭带给人的好的或不好的影响,是会继续在大学生活甚至是以后的人生轨迹上显现的。有的同学会将原生家庭的一些遭遇,转化为后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桎梏。比如家庭破裂导致的亲密关系恐惧、贫困家庭环境导致的不自信、过于溺爱家庭宠出的自私等。从高中进入大学,知识体系的重塑,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等原因,会导致很多同学产生“学习难,学习累”的感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方法,纠正学习心态,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会对大学生带来很严重的影响。轻则应付功课、上课听“天书”,重则逃课挂课抄作业,甚至有同学会为了考试通过选择作弊这种不诚信行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开放且多元,因此在与形形色色的人的交往中,同学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有的同学向往交友,自己却内向闭塞,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所以也没有渠道认识朋友,最后变成“宅男宅女”;有的同学和所有人都“很熟”,但并没有真心交往的朋友;还有同学在与朋友的交际中遇到了纠纷、争执或误解或不知道要如何排解……交友这件本来很愉快的事,反而带来更多的烦恼。最后是在就业择业问题上,自进大学起就应该拥有一个人生规划的意识,尽早开始做好职业航向的规划,不然到了最后招聘季,就会非常困难也非常苦恼:抱怨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没有任何实习实践经历;迷茫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类型工作,同时对各种工作挑三捡四;校招频频被拒,却又不知道原因;求职过程中出现问题,心态就崩溃。因此,早做规划,关注职业信息,早做准备,是同学们必须要做的。可能不是一蹴而就,但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在探索的路上,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方面。随着标准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体系的日益成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性一步步提升,这些问题也将一点点得到解决和落实。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更全面的普及和深入,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心理咨询,而应该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工作与教职人员的管理与思想工作中去。一方面通过潜移默化的性格养成、习惯养成、思想养成,建立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健康体系。另外一方面,通过与同学的常态化沟通和深层次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心理健康问题却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难关,这个难关,不仅仅需要学生自己去克服,也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各层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深度关注与完善,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实际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健康工作从业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深远的责任,因此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应该做到全面细致、认真到位。

参考文献:

[1]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8.

[2]曾永辉,钟向阳.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教育,2010,(2):30.

[3]马艳秀,杨振斌,李焰.构建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3):25.

作者:洪磊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第三篇:茶文化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和政府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而且在这方面我国各大高校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时代趋势还是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进行自我教育,在当前资源共享的时代,大学生能够正确分辨是非对错,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则是大学生需要做的。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要想实现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就必须要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涵,深入把握茶文化对于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现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大学生需要在了解到茶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白实现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一个较为轻松适宜的环境下实现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节,并且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于茶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启示

现在不只是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我们国家和社会都已经将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放在了第一位上,在此基础上,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设置了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一方式对于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效果不太明显。经过我国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茶文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极为悠久的历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生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要想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就必须要加深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具体了解,并且将茶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和人生哲理灌输进课程内容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继承和传播我国传统的优秀茶文化。

1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具体概况

1.1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联系

毫无疑问的是,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茶文化也早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的具体内涵和内容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不可否认的就是茶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甚至是世界文化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具体的内涵与魅力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同时茶文化也是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记录者和见证者,其代表着我们国家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必须要增强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具体能力,既要拥有超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超强的调节心理和情绪的能力,实现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1]。而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其中的人生哲理和具体魅力都吸引着大学生去学习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知识,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与品格,促使学生们早日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礼仪和道德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利用茶文化来实现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最终能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我们国家和政府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经过我们国家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在对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背景和趋势下,很多高校都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反而会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这一不平衡性使得我们国家和社会缺少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很多高校在国家和政府的鼓励和号召下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却忽略了它与茶文化的具体关联性,使得当代很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都发生严重偏差,并且也无法培养出既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超强的心理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应用和融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国家和社会在高校内有一整套固有的教学模式与体系,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课程暂时还难以融入到这一体系当中去,这就需要我国相关的工作人员将茶文化积极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课程和活动当中去,实现高校教育模式的优化,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教学目的。

1.3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不难发现,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面能力较为薄弱,而且对此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自身的认知障碍问题,尤其是极其缺乏对自身的管控和约束力,同时在此基础上也难免出现情感障碍,很多人都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对错,在权衡利弊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存在漏洞和欠缺,能力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大学生一旦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不够过硬,就难免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最终会难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2]。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们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超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还需要有着过硬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所以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就显得极为必要,尤其是茶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对于大学生三观的重塑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过程中是极为必要的,其重要意义和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2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具体启示

2.1利用茶文化完善教学体系

我国各大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也开设了各种活动与课程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但是我国各大高校在教学体系方面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漏洞,面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我国专业的研究人员加深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与了解,加强对于茶文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联系,明确我国的大学生在实现对自身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将某些思想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过程当中去,利用茶文化形成合理的机制与系统加强对于学生这方面的管理与监控,在此基础上也要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利用茶文化的丰富性和兼容性来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这一平台可以帮助我国的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2.2利用茶文化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

要想实现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就必须要为我国的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不仅是内部环境还包括外部环境都需要得到净化,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里这一教育模式,实现对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基于这一情况,我国的大学校园必须要加深对于茶文化具体内涵的了解,利用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作为理论基础来实现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校园的风气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校园的和谐型可以促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能够正确从容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对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3]。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正经受着各类诱惑和文化的冲击,而我国的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必须要肩负起净化大学校园的历史重任,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茶文化,并且要学会运用茶文化的具体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或者心理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妥善的解决各类困扰,为自己搭建起和谐的交流平台,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与他人与生活的和谐相处。

2.3利用茶文化实现学生自控能力的调节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当代大学生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对自我的控制与监督,因为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自控力,而很多学生在这方面都极为薄弱。所以基于这一状况,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设各类课程和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约束力的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形成对自我的合理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调节情绪的具体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具体目标,在内心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自我激励机制,这一环节离不开茶文化的具体内涵的引导,所以学生对自我的约束与监督就显得极为必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重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茶文化对于这一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只有将茶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才能够促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茶文化的静心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调节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了解茶文化具体内涵的基础上增强自控力和约束力,最终实现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相处。由此可见,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对于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韶辉.浅析茶文化教育与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福建茶叶,2017(2):164-165.

[2]李慧惠.以茶文化理念引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226-227.

[3]王海滨,谢小英.茶文化对体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1):256-257.

作者:闫琳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