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建筑装饰纹样的审美属性分析

古建筑装饰纹样的审美属性分析

商朝后期,青铜制造业很发达,兵器、礼器、生活用品、工具、车马工具等都有相应的青铜制品。传说中的夏朝铸造九鼎,大概就是青铜时代的第一篇。李泽厚先生曾称商代的艺术是“青铜饕餮”的时代,这些青铜制品形制精美,雕刻的花纹繁密而厚重,主要有云纹、饕餮纹、雷纹、蝉纹等。尤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纹样,已经不同于仰韶和龙山时期具体的动物形象纹样和神异的几何图案,也不再是仰韶文化时期那些活泼生活的写实形象。相反,这些纹样在现实中并没有直接能够对应的动物,属于创造想象出来的,或者兽面纹,抑或是其他。同时,随着社会大发展和青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青铜器皿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神秘莫测变异的纹样,这些纹样不断的变形,给人幻想的,风格可怕狰狞的神秘映像,充满了威严美和力量之美。“他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的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2]另外,到了西周和春秋时代,建筑上面已经出现了瓦当,在瓦当的表面也刻有凸起的饕餮纹、涡纹、铺首纹等美丽的纹饰,进一步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

春秋末期,中国社会逐步开始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上层意识形态百家齐放,对人们的生活和建筑活动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建筑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材料不断提高质量的同时,更产生了丰富的装饰纹样。战国时代,建筑屋顶所已开始使用青瓦覆盖,瓦当上面的花纹比西周时已大有进步,已发现的战国燕下都的瓦当有约二十余种花纹。到了秦汉,更产生了圆形瓦当,花纹疏朗而富于变化。更有,铺地所使用的方砖、空心转都采用了模印花纹的生产方式。汉朝建筑花纹题材大量增加,更增加了人物纹样,包括了历史事迹、神话、社会生活等。几何纹样包括有绳纹、齿纹、三角、菱形、波形等。植物纹样以卷草纹、恋花纹比较普遍。动物纹样有龙、凤、蟠螭等。建筑装饰艺术经过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思想的洗礼,建筑审美要求达到了真正的高峰,致使后来的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了这样的美学风格。

两晋、南北朝时我们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尽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但农业、手工业却发展迅速,同时,魏经南北朝也是思想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儒、道、释家思想相互斗争和交融,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大大推进了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装饰纹样方面,南北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尤其是北朝石窟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建筑装饰花纹。除了秦汉遗留下来的传统的纹样以外,随同佛教的传入而来的印度、波斯等地区的装饰纹样,如火焰纹、卷草纹、缨络、飞天、狮子、金翅鸟等,不仅用在建筑艺术方面,还应用到了工业美术方面。尤其是莲花的纹样,是南北朝时期建筑最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盛开的莲花常用作藻井的圆光,莲花瓣用作柱础和柱头的装饰,莲花还可以用作柱身中段,可做成束莲柱。卷草纹也是南北朝常用的纹样之一。卷草纹从汉朝开始就有使用,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构图上又加入了许多的外来新手法,比如,在卷草纹里面加入动物,或者以二组卷草相对并列等等,这些纹样逐渐发展成了盛唐的卷草纹样。总的来说,到了北魏以后,建筑装饰纹样呈现了雄浑而带巧丽,刚劲又带柔和的审美倾向,在建筑装饰风格方面形成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也是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装饰纹样的使用,除了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者卷草纹里面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且挺秀。此外,还出现了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来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西安古墓出土的纹样有卷草凤纹、狮鹿卷草纹等;西安唐大智禅师碑侧出土了佛像迦陵加卷草纹;敦煌360窟藻井采用的是回纹和连珠纹,敦煌321窟使用的是飞天纹,还有其它窟出土的流苏纹、葡萄纹、带状花纹、各类卷草纹等;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铺地转上出现了莲花纹,龙门万佛洞藻井采用了石刻莲花;西安唐慧坚禅师碑侧采用了比较独特的海石榴凤纹等;另外,在很多佛教建筑,如南京的搂霞山舍利塔、龙门的看经寺也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装饰纹样;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瓦当中也采用了清晰明了的莲花纹作为修饰。整体来看,由于隋唐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格调高迈,因此装饰纹样审美显得华美、富丽和丰富多彩。

宋、辽、金处于唐朝大统一和十国战乱之后,北宋建立政权后,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文化艺术和建筑营造开始了另一个发展新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代表中国木结构建造体系的优秀建筑,如山西晋祠圣母庙、河北正定隆兴寺、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华严寺、普化寺、山西应县佛宫寺等;另外《营造法式》于北宋崇宁二年颁行,为规范各种建筑设计施工提供了典范。宋朝建筑风格朝着柔和绚丽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装饰也变动绚丽而多彩。栏杆的花纹已从过去的勾片造发展为各种复杂的几何纹样。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弥陀殿出现了构图富丽的三角纹、古钱纹、球纹等作为窗棂的装饰。许多佛教建筑继承了唐代遗风,在梁枋底部和天花板上画有飞天、卷草、凤凰和网目纹等,同时敦煌莫高窟宋初窟的纹样也保持了不少唐代风格。在《营造法式》中收录了丰富多彩的纹样,明确了在四铺作斗拱、五铺作斗拱中采用的彩画纹样,同时还出现了单卷如意头、二卷如意头、簇三、云头、牙脚等彩画的纹样。这些明确的规定,在构图上减少了随意性,提高了设计和施工的速度,为后来明清二代的彩画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道路继续前行,是我国古建筑史的最后一个高峰。在建筑艺术方面,由于官式建筑的标准化,导致了彩画、栏杆、须弥座、装饰纹样等方面也进一步的定型化,尤其是装饰走向过分的繁琐,装饰的纹样也失去了清新活泼的韵味,使建筑显得沉重拘束。明清装饰纹样集大成者为故宫,故宫建筑的纹样可以说是汇聚了中国古建装饰纹样的精华,这里的一窗一檐,一砖一石,无不显现着“九五之尊”的威严,是古代传统纹样的经典应用。在装饰纹样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定式和施工标准,尤其体现在须弥座上面。故宫建筑石质须弥座在束腰部位纹饰众多,据细致比较,至少有几十种之多,风格分为明时期风格和清风格两种,另有部分乾隆时期的风格,纹样有串状花草花纹、巴达码纹等丰富多彩。明清建筑装饰纹样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纹样发展的一个总结,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要求,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宏大气魄,使建筑装饰达到了审美的高峰。

作为当代设计来说,应当积极汲取传统建筑纹样中的精华,探索各类纹样的审美价值和应用方式,进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装饰文化,促使当代设计审美价值的提升。(本文作者:赵玲莉 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