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职教论文范文

职教论文全文(5篇)

职教论文

第1篇:职教论文范文

(一)提高办刊意识

期刊的竞争不是单纯的编辑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职教期刊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办刊理念。

(1)明确办刊宗旨。当前,全国已出版的职教期刊从办刊主体来分,分为各级政府职教主管部门主办、地区或行业的职教学会(或研究会)主办、社会团体或院校主办三类。从受众群体来分,可分为面向全国、面向地区、面向本行业三类。从办刊性质来分,分为综合型和专业性两类。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分类,职教期刊都应把为职教改革和发展服务作为根本的办刊宗旨,树立并加强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服务,为繁荣职教科研事业服务的意识;

(2)加强服务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职教期刊只有增强服务意识,始终把读者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市场,提升职教期刊存在的价值。职教期刊要把握读者的需求,把市场调研作为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了解各类读者群关注的焦点,对职教研究的动态及时反映报道,传播和宣传各级职教机构和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优秀实践经验,使刊物既能成为领导的好参谋,又能成为职教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从而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占据优势。

(二)找准刊物的特色定位

特色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特色的形成也是期刊成熟的标志,一旦期刊的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经济中就能够获得价值。作为职教期刊,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首先,要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发现新领域,找到新视角,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职教期刊的定位上,明确它有别于纯理论性的学术刊物,也不是普及性的教育刊物,职教期刊应该立足行业,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业务指导性。目前,我国较有影响的职教期刊都有各具特色,《中国职业教育》侧重宣传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评述职教发展趋势,其政策指导性和学术理论性较强;《职教论坛》在办刊中重视创新,其指导性、言论性和开放性较浓;《教育与职业》以教育性、统战性和民间性为其特色;《职教通讯》针对不同的读者群,突出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2]其次,品牌栏目设置在期刊特色定位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办刊宗旨明确的前提下,最能体现刊物特色的形式莫过于栏目的设置,优秀的栏目设置不仅能鲜明地突出期刊内容,充分表现编辑思路和操作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栏目编辑责任制、提高刊物质量。品牌栏目是期刊的框架,最能反映出期刊的整体风格,因此,期刊要办出特色,一定要在品牌栏目的创办上下功夫,积极约稿组稿,认真编校,保证栏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通过品牌栏目的影响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三)全面提高编辑素质

职教期刊要发展、要创新,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作为后盾。职教期刊编辑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思想认识。对于公开发行的职教期刊,其编辑在思想上应该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把握力,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思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严把政治关和学术关,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倡导学术争鸣,努力把期刊办成职教学术创新的阵地;

(2)恪守职业道德。作为一名编辑,要始终树立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意识,在保证刊物质量的前提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认真审读每篇来稿,对每位作者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一切以刊物的质量为前提;

(3)做好选题策划,形成特色栏目。职教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该重视策划选题,树立精品意识,重点在期刊的内容和特色上下功夫,积极策划特色栏目,组织优秀稿件,吸引读者的关注和对期刊的依赖;

(4)重视业务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职教期刊编辑面临行业竞争、职业困惑、专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因此,编辑应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掌握有关出版编辑、技术设计和现代出版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得到及时优化,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编辑岗位发展,提升自身在编辑岗位上的专业化程度;

(5)加强编辑实务能力。职教期刊编辑要时刻关注出版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应用,如利用网络数据库组稿,使组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方便快捷;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保证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并有效地防止一稿多投,保证了期刊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结语

第2篇:职教论文范文

个人的反思有局限性。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无法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不会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伴对个人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我校语文组通过“视频观摩”、“教研组磨课”、“同课异构”等集体活动,加强了语文组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的沟通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教师个人进步了,团队的战斗力增强了。这些改变对学校语文教研环境的创设和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课例研究,互补互惠

课例研究的举措主要分两头:一是新教师的汇报课,二是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对新教师的课例,也不是专找漏洞,实行“批判主义”,他们的课青涩中又有创新,少一些经验主义,多一些灵气和灵动。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新教师不拘一格,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堂上捉襟见肘,格局狭窄,不够大气,一堂课不能做到圆润酣畅。对新教师来说,主要还是引导他们如何走向成熟。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这些课例的优点很明显,底蕴深厚,新教师的不足就是这些成熟型课例的长处。但骨干教师课例就像老于世故的中年人,中规中矩,缺少一种不可预测的随时可能出点“意外”的新鲜感与刺激。

2.集体备课,完善课例

教研组集体备课算是语文教研组的常态化活动,当然不是所有课都集体参与,那样在调剂时间上有些困难。一个学期的教材,往往选四分之一左右、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准备。例如选文言文1,小说1,散文1,说明文1,诗歌1,写作指导课一。当然,这样的安排只是一个大概。在教研时间里,组里教师进行集体讨论,执教者阐述观点,具体目标、教学构想等,其他教师质疑并提出修改建议。课上教师整合相关建议,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备好课后,执教者选择班级试教,教研组成员听课后评课,执教者再上提高课。在活动中,一些教师评课尖锐,见解独到,对上课的老师有很大启发。学校老师一句话总结:评课时针锋相对,私下友好结对,也许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研讨氛围。教研气氛浓厚,人心也很温暖。课例追踪,经历了“备课—听课—评课—改进—追踪课—反思”等环节。课例研究成了校本研修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关注、思考、分析、研究,直至问题得到改进和解决。相比一般的教研,专题性更强,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充实。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保障,助推了校本教研的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

3.同课异构,精彩纷呈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这是磐安县职教中心语文组自实行同课异构以来许多教师由衷的评价。同一课内容,不同的体验。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不同的教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着重点也是不同的,“同课”却“异构”,教出了新意,教出了自己的风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评别人的课时,有时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观战”思路清晰,“实战”却一片混沌。自己上了课,对问题的解决更有记忆,更有利于改进提高。

二、课例追踪,优秀课例的脱颖而出

课例追踪,是“立其课、催其熟”的有效途径。不断的议课评课,集体智慧催生了教师顿悟、生成、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课例脱颖而出。在经典案例比赛中,一些语文教师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多、杂、乱、无序”等毛病得以改观,能够从容处理主题与问题的关系,整理、筛选、归纳,将日常的经验性问题提炼为课例研究的专题,提炼出精华的课例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繁就简,去粗存精,抓住重点和关键去突破。优秀课例的形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课例追踪,还一个清明的研究氛围

1.实实在在的研究让教师有了“论道”的勇气

扎实的课例研究,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不再忍受“无米之炊”的无奈,不再需要闭门造车。上课的心得,同事犀利的评语,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尴尬的一瞬间,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话题。许多教师拓宽了交流的渠道,不限于同校同组,把触角伸得更远。通过博客、QQ群等平台,与专家、校外教师的交流中分享独特的见解,同时展示了理论层次和实践能力。据不完全统计,磐安职校的语文老师都加入多个教师群,在群里有许多关于语文的话题。

2.课例追踪,还校园一个清明的研究氛围

课例追踪研究,是一个扎扎实实校本教研的过程。空假的“为科研而科研”的行为是非常有害的,对提升教师素养无益,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无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益。课例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是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持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互为印证的过程。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一线教师“理论欠缺”是常态,要弥补这个短板,只能用教师提炼出的规律性的朴素的带有明显实践意义的理论。教师创造出的“理论”,是对实践过程的理解和升华。在当今教研风气受人诟病的时候,我校语文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积累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这才是校园应有的清明健康的教研氛围,才是教师研究的朴素本性。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只有踏踏实实地践行,才能让实践超越实践本身。

四、课例研究,最赢是学生

第3篇:职教论文范文

1.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学习团体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和交流下获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得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

2.在现代化教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成人职业教育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次,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相应的成人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以多角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成功的概率。然后,通过变革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最后,相关教育人员应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编制与成人职教相关的网络课件和教材,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和例题。

二、相关教学设计和环节

课堂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师知识信息的传授,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在网上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讲究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教育方式,而现代化教育理念认为,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将学生进行分组(4至6人为一个学习集体),并采用竞争和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获取学习资料,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从大量的学习资料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在分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竞争和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将学生的个人认识上升到集体认识。学生之间的竞争则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敦促学生能够边学、边思、边悟。

2.调控网上协作学习

第4篇:职教论文范文

在职教园艺实践教学上,我们可以根据要实践的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职教学生带着问题,并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利用课本、图书馆、网络等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所学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针对某一问题有效展开讨论,构建师生互动教学。这样既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使课堂新知掌握得更好,又能够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最后我们再给出答案,并进行有效的强调。现在在职教园艺实践课上我校园艺专业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职教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掌握。

2.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积极协调各部门和园艺企业,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人,创建一个现代化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实践平台。我们还要与一些园艺企业、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使职教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这样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和创业。可以积极组织以“责任田”为中心的园艺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花卉的种植开始到收获全程由自己栽培管理,并进行小组比赛,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合作。这样能够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虽然工作量增大了,教学任务重了,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实干进取、团结互助的精神,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3.深入调查研究园艺市场现状,与相关园艺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

实践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园艺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在园艺市场现状和流通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地开阔职教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从现在园艺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现状来看,需要我们职教毕业生积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适应新时期园艺业的发展,有效实现自主创新,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职教园艺实践课中我们要带领学生多走出去,多了解园艺行业发展状况,与相关园艺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安排方面,应严格把关,让那些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实践课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入职之前一定要组织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通过见习、助教、一帮一、实地考察等方式,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园艺业发展趋势的了解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我们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保证我们有一支业务娴熟、素质高、技能强的园艺师资队伍。

5.开展职教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第5篇:职教论文范文

1集团的构成

1.1湖北林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

湖北省林业职教集团由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由湖北省林业厅、武汉市林业局等21个政府部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园林工程技术学校、武汉市农业学校等10所大中专院校,湖北省林学会、湖北省林业经济学会、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等6个专业协会,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园林科研所等6个科研院所,湖北新天地农林集团有限公司、凯迪阳光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武汉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和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湖北省国有林场工作站、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等9个湖北省林业厅直管单位组成。

1.2集团的性质、宗旨和组织原则

湖北林业职教集团以政府为主导,由涉林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和相关行业、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组成的,以培养林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社会组织,集团以理事会和专业委员会的形式开展工作,接受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林业厅的领导与监督管理。湖北省林业职教集团既不是政府职能部门,也不是经济实体,而是一个以协调服务为主的社会组织;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集团宗旨是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湖北省现代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根据集团的性质、宗旨和发展思路,在今后工作中,将严格遵守以下原则:一是自愿原则。凡承认集团章程的单位,可自愿申请加入和退出自愿。二是平等原则。在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权益和义务一律平等。三是互利互惠原则。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实现成员单位利益最大化。四是自主原则。集团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人事关系不变,自主办学与经营。五是自律原则。凡集团成员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集团章程和纪律。

2应用价值

2.1有利于湖北现代林业的发展

湖北林业职教集团的建立,必将推进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的林业专门人才,为加快林业技术创新,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促进湖北地区现代林业发展和为生态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

2.2有利于满足湖北林业人才需求

当前湖北林业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林业职教集团的成立,树立“大职教”理念,打破部门界限,打破区域限制,将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实现以强带弱、强强联合,在整合中创新创优,在整合中焕发生机。林业职教集团开创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新局面,将为社会特别是湖北林业系统培养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3有利于实现校企互利双赢

林业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归宿在于企业,林业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于企业。林业职教集团成立后大大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可靠性,有利于创新高等林业职业教育服务模式,有利于降低集团内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协调成本和监督成本。此外,集团内将建立林业科技研发、使用技术推广中心,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为林业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最终集团将成为湖北林业系统的生态文化传播基地,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2.4有利于中高职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实施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应用价值之一,就是有效整合各类职教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这些资源。湖北林业职教集团包含本科、高职、中职等各层次院校成员,林业职教集团的创建,有利于集团内这些中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从集团内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北省园林工程技术学院的近两年深度合作实践来看,已初步实现师资教学、设备、技术、信息、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资源共享;并使本区域生态类教育办学资源配置有了较合理的组合,基本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2.5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不断加强

以生态类专业为纽带而创建的林业职教集团,紧贴了社会经济和湖北生态发展的需要。通过两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产学结合更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加强发挥了集团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实施了专业结构的统筹与调整,现集团内设专业全方位覆盖了园林苗圃、花卉生产、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林产品加工、木工机械、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室内装饰、生态产品的营销与物流运输、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链,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产业链对接。同时加强了院校间在实践性环节上的重点投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素质。

3运行机制的创新

在运行机制方面,湖北林业职教集团借鉴有关理论和国内其他职教集团的典型经验,根据自身情况优化组合,力求在集团运行实践中达到投入与产出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构建动力机制、选择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和监控机制,增加集团活力。未来还将在建立注重实效的行业指导机制和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现列出湖北林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的创新点如下。

3.1优化了职教集团内部的运行环境

3.1.1设计了完整的组织制度组织制度是职教集团发展的规范,完善的组织制度可以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湖北林业职教集团通过建立章程,明确了集团内各成员间的具体合作内容、职能分工及利益分配,增加成员对合作结果的可预知性,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有利于增强集团成员的合作动机,增加集团内成员的归属感与向心力。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秘书处是理事会的办事机构。

3.1.2建立了契约合作机制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实质上是一套集团运作的管理规则,它的作用在于约束和限制。建立一个有效的集团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对集团功能的最终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湖北林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和相关人员,在实施集团化办学各类项目与活动时,均以合同、协议等契约形式建立法律关系,以确保各类项目或活动的正常进行。

3.1.3建立了集体决策机制凡涉及职教集团政策制定、成员增补以及对外关系等重大事宜,实行由最高权力机构理事大会集体决策制度,使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建立在民主、透明、公平的基础上。此外,还制定了民主议事机制。依照集团章程,理事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理事长提议,理事长会议讨论通过召开临时理事大会。对职教集团的年度工作方案进行制定;审议理事长会议年度工作报告;审议通过集团理事长会议或理事提出的议案。

3.2初步建立了校企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职教集团内设立对外合作(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对话及协作运行机制建设。保障集团内成员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冶楚林实验林场联合在大冶市建设校外生产性综合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林场为独立法人单位,单独核算,与学院签订实训协议。实习实训基地占地66.67hm2,由科学研究区、种质资源区、良种苗木繁育区、苗木生产区及教学实训区等五大功能区构成,是集生产销售、教学实习实训、科学研究、观光休闲为一体、能满足学院18个涉林专业实习实训要求的林业职业教育综合实习实训基地。

3.3形成职业教育与林业产业对话协作的可操作机制

构建林业职业培训平台,实现学院发展与服务产业相结合。集团牵头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28个招生专业中,与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有林业技术18个专业,基本涵盖了湖北省林业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范围,所设专业全方位覆盖了林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学院林业职教优势和集团各成员院校资源,对全省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乡(镇)干部、林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进行全方位培训,强力推动了湖北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的发展。

3.4探索集团化质量效能机制

(1)搭建招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链直通。组织成员院校交流招生经验,搭建中高职院校招生互通立交桥;拓宽集团成员院校就业渠道,构建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就业推荐信息网络。建立集团就业基地,积极吸纳更多涉林企业参入集团,实行订单培养,使集团成员企业优先录用集团成员院校优秀毕业生,实现集团成员院校学生———集团成员企业就业链直通。

(2)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师资链与资源链直通。以集团内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北园林技工学院的深度合作为试点。实行两校内部教师资源统一配置与优化组合,减少教师资源浪费,实现两校内部师资链直通。两校实行校际之间学分互通与互认;做到统一专业设置、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开设,完成中高职课程体系的一系列衔接,目前试点顺利,继而这种深度合作将向集团内部其他院校进行推广。

4结束语

随着湖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设步伐不断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将充分发挥资源的效力和潜力,逐步从外部交往走向内部合作,从表层合作走向深度合作,实现“盟员集聚化、资源集约化、效能集团化。与此同时,在湖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运行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其他地区、行业职教集团遇到普遍问题。如政府统筹的力度还有待加大;行业的支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参与程度需要进一步加深;院校之间的合作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等。此外,一些深层次的具体问题也逐渐显现。诸如:集团成员联系与合作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来监控与协调;作为松散型机构理事会如何平衡各方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院校与企业目标取向的差异错位问题;院校之间的横向交流仍停留在浅表层,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不多等现实挑战。在湖北林业职教集团后续的运行实践中,将继续探索适合湖北林业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运行制度和运作模式,推进集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以加快推进化办学的建设步伐,实现集团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

作者:江靖 陈玲玲 王海民 江建国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组建湖北物流职教集团的基础

湖北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得到了湖北省物流发展局、湖北省发改委、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和湖北财政厅等部门的肯定和鼓励。湖北省内物流领域的多加行业协会对集团的筹备给予了指导,并有多家行业协会已签订了湖北加盟确认书。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为集团的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湖北物流职教集团具备良好的基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二、湖北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思路

经过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和相关准备工作,湖北物流职教集团于2013年5月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它由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牵头,采取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和湖北省物流协会共同主导的模式,是一种成员自愿参与的契约型职业教育发展联合体。湖北物流职教集团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新一个模式

即“校会共同主导,项目驱动推进”的运行模式。由牵头院校和物流协会共同设计集团管理和组织,确定集团成员规模,牵头院校聚集教育资源,行业协会聚集企业资源,共同设计建设项目,并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驱动集团的良好运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集团化新型办学模式,促进物流职业教育和物流行业共同发展。

2.整合两类资源

即整合教育资源、行业资源两类资源。集团的两个主导单位发挥各自的优势,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集聚湖北的物流职业教育资源,湖北省物流协会集聚湖北物流企业资源,达到整合优化的效果。

3.发挥四方作用

湖北物流职教集团将院校、企业、政府和协会纳入一个体系中,形成四方联动的物流职业教育新格局。在这个体系中,院校发挥多层次办学的优势,推进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共享与互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企业为集团化办学提供实践条件,监督评价,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政府协调集团的全局和局部利益、集团内参与者各方之间利益、集团外社会组织与集团之间的利益。协会通过对行业的指导性及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为企业提供人才供需信息,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建立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湖北物流职教集团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关系网络,为各方合作提供了平台,使互惠互利成为现实,促进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和物流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湖北物流职教集团建设的预期效益

1.打造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品牌

通过湖北物流职教集团建设,可以优化整合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和物流企业资源,打破各校资源使用的壁垒,发挥各校的资源优势,实现湖北物流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达到整体上优化湖北物流职业教育资源的效果。

2.探索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路径

一是通过校企“零距离”工程项目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即外部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合作、对接外部需求;二是建设物流人才终身发展“立交桥”,不仅可以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即内部适应性,强调育人功能,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而且可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即内在系统自身的协调性。

3.创新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