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新形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谈新形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随之而来的就是愈加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而深远的关系,所以环境保护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整体经济提升而来的,必然是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的各种环境问题。所以相关人员需提高对环境质量的监测管理,选用科学的方式动态化的把握环境变化具体情况,力争取得更好的监测管理效果。文章就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基于新形势下的问题与不足展开论述,并就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展开针对性探究,旨在为解决环境监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

工业发展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有效的带动了社会经济进步,但环境问题在此过程中却变得愈加严峻,所以关于环境监测和保护领域的问题和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就当前各地环境监测工作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有必要就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进行深入研究。

1环境监测的工作方式

(1)定点监测。定点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主要应用于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的监测以及针对性的环境污染区污染物监测,用所得数据来分析当下的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情况。一旦出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异常、污染扩散,就将定点监测数据作为参考分析判断污染扩散的可能性情况,为接下来的环境治理策略做准备。(2)研究性监测。研究性监测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监测方式,即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就监测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同样也是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3)监视性监测[1]。监视性监测属于一种常规性污染物监测方式,通常都是以定期监测为主,通过定时、定点的模式对污染源作出详细的监测分析,实时记录并报告污染物的变化数据,助力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实施。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不足

2.1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亟待完善

由于我国统一的环境空气、地表水等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其他污染源监测还未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在当前各级监测单位之间职能交叉、工作区域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来普遍存在。与此同时,有些监测站没有及时的将所得数据共享出来,降低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时性,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监管力量。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不具备统一性,无法保证信息数据的及时共享,导致很大部分资源价值难以体现,大大的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效率。部分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进行环境监测联网。

2.2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相对滞后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关键依据就是环境监测方法、技术规范和标准,现阶段实行的方法和标准与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陈旧的标准和相关规范落后于控制措施,在工作要求上要么空缺、要么不够明确。全新规范和方法的研究进程较为缓慢,甚至有些监测技术根本没有监测方法作为支撑。

2.3监测技术与设备水平有待提升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起步时间要晚一些,较短的发展时间让有关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中而言并不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不管是社会发展还是环境变化,其速度之快,以致于监测环境的设备和技术更新速度有些跟不上,当下的环境监测、分析以及污染的应急处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尽管市场上推出了一些高速监测分析仪,但参差不齐的质量以及缺乏规范性的仪器检定都成为了最大的安全隐患。精密度和准确性不高的仪器是完全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求的。

2.4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不到位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衡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采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才能为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度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离不开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但当前在这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未构建科学完整的控制体系;其二,没有充分发挥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忽略了监测技术在系统考核中的重要性;其三,由于定量指标的缺乏,导致监测工作的所得数据失去了实用性价值,难以达成环境监测目标。

2.5缺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才

质量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由于该项工作本身的受重视度低而一直属于不确定因素,由此导致的人才缺乏和专业能力要求不高的问题,普遍的存在于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中。另外,很少有接受过正规质量管理培训的监测人员,现有的监测人员就自身而言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良莠不齐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具体表现为工作经验缺乏、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实践过程缺乏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不足而无法满足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这些都是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和表现所在。

3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

(1)健全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指导作用。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有关制度。首先,要根据历年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以及潜在性风险优化体系内容;其次,各监测单位要立足于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将重点放在执行度和落实情况上。进一步细化质量控制计划,确保程序和计划的操作性,最好总结性回顾和完善[2];再次,要增强环境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在监督工作要求是否到位、控制手段是否落实的同时,还要客观合理的评价质量管理效果,实现融合质量管理、评价、监测和验证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最后,要致力于优化人事管理制度,涉及岗位职责、人才引进、职位调整和再教育培训等内容,以促进员工合理分工为目的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完成对员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的预期评价,将员工考核的奖惩结合于年终绩效评定,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3]。

(2)善于应用新生技术和设备。在具体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要想切实增强管理效果,基础条件就是配合最新的设备,使用最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为所得数据的精确性提供有力保障,进而为后面监测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的内容都分为大气、水资源(图1)、土壤、热污染和固体废弃物这五类,实时监控每个类别的特定指标从而制定明确的防治工作目标[4]。每一个监测对象都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所以任何一类污染物的监测都会涉及不同技术模式和设备的使用,监测工作的最终结果不仅会受到来自监测技术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监测设备自身的精确度影响。由此说明一点,致力于实现预期的监测目标就一定要善用新生设备和技术,保证整个每个监测环节工作的顺利性,提升监测质量管理。

(3)致力于推进质量管理能力建设。质量管理能力建设属于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工程,能力与水平的提升需要同时从多方面入手。基于国家视角分析,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的严格性;基于环境监测活动的量值溯源角度分析,要实施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包括合同评审、监测计划、运输、采样、分包、流转、耗材物资领取、分析和质控等,逐一从各个环节入手实施质量控制;基于监测要素视角分析,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与每一类环境要素监测活动中,包括环境水、废水、噪声、土壤、废气等[5];基于人的视角分析,要构建并配备具备超高专业性和综合素养的人才队伍,同时围绕全体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手册;基于技术视角分析,要充分发挥各种质控手段提升质控水平,比如能力验证、实验室对比和上岗证考核等,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引进新兴技术,比如GPS定位拍照技术;基于资金视角分析,要为质量管理技术和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物质条件基础,配备充足的资金。

(4)重视统一性网络监测平台的构建。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做好网络监测平台建设工作,从每一个监测环节入手全方位的优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让污染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跟得上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步伐。比如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可用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污水水质自动监测、CEMS废气连续自动监测,通过自动采样以及对主要污染因子的在线监测完成数据汇总、整理和整体分析。在构建统一性网络监测平台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有关法律法规的硬性条件下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现代化发展目标,只有当这些基层方面的工作内容得到充分重视,才能让后期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5)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提高数据利用率。提升环境监测数据利用率是发挥监测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要最大化的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前提就是立足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监测各大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在保证采集而来的监测数据可靠准确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分析客观真实的将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反映出来。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发挥有关部门的主导作用,明确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工作,让各大企业严格遵照标准完成废水排放。对环境监管部门来说,监测工作的开展不能过多的依靠经验积累,还需发挥制度的辅助性作用,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坚决完成区域工业废水监测任务。

结语

总之,要通过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对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切实解决问题,才能顺利实现环境保护任务。一直以来,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也增加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在此背景下更应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环境效益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本万.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J].区域治理,2019(11):97.

[2]徐建阁,程伟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1):5-6.

[3]王生林.试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58.

[4]纪生光.计量检定和校准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华东科技(综合),2019(7):446.

[5]姜志伟.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分析[J].科技风,2020(11):151.

作者:张启月 单位: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