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植树造林及森林养护措施

谈植树造林及森林养护措施

摘要:首先探讨了植树造林的意义,接着深入探究了植树造林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的森林养护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单位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森林;养护措施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国家也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植树造林是一项基本的任务与要求,合理应用植树造林技术,能有效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积极落实后续的森林养护工作,为林区的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条件。

1植树造林的意义

森林可以产出大量的木材及其他林副产品,从而满足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森林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森林建设则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从环保角度来看,森林的空气净化效果和水土保持效果均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森林的存在还能够改善生活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抵御自然灾害等。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由于早期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致使我国森林生态体系受损严重,无论是森林规模还是覆盖面积均呈现出快速下降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逐步加强了植树造林事业的步伐,并推动林业产业改革和调整。木材及林副产品是可再生资源,但前提条件是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并有计划地进行开采,否则无论森林资源储备总量再多,终究会出现资源枯竭的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制订的植树造林计划,合理应用植树造林技术,不断扩大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森林资源储备总量。

2常见植树造林技术

2.1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技术指的是以具有完善根系结构的苗木为主要树种的造林技术,这种造林技术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相对较为常见,且植苗造林技术的可靠性要远远高于其他植树造林技术[1]。植苗造林的存活率与苗木本身的生命活力、土壤条件、水分含量及造林技术密切相关。苗木本身的生命活力是基础条件,其决定了苗木在栽植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全新的生长环境,及时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从而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实践证明,造林区域的土壤水分含量在这一过程中占据绝对意义上的核心地位,只有水分含量充足,才能保证水分的正常供给。但是,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到苗木的具体成活率,故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依据苗木的种类对土壤中的含水量进行控制。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将直接决定苗木栽植后的根系生长状况,高水平的造林技术可促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贴合,从而降低苗木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难度,达到提高存活率的目的[2]。从技术角度来看,植苗造林的技术难点集中在整地、苗木种类选择、苗木保护等方面。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对造林地块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地形地势等多方面,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整地工作。同时,造林时还需要严格控制苗木的运输时间,并在苗木的根部保留一定量的土壤,以免在运输过程中苗木根系受损。

2.2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指的是直接将种子播种至造林区域的造林技术。从某种角度来看,播种造林技术是一种简单、容易操作、接近自然更新的造林方式,但由于播种造林技术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故其实际存活率相对较低,且对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仅考虑造林效率和造林成本,播种造林技术则要明显优于其他的植树造林技术。从播种造林技术的本质来看,种子的萌发率将决定实际的造林效果,这就意味着种子本身需要高度匹配造林区域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另外,播种造林技术无须经历二次起苗过程,故苗木长成之后可以保持相对完整的根部体系,这意味着一旦种子萌发并进入苗木期后,其基本存活率也就有了保障。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增加播种的种子总量,这意味着苗木萌发之后的密度需要经过人工处理。若存在丛状苗木,可以先经历自然分化过程,并依据自然分化结果适当进行人工干预,从而保留优质的苗木。最后,播种造林技术虽然简单、容易操作,但实际上也有着一定的整地要求。在选用这一植树造林技术时,不仅要对造林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全方位考察,更需要适当地开展整地作业,从而为种子的萌发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从实际表现的角度来看,播种造林对于造林区域的水分、温度及植被条件的整体要求较高,且从种子萌发至最终成型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这也意味着后期的抚育和管理成本要高于其他的植树造林技术[3]。从播种造林技术的存活率角度来看,种子自身的生命活力、发芽时间周期与土壤条件及播种技术息息相关。在前期的选种环节中,应当优先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强及抗病虫害能力高的种子类型,且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晒种、拌种及筛选等多道工序。晒种的目的是降低种子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在播种之后加快种子本身对于土壤水分的吸收效果,最终达到提高种子萌发率的目的。拌种的目的则是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也可以消除种子表面原有的虫卵和病菌。筛选则是为了清除坏种、病种,并优先选择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造林区域还可以设置防虫网和防兽围栏,从而降低鸟、兽对于种子的威胁。

2.3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技术是对部分树种无性繁殖特征的充分利用,将部分树种的营养器官视为主要的原材料,如根茎、枝干等,并将其营养器官直接埋在土壤中,从而达到分殖造林的目的。分殖造林技术的种类多样化,常见的包括插条造林、埋条造林、分根造林及地下茎造林等。不同的分殖造林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树种和不同的造林条件。而常见的分殖造林树种则包括杉木、柳树、杨树及枣树等。其中,杨树凭借自然的高存活率和低成本深受人们喜爱,且已经成为了人工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4]。在应用分殖造林技术的早期阶段,由于该技术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我国多数地区片面追求植树造林的早期效果,故栽种了大批量的杨树林。杨树的优势在于高存活率和高生长速度,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化林区。但是,由于杨树林的栽种规模较大,且早期阶段没有考虑到树种单一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杨树林容易出现大规模病虫害问题。现如今,通过对早期工作错误的认识和总结,我国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了分殖造林技术的基本技术要求,并严格对树种结构进行控制,以免出现单一树种的人造林。而从分殖造林技术本质来看,分殖造林的核心在于树种营养器官是否能够生根,这一树种自身的特点和土壤条件有着直接的关联性。若仅考虑植树造林效果,将容易生根的树种和高含水量的地块结合在一起,即可在短期内实现造林的目的,如杨树林等。在选择树种时,应当优先选择母树来源丰富的树种,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树种选择在各个地区均有所差异。分殖造林技术对于地块条件的整体要求较高,其需要保持土壤疏松、水分及营养物质含量高。同时,造林季节和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一般分殖造林时间与植苗造林的时间大致相同。

3森林养护措施

3.1重视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管理工作是决定植树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所在。幼林抚育管理指的是在森林生长规模达到设计标准之前所采取的人工管理、抚育措施,从而达到促进幼林生长的目的。幼林抚育的关键在于保持林区的空气通透性、光照条件及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对于个别需要精细化管理的树种,更需要定期除草和清除小型灌木丛。此外,还需要针对林区的病虫害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为幼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3.2加强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森林养护的关键所在,其通过封锁林区的方式保证森林的自动更新能力不受到影响。在封山育林区间,禁止一切砍伐、放牧及开荒的行为,使其尽量依靠自然的恢复能力保证森林规模的持续扩大。实践证明,封山育林是现代植树造林事业的关键所在,其不仅可以加快林木的快速生长,同时能够保证林区结构的完善性。此外,封山育林手段还能够加快人工林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度融合,最终形成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这无疑有利于森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合来看,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需要针对不同林区的实际情况而定。林区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采取完善的养护管理措施,为人造林区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并进一步促进森林覆盖面积的扩大和林区资源积蓄量的增加,从而实现人工造林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德翠.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5(8):56.

[2]魏永萍.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7(2):139.

[3]路晓娜.对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104.

[4]金闹布.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现代园艺,2018(4):186.

作者:姜桂萍 单位:民勤县公益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