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在线课程论文全文(5篇)

在线课程论文

第1篇: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

在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所有专业进行了线上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情况

1.1在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在线教学分为2周试运行周和19周的正式教学周。医学影像学院开设线上教学的课程总门数为54门,其中本科层次29门,高职层次25门。所有课程都在校内超星课程平台上完成了建课,其中教师使用自建资源或自行录制授课视频的课程为48门,选用线上共享他人优质课程资源(链接到超星平台)的4门,使用其他技术(云班课)的课程2门(在超星平台进行签到、答疑互动等环节)。在线授课以教师录播为主,结合直播形式进行集中答疑。学校对线上教学活动提出了“1141”的要求。第一个“1”指教师授课PPT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1”指必须有课程的线上讲授(课件中重点和难点的录屏或旁白上传或直播讲解,也可推荐上相关课程资源收看);“4”指授课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线上测验、线上互动讨论、线上答疑辅导等活动;最后一个“1”指PPT或录屏等视频中需包含任务设置,比如不少于1次/15分钟的进阶式测试等。在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过程中,医学影像学院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每门在线课程的首页上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学习功能,不得在网上传播。学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师更加注意授课中的语言和行为,把好意识形态关。

1.2课程在线考核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采用在线形式考核。医学影像学院共完成54门(95门次)课程考核。所有课程的在线考核统一在学校超星平台上进行。每门课程的教师先编制题库,然后通过随机组卷的形式,从题库随机抽取题目,生成5~20套试卷。配合题目选项乱序等功能,尽可能减少试卷的重复度。医学影像学院在线课程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文件要求执行,总体平稳有序。

1.3在线论文管理与答辩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全体本科生需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过程管理采用“中国知网”的“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论文题目双选、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提交与、最终稿上传等所有过程材料的在线管理。通过指导教师、评阅专家、答辩专家等不同角色的电子签名上传,实现了全过程文档的自动导出归档。答辩统一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在线答辩,要求学生全程开启摄像头并全程录像。答辩过程中,学生自述不少于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不少于10分钟。答辩成绩根据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各组答辩过程中,学院答辩巡视组对各组的答辩情况进行巡查。通过在线答辩,发现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接受这种新的答辩形式,而且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即时在线工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4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为了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确保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上海健康医学院形成了“校级督导—院级督导—同行听课”三级教学监控体系(见图1)。由校外专家组成的校级督导,对全校课程进行分类质量监督。院级督导由学院资深教授组成,听课覆盖学院所有课程。同行听课在教研室层面开展,每位教师听课次数不少于4次,被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同时,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组织了3轮在线课程资源巡查与通报,针对所有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另外,每个班配备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向学生处反馈课程的教学情况,在每周的教学质量周报告中进行通报。

2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了在线教学这种新的模式。相较于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现在教师能更主动地思考怎样在课程中加入在线元素。二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对在线教学相关的各种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对于各种录屏软件、视频制作软件、课程平台的各种设置与操作等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三是积累了一部分优质的在线资源。很多教师都是自己开发授课视频或实验视频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部分优质的在线资源,为后续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积累了在线教学经验。在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比如课件录播、直播授课、网上文字答疑、语音答疑、直播互动等,这些都为教师后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在线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

3.1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和图像处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1]。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学时占了很大比重。经过一个学期的“纯”在线教学,发现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安排比较困难。有一些课程,比如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视频示教等形式,配合实验报告等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一部分课程,比如X线设备及摄影技术、CT设备及扫描技术等,虽然也可以通过视频观摩来完成教学,但是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缺少肌肉记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样一些课程的实践环节,还有待后续再安排线下教学进行强化巩固。

3.2需要完善“课程学习社区”建设

这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中,总体来看每门课程都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横向比较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能发现课程建设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通过在线学习,学生除了能够像常规课堂那样获取PPT和课程讲解的视频之外,应该能够更便捷地做到与教师互动、同学间交流学习,获取课程相关的衍生资源,进行不同层面的课程测试与评价等。为此,要通过不同形式和方式的在线资源建设,构建和完善在线课程的“课程学习社区”[2]。

3.3以“学”为主理念有待更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3]。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是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的一个契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青睐直播授课,等于是将原来的传统课堂照搬到线上,以“学”为主理念有待进一步夯实。

4结论

上海健康医学院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全校规模的在线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在线授课、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在线答辩、在线考核等教学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发现在实践教学、在线课程建设、以“学”为主课程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席秋玉.高校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的构建、实现与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第2篇: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导师制

开放教育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2012年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举办的一个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类型,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程。行政管理目前是开放教育招生的第一大专业,也是国家开放大学确定的十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专业培养质量,而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个短板和弱项,而毕业论文环节又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的核心内容。因而,在明晰现有毕业论文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毕业论文环节教学质量,十分有必要。

一、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及教学框架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基本上是在职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处于“出口”位置,对于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关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环节是否一定要让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有讨论。有观点认为开放教育主要面向厂矿企业和城乡的基层劳动者,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毕业论文较偏学术性,所以主张用其他形式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然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1]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运用等也是一次全面的检验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质量而言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安排包含课程性质、指导教师、教学方式、论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系列规定。应该说,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框架总体上要素齐备,保证了行政管理每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两万多名毕业生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对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论文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2]因此,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之道,对于提升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很有益处。

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实际写作基础缺乏深入研究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平时接触学术论文的机会比较少,对论文的基本规范、基本写作模式缺乏认知,同时学生基本上是成人,时间精力有限。这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普通高校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大多有进行课程论文写作的经历,并且普遍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接触过学术期刊杂志,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这个学术基础恰恰是开放教育学生所欠缺的。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当前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未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一旦论文写作教学工作未能基于学生的实际,不仅教师的论文教学与学生脱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相互都会产生抱怨情绪,教师认为学生很难指导,学生认为教师未能有效指导,这无疑对论文环节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远程在线方式不利于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尽管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安排中,对远程论文指导过程进行了时间、次数、指导记录等方面的规范,但这仍然没有较好地克服远程在线指导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不足,远程在线指导“很难及时地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解决对策”。[3]论文指导是一个交互性要求特别高的教学环节,师生面对面指摘论文文本,讨论论文得失,形成修改意见,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现场随时交流,教师即时回答,这种现场指导即时交流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远程论文指导通过电子信箱、QQ等方式,首先存在时间差,学生给教师寄发论文文档,教师未必恰好在电脑前,立即可以处理回复,时间差本身就可能消磨学生的论文写作热情。其次,远程论文批改需要教师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批注,文字描述往往远复杂于现场语言交流的形式,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一线论文指导教师指出,对于学生论文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问题,教师给学生标出“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统一”,但不少学生常常改上三四稿还是改不好。3.时间安排不足和学习资源缺乏影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性质重要,定位突出,但具体的教学安排上存在着不足,不能充分支撑毕业论文教学效果。这突出表现在教学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提供两方面。从教学时间安排上看,一般一门课程都是安排一学期的教学时间,但毕业论文环节却时间紧张,每学期从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第一次沟通,正式启动论文写作,到论文定稿提交,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两个月还要同时完成社会实践及实践报告的撰写。当然,这样的安排与开放教育分四级办学,需要给论文管理留出时间有关,但论文写作时间压缩之后,对于质量确实是有负面影响的。而从学习资源提供上看,其他课程通常都提供文字、音像等三种以上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而毕业论文环节作为一门必修课,却恰恰缺乏学生可资凭借的学习资源,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也常常使得指导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论文写作的琐碎问题上,但仍然效果不佳。

三、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举措

1.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宽进严出”和“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开放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宽进严出”,具有中等学历者,即可报名入学,但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方能获得毕业资格,这是开放教育保证其质量的底线。“宽进严出”不仅是教学和教学管理者要树立的开放教育思想,而且要把这一原则准确告知每一位学生。严字当头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于毕业论文环节而言,从论文工作启动之始,指导教师就要给学生提醒这一点,从而在主观上树立严格指导、认真写作的意识。当然,强调“宽进严出”并不是简单地严格考核学生,教育本质上还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因而,为了使学生达到培养规格,我们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助力学生学业发展,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基于学生学术基础薄弱、写作时间紧张的实际,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环节的难点问题,围绕毕业论文“什么样”“怎么写”,积极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质量。2.推行导师制,拓长论文写作时间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缺乏了解,以及学生学术基础薄弱短时间内很难写出较高质量毕业论文的现实,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应通过教学制度改革,来予以应对。通过推行导师制可以一体解决上述问题,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改革思路。导师制具有以下含义:一是导师制下,指导教师不再是在学生学业最后一学期,通过短短两个月,完成毕业论文指导;而是在学生学业最后一学年开始,就建立师生之间的指导关系,在学生和教师双向自愿选择前提下,师生指导关系甚至可以在学生入学后更早地建立起来,同时也就拓长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时间。二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导师可以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基础能力的培育。3.主要采取面授课堂指导方式,辅之以远程在线指导鉴于远程在线论文指导方式的固有缺陷,有必要探索形成“面授课堂指导为主、远程在线答疑为辅”的论文环节教学方式。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生学业的最后一学期,要把现行论文写作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将其视同一门必修课程,安排面授课时,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写作面授课,并且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学生撰写论文则在面授课堂之外进行,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远程在线沟通方式向指导教师寻求解答。而对于导师制下,将学生的论文写作提前的情况,则提倡导师与学生进行每月会见或随机约定会见。通过较多面对面的沟通,做到即时交流、精准交流和反馈交流,就能克服通过远程在线方式进行论文指导的弊端。4.开发毕业论文写作电子辅助资料包,提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开发适用的论文写作辅助资料,使学生写作过程中有所遵循。首要的一个辅助资料是统一的论文写作电子模板。因为很多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不了解,导致论文格式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很多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常存在的参考文献书写格式问题,指导教师有时给学生批注四五次,但有的学生仍然达不到要求。为了减少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论文具体琐碎格式规范上耗费过多精力,由开放教育教务部门统一制定论文格式电子模板,直接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套用,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事实上有不少普通高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就有学位论文格式模板供学生使用。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如能使用统一的论文写作模板,对于统一论文格式规范很有益处。此外,历年来毕业论文存在的诸多共性的问题可以梳理出来,形成文字或视频讲解,使学生在写作中自动规避易犯的错误。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和反面例文,学生可以从中吸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上述这些论文写作辅助资料可以打包处理,形成毕业论文电子辅助资料包,一起发给学生,以资提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这将对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工作水平和论文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朝娟.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支持服务调查与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15-19.

[2]王莉.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15(12):149-150.

第3篇: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体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步伐。世界各国在线课程不断蓬勃发展与完善,一些发达国家对在线课程的研究领域更加全面,成果更加丰硕。在线课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欧美国家研究更系统和成熟,相关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研究成果经过了具体在线课程评价的实践验证,更关注学习者的在线课程学习体验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都有重要的启示。在教育部的引领下,国内在线课程建设及质量提升研究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教育部于2018年3月推出的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精品课程仅有22门,2019年高职课程增至111门。高职生源与普通本科生源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动机、习惯、方法、兴趣差异显著。而且,普通本科与高职教育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也有显著不同,所以高职在线课程的建设不能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判。近年来,我国关于在线课程评价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多以理论为主,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各在线课程平台用户爆满,在线课程建设者也使出浑身解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在线课程资源及建设平台,原本是用于辅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在线课程成了教与学的主战场,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都有了一定在线教与学的体验,积累了进一步对在线课程评价的条件。目前在线课程的建设与评价标准都是由教育教学机构及其管理部门来设置,在线课程没有充分从用户视角与维度考虑课程的体验性,没能兼顾用户心理上、官能上的体验,不能很好地使学习者积极、持续地参与进去。在线课程的建设质量及其评价标准应该从在线课程的学习者角度来设计,由他们通过自身体验与应用来对其做出评判。

1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来确定评价指标,重点是增强为高职学生服务的意识,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基于客观数据的搜集、科学的统计方法保障,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完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为高职在线课程建设评价,也为混合式教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理论。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研究和梳理文献,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在线课程建设的评价方法、理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2)实证研究法。本研究始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大量使用在线课程的体验,研究数据来自于应用实践,来自于一手的体验、经验和问题,同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完善。(3)德尔菲法。以问卷的形式征求高职在线课程使用者对在线课程的体验与评判,经过多轮的意见征求与修订,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逐步分析出基于学生使用体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要素。(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用成对比较法和1~9分标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在线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值和综合评价值。

3研究发现

3.1在线课程评价研究特征与趋势分析

2021年1月23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以主题“在线课程”AND主题“评价”的限定条件进行数据高级检索,检索起止时间范围限定为2003年1月到2021年1月,来源类别为CSSCI、CSCD、核心期刊。对检索到的文献进一步进行筛选整理,剔除无关键词文献,一共获得183篇期刊论文和33篇硕博论文作为本文分析的样本。利用CiteSpace5.7.R1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等功能,运用文献计量、文献统计分析对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宏观把握研究态势。

3.2在线课程评价要素筛选

首先,课题组从183篇核心论文和33篇硕博士论文中提取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的所有评价要素进行汇总,将汇总的指标要素中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和授课者角度的评价指标相关内容剔除,确定指标的初选范围。按照在线课程使用者高职学生视角进行分类形成语料库。硕博论文在线课程评价体系指标要素汇集了1032条,高职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要素汇集了679条。其次,运用Excel数据排序和分类功能,将文献中搜集到的所有与在线课程相关评价要素分别进行筛选。通过数据筛选功能对所有要素进行降序排列之后,运用“数据”中“分类汇总”命令自动分级显示列表,并计算同一要素出现频次总数。最后,结合当前在线课程开设资源和学生学习情况,课题组根据山东省高职院校开设在线课程情况调查结果,参照教育部2018年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鲁教高字〔2017〕11号),结合文献研究结果,依据高职在线课程评价的概念、指标选取原则和范围,经过反复的逻辑思辨,对评价体系指标进行经验选择/筛选,剔除重复的指标。

3.3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遵循主客观相结合、宏微观相结合、简便易行和分类差别化的原则,将选取的评价指标及分层情况以信函形式发送给专家,经过几轮征询,使小组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初步设计了基于学生体验的高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个目标层指标,5个系统层指标,19个要素层指标,96个指标层要素。

3.4对评价指标框架的进一步修改

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有效,本研究采用专家意见法对各评价指标筛选和修改。根据初步制定好的评价指标体系,生成专家调查咨询表,向邀请的专家寄送,请他们独自填写后再匿名寄回。通过专家意见的几轮征询,直至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为止,最终获得具有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大致的流程为:匿名征求专家意见、统计、归纳,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征求意见,整理、再反馈,若干轮后停止。通过对专家咨询及指标修改意见进行处理总结归纳,最终发现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指标描述的规范性及全面性还有待于提高,专家指出,有些指标描述的角度并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落脚点应在学生体验角度上。(2)指标先后顺序不合理,三级要素层指标和四级指标层指标在层内的顺序缺少逻辑性,没有凸显先后顺序。(3)四级指标缺失内容需要补充。

3.5评价指标选取及结构层次确定,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3.5.1确定核心指标要素。在遵循主客观相结合、宏微观相结合、简便易行和分类差别化的原则上,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形成初步的125条在线课程评价指标。3.5.2构建判断矩阵。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及评价准则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所占比例最大值,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为最优方案。3.5.3专家权重赋值。将24位专家(8位教师和16名学生)填写的层次分析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取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两位。3.5.4层次分析。、权重和一致性检验运用统计软件SPSSAU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确定相应的指标权重。3.5.5体系建构完成及修正。统计结果表明,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根据统计所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学生体验的高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学生体验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研究团队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面向山东省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编制量表,进行调研,根据他们的反馈结果,对量表进行了修改,到问卷网,请部分在线学习的学生根据量表要求给各评价维度打分。搜集了一定数量的样本之后,对本次试填写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4研究预期

本研究所得出的基于使用者学生体验的高职在线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预期用于丰富和完善在线课程建设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制定相应政策,更好地指导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也能够指导高职在线课程建设者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学能、特点、学习目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与目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已建设的在线课程。使高职在线课程能被更多的高职学生有效利用,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率,为高职学生选择合适的在线课程提供充分指导。

参考文献

[1]童小素,贾小军,宣军英.基于德尔菲法的微课程评价指标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4):40-46.

[2]唐晓君,路莹,刘娜,等.基于德尔菲方法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7):93-96.

[3]金贤.开放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04):56-74.

[4]潘晓彦,蒋家琼,莫兰,等.美国“QM质量标准”与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5):105-110.

[5]陈然,张晓,唐荣.我国开放大学在线课程质量评价研究[J].成人教育,2020,(02):27-32.

第4篇: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设植物资源学课程基础上,适应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而开设的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本科生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业、采集业、森林旅游业等的课程。林下,主要指树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对有限的空间。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业。广义的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为基于课程学习中心和翻转课堂的东北林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教学设计的依据

2017年,全国首个“林下经济”博士点学科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林下动植物资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资源抚育及利用、林下资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定义以及相关博士点研究方向,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及其利用,涉及较多的是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经济植物学的含义[6-14]如表1所示。表1可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等提供参考。

1.2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实践

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定义和表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为林药、林农药、林果、林菜、林菌、林精油、林油脂、林树脂、林树胶、林纤维、林色素、林淀粉、林鞣料、林草、林花等15类,每一类细化为林下、林中、林上等3小类。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编写的《中国植物志》讲授资源植物的植物学名、科、属、主要利用部位形态特征、资源分布与生境等,吉林农业大学杨利民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资源学》的植物资源分类、张以山等的《林下经济概论》讲授,如林药资源利用、林果资源利用等。

2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课程论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第4学期开课,第5学期学生将接触到更多专业课,专业性和实践性增强。第4学期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自己4学期所学知识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需要写申请项目的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等。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学科归属植物资源学(经济植物学)学科,所以课程教学可以参考植物资源学和经济植物学课程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植物学课程采用了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应用性较强,比较适合锻炼学生写课程论文,来增强自己实践能力。第4学期,学生具备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能力,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比较合适时机。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学生需要在文字表达、方案设计方面加强练习。第4学期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对学生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2.2课程论文教学实践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文献,撰写课程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国际视野、沟通、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论文,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题目自拟,以林药、林果、林菜等一种资源植物为例,综述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研究,结合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林学专业特点(如森林植物资源等),谈谈你对林下经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如林药种植模式案例分析等或科研项目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等)。

3理论联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与实践

3.1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依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在森林旅游、林学、林产化工等林学院、创新学院、农学院相关专业开设。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及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16]。开放实践性教学在其他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均有体现[17-19]。

3.2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通过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等(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仪器获取数据,提取信息,具有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主要是设计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利用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去设计解决实践中的科研实验项目问题,为生产实践服务。自己设计,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到实验室验证,可以预约,老师给予指导。验证性实验,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心都有,课程学习中心有实验关键步骤的微视频(1-3min)、学生开放实验照片,供学生网上在线学习。分层次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就看一下,不做硬性要求,愿意实践一下就预约去实验室体验一下。开放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学生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每个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依据理论课程,增加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能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考核学生设计科研项目能力,还有网络在线学习能力,可以在闭卷考试体现,加强这方面的应用题。理论课也一样能培养学生能力,现在互联网发达,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累积实践经验。开放实验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尤其是综合性科研项目设计中的一个体验机会,闭卷考试时侧重原理应用和方案设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板书辅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讲解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开放实验等教学环节共同实施。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百花齐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以山,曹建华.林下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全国林下经济实践百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李荣和,于景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4]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网络资源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24):162-163.

[5]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在线学习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3):282-284.

[6]胡延杰.非木质林产品认证[J].森林与人类,2016(3):136.

[7]WickensGE,王维荣.什么是经济植物学[J].世界科学,1991(7):18-21.

[8]杨利民.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杨雨晴,万志芳.黑龙江省发展林下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6):17-21.

[10]王孟生.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19.

[11]梁珍海.新时期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7(1):83-84.

[12]张玉柱.黑龙江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101-102,104.

[13]黑龙江省院士工作办公室.2013年院士龙江行暨林下经济发展咨询会在伊举行[J].中国国情国力,2013(9):2.

[14]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36-38.

[15]贺康宁,赵云杰.进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水土保持经济植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国林业教育,2000,18(1):48-49.

[16]蔡靖,张文辉.“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73-76.

[17]任玉锋,魏玉清,周立彪.“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资源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16):194-195.

[18]黄宝康,秦路平,张宏,等.《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0(6):1169-1172.

第5篇:在线课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课堂的教学模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素养,并利用信息技能提高专业技能[1]。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是指利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也就是说,将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嵌入专业学科课堂,通过线下文献阅读、网上观看视频、线上及线下互动交流、作业实践、情境学习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能,探究专业问题本质、挖掘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将知识转化成智慧,提高自身分析、评判与创造的思维能力。

1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概述

1.1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翻转课堂主动学习、个性化指导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图书馆员积极地在教学中使用主动学习方法,并通过讲座、独立的教学教程和嵌入式课程学习管理系统实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翻转课堂。开展翻转课堂还要特别注意将案例教学法嵌入专业课程,利用多种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和监控学生学习进度的方法来保障学习效果。翻转课堂能够为信息素养教学提供有效帮助[2]。2011年以前就有图书馆员发放课前材料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课程的最新进展,同时通过简单的课前测试对他们的信息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将“MOOC”课程与“翻转课堂”融合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模式在西南交通大学实施,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3]。翻转课堂能增强培训效果,Rivera[4]在为期七周的图书馆竞争力培训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成绩。重庆大学图书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新生入学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新生无论是对图书馆服务的了解和熟悉情况还是对图书馆资源尤其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另外,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除了能在考试中给出正确答案,还可以在深层次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能。例如,Brooks[5]对信息素养教学翻转课堂嵌入的课程进行考查,发现参加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学习的学生,其课程论文均能熟练地应用专业性、权威性的信息资源,说明这些学生熟悉本课程的权威资源及其分布,能够应用于实践中。李燕等[6]提出多维度立体式的文检课教学模式可以改善翻转课堂的诸多不足。龚芙蓉[7]则规划翻转课堂从“时序重构”向“深度教学”发展的深化路径。

1.2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在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课堂参与度。Rivera[4]的研究显示,健康科学图书馆员使用翻转课堂,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健康科学和医药课程,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还得到教授和学生的积极反馈。Arnold-Garza[8]对学生、图书馆员和学科教授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看法进行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翻转课堂对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嵌入式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采用小规模在线翻转课堂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9]。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注重实践性的嵌入式方向课程有较大优势,该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拓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并且可行性和应用性强,易于推广[10]。孔祥宇[11]提出“后慕课时代”的SPOC教学模式改善了慕课大规模授课方式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与学生互动以及获取课堂实时的教学反馈、学生考试通过率低的问题。刘丹等[12]介绍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程教学的案例。

2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的程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由教师传授获得,而是通过人际间的协同实践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具体实践的典范[13],通过“进入情境(选课)→搭建支架(学习系统、网络视频及相关学习材料)→引导探索(网络视频及相关材料学习、布置作业)→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网络分组讨论、线下课堂讨论和教师评议)→效果评价(测试、考试和论文写作)”的学习程序完成学生“意义的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的程序包括以下方面。

2.1课前观看视频及完成在线作业

线下课堂前布置学生观看10—15分钟的短视频。为确保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理解课程内容,过程中提问一些问题,学生回答正确可继续观看,回答错误需要重新观看,为此,学生会认真观看并答题。例如,视频每播出5分钟左右提出一个问题,待视频结束还会提出几个问题,答题正确,方可观看新视频,回答错误,则需重新观看、再答,直至回答正确。视频中的问题以及课后问题必须与学科课程相关,教师从基础知识到综合知识的应用循序渐进地提问。视频观看时间自由,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自行观看,也可以由学习小组成员相约时间观看,以便及时进行讨论。

2.2课堂讨论

先由教师对在线作业情况进行评述,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说,重点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进行解释,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且结合学科专业进行应用,从基础知识到综合知识进行检索提问,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互动,将自身的疑惑提出来并对其进行辨析,达到弄懂、弄清之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对课程内容完全理解。评述及互动环节应用设备将个人的主要观点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便于讨论与借鉴。

2.3课程考查评定及作用

根据课程要求,由专业老师提出若干课题,学生自由组合,建立若干研究小组对研究或者实验进行信息检索,以支持论文或者实验报告的写作。在线下课堂,由小组长主讲论文或者实践报告,其他成员加以补充,然后由全体学生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项目,分析其优秀之处在哪些方面。对做得不好的项目则指出其不足之处,这能让学生明白检索策略构建的重要性。例如,对参考文献选择不当也是课题研究没有做好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权威信息,如没能区分出同行评审论文与一般论文;项目做得不好也可能是文献综述没有做好,如没能抓住文献综述的实质,研究的逻辑性差;项目完成不好还可能是没有明确研究内容,如表述不清、创新性不强,也有可能是没制订好实验方案或实验过程出现纰漏等。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均能被发现并得以解决。比之仅在课堂上讲授检索原理、检索模型及检索策略等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接触到项目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

3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设计意义重大。

3.1课程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图书馆设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的基础,也是开展信息素养翻转课堂的主要目的。对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课程的目标设置如下。一是使大学生具有对学科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利用信息技能发现经同行评审和非同行评审学术信息资源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的区别,掌握本课程甚至是本学科的参考源。二是使大学生掌握跨领域的信息检索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使大学生成为挑剔的信息使用者。三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发展脉络以及相关实验过程和结果,能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提高课程论文及实验报告的信息检索、筛选、甄别、利用的效率和写作水平,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学术沟通能力和技巧。

3.2课堂设计

课堂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来讲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设计合理的课堂内容,可以在受到学生喜爱的同时达到预想的目的,反之则亦然。课堂设计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嵌入专业课程时机的设计。在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什么时候嵌入哪些信息素养教育课内容十分重要,对学生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很有意义。一般在开展专业课程基础性知识讲授后就应该嵌入信息检索技能教育,以便大学生通过这些技能查寻相关信息,并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嵌入信息意识教育,在专业学习的实践应用阶段则将信息检索技巧、信息伦理等教育嵌入其中,以便学生能进一步甄别和应用信息资源,遵守信息伦理。二是视频内容和嵌入时机的设计。包括校园学习管理系统的在线指导模块、信息资源种类、信息源、信息检索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内容,每门课程的嵌入时机也不一样。如果选择好嵌入时机,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若选择时机不对,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学生学习的动力。三是课堂环境和流程设计。包括网络、电脑及投影设施和课堂流程设计,利用室内设备进行的同学汇报、教师点评以及师生的互动讨论。应合理安排设备在课堂中的使用以及注意把握设备在课堂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四是课程的学习效果评定。完成视频收看、做完课后题目、在课堂讨论中表现优异等非考试性质的课程学习成绩,给单独的学分还是将其纳入专业课学分,或者纳入学校的学分体系等,都不是图书馆馆员或者专业课教师可以单独决定的,均需要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的图书馆馆员与任课教师一同协商。因此,图书馆馆员必须与学科专业教师密切合作、与任课教师协商,共同完成课程视频内容、课堂讨论环境和课程效果测试的设计和信息素养课的成绩评定。

4嵌入式信息素养翻转课堂策略

4.1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嵌入式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在线课堂材料如视频制作以及课堂活动过程的设计均非常艰苦。要求学科教师、馆员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而学生则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预习。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多样多元,学习空间拓展为课堂、网络和学习社区,教学平台转化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空间,这与B-SLIM教学模式理论相符。嵌入式翻转课堂采用主动学习方法,要求学科教师、馆员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线下课堂小组的学习活动要精心安排,如发现学生知识存在差异要在活动过程予以重组,发现学生不理解课程内容,则需要图书馆员讲解。课堂活动流程要随着学生反应的不同进行调整。

4.2加强教学活动的管理

在嵌入式翻转课堂中,可以借助管理工具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也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评估,进而对课堂内容进行即时调整。通过对学生课堂答题情况的评估,可以整合更多更好的选择题来提升系统检验预习的有效性。嵌入式翻转课堂的馆员教师要承担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同时也要成为“知识内容指南”。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馆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完成作业并实时结果的方法,以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4.3课程拓展

推荐国内外优秀的MOOC资源给学生,让他们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视频观看,学生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协作和共享,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慕课”资源,拓展知识面。

4.4课程考核方法

因嵌入式翻转课堂的大多数馆员几乎没有参与学生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也很少有机会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所以馆员应在是否掌握信息检索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延伸阅读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考核,还可以从检索方法和技巧、查全率和查准率、解析和提取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的核心关键内容、主题词等,实现延伸阅读等方面综合考查。最关键的还是将这些能力应用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如用提交一篇与课程相关的研究综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