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手机用户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谈手机用户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为充分发挥手机在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中的作用,提出了首先要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重点解决学科专业乃至课程教学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分类及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等问题,其次针对手机图书馆的使用与管理,建设专业管理团队,加大外部阅读环境建设,引导和规范校园手机用户图书信息资源使用方式等,也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手机;图书馆;数字化;专业课程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群体中,手机使用已完全普及,而且手机使用的时间总量更呈现出日渐上升趋势。对大多数在校生来说,频繁使用手机阅读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调查指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付费意愿并不大,主要是阅读免费资料。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主要方式有:订阅手机报(通过阅读彩信或手机短信)、登陆WAP或者万维网(WWW)、通过手机客户端下载、通过客户端在线阅读等[1]。手机须臾不离手,无疑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但如果引导恰当,它无疑也会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学习工具。那么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如何适应学生群体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阅读习惯,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阅览服务,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笔者拟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及手机图书馆信息管理两个方面作一探讨。

1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手机阅读所获信息呈“碎片化”形态,此种阅读的弊端,学界已有很多讨论,但也不能否认,手机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强大优势。正如论者指出的,“碎片化阅读或可成为经典导读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碎片化的‘导读’对经典的普及与弘扬是不可忽略的力量”。[2]就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利用而言,以手机为工具进行图书查询、阅览的“碎片化”阅读实际上已势在必行。手机信息查询与阅读的特点是短平快,但因手机阅读界面狭小等原因,使用者不可能像阅读纸本图书那样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所以抓取关键内容,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核心信息,是很多手机用户进行手机阅读的主要目的。适应这种指向性强、查找及获取资讯目的明确的阅读特点,高校图书馆在基于手机服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馆藏图书资料数字化的问题。只有将传统纸本图书资料转换为电子读物,并通过相应的手机阅读平台,将上传的数字化资源建成相应电子文库,手机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阅览工具进入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馆藏图书资料数字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按学科专业及课程教学进行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归类。针对上述手机用户阅读特点,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图书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分专业实现图书大类整合十分必要。只有上传到用户阅读平台的信息资源专业类属分明,且便于搜索查找,手机阅读的效果才能更好显现。传统的实体图书馆虽然在纸本图书分类储藏技术上已很成熟,但是这种信息资源检索、查询及阅览的集成式管理模式,对手机用户就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更具体的专业分类及内容、关键词微缩等,十分必要。如先按照文、理、工等专业大类将资源分类后,再进行各大类目录下更细的分学科、课程专业分类,使不同专业的学生用户在手机界面只要点击自己本专业类目,然后在其专业目录下,再根据本学科课程设置,点击查找他所需要的资源,最终使所有涉及的电子化馆藏资源都能一一呈现,这对校园手机用户来说是十分欢迎的。这样的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馆藏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本来就工作量大、难度较高,加之对资源进行专业及课程分类,就需要更专业的技术人员、学科馆员乃至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参与。在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相关业务的对外承包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选择。国内图书资源市场上有不少供应商,其数字化信息技术十分成熟,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招标方式实现与他们的合作。与此同时,尽量发挥高校自身人才资源优势,在馆藏数字化资源分类中,充分征求专业教学人员意见,将各专业课程设置与现有馆藏图书资源实现内容以及检索方式上的匹配与对接,以使不同专业的手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学习需求,方便地进行相关资源的查找、浏览与阅读。建设特色文献数据库,也是高校图书馆适应智能手机广泛使用,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以笔者所在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十二五”期间馆内开始建设咸阳地方文献特藏数据库,经过数年努力,如今已拥有包括地方志、历代咸阳人物传记、历代咸阳籍作家作品,及涉及咸阳地方文化、历史传说、掌故逸闻、自然人文景观等内容的外籍文人所创作文献3万余册。这些书籍有的十分珍贵,开放外借对于文献的保护而言,很不现实。但是将其数字化以后,建成特藏电子文库对需要阅览的手机用户来说,就十分方便。如咸阳师范学院有陕西乃至全国所仅有的“吴宓研究会”及“刘古愚研究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图书馆配合这些机构做了多方面工作,尤其是收集了20世纪以来问世的与吴宓、刘古愚研究相关的重要研究著作。将这些重要文献数字化,使其使用手机终端就可以便捷阅读,这对促进学科建设、弘扬地方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地方特色文献的学习和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2手机图书馆的使用与管理

对于建成的适合移动阅读需要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只有不断加强信息管理,才能使其发挥应有效益。这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组建一支专业技术素质较高,成员专业、年龄等构成合理并且人员流动性较低的数字化图书资源管理队伍

这个团队的主要任务是:①调查校园手机用户手机浏览器的图书资源呈现情况,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手机呈现内容、格式以及信息交互形式等,进行设计改造,或向合作的数字化资源供应商提出建议,以便使用手机进行校园移动阅读的用户得到更好服务;②担负学科馆员部分职责,负责调研、汇总校内读者群体的阅览需求以及学科建设新动向,从巨量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其他数字化出版品中,随时过滤筛选适合本校师生需要的图书信息资源,将其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主管部门或资源提供商;③建设主要针对本校学生群体的微信公众号、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用于新购图书资料、手机用户图书阅览中所遇困难帮扶及专业阅读效果调查等。

2.2加强手机图书馆外部阅读环境建设

移动阅读使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相比实体图书馆大楼中的静态阅读,其阅读效果更多受到阅读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正如论者所指出的:“网络外部性对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周围手机阅读的同学越多,阅读频次越高,大学图书馆的宣传以及移动运营商的推介越多,就越能激发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3]所以,手机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建设十分重要。例如,在校内师生日常活动的重点区域如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地,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就是基于手机用户的图书馆阅览服务的前提;又如,为方便校园读者群体的手机借阅,在图书馆内部或者学生活动的其他公共空间备设数字图书借阅机等,就十分必要,这样的举措可以使手机用户不必使用实体图书借阅证,通过手机即时扫描二维码等形式,更便捷地实现数字化读物的手机借阅和阅读。这样既省去了图书借阅中的时间消耗,又能随时随地实现移动阅读。

2.3针对学生科学使用智能手机的引导应进一步加强

有调查指出:“与大学生学习紧密相关的教材、教辅、参考书等教育类电子书仅有13.4%的大学生阅读。”[4]这说明校园手机用户尽管手机阅读频繁,但真正使用于课程学习的阅读比例并不高。所以,针对校园手机用户的手机使用地点、时间管理等,应引起教学管理及服务人员重视。部分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分场合、时间、频率的,这样的使用习惯无疑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师生共同进行的耳听目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展开的大脑思维,也会使图书馆基于手机阅读服务的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图书馆要在针对新生入学后开展的教育活动中,除将手机图书馆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外,还要结合其他教育内容,将科学、卫生地使用手机图书馆的关键节点向学生讲解清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聪爽,等.手机阅读:大学生学习的新途径———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文献综述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6):91~95.

[2]张菁,张增田.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教科书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20~24.

[3]成燕.考虑网络外部性的大学生手机阅读实证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5,(4):75~79.

[4]毕秋敏,等.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9~108.

作者:段琼慧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