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公务员期刊网 >> 社会科学 >> 社科期刊 >> 正文

中国蒙古学杂志(非官网)

主管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ISSN:1673-1247
CN:15-1339/C
邮发代号:16-18
创刊时间:1954-01-01
周期:双月刊
开本:16开
影响力: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业务类型:杂志征订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阅读点数:
期刊简介

中国蒙古学杂志基础信息:

《中国蒙古学》创刊于195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蒙古语言文学学术期刊,而且也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曾用名:《蒙古语言文学》。

中国蒙古学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历史、体育·民间文学、社会·政治·经济、新闻出版·翻译等。

中国蒙古学杂志收录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ASPT来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工业期刊学会理论编辑部荐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

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

中国蒙古学杂志订阅方式:

ISSN:1673-1247,CN:15-1339/C,邮发代号:16-18,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129路,邮编:010010。

中国蒙古学杂志相关期刊


中国蒙古学杂志社简介

1.本刊希求观点与方法创新,学术性,理论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文稿。

2.来稿请用电子文稿形式交纳,在文末注上具体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以便联系。

3.来稿文责自负,要求稿件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文字精炼,文章不超过5000字,题目不超过20字。非经约稿,专题综述类稿件一般不予刊登。凡以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论文,应在首页注脚标明,并注明课题代码编号。

4.文稿题名、摘要、关键词应有英文对照。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以200字为宜,不宜用图表。来稿应尽可能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3~8个关键词,所选词应该是该文题名、摘要或正文中出现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者还应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查取中图分类号1~3个。

5.文稿要求有作者中英文署名(署名限3人以内),次序按贡献大小排列,标明工作单位及单位所在城市与邮政编码,并附作者简历(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作者的署名排序在投稿时确定,之后不得另行更动。

6.文稿中得外文字母、数码、符号要求工整、清晰,对容易混淆得字母、数码和符号,应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属上下角得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区别要明显。量和单位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量得符号一律用斜体(pH及特殊符号例外),量的单位一律采用正体。

7.文稿插图请用墨线绘制,要求图面整洁,线条均匀,有相应的图名并具有自明性,凡照片要用清晰的黑白照片,并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照片中需标注的符号应另纸剪贴,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图和照片的常规尺寸以宽7cm或14cm为宜。

8.文稿中的表格尽量采用三(横)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横)线,不留竖线和斜线。表格应有相应的表名并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内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

9.来稿所用引文及资料,请核实准确,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引用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的文献,应是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列入,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实无误。文献标引序号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引用处上对应的序号;凡涉及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

参考文献注录格式:

(1)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2)期刊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专利的料录格式:序号专利申请号.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10.本刊逢每季度末月出版,用稿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对录用的稿件,本刊充分尊重作者的观点,但有修改或删节,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投稿时注明。限于人力,本刊一般不办理退稿事宜(事先申明者除外),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投稿时请勿一稿两投,自投稿日起,凡3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书,再自行另作处理。为免延误,来稿请直接寄或送至本刊编辑部。

中国蒙古学杂志范例

早期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
额尔敦陶格套诗歌作品的主题思想
论游牧经济三个循环链条及法则
论正确评价脱欢帖木儿可汗的历史地位问题
蒙古语并列连接形式的意义与作用
伯赫吉雅公爷的民间传说研究
蒙古剧作批评中关于演员角色的认识
中亚古代蒙古人的原始思维特征
简论如何保护与发展马文化问题
浅谈保护民族文化的策略问题
从岔曲腔词的借用关系看清代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黄教在巴林地区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
汉译卫拉特《格斯尔》的得失
清朝蒙古族书法家、画家松年的美学思想研究
关于“总神祗八百室”祭祀问题之思考
纳·赛音朝克图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论蒙古文《格斯尔传》中佛陀与帝释天的关系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影响满蒙问题的国外因素
蒙古族传统“约孙”的产生与发展
论动词词干与时态词缀相互对应规律
论蒙古族现代启蒙者的文学思想
“九斿白纛”的不同称呼及其关联
蒙古语熟语的特点及其内涵分析
蒙古语长元音及短元音的声学研究
论卡尔梅克语形动词形式的意义功能
文学的民族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论卫拉特民歌中的三位英雄人物
关于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叙事模式观念之研究探讨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蒙古文学研究概述
北京元代白塔藏、蒙、汉文文献研究

  • 上一个杂志:
  • 下一个杂志: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