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艺术融合教育范文

艺术融合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艺术融合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艺术融合教育

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建设浅析

【摘要】苏州市立足于普通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内涵建设,基于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及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探索出了可重复、可实践的含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及艺术课程、德育课程、感统课程的“2+X”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实施方案,并结合每所学校和每个特需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使特需学生从课堂中获益。

【关键词】普通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需学生;课程

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认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落实普通学校发展融合教育的主体责任,并将融合教育作为实施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每一位特需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融合教育,苏州市立足于普通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内涵建设,基于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探索出了可重复、可实践的“2+X”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实施方案。

一、普通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目标的确定

开展融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更好地对特需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和能力提升,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人生发展。让特需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让他们有丰富的课程选择,实现个性化的学业与技能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特需学生学业和技能的发展,需要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调整中,苏州市秉持“生成性目标”的内容取向。“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教学目标。[1]它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2]著名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又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在此过程的任何阶段上,我们能提出的目的,不管它们是什么,都不能看成是最终目的;也不能武断地将它们插到后面的教育过程中去。目的是演进着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3]因此,“生成性目标”强调过程性。这个基本特征充分体现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目标中。同时,课程目标的制定也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会根据特需学生的能力和学业评估结果,从认知能力、学业能力、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技巧、功能性动作能力、感官功能等七个现有能力状况,分析特需学生当下的需求和起点能力,召集家长、学校领导、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相关专家,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确定符合特需学生需求的个性化目标。

二、普通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内容的设计

苏州市基于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特需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了“2+X”普通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课程。“2”即“2项学科课程”:语文课程和数学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语文和数学课程标准,选择性使用普通班级教材或培智学校教材,着力让学生学好基础文化知识。“X”即“X项其他课程”:艺术课程、德育课程、感统课程。重视艺术课程,融合美术、音乐课程,激发每个特需学生的潜能;积极开设德育课程,让德育活动接地气,落实常规训练;适当开展感统课程,促进特需学生肢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特需学生亲社会行为,以及自尊感、责任感。

点击查看全文

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

摘要:当前我国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交叉甚微,已影响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发展现状和价值需求的剖析,以民族工艺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合发展为核心,探索两者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民族工艺活态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民族工艺传承艺术设计教育融合教学模式

一、民间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民族工艺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的体现,也是传统艺术的文化表征之一。起源于农耕文化的民族工艺在当今科技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民族工艺在主流文化中逐渐被边缘化,民族工艺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和冲击十分明显,已出现普遍萎缩的现象。20世纪末,我国提出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党的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民族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世代生存于民族原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只有活态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延续下去。但如果仅仅依靠极少数人的推动和政府的保护而没有民众参与,任何保护都将付诸东流。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市场经济和教育创新改革形势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艺术设计办学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高校注重技能和现代知识结构的培养却忽略了文化传承的内涵。从办学理念上看,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大多以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为指导,那些本土的民族传统工艺种类在现代艺术设计的不断渗透和扩张下,逐渐退出了当下社会生活和现代学校文化的教育体系和生活视野,使人们逐渐对本民族传统工艺和文化产生了陌生感,使之造成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边缘化。高校是科学教育体系的建构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在注重知识体系和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强调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功能与特征。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为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对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创造性和创新性转化是民族工艺发展的依据和动力,只有延续其文化价值才能真正使保护发挥效用,在此理论基础上,无论是从文化传承高度还是创新发展的目标上来看,都表现出极高的契合度。因此,在高校教育背景下将传统手工艺与民族精神价值进行深化和延续,以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来促进传统工艺的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活态传承与发展的实现手段。

二、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需求

艺术设计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从学科的发展历史来讲,关于设计的研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考工记》,而“艺术设计”则是1998年教育部将“工艺美术”更名而得之,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与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有其互通性。因此,当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尽量避免与民族工艺割裂开来分别对待,两者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共生的,并且互相交融,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如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使技术和艺术能够完美结合,同时结合教育手段,从而达到工艺与设计的并行发展,包豪斯以手工艺融合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艺术教育和艺术生产所满足的受众群体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依托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而民间工艺是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各类手工技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出来的具有大众审美情趣的独特技艺,是本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外化形式。民间工艺不仅是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塑造我国各民族认同、情感表达、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比传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它是学生适应现代职业化社会的途径。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间工艺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不仅对当下民族民间工艺的活态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对于推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施行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极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艺术设计教育是基于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综合教育,它在与民族文化交流或碰撞中迸发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内在的生命力,也将为人们提供关于民族艺术更多、更新的和更符合现代生活的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观念,激发民族艺术的再生性与创新力,提高受众的艺术审美与生活品质以及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动力,也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生态的平衡。民族工艺与艺术设计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改革需要从民族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入手,在高校相对科学的教育体系下进行民间工艺的活化实践教育,打破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以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传承模式,不仅扩大工艺传承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受众群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市场化、实用化方面的问题,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实践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三、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

点击查看全文

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探究

【摘要】融合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和重要任务。如何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融合教育发展的既定目标,是“十四五”各地面临的重要任务。普通学校必须扛起融合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持续有力有序推进融合教育工作。

【关键词】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融合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和重要任务。《“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融合教育全面推进”“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如何高标准高质量落实融合教育发展的既定目标,是“十四五”普通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普通学校必须扛起融合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持续有力有序推进融合教育工作。一是成立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普通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为组员的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融合教育工作。二是制定规章制度。普通学校应把融合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要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就资源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个别化教育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主动探索,制定融合教育相关制度。三是明确建设时间表、任务单和建设路线图。普通学校应以时间点分解建设任务目标,按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配备软硬件设施,包括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施设备和资源教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

二、调适课程,实施“一人一案”

特殊学生经残疾人专家委员会评估鉴定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普通学校应依据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充分掌握每位特殊学生的残障类别和程度、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规律,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合理调整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面保障落实“一人一案”。普通学校可根据特殊学生需要增设特殊教育课程,可选择、使用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并提供必要的教学具和其他辅具,以提高教学适宜性和教学有效性。既要重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也重视缺陷补偿,更要重视潜能开发,即重视加强公共安全、生活环境适应、劳动应用技能、心理健康和体育运动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特殊学生自主生活能力和社会劳动等综合能力。普通学校要注重完善特殊学生的入学前后的适应性和过渡性衔接工作,要给其一定的时间适应学校学习生活。除为特殊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个别化教育支持外,普通学校教师要做好课程衔接,基于特殊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其更多的指导[1],还要积极争取特殊学生家长的配合,以使特殊学生尽快适应普校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此外,普通学校要研究建立符合特殊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评价机制,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艺术文化、社会实践、科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实用技能综合掌握情况作为基本评价内容,实施个别化评价。要根据其特点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确定的目标进行灵活评价,特别是评价其学业成绩时,要注重评价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校适应等发展情况。要重视对特殊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其纵向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以其自身作为发展参照,更加公平、客观、准确地评价特殊学生,真实地反映特殊学生成长进步发展情况。

点击查看全文

艺术教育在艺术领域的创新

一、艺术教育在专业美术院校实践中的体现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美术院校的美术专业相继开设了更多丰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已经和过去纯艺术美术专业截然不同了。它更加适合国际美术专业交流和经济科技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美术专业。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当前高等专业美术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专业、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通才教育的目的是改变过去专业过细,过分强调专业而培养“工匠式人才”的教育观念与实践,转而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从近几年美术专业类高校来看,很多高校开设的新兴专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社会发展空间。一些特殊的冷门专业已经逐渐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性,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艺术专业,如影视动画专业、舞台美术专业、游戏设计专业等,都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具备一定的高科技,又兼备一定的视觉艺术审美价值,带动着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前高等专业美术教育的基础教学基本上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的延续或者对西方古典艺术的研究,其教学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缺乏教育方式的原创性和主动性,所以发展美术教育研究不同门类的美术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抓住特色与热门专业的优势,与相关学科专业相互融合,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通过实施开展“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将艺术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和总结经验,在动画设计专业领域创造出一套新型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中国美术学院探索设立综合绘画工作室,在“大美术”观念指导下,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多学科交叉式综合教育模式,以民族优秀文化为基础,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和实践,创造出一条中西艺术文化相融合的教学道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担了“国家广告设计职业标准”的制订与教学工作,从中探讨出一套广告设计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的设计人才。如今,创新的“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先锋的创新思路,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科的发展。如,现在很多高校开设的动画专业就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将动漫人才培养试验区办为“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先锋榜样,拓展教学科目,完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很多毕业生成为各地动画领域的专家、高级导演、管理人才及参与国际竞赛获得奖项的行业领跑者,部分毕业生成为全国各大高校启动动漫专业的骨干教师。

二、艺术教育在专业美术院校实践中的价值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曾主张“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完成团体的职分,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机运”。如果没有艺术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教育不能够离开情感,情感是最能够打动和影响人情绪的方式,人与人之间需要情感去沟通,需要情感去建立感情的桥梁,艺术中同样需要倾注情感,才能变得丰富饱满,才能让艺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艺术专业知识,更应该在艺术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丰富学生对艺术专业的情感,只有让学生先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使得他们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教育模式也是当今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艺术院校艺术教育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首先,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视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其次,通过对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使其热爱艺术专业,保持对艺术专业的热情;再次,在学习一定的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孤独症儿童下音乐文化公共服务探索

这世间有一些特殊孩子,视力、听力正常却对周遭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像天上的星星孤独地闪烁,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是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尚无根治之法,只能做康复训练,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在主流疗法中,音乐治疗和融合教育收效良好。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音乐文化公共服务,有利于他们的康复,同时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公共图书馆音乐文化公共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其中阅读推广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推广活动包括音乐文化活动,具有丰富图书馆服务类型、提高音乐资源的利用率、吸引公众走进图书馆的重要价值,也具有普及音乐知识、提升公众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素养的功能[1]。音乐文化包括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方面,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会、音乐作品推广、音乐辅助活动等。据罗京京的研究,音乐文化活动具有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丰富宣传馆内资源、扩大读者知识视野的重要作用[2]。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馆员,了解音乐文化公共服务的意义,掌握开展音乐文化活动的技能,对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文化公共服务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

笔者通过大量资料的查找,了解到音乐文化不仅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还可以促进融合教育,可以使孤独症儿童打破隔离,融入社会。

(一)音乐文化活动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

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儿童都喜欢音乐。舒缓的音乐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认知、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表明音乐干预对孤独症群体有着很好的康复作用。英国的医学博士LornaWing于2013年出版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TheAutistic:Spectrum:AGuideforParentsandProfessionals)指出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有显著提升[3]。江苏师范大学的张煦涵随机抽取了八名孤独症儿童,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发现加以音乐干预,会使患儿在动作、语言方面等产生积极作用[4]。龚文嘉选了4名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发现音乐活动对他们的语言沟通、认知、健康、社交状况改善有正向作用,在改善个案的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尤其有效[5]。以上的研究成果均证明了音乐文化活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