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效益评估范文

效益评估精选(九篇)

效益评估

第1篇:效益评估范文

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人无我有”的阶段,信息化应用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到了“我有人有”的阶段时,信息化应用已蜕变成了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一个竞争优势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竞争企业间都实施了同类型的信息化应用时,其使用效果相当,而初始的投资成本与投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信息化应用,反而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由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构成。隐性成本一般是指信息化项目实施带来的组织变革成本、先动成本、风险成本等。显性成本通常主要由建设前期准备成本、硬件投资成本、软件投资成本、上线成本等几部分构成。

1.1前期准备成本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开展的项目咨询、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等工作所需投入的前期准备费用。

1.2硬件投资成本

硬件投资成本指信息系统建设时所需购置的一次性费用或租赁费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环境、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的搭建或升级改造等相关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基本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进行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投资去向与投资规模显而易见,因此往往也是投资者侧重关注的部分。

1.3软件投资成本

软件成本是指构建信息系统所需的软件投资,包括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外购或委托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以及软件调试、部署等费用,属于无形资产范畴。

1.4上线成本

包括开展新系统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上线前的数据准备、试运行功能测试等相关工作的所需投入。有些信息化项目在测算投资成本时,只包含了硬件投资成本与软件投资成本。事实上,作为项目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前期准备成本与上线运行成本不应被忽略在投资成本之外。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中,显性成本由于资金去向明确、数额明确,且涉及投资审批等环节,因此测算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隐性成本属于“软性成本”,不同企业内容各异,错综复杂,又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考量,因而常常被忽略。

2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后,必然需要继续相应的投入来保障系统的运行,这部分的成本对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有着长时间的影响。信息化项目的运行成本通常由系统运行成本、系统变更成本、系统安全管理成本、网络运行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维护人员成本、培训成本等所组成。

2.1系统运行成本

系统运行成本是指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成本,如维持日常数据中心、运行终端所需的电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易耗品的损耗,以及每年需购买的系统运行授权使用费等。

2.2系统变更成本

系统变更成本是指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或提升的需要,或需与其它信息系统通过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等情况下,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变更开发的成本,此外还包含了系统软、硬件的变更,如系统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等情况下需投入的成本。

2.3系统安全管理成本

系统安全管理成本是指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开展的诸如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日志检查分析、数据备份等工作所带来的成本。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系统安全管理成本已成为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呈现增长的态势。

2.4网络运行成本

当前信息化应用大多需要借助于广域网或公众互联网的支持,使得应用终端能接入到数据中心,网络运行成本主要指通讯链路的运行或租赁费用。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资费的降低,但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网络运行成本在整体运行成本中的份额不断增大。

2.5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硬件设备维护成本是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设备维护费用,包含数据中心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链路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保服务费。软件维护成本主要包含信息系统软件运行中需软件厂商、集成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或运维支持而购买的服务费用。随着信息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维护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件维护成本在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6维护人员成本

维护人员成本主要用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工作所给予的劳动报酬,这是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提高信息化能力的基本投入。

2.7培训成本

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指向是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及后备终端用户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通过持续、有计划的培训,来确保信息系统得到正确的应用。

3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建通常着眼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或社会效益三个目标,在收益表现上由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两方面构成。由于信息化项目通常更多的是追求长期效益,为企业奠定一个竞争优势的基础,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此隐形效益占的比重会更大一些。

3.1显性效益分析

显性效益大多体现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可以用货币单位,直接进行定量计算经济效益,以同比、环比的方式体现企业收益差异的变化情况。收益分析主要从增收、节支两方面加以评估,不同的应用类型、不同的应用模式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分析评估,在增收、节支的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增收方面,一是因竞争力提高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二是因信息化带来的新客户群体、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节支方面,一是库存周转期的缩短,资金占用的下降;二是人工成本的减少,包括管理环节的减少、组织层次扁平化、人工效率提高等因素;三是工作环节效率的提高、差错率的降低带来的成本的减少。

3.2隐性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隐性效益不容易用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的经济效果,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颗粒度的细化;②信息提供速度的提高;③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的提高;④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⑤信息对于业务分析、决策提供的帮助;⑥信息系统应用对提高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提供的帮助,对企业品牌塑造提供的帮助;⑦信息系统应用对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管控能力提供的帮助。

4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

在厘清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项目收益的定量、定性分析,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来。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率,但是仅仅只是做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工作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还需要有正确的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才有可能正确决策项目是否应该投建、如何投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通常定位在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管理效率为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简单地在项目建设标准上追求“高标准”、“领先”、“第一”,其中的无谓投入只能降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把握“适当”、“适合”的原则,既把握适当的投资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前提条件。过高的投资规模,必然带来投资的浪费,反之不合理地压低投资规模,势必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影响信息化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一样会带来投资的浪费。如何决定投资规模,需要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二是为什么选择通过投建信息系统的方式来解决?三是投建信息系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益?四是投建信息系统能有多少收益?企业需要在明确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后,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环境、竞争地位、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和定位,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第2篇: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 投资项目 财务效益评估 问题 对策

虽然投资项目评估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多年,其财务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已比较成熟,但在具体应用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评估的效率和质量。为了使项目评估工作更科学、合理,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参与项目评估的经验,从政府、银行为投资主体的角度,以政府委托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寻求资金支持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方式,来探讨现行委托投资项目评估中财务效益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现行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意区分不同投资主体的差异性。项目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可能是接受政府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委托,对各单位申报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也可能是接受单位的委托,对该单位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很明显,投资主体不同,项目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也会不同。但现行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主要是围绕单位本身的投资项目评估来设计,很少有以政府委托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寻求资金支持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方式来讨论投资方法。这就造成了无论何种形式的投资,其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等都基本一致,财务效益评估指标设计也无差别,这种不区分投资主体的评估存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风险。

2.申报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缺乏公正性。投资项目评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价项目申报单位近期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估依据一般是单位随申报材料提供的该单位近1―2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但在实际评估时经常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一些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或者没有经过审计,或者不全面;有些以单位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名义申报的项目(如高校中各系部和个人申报的项目等)则无法提供财务报表,也就无法正确地对这些单位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进行评估;如果按现行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就会使计算结果差异很大,造成一些高质量的投资项目落选,影响评估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3.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不尽合理。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申报单位现行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估,目的是看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投资项目的条件;二是投资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评估。目的是看投资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投资者可以在多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投资。因此,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也包括这两部分。财务专家根据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对每个财务效益指标评分,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就是该投资项目在财务效益评估上的总分。理论上,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设计得越合理,评估结果就越准确公平。但实际上,有些评估机构设计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中,前一部分所占比重太大,指标过细,有的甚至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关于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而后一部分所占比重又较小。这不但加大了评估计算的工作量,而且有些财务指标在评估中的意义并不大,如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现金比率等。同时,由于投资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评估指标的比重小,评估中似在避重就轻。

4.对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预测较随意。有些单位在项目申报中,对该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年产值、年销售收入、年利润、年税金等财务指标的预计较随意,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调研,测算出的上述财务效益指标无科学依据。有的单位为了取得政府对项目的投资,故意高估投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根据这种虚假的数据来评价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不但使评估结果不真实,据此选择出来的投资项目也不是投资者要支持的项目,而且还助长了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

5.评估程序设计上的问题。随着项目投资评估业在社会上的兴起,相关的评估软件和书籍也很多。但现行评估软件存在的一些不足常会影响评估效率和质量:投资项目评估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而现行的评估软件往往将各单位的资料及评估相对独立,即对一个单位的申报材料评估及评分确认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位的评估,已评估完成后的项目不能返回更改。这种缺乏比较分析而得出的结果很难做到公平准确。因为财务效益评估指标都是量化指标,需要通过计算分析才能获得。同时,有些财务效益评估指标即使量化了,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资产负债率、各种周转率指标等,都需要通过各参评单位相同指标的比较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

二、完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对策

1.区别不同投资主体对投资项目评估的差异。为了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和内容,有必要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对项目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加以区别。本文认为,接受政府、银行等部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与接受单位委托对其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评估目的不同。单位对投资项目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投资者的投资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而政府、银行等对单位申报的投资项目评估目的是确定要否对该单位进行投资;二是评估重点不同。单位只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选择该项目投资;而政府对单位申报的投资项目的评估除了要对项目本身进行评估外,还要对单位现行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评估,确定单位是否具备投资资格和项目承担的能力。以决定政府财政资金投资于哪些单位;三是评估目标不同。单位对投资项目的评估主要考虑该投资项目能否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而政府对投资项目的评估除了考虑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外,更要看预期的社会效益。只有掌握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代表政府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特点,才能正确地选择投资内容、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2.坚持财务资料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一是要求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申报科研项目都必须提供近年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附注,否则可以取消其申报资格,视财务效益评估为零分;二是以单位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名义申报的投资项目,(如高校、科研单位内部部门和个人申报)可以要求所在单位签署“同意申报、给予支持”等之类的意见,并附上该单位近年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附注,这实际上是起到了向单位通报和财务担保的作用。

3.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对项目申报单位现行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应简化,分值比例较小;而反映投资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指标应较详细、具体,分值比重较大。本文设计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上述评估指标的应用要灵活,如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小,贷款少,评估重点应看单位的获利能力和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如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大,贷款多,评估时应重点看申报单位的偿债能力指标和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收期、还款期限等。

此外,项目评估还应注意投资风险问题,即投资安全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安全性分析。分析方法一般采用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等。其中最简单的是盈亏平衡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是盈亏平衡点、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等。

4.要求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使评估项目公平合理。为了杜绝申报者在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预测中的虚假行为,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效益评价以前,先组织参与项目竞争的单位进行答辩,对申报材料中有关经济效益指标的预测值进行说明和补充。再由技术评估专家、经济评估专家和财务评估专家共同对各项目可能产生的预期经济效益(包括价格、年产值、年销售收入、年利润等)进行分析论证,如果发现项目申报的预期效益太高,甚至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评估专家有权利进行修正,财务专家根据修正后的预期经济效益指标来进行财务效益评估和评分。本文认为这样评估得出的财务效益指标的评分才公平合理。

5.完善评估软件的设计。评估时应该设计一个预评分过程,待各项目都预评完后,财务专家才根据所申报项目财务指标的总体情况,对各项目的预评结果再进行比较修改,确定无误后最终确认,确认后的结果就不能再进入程序修改。

项目评估工作中,财务上是否可行是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项目取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评估时,应根据市场、技术等方面评估结果和财务预测提供的基本财务数据,对项目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决策者对项目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第3篇: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公益广告 效果评估 关系管理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88-02

简单概括来说,构成了该课题研究的初衷是因为三点:公益广告效果评估很重要、又具有特殊性、目前暂无针对性方法。全文重点在于针对公益广告探究提出一个评估方法,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真实得评估出公益广告的效果,即计算出公益广告的行为转化率,并以此显示出公益广告存在问题,提升广告价值;难点在于方法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论证。因此,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第一手数据,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提出一条适合公益广告的效果评估方法。

1 公益广告的特殊价值

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的广告,公益这种信息表现形式,使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公益广告及其评估方法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的特殊性。测量广告效果对广告活动有没有影响,评估的是广告的短期效应。而公益广告是一种长期战略,无法在短期内预收效果,此为其最大的特殊性所在。

(2)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传播来“有效影响公众”的态度、倾向,这使得效果评价中的中介量虚化模糊,很难量化统计分析。

(3)收效的特殊性。公益广告的收效,即其造成的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不会立刻或者说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我们很难用各种数理分析进行全面统计。

(4)效果评估方法的特殊性。公益广告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果,其经济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其最终不能确定真实变量,因此,评估公益广告效果必将是特殊的方法,最大化地降低各种外在因素对真实数据的影响,能够在数据统计分析中体现出测谎功能,区分出真假收效数据。

2 公益广告效果评估的意义和国内现状

公益广告的发展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广告效果测评的有效方式方法具有很现实的价值:能为广告作品的设计修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修改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广告主及时掌握广告活动的变化,随时对广告策略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对消费者来说,通过广告主及广告设计者的选择与改进,广告效果最终又回到消费者身上。同时,要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建立全民参与公益事业的基础,需要依靠这一工具去检验其效果到底有多少、影响有多深入。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来了解现状。2013年10月1日至7日,无锡地区共发放260份纸质及电子问卷,其中纸质问卷150份,以视觉专业志愿者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万达商业圈、新区中心商业圈进行发放;电子问卷110份,以纸质问卷电子稿通过邮箱、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发放。最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在调查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同“公益广告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导向作用”,但是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公益广告之后即使“深有感触,也不一定会行动起来”,更有人表示看了国内的公益广告之后“没什么想法,认为自己做不做公益和这个广告无关。”有8%的受访者则坦言“没特别注意过,只是当普通广告一样一扫而过”。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公益广告发展到了瓶颈,如此重要的一个手段如同鸡肋被国人放在一边,越是想重振旗鼓并有所作为一番,越是力不从心和迷茫。

3 公益广告效果的现有评估方法

现有广告效果评估大致分为两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攻公众的态度倾向,定量研究则针对公众评价的影响范围。两者都大量运用到了数理统计的方法。

《“四大发明”新解》廉政公益平面广告(“扬正气,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作品作品编号:07号),我们以此为例,于2012年5月至7月,在无锡新区、锡山区、滨湖区及惠山区面对不同的受访对象,分别尝试了现有主要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如图1)

融合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确实能弥补各自的劣势,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到最大值。定量研究能让我们获取部分广告设计本身需要的数据,比如受众心理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影响程度等,但是广告的社会效果,其对社会道德、文化教育、伦理、环境的影响的真实性通通无法证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受众会觉得看不看公益广告与自己做不做公益无关的结果。

由此整理归纳出四点现有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对于公益广告的不适用性:(1)时效性的不适用;(2)效果检验标准的不适用;(3)有效性的不适用;(4)道德收效的不适用。

4 适用于公益广告的“关系管理评估方法”

面对那些仅仅停留在分析广告制作创意等本身,而忽略了广告效果的并不令人满意的数据结果,我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我们大胆假设有这样一种评估方法:它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中,在人为组织引导接受信息的情况下,用“活动”的形式具化体现出受众的道德行为,并通过感应、交互等技术真实记录受众行为理由。这一方法仅针对评估公益广告效果,不直接评估广告本身主题确定、广告创意、文本制作以及广告等方面。

“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诞生的理论基础有三方来源:客户关系管理概念、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的文献研究。客户关系管理这一概念从80年代初建立客服系统进行“接触管理”开始被运用,而数据挖掘技术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逐步成熟。因此,我们就能在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后,采用量化方式,通过既定数学模式计算以检验公益广告效果。

建立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数据库,通过媒体点击率关键词等方式将需要评估的公益广告特征效标量化统计,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通过系数核算后对比,形成数据趋势,以此检验公益广告效果。我们暂且将这一方法命名为“关系管理评估方法”。“关系管理评估方法”评估步骤:首先,数据库的建立。确定了八个可能影响公益广告效果的广告特征和效标,将其作为数据库数据挖掘项目的属性定义信息。随后在每次数据库应用时即可根据具体对象在这八个特征下设定矛盾关键词,从而获取到动态数据以观察公益广告评价趋势。其次,数据量化。以各媒体为信息收集中介,通过交互设计,以收集在下一模式计算中需要的数据。之所以选择媒介量化数据,是希望能尽量避免内在人为因素对数据的误导,同时,也便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大量数据直接传输到数据库进行下一步计算,减少了人为收集录入在时间与人力上的大量损耗,使得数据更有时效性,也更具说服力。再次,AIRA模式系数计算。借鉴AIDA法则,AIRA模式可解释为: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Resonance共鸣;Action行动。之所以需要依靠数学模式进行系数计算,是因为通过媒介所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地、完全地、真实地反应广告效果,其中掺杂了无效的、模糊的数据,一定的系数使其结论能最大化地接近真实。通过权重评价,得出最接近的系数值。通过对收集到的评论数据的解析,得出关键词频率的测绘。再将关键词分类代入广告效标分类中,根据系数相乘从而得出最终的评价数值。最后,呈现数据趋势。最终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结论,以“1”为参考标准线,给予一个较为直观的广告效果评价。

这一方法的优势十分明显:“关系管理评估办法”最大化地顾及到了内外变量因素对效果测评的影响,通过媒介为信息收集中介,最大化降低在效果评估数据收集过程中及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无限制地收纳受众的内心想法以辨别受众行为受广告影响的真实性。可作为一种洞察受众的方法。这一方法融合了管理学和软件技术的优势,对公益广告发展有一定价值。

第4篇:效益评估范文

论文摘要贵阳市乌当区通过引进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种植非洲菊、康乃馨年均纯利润分别为55029.24元/hm2和63697.95元/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洲菊、康乃馨是一类高投入、高产出的鲜切花花卉,种植适应气温在10~25℃,土壤稀疏肥沃、透气性强的土质生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剧增,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乌当区东风镇在2001年动员5户农户种植非洲菊9个大棚,由于经济效益高,现已发展到500多大棚。2005年又引进试种康乃馨共281个标准大棚。这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1基本情况

1.1种植地点东风镇是以农业为主的镇,地处省城近郊,人均耕地只有0.04hm2左右,主要由洛湾、乌当两个四面环山的坝子组成,土地肥沃,年均气温14.6℃,平均海拔1100m,年降雨量1179mm,有南明河、鱼梁河、雨洞河等主要河流迂回交汇于两个坝子。无霜期长、气候湿润、水源齐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种植非洲菊、康乃馨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基础条件。

1.2发展情况从2001年起。在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引进试种非洲菊9个大棚,经不断努力现已发展到500多个大棚。康乃馨种植从2005年2月开始筹建。由于当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有0.04hm2左右。大部分农户需租赁他人地块修建大棚,每公顷地年租金16500~18750元;每户修建1个大棚需1500元(每个大棚国家投入3900元)。4月份开始种植,8月份止。共有马斯特、达拉斯、佳农、卡曼、红芭、浅粉芭芭拉等21个品种281个康乃馨标准大棚。2005年4~5月份所种植的第1批花苗1茬花已收完,2茬修剪后正好可投产上市。2005年6~8月间所种植的第2批花苗1茬花收完时,2茬花正值花苗期。总体的鲜花销售市场较好,部分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

2年均每公顷种植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以10户农户调查为依据。国家投入不计入成本。

2.1非洲菊苗投入54000株×0.9元÷3=16200元(3年一换);翻犁田土投入744元;腐质土、农家肥、化肥投入12786元;大棚换膜折旧、套袋投入10575元;农药投入83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人3663元;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2122.5元;购种苗运杂费用6336元;建棚土地租金18000元;人工投入1632个×20元=32640元。共计投入118215元。

2.2康乃馨苗木由国家无偿提供。翻犁田土投入744元;底肥腐质土、沼液、农家肥、化肥投入12657元;大棚膜折旧、花卉套袋10350元;农药投入6898.5元;机械耕地、浇水用电、油投入1890元;购抽水、打药等机械折旧投入1842;农户建棚投入折旧45个×1500元÷10=6750元(每公顷需建45个大棚,10年一换);定植桩、网投入9900元;购种苗运杂费用2415元;租用土地投入18000元;人工投入1809个×20元=36180元。共计投入107626.5元

3经济效益

3.1非洲菊非洲菊1年12个月都产花,产花量52182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3.32元/扎,销售收入173244.24元,年均纯利润为55029.24元/hm2。

3.2康乃馨根据不同品种,种苗平均每14~16个月一换,产2茬花。年均产量68805扎/hm2,每扎20枝,销售价2.49元/扎,年销售收入171324.45元,年均纯利润为63697.95元/hm2。

4社会效益

种植非洲菊、康乃馨花卉。一是可以缓解部分农村地少而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就业实际问题,同时美化人们生活,增添节日喜庆。二是可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第5篇: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新业务;投资效益评估模型;成长性;收益性

1、引 言

1.1新业务相关概念

电信新业务是相对传统的电信业务而言的,是指在电信新技术的推动下,新出现的、满足用户新需求的、具有新的功能和新的使用价值的电信业务。

本文里的新业务对应的是移动公司内部统称的数据及信息业务,包括语音增值业务和数据业务,数据业务包括短信数据业务和非短信数据业务。

本文只对个人新业务进行讨论,不涉及集团以及家庭产品。

1.2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电信行业收入增长速度快速放缓的趋势下,运营商需要优化投资战略,调整投资结构,着力提高投资效率。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精细化的客户需求的发展,新业务种类越来越多,其相应的平台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软硬件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些新业务的投资是否带来足够的效益,这些业务的发展是否必要,也越来越成为困扰各运营商的难题。本文旨在建设新业务投资效益评估模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种方法。

2、新业务分类界定

借鉴BOSTON矩阵(BCG Matrix)构造思路,本文从成长性与收益性两大维度将新业务项目分为收入类、战略类、粘性类、普通类等类别。新业务分类坐标体系图如图1所示,新业务各分类定义如表1所示。

3、评估模型的构建

3.1模型功能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者在决定种类繁多的新业务项目的投资顺序时提供参考依据,优先安排成长性好、投资效益好、回报率高的新业务项目,进一步调整新业务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方向,着力提高投资效率。

评估模型的具体功能包括:

(1)有效评估指定新业务的成长性(可以包括业务发展、影响力、可持续性等);

(2)有效评估指定新业务的收益性(可以包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有效评估指定新业务类别以及不同投资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3.2模型建设

具体建模流程如图2所示:

・头脑风暴法产生成长性与收益性两个维度指标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选定模型构造方法,在选定方法总结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备选指标体系

・GAHP方法进行指标选择以及指标权重的设置

・构建成长性和收益性两个维度公式

・构建尚未开展的新业务使用模型

(1)指标生成与筛选

头脑风暴法产生成长性与收益性各类指标,按照筛选指标的原则进行指标选择:

1)针对性原则。即指标是针对本文研究目的进行选取的。

2)全面性和独立性原则。即指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能简化指标体系,又能全面集中地反映新业务运营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状况,同时各指标间又相互独立。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所涉及的数据比较容易得到和计算。

4)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区域间、时间上的可比性。

经过指标筛选,最终确定的成长性的定量方式指标如表2所示:

经过指标筛选,最终确定的成长性的定性方式指标如表3所示:

经过指标筛选,最终确定的收益性的定量方式指标如表4所示:

经过指标筛选,最终确定的收益性的定性方式指标如表5所示:

在最终确定指标之后,按照GAHP方法(群体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从而生成成长性维度和收益性维度的计算公式,这里不再赘述。

(2)模型完善

下面对完善模型做详细说明。全新业务,即尚未开始商用的新业务,由于尚无实际运营数据,因此对其应用分类模型,必须以现有业务中的类似业务作为参考,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完成分类模型的指标计算和结果取定。其操作过程如下:首先从已有业务中选取与全新目标考察业务相近的3-5个业务,组成类比业务候选类集;通过相似性类比筛选模型的判别,从候选类集中选出一个最佳类比业务(如直接判别中有若干类比业务无法区分,则进一步使用附加判别过程);参考最佳类比业务与全新业务可操作的直接取值指标,完成全新业务的指标体系计算;最后通过分类模型对全新业务进行分类判定。具体判定流程如图3所示:

(3)模型应用流程

建模完成后,模型应用的流程如图4所示。

4、小 结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GAHP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类比法、BOSTON矩阵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和因果分析法。

本模型的技术优点包括:

(1)可以反映业务平台投资的成长性空间:本方案中除了考虑业务的收益性以外,还考虑了业务的成长性因素,通过建立包括业务增长率、业务渗透率、业务积极关联度、影响力、可持续性等在内的一组业务成长性指标,对业务的成长性进行分析,确保了项目评估的全面性。

(2)可以对未开展新业务进行分析:本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对尚未开展的全新业务的评估方法,对于全新业务由于缺乏历史统计数据造成的定量指标的缺失问题,通过建立该业务的类比业务候选集和标杆业务来选定指标,以最近似业务标杆的方法来判定该全新业务的特点和业务类型。

(3)可以反映业务平台的建设为公司带来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本方案中对于业务收益性的评估中,增加了社会效益指标;在成长性评估中,设置了业务影响力、业务可持续性等指标。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的设置,可使得评估的结论更加全面和完善。

(4)主客观相结合进行新业务投资效益评估:可以综合行业专家和业务使用者两方面的主观判断,弥补定量数据分析的不足,对新业务的成长性和收益性作出合理评估。

参考文献:

第6篇: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产业结构

铁路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足发展后,营业里程从1949年最初的2.18万公里发展到2012年底的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运输网络。

一、我国铁路网发展情况

随着区域的发展,铁路也随之发展,铁路的发展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宏观层面的铁路网规模方面看,根据综合各省市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空间分布特征划分区域,衔接空间经济节点的必要路网结构的铁路基础路网的连通情况如表1所示。

二、铁路运输评估指标的选取及实例分析

对铁路交通在改善区域社会发展方面作用的分析可知,铁路交通价值评估主要包括对铁路交通效益的功利性及超功利性效益评估。其中功利性效益包括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四部分内容;超功利性效益评估主要包括铁路交通的扶贫效益及公平享用、人文效益等方面。

铁路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是对铁路交通在经济发展及人民的就业、收入、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稳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居民出行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对项目区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效果。

1.促进经济增长

铁路运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铁路运输通道更是支持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客运专线的出现,必然会对铁路运输通道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沿线的区域投资环境及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也会铁路运输通道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表1 铁路基础网发展情况表 表2京广铁路通道GDP与运输指标

通过对表2中京广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GDP)与京广铁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关性达到0.957和0.918,体现了极高的正相关性。

2.优化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铁路运输成本低,使劳动密集型和高消耗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逐渐使中低端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对京广铁路周转量与通道沿线城市三产增加值的相关性研究,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表明铁路运输通道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3.促进就业状况的改善程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实现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投资铁路交通项目建设大大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铁路交通项目建设还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4.促进新兴产业带的形成

新兴产业带是以铁路为基本走向并向铁路两侧延伸扩展,产业群体相对集中,经济发展高于周边地区和当地水平的带状区域。产业带一般在铁路通车三到五年后,城市沿铁路走向延伸发展。

5.促进地区自然资源开发评估

铁路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了运输服务的支持,为经济潜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动力,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生产部门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成本,生产部门在获利的同时有可能会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使自然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6.促进国土开发和土地增值

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稀缺性大,也易产生价格波动。在铁路沿线,铁路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水平和投资环境,从而改变了区域的投资需求,使得沿线土地增值。交通的便捷性,是衡量土地是否增值的主要因素之一。铁路沿线区域区位价值的提升,更在沿线造就了房地产、商业、文化旅游等一批新兴产业,对这一指标应采用区位分析法进行分析。

7.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交通基础建设是发展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偏僻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搭桥铺路、吸引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如京津城际开通后,天津市仅2008年国庆期间,京津城际完成旅客周转7万人次,天津各精品旅客路线的客流量比京津城际开通前增长3.5倍,48家主要商业企业销售超过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

8.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铁路项目的运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沿线区域的区位优势,增加外商的投资力度,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这一效益形式的评估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其中对外资和外贸的影响可从吸引外资效果和外贸效果来反映。

9.提升应急运送能力

铁路运输通道往往是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客运专线的出现,不仅对加速资源密集型地区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地区间人员、物资和技术流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在紧急情况下国防、救灾物资和人员运送等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结论

本文从社会及经济效益方面对铁路交通的多元化效益评估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铁路效益评估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阐述及验证,为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邢小勤.我国铁路运输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 顾六宝,张凌洁.我国铁路经济效率的评价[J1.统计与决策.2008,04.

第7篇:效益评估范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条件价值评估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公共物品,具有巨大的外溢性效益,且主要表现为在外部宏观社会效益。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包括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目前的评估实例[1~3]只能对其中可量化的有形效益进行定量估算,但不能估算其中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由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简称cvm)能评估公共物品的总经济价值,可弥补目前评估方法对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不能计算的不足。为此,本文尝试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以期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抛砖引玉。

1 cvm概述

cvm是通过一系列问题诱导出人们对公共物品变化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简称wtp),最终获得公共物品总经济价值的一种重要和应用广泛的研究方法。cvm有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1)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2)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精心设计;(3)问卷调查;(4)数据汇总;(5)调查结果统计分析;(6)有效性检验。Www.133229.coM其中以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中推导平均支付意愿的计算模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对cvm问卷的精心设计能减少偏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此,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noaa)的cvm高级委员会就cvm问卷设计提出了重要的25条准则[4];根据这25条准则及国内外的一些经验[5~7],可得出下面几条主要原则用以设计问卷。

(1) 应通过多次预调查,来完善问卷的内容,改进问卷的设计。

(2) 调查问卷必须包括:①非市场物品(应向被调查者提供精确的信息);②支付工具(应采用被调查者熟悉且易于接受的支付工具);③评价背景。

(3) 根据noaa推荐应使用二分式问卷格式,即要求被调查者对给定的投标数(报价的数值)用“是”或“否”回答的诱导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模拟市场定价行为、降低策略性偏差。

(4) 根据noaa推荐,二分式问卷总样本数量不得少于1000份。

(5) 在确定二分式问卷投标数方面:①应采用被调查者较易接受的分类值,如(5,10,15),并遵守“各投标数之间差额的对数值相等”这一原则;②其最小投标数应使绝大多数人(90%)能接受,最大投标数应使绝大多数人(90%)拒绝接受。

2 cvm在轨道交通社会效益评估的的应用

由于cvm在评估公共物品价值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计量公共物品由于它的外部性引起的难以用货币量化的那一部分价值,所以同样适用于定量计算由轨道交通的外溢性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本文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cvm对其到2050年轨道交通规划目标实现后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旨在为科学地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2.1 研究对象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网络共有17条线路,总长约810km。这些轨道交通线路不仅密布于中心城区,而且还“放射”到卫星城镇,如长兴岛、崇明岛、嘉定、安亭、青浦、松江、枫泾、金山、海港新城和空港新城等,使上海市郊区和中心城区通过轨道交通网络紧密地联成一体。未来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由市域级快速线(r线)、市区级地铁(m线)和市区级轻轨(l线)三个层次组成。r线主要连接市中心和市郊卫星城;m线主要穿过市区繁华的中心地带,并和r线融为一体;l线则主要活跃于城市内人口密集度较低的地区,作为m线网的补充。

2.2 cvm问卷的设计和调查

2.2.1 cvm问卷的设计

通过多次预调查完善问卷内容,可以增强cvm结果的可靠性。根据mitchell[8]等总结的cvm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确定本次问卷的三大部分为:(1)简述上海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纲要,给回答者构建假想市场做铺垫;(2)条件价值评估问卷的核心部分,通过一系列诱导问题,最终引导出人们的最大支付意愿;(3)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信息。本次调查问卷为二分式问卷模式,其总样本数量为1100份。基于文献[9]和支付卡式预调查结果,本次问卷的最小和最大的投标数分别为1元、300元。各初始投标数值分别确定为:1、5、10、15、20、30、50、75、100、150、200和300。总样本数量1100份在各投标数上基本平均分配。

2.2.2 cvm问卷设计与调查中的偏差分析与处理

对cvm问卷的偏差分析和处理是cvm研究的重要步骤。本次cvm研究可能存在的主要偏差及其避免方法说明如下。

(1) 假想偏差:此偏差是cvm的根本弱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完成调查问卷与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因此为充分模拟市场,进行了62人参加的预调查完善问卷,并以匿名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2) 支付方式偏差:由于设计支付方式的不当会导致偏差,因此设计了缴税、捐款等多种支付方式,由被调查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支付方式。

(3) 投标起点偏差:由于投标起点的高低会被回答者误解为“适当”的支付意愿范围,因此通过预调查确定这种投标格式的起点值以及数值间隔与范围,以减小起点偏差。

(4) 模仿市场行为偏差:由于二分式选择问卷模式最能模仿市场行为,因此采用此问卷模式。

(5) 策略性偏差:部分被调查者会对调查者存在警惕心理,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支付意愿,故在调查过程中采用激励亲合机制,向被调查者说明公众投资只被用来建设轨道交通,从而减小该偏差。

(6) 调查方式偏差:由于面对面是最精确的调查方式,因此在调查中采用此调查方式。

2.2.3 调查过程和调查样本统计

2004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地学组全体研究生在上海市域的浦东、卢湾、普陀、徐汇、南汇、宝山、静安、黄埔、杨浦、闸北、松江、青浦、金山、嘉定、虹口、奉贤、崇明、闵行和长宁等地分别进行了街头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使被调查者基本上覆盖了上海市,所以此问卷具有cvm所要求的广泛代表性要求。

在发放的1100份问卷中,除乱答、漏答的外,有效问卷为1042份,占总样本数量的94.7%。其中:610个被调查者有支付意愿;201个被调查者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支付意愿;231个被调查者具有零支付意愿。

2.3 cvm问卷结果分析

2.3.1 平均支付意愿的估计模型比较分析与计量经济学检验

cvm研究中,支付意愿决定于被调查者的支付能力,而支付能力与个人社会经济信息变量(如收入、年龄、文化程度等)相关。因此借鉴国外一些经

以表1中两模型的评价参数(-2ll,cox&snellr2,nagelderker2)进行比较,可知log logit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从图1也可以直观地看出log logit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同意率随投标值的变化规律,与国外实例证明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们的需求曲线[13]。因此本文采用该多变量log 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拟合。

由表1的log logit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知:

(1) 解释变量xinc/的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且有显著的影响水平,这说明月收入水平对支付意愿具有很大影响。

(2) 投标数的估计系数为负,表明投标数越大,回答“是”的可能性越小;收入的估计系数为正,表明收入越高,回答“是”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与常理相吻合)。

(3) 解释变量xage和xedu对概率回归方程呈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在收入水平允许的条件下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于轨道交通建设都有正支付意愿,即反映了他们都能意识到轨道交通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解释变量xfav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则说明没有把轨道交通作为最佳出行工具的人群由于能认识到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正支付意愿。

由于cvm应用到轨道交通社会效益评估的实证案例很少,难以进行对比检验,但可采用计量经济学检验法。计量经济学原理对cvm的检验是决定cvm有效性关键因素之一,它通过对支付意愿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的相关结果是否符合计量经济学原理来判断cvm的有效性。本文的cvm应用研究中,从表1可知,xinc、xage、xedu、xfav等回归系数的符号与计量经济学预期结果一致,完全符合计量经济学原理,说明了本次cvm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2.3.2 平均支付意愿的估算

在进行本次研究的人均支付意愿估算时,笔者考虑到:(1)为避免计算平均支付意愿在(0,+∞)上进行积分可能会导致结果上的“大尾效应”[14],本次研究通过预调查科学地设计了投标起点值,使界定支付意愿的分布范围(0,300)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根据以上得出的结论,以个人收入、投标数、年龄等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多变量的log logit模型拟合效果更佳。

因此,利用上文得到的log logit模型(即式(2)),以[0,300]为区间进行积分,可得人均支付意愿为:

其中数据来源于表1中log logit模型回归结果,b1=-1.479;rb为其它独立变量的回归系数与各自均值乘积的和再加上常数项b0,即rb=7.422×0.906-1.859×0.150+0.722×0.164+2.262×0.104-0.954=5.844。

2.3.3 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远期规划的社会效益

由于本案例的估值问题加设了一个“不确定”的选项,故对此选项有两种处理方法:(1)把此选项的人群作为“不同意”人群进行处理,即认为此人群的支付意愿为零,因此可认为有支付意愿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58.5%,如把样本扩展到整体,可以认为上海全市有58.5%的人对建设轨道交通有正支付意愿,即具有正支付意愿的市民为979.16万人,作为最保守估计,相应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则为82.02亿元/年(以2004年价格计算,下同);(2)不考虑此人群的回答情况,即认为他们的支付意愿为平均支付意愿值,因此可认为有支付意愿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72.5%的人对建设轨道交通据有正支付意愿,则具有正支付意愿的市民为1213.48万人;作为估值的上界,相应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为101.65亿元。由此可得到到205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实现后的社会效益为每年82.02亿~101.65亿元。

4结语

用cvm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尚属首次。通过本次实例证明了cvm在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评估中的可行性,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合理量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次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的社会效益为每年82~102亿元,并通过了计量经济学的有效性检验。尽管无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作出精确的评估,但仅作为一个数量级的估算,vm评估结果仍然是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世勋,陶小马.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1):1~5

2 陈 佐.城市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铁道科学,2001(6):126~132

3 3 龚文平,刘卡丁.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5):62~65

4 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reportofthenoaapaneloncontingentvaluation.federalregister,1993,58(10):4601~4614

5 batemanij,langfordih,turnerrk.elicitationandtruncationeffectsincontingentvaluationstudies.ecologicaleconomics,1995,12(2):161~179

6 fischoffb,furbyl.measuringvalues:aconceptualframeworkforinter pretingtransactionswithspecialreferencetocontingentvaluationofvisi bility.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1998,1:84~147

7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等.运用信息熵理论研究条件估值调查中的抽样问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3):130~133

8 mitchellrc,carsonrt.usingsurveystovaluepublicgoods:thecon tingentvaluationmethod.washington,dc:resourcesforthefuture,1989

9 leechoongki,hansangyoel.estimatingtheuseandpreservationvaluesofnationalparks,tourismresourcesusinga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tourismmanagement,2002,23:531~540

9 hanemannwm.welfareevaluationsincontingentvaluationexperimentswithdiscreteresponses.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84,66(3):332~341

10 hanemannwm.discrete/continuousmodelsofconsumerdemand.e conometrics,1984,52:541~562

11 robertpb,alokkb,hankjs.ajointinvestigationofpublicsupportandpublicvalues:caseofinstreamflowsinnewmexieo.ecologicaleco nomics,1998,27(3):193~195

第8篇:效益评估范文

李 芳

目前,医院大多采用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级次,医院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由院级考评指标和科级考评指标组成。

一、院级成本核算效益评估指标

院级成本效益评估工作常与财务经济活动分析同步进行,因而成本效益评估指标与财务分析指标也有一定的联系,它着重从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管理水平的角度来考核评价投入产出的效益。通过对医院成本管理的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能够预测医院经济运行发展的未来趋势,及时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实用的管理信息。院级人力成本效益评估指标主要有“人员经费增长率”和“人均收益率”。人员经费增长率是指医院人员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经费比上年增加的比率。其公式为“人员经费增长率:(本年度人员经费总额一上年度人员经费总额÷上年度人员经费总额×100%”,分析评价时可以剔除国家正常调整工资造成的影响因素。医院的人员经费增长幅度一般不得超过当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也不宜超过医院总业务量增长幅度。在医院总成本中人员经费的变动对成本升降指标的影响是与业务量的大小有关联的,在评价时要进一步分析。人均收益率体现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职工创造的平均收益水平,其公式为“人均收益率=医院收益÷实有职工平均数×100%”。人均收益率也是一种全员劳动效率的货币表现形式,表明每职工的工作能力创造的业务收入,评价时要结合社会行风评议和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特别是其中的药品收益数额,要对其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和药品进销差价率进行综合分析。人均收益率太高可能涉及到医疗质量和群众利益问题。

物力成本效益评估指标以“资产收益率”和“百元设备资金收入额”指标为主。资产收益率是指医院资产一定时期内的创益水平,其公式为“资产收益率=医院收益÷医院总资产×100%”。该项指标可以计算如总资产、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等的创益能力,评价时可结合“资产负债率”指标进行分析。对非营利性医院来说,一般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30%,并且要低于资产收益率,否则其收益带来的实利不足以抵消负债造成的负担。百元设备资金收入额指设备平均总值所造成的百元业务收入额,其公式为“百元设备资金收入额=业务收入额÷设备平均总值×100%”。设备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中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包括医疗设备(检查、治疗用的设备)、药品部门设备(制药、煎药等设备)、行政后勤部门的设备(洗涤、发电等设备),综合效益评估可以侧重于医疗设备。

管理成本效益评估指标主要有“成本收益率”和“管理费用率”。成本收益率是医院一定时期的成本费用与收支结余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收益率=收支结余÷全部成本费用×100%”,该指标反映了医院成本支出水平,即所得与所费的比率,体现了增加结余是以降低成本费用为基础。这些指标的数值越高,医院的收益越好,劳动耗费的效益越高。反之,劳动耗费的效益越低。管理费用率指医院管理费用占全部成本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全部成本费用×100%”。管理费用率能反映医院管理的总体情况,一般我国医院的该项指标基本上都在30%左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管理成本的耗费在小同性质的医院有不同的表现。据调查资料表明,民营医院、公立营利性医院的该项指标明显低于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因此,其主观因素还是医院的管理水平能力。评估该指标时,可以对医院管理层和职能部门领导人提出质疑,促进其改进工作,合理利用内部资源,降低消耗。

二、科级成本核算效益评估指标

科级人力成本效益评估要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结合,针对科室内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水平状况建立以人力成本、工作数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相联系的系列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就人力成本效益评估指标来说,以“人均费用率”(科室总费用÷科室平均人数)、“人均业务收入”(科室业务收入÷科室平均人数)和“人员费用占总费用比例”(科室人员费用÷科室总费用)指标为主。“人均费用率”表示科室人员平均成本支出情况,“人均业务收入”体现科室人员在一定支出基础上的平均创收能力。“人员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则是以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来揭示科室人力资源配置与科室业务特点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关系。比较同一科室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科室的同一时期的这几项指标,同时可以结合一些非货币指标,如人均业务量、差错事故发生率、治愈率、好转率等进行考核评价,进一步还可以用“陪护率”(每百名住院病人的陪住护理人员数)等指标来评价护理人员投入情况。使用这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把每个人的工作绩效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容易理清科室人力资源结构情况,观察个人岗位与业务能力是否适应以及科室的技术力量、梯队状况,避免人力资源利用上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对于后勤科室的人力成本效益评估,主要以其产出与付出的人员费用比值大小为考核评价内容,可以细化到具体部门,如锅炉房人均产气量等。

物力成本评价指标由“药品比例”、“专用设备收益率”、“卫生材料收益率”组成。“药品比例”指科室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其公式为“药品比例:药品收入÷业务收入×100%”。虽然在科室经济核算中为了适应药品核算改革和调整收入结构、降低药品使用比例的管理需要,小计或小比例将药品收入计入科室的总收入,但在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时,“药品比例”仍应作为科室药品管理绩效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以促进科室规范合理用药。医用设备效益评估指标是“医用设备收益率”,其公式为“医用设备收益率=医疗收入÷医用设备平均值×100%”。医用设备效益评估不仅要结合专业设备的“收益率”、“完好率”、“使用率”来评价定性,还必须考核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管理标准的执行和完善情况,评价设备及时准确的动态监控程度和医疗设备综合效益达到最优化的程度。专用设备可以分类进行效益评估,以确保设备效益评价的合理准确有效,如将使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的拍片X光机、彩色B超、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列为A类进行效益评估,将虽然使用率高,但投资回收期长的核磁共振、高压氧舱归为B类,将使用率不高、但属于急救必备的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列为C类,同时将设备的不同使用特点融入评价内容,在评估时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卫生材料成本效益指标中,“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成本费用”指标是成本评估中最能反映投入和收益关系的指标。卫生材料是指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为检查诊断、治疗手术所需消耗的材料,它是构成变动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对降低服务成本有重大作用,特别用于在不同科室之间进行卫生材料消耗对比分析时,能够体现

科室卫生材料管理控制的水平,促进科室在节约使用卫生材料的同时,注意其他引起卫生材料消耗增大的因素,如霉烂、变质、丢失等。

诊疗成本效益评估是从病人经济负担的角度来评价医疗服务产出效益。诊疗成本效益评估最常用的指标是“平均床日费用率”和“平均病种费用”指标,可以结合“出院者平均费用”和“每门诊人次费用”指标进行评价。在科室管理中“优质、高效、低耗”是管理的宗旨,平均床日费用指标能非常明晰地表现科室的费用转化结果,提示科室应把床日消耗费用降到何种程度。诊疗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一是控制床日平均费用,以较少的投入实现最佳收益,把平均床日费用降到最合理的范围。“平均病种费用”指标作为病种成本效益评估的主要指标,它的核心指标是“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的上升与下降在剔除药品因素外,主要在于控制医疗费用,其重点应放在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施治方面。评价时应从平均费用构成情况中对大型医技检查费用给予关注,考查大型检查项目中的阳性率,以此来评定平均住院费用中的大型检查费用所占比例是否合理。平均住院日是衡量科室医疗资源利用水平的指标。在医疗服务中,不同病种和病种本身的复杂程度与平均住院天数的延长存在一定关系,同时医疗诊治行为与平均住院日也有密切联系。医院能够通过预防院内感染、准确诊断率、提高医疗质量的途径来努力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虽然不是货币表现形式,但它的实质如同货币的价值,缩短了住院日直接体现的是减少平均日住院费用。因此,平均住院日也能反映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情况。

浅谈医院科室成本责任制

王 妹

科室成本责任制是指医院内部为有效进行成本管理,根据各部门、各科室的不同性质和职责所制定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根据医院业务性质和特点,医院科室成本责任制可分为医疗科室成本责任制、医技科室成本责任制、后勤保障科室成本责任制、职能科室成本责任制。该体系的建立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医院内部控制、考核和管理的需要设置责任单元。责任单元按控制范围可分为两类:成本单元和收益单元。成本单元是指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内部责任单位,即只考核所发生成本费用,而不考核其收入的责任单位。此类责任单元主要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医疗辅助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其他不直接取得医疗收入的科室。收益单元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益负责的内部责任单位。此类责任单元主要包括医疗科室、医技科室等。

其次,将目标成本自上而下按照医院的组织机构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中心。目标成本分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照管理层次分解,即按成本组织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二是按管理职能分解,即将成本在同一管理层次按职能部门分解。此外,还应根据年度目标成本计划,将目标成本进一步分解为月份和季度财务预算。目标成本一旦确定就须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不能随意修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成本分解并非是一次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循环,不断地修订,有时还需要修改前面的目标成本,以维护目标成本的客观性。目标成本确定和分解后,还要分清各责任部门的职责,以杜绝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

再次,根据成本费用的不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法。例如,医疗科室方面,各种仪器设备、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试剂、卫生被服等实物要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交接班时要清点数量。为减少感染的发生,一次性医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能因一次性医用材料单位价值低而忽视其管理,应加强临床使用规范管理,建立详细登记使用制度。医技科室方面,应按开展的医疗收费项目分类,实行标准化操作;建立专管专用或专管共用制度,严格维修保养制度和安全使用规定;严格监视使用率、耗损率。

最后,建立成本分析和成本汇报制度,使成本分析日益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成本分析和汇报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分析汇报内容与其责任范围一致;分析汇报信息适合实际需要;分析汇报时间符合制度要求;分析汇报列示简明,清晰,实用。通过分析成本升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揭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监控、分析和目标成本产生重大差异的成本项目,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发展有利差异,消除不利差异,解决关键问题。此外,还应科学处理好奖罚关系,制定灵活的分配办法,使成本控制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联,提高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建议

吕满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医院形成了新的资产来源结构,使其财务管理面临着新形势。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目前,只有从宏观上进行改革,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才能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转变政府职能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卫生部作为医疗卫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其权力的集中并不利于医疗体制的发展。政府应实行权责分离,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实行精细财务管理。要实行经营管理上的精打细算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具体包括:(1)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负责制有利于单位内部统筹安排经费预算,保证重点事项的资金需要,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2)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医院总体效益的好坏,来源于各医疗科室的经济效益。为使各医疗科室获得较好的经营效益,医院应实施院、科两级领导责任制。财务科作为全院的经济管理中心设立责任会计中心,负责全院的经济核算工作,直接对总会计师负责。各业务科室定为二级责任单位,科主任承担相应经营管理责任,是二级责任中心的责任人。责任会计通过对各二级责任科室的工作量、业务收入、业务支出及收支结余进行预算来分析其工作效率、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三要适应时展需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技术发展加快,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在财务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国际网络化的形成,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其他方面,如计算机、金融、税收、经济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预测、判断、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不只是一个“核算型”人才,而应该是一个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知识型人才。作为财会人员,必须在不断更新

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与财务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医疗单位的在职财会人员应当自觉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便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四要完善成本管理措施,执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医院的目标是生存、获利、发展,这些目标要求医院财务管理方法科学、合理。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目标的实现。医院要结合各自管理的实际情况,推行具有本院特色的责任目标成本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临床、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目标成本,作为医院控制成本的标准;第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将医院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责任目标的差异,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加强医院成本的事中控制;第三,在会计期末,各临床、医疗科室等责任单位计算出各自的实际医疗成本,并与责任目标成本加以比较,揭示其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查明责任归属,作为评价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为未来医院成本管理和降低医院成本指明方向。

五要面向市场投资,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医院应以对内投资为主,主要进行新产品的试制、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人力资源的培养。目前医院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以及技术型人才,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医院在资金投放上,可以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在规范项目投资程序上,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改革医院会计报表的意见

王理国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承包制”、“租赁制”等多种经济管理形式在医院中逐步推行,很多县、乡两级医院已实行了成本核算。然而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报表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医疗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进行经济分析、对比,从中总结经验,更合理地使用卫生资源,取得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适应目前医院改革的需要,笔者建议在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的前提下,对医院报表进行如下改革:

1、规范明细科目设置,增编管理费用明细表及分摊表等辅助报表。增设“上级补助支出”一级科目,“在加工材料”、“其他支出”可借鉴“医疗支出”设置明细科目,有利于管理费用分摊至对应明细科目,也方便增编报表的自动取数。借鉴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和基金变动表,增设管理费用明细表及分摊表、经营收支明细表、上级补助收支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和制剂生产成本费用明细表,根据总账、明细账等资料编制,用于反映管理费用开支和分摊情况、经营收支结余和上级补助收支结余情况,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医院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同时为院长提供全面、准确的医院运营、经营情况等信息,以便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增列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规范资产核算,确保资产真实。(1)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下方增列累计折旧项目,取消固定基金项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设立“累计折旧”一级科目进行核算,并按设备名称设置明细账,以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净资产项目反映医院实际拥有的净资产,具体核算办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对专用、贵重设备按单项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中电子、光学类设备采取加速折旧法),其他固定资产按类别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在计提期限上,按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对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对超期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续提,并在备查簿中登记,作为更新设备和考核的参考依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2)在资产负债表累计折旧下方增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设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其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做反方向分录。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减项列示在其下方,以便真实反映医院当前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或市价情况。增列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可以真实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以及当前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有利于为医院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3、全面披露会计信息,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不同需要。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现金流量表,借鉴企业现金流量表编报,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流量净增额,更好地披露医院运营资金流向和现金流情况,增加或有事项的披露,能更好地揭示医院可能面临的损失,提醒经营者尽早寻找对策。全面披露会计信息,增加会计报表使用价值。提供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收支汇总及明细表,以便报表使用者进行纵向比较,更好地了解医院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和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以便为投资决策作出正确判断。

4、将收入支出总表由单步式改为多步式。现行医院收入支出总表采用单步式核算方法,未能反映出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在单步式核算方式下,收入支出总表分为“收入”、“支出”、“收支结余”三部分。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其他支出等;收支结余是两者的差额,单步式收入支出总表不能区分费用与收入配比的先后层次。改用多步式后收入支出总表步骤如下:第一步,用医疗收入减去医疗支出,计算医疗收支结余;第二步,用药品收入减去药品支出,计算药品收支结余;第三步,计算出当期损益,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损益=医疗收支结余+药品收支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一财政补助支出+上级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支出+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第四步结余分配与第五步期末待分配结余与原报表相同。采用多步式收支结余总表,能够直观地反映医疗收支、药品收支等医院经营状况,便于投资者及其他报表使用人理解,也便于医院对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不同医院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收入支出总表有利于预测医院今后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对医院管理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

5、设立无形资产项目,反映医院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合计项目下增列无形资产项目,并设“无形资产”一级科目进行核算,主要用于反映医院人力资源为医院创造的增值部分。由于我国医

院目前均未实行股份制,无法科学、合理计算其具体金额。故如何科学合理地具体计量无形资产,这是在卫生领域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内容。

文化环境与会计价值观

姚正海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道德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难以描述或衡量。但是,文化可以被细分为多种量度,每个文化量度都可以被描述、衡量和量化。荷兰学者Hofstede列示了四种文化量度。(1)权距的大与小。权距是指等级制度以及在机构和组织中对不平等的权力分配被接受的程度。在大权距的社会里,人们生活在等级制度下,这种制度使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等级中,而无须更多理由。而在小权距的社会里,人们努力争取平等,并要求为权力的不平等作出解释。(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指一种松散的社会结构,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甚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而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紧密的社会结合形式,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3)对不确定性规避的强与弱。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社会成员在多大程度上对不确定或含糊的事感到不安。在强烈回避不确定性的社会里,人们的行为和信仰严格遵从法律法规,不能忍受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想法。在微弱回避不确定性的社会里,气氛相对宽松,有一种自然的相对安全感,人们的行为不一定遵循特定的原则,违例行为容易被接受。(4)阳性化与阴性化。通常来讲,阳性化社会更强调成就感、独断、英雄主义、比较自信,其传统的价值观是业绩和现实的成就。相反的,阴性化主要看重亲属关系、友好气氛、与领导和其他人和睦相处等,其传统的价值观是融洽的关系和彼此关怀。在Hof-stede列示的几种文化量度中,对会计影响最大的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不确定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影响会计核算的动机,会计规范更加关注利润的计量和披露,还影响到人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来自于上层的规范和控制,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承受风险。而在一个高度回避不确定性的国家里,制度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规范与法则倾向于明确性和指示性,内容尽可能详尽、严格和全面。

Gray扩展了Hofstede的研究,提出一个联接文化与会计的框架结构,列出了四种会计价值观。(1)职业化与法律控制。职业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更依赖于个人的职业判断和行业自律。一般说来,这与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相联系,人们倾向于独立自主,不拘泥于有关法规的规定,在一些权距较小的文化氛围中更容易被接受。法律控制是指会计核算更依赖于并严格遵循明确的法律规定与控制。这是集体主义或权距较大的文化背景下最流行的会计核算价值观,会计实践中依法执业、有法必依,执业者很少作出独立的职业判断。(2)统一性与灵活性。统一性是指会计实践倾向于在公司之间保持一致,并不随时间改变而变动。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将一切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纳入会计法规程序,予以统一规范,这与规避不确定性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灵活性是指会计实践因公司不同而产生差异,并随环境变化而不断修订。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下放到会计主体,对会计实务尽量避免作出过于详细的规定。(3)保守主义与乐观主义。保守主义指会计核算选用谨慎的方法,以应对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这与规避不确定性的文化氛围相联系。乐观主义则偏好于采用有一定风险的方法来处理未来的不确定事项,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极有可能流行较为乐观的会计计量方法。(4)保密性与透明性。保密性是指财务报告中倾向于保密和有限制地向公众披露企业的信息,这种会计价值观与权距较大及规避不确定性的文化要求相一致。透明性则在财务报告中偏好于自愿地、充分地向公众披露企业的信息,这在权距较小的社会具有普遍性。会计价值观直接影响会计制度的发展,通过把文化环境与会计价值观结合起来,能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以及信息披露等会计实践。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体系都不可能超脱其文化环境的熏陶而独立存在,即每个国家的会计体系在其发展形成过程中都会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会计理念,以其特有的语言文字描述和传播会计信息,按照其道德规范和习惯处理会计业务。文化环境与会计价值观的内在有机联系为正确分析、定位我国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主张礼治和伦常关系的儒家文化,并有一段很长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历史。从总体上看,我国所处的文化环境具有权距较大、崇尚集体主义、高度回避不确定性、呈现阴性化的特征。其会计体系倾向于较低程度的职业化、高度统一性和高度保密性,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采用相对保守的谨慎方法。我国会计人员普遍认同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专业判断不受重视,行业协会影响较小,会计人员对公开会计信息较为敏感,对由于披露会计信息而引起的风险,包括公众的质询、股价的变动感到不安。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表现出偏重求同性、强调一致性、较多采用规范法、缺乏创造性等特点。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需要我们从变化的文化环境出发,根据文化环境与会计价值观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来选择和发展会计体系。目前个人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应适当增加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空间,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意识;不确定性规避程度的趋弱,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与会计管理的自律性,客观上促使我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充分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会计信息的揭示倾向透明,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主体日益要求企业披露既全面又详细的财务报告,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管理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

论和谐会计的价值取向

马元驹

笔者认为,和谐会计的价值取向就是会计的公正性,和谐会计的理想图景就是构建一个惠及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和谐会计首先应当在会计行为和会计活动中遵循公正价值观,这是会计活动过程及结果对社会需要和社会利益的满足,即会计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会计公正的价值包括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公正的内在价值,即确立和保障会计过程和结果公正地保护至少不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任何一方的利益。“英国议会,特别是在1845年和1862年,明确认可了会计的应用有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事实上,会计所确保和实现的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公正的背后,都隐含着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公平对待。会计公正的价值在于通过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的公正使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多元利益关系达到一种博弈的相对均

衡状态,可以说会计公正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正因为如此,会计一直努力向社会宣示自己对会计公正思想和理念的追求。如Pacioli提出“会计长在,友谊长存”。又如“公正诚信为主,廉洁勤奋为归”被视为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潘叙伦先生提倡会计应当“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会计学家久马尔舍1944年为国际会计师设计的徽章图案就是由太阳――会计核算照亮了经济活动;天平――公平和资产负债表;曲线――意味着核算一旦产生将永远存在;还有座右铭“科学、信赖、独立”的图像和文字所组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台湾会计师公会和香港会计师公会的会徽图案中都有代表会计公正的表象符号――天平。会计通过这些表象公平的符号和标识,向全社会宣示的是其对公平的价值追求。显而易见,以公正为显著特征的和谐会计不是由会计理论工作者凭空构想或杜撰出来的产物,而是有着厚重伦理学基础。

笔者认为对于会计是否公正的评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当、合理与否的价值评判,即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公正的价值评价;二是会计学科本身所蕴涵的对公正的价值取向和伦理规范。具体说来会计价值取向包括:第一,对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平等对待;第二,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的公正设计;第三,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公正选择;第四,同样的会计交易和会计事项的同样处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改进措施浅探

刘 婷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是财政部门对会计领域进行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作为财政监督的特有方式,通过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然而,当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中存在检查人员素质偏低、措施不硬、方式单一等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监督职能。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确定为审计署特派专员办、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及地方财政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并由财政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公告。笔者认为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全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实施财政会计监督检查两方面。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各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专员办和地方财政监督检查部门作为专业财政监督检查队伍,有条件担当会计监督的执法主体,这是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是其他监督部门无法替代的。同时,应加强对监督检查的力度,并对违反检查条例的相关人员予以严惩,该处罚对受托检查的中介机构人员同样适用(在业务约定书有关责任条款中予以明确)。

二是完善会计制度建设。为了寻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了多项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存在的法规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时滞性”,会计准则、制度中存在“真空地带”,对于一些新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无据可依。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事项的会计处理会有相当大的主观随意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制度刚刚迈出了博弈的第一步,从制度选择来看,基本上是从政府的利益出发,这种选择必然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现象发生。对于博弈的另一方――企业而言,“假账林立”也就不足为奇。从监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属于事后监督。而经验告诉我们,事后监督往往比不上事中控制,而事中控制又不如事前完善。因此,真正要解决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面临的问题,必须从源头进行改进,即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会计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几个博弈的过程才能达到均衡,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会计制度,成为市场所普遍愿意接受的规则。因此,应根据当前实际及可能出现的新交易、新事项完善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度,使新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尽量减少“真空地带”的产生,并切实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另外,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不能仅仅从政府的角度去考虑,也要考虑企业的利益。考虑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的成本与收益,鼓励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单位,给予其适当的奖励;惩罚作假者,给予其严厉的处罚,使其造假的损失高于从中获得的利益。

三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注册会计师是会计信息博弈过程中的秩序维护者,充当着“经济警察”的角色。因此,其监督在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起步时间不长,因此目前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注册会计师有时不但不能担当起“经济警察”的角色,甚至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同谋”,破坏“博弈”的规则、秩序。因此,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CFO职业技能及培训之我见

高 天

所谓CFO职业化,是指我国的CFO群体或工作要和国外同行一样具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在我国,CFO的职业化道路刚刚开始,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技能上的差异。

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CFO,首先要具有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和迅速接受新事物的快速学习能力。现代的财务知识已经超过了会计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已经和金融、投融资、税务等各方面相互交融,成为一种“大财务”,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核算。其次,要具有熟练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能力。目前,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而且针对财务部门的信息化进程也在加速,如会计电算化的推广。CFO对于熟练地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有着独到之处。再次,CFO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CFO不能闭门造车,还需要懂得沟通,而且还要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主管沟通方面,应主动与上级主管就下一步工作进行沟通,以便统一思路,提高效率;内部沟通方面,在推进一些工作的时候,和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人员保持沟通,以便取得支持;外部沟通方面,应主动与客户联系,并将反馈情况及时传达给主管经理或相关同事。此外,CFO还要把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期企业规划以及短期预算相结合,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让企业所有员工认同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使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努力;还需要利用信息系统从财务数字中动态地、多视角地提炼出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并与经营部门协同运作,实时控制以保证企业高效运作等等。最后,CFO还要有全局观念。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总有一些突发事件无法明确地划分到部门或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作为CFO应该从维护公司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地去处理这些事情。

为提高CFO的上述能力,必须要加强其职业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

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及国资委下属的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全国开展的财务总监岗位资格培训工作在2005年6月正式启动。此次财务总监认证为企业财务高管人员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培训教育,包括财务决策与控制、融资与投资、企业并购、重组与公司价值评估等各门课程。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很好地弥补了目前财务培训和教育与现实脱节的不足。同时,通过财务总监岗位认证,还可以实现职业自律,强化诚信执业原则。除了参加培训获得证书外,还必须强调CFO的后续教育。只有注重了后续教育,CFO认证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CFO的水平,帮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强化措施

杨 菁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和评价时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以《会计法》为准绳,深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虽然会计数据的造假,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都要通过会计人员,但在许多情况下,造假的动机并非出自于会计人员个人的贪污舞弊,而是受到单位负责人的指使,其目的更多是欺骗国家税务部门,进行偷税、漏税甚至骗税,或者为了逃避国家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督,误导投资者,以虚假的公司形象不正当地参与资本市场竞争,或者为了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明确单位负责人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假报表负责,对企图钻会计政策空子、制造虚假信息达到非法目的的单位负责人敲响了警钟。《刑法》、《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中的法律责任更是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提供了强有力的制裁措施。从而杜绝或减少市场经济下“逼会计人员做假”这一公害,使“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建立以“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的,规范的会计服务市场信用体系。会计服务市场规范的信用体系就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亦从制度上保证“诚信”的会计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更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朱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第三,摆正位置,培养职业情感。每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和愿望,而自身价值则是通过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来反映和实现的。会计人员既然选择了会计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热爱会计工作。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能坚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依法理财,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计事业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会计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第四,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随着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同时,会计职业道德也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和提高会计职业技能。会计人员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又要学习会计专业理论、新制度、新准则,还要学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对会计职业道德有整体的认识。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并不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终目的,会计人员应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进行自我约束。会计人员受到利益诱惑的机会要比其他职业多得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经常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度量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言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不断摒除旧的道德观,不断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五,把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作为奋斗目标。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德才等各方面“先进”,才有资格“代表”,所以会计人员要使自己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献身苦干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职业经验、专业知识、智慧和才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才能越高,越具有“第一生产力”的素质,越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要使自己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必须坚持科学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使自己成为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代表,当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放弃自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会计人员只要时刻用实践“三个代表”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付之于行动,就能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从而树立起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会计专业集中毕业实习模式探讨

王祖山

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大,学校安排和组织毕业实习、实习单位接受毕业生实习都十分困难。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传统实习模式难以实施,大多数学校的毕业实习只得采用“自主联系,分散实习”的模式。该模式存在实习单位难落实,实习任务不专业、内部不集中,实习指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由此,本文拟构建一种“集中毕业实习”的新模式。

新的毕业实习模式是在分析“自主联系,分散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思路可概括为“内容整合、学生集中、专业指导”,称之为“集中毕业实习模式”。内部整合指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不同企业的典型业务和会计活动由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进行收集,收集的资料保持真实性和原始性,然后外聘有经验的专家将这些资料进行编撰,做到业务内容与真实企业活动相一致,岗位操作内容与材料要求相一致,材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综合性相一致,学生实习的票据与真实的票据的样式一致,要求编撰的实习资料可验证性强,整合后的材料做到完全仿真。学生集中是指将分散的、无组织的、自由活动的学生集中起来,让每一个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都有像在实习单位一样的实习机会,这样从根本上克服了毕业生无法找到实习单位的难题,缓解由此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专业指导指由退休总会计师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一般的会计岗位人员只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有些岗位的业务内容局限性强、工作面

窄、甚至只有几项业务;有些指导老师甚至对某些实习内容无法进行指导。企业总会计师全面了解企业会计业务,对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熟悉,专业水平高,但是他们工作繁忙,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来指导毕业实习生。因此,在实际实施集中毕业实习模式时,应聘请企业退休的总会计师,他们实际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又有闲暇时间,如果能发挥他们的余热,对毕业生实习的指导就能够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集中毕业实习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模式的内容、体系还有待完善、丰富和更新,以形式多模块、多层次的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要。(2)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还有待加强,目前的集中毕业实习改革主要是对学生业务内容训练,如果能将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作为模块纳入集中毕业实习改革模式中,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发展进程的提速。(3)如何将集中毕业实习基地建成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平台,建成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建成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一体化平台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准备审计中的运用

蒋 伟

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采用尽可能不高估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企业对所拥有的资产合理计提减值准备,对夯实企业资产,预防企业风险,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效绩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可根据拥有的资产质量,对那些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在具体运用会计估计时,有的企业随意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以达到操纵企业当期和以后损益的目的。为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把握以下关键控制点:

(1)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可在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基础上,结合存货的具体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因产品更新换代而积压原材料,原有库存材料已不能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发生足以证明某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时,如存货存在已霉烂变质、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可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也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坏账准备。以下情况发生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符合坏账确认的条件;预付账款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将计入预付账款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对企业因持有未到期应收票据,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将其账面金额转入应收账款时。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等情况出现时,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作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此外,因办理资产闲置、报废手续的周期较长,实际已闲置、毁损的资产远大于账面闲置或报废的资产,可考虑根据资产使用部门出具的实际已闲置、毁损,但尚未办理闲置、报废手续的大额资产清单,合理估计计提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在建工程若预计发生损失,可计提减值准备。

(5)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如因子公司持续亏损或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视其财务状况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6)企业的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和无形资产如发生减值时,也可计提减值准备。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净值低于成本,且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应符合有关法规要求。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制度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规定比较模糊,这就可能导致公司根据自身需求,利用此项政策达到自身目的。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慎重判断公司是否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并恰当地表示审计意见,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连续性和可能性。

谨慎性原则内涵的再思考

院郭黎 张 辉 费伦苏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谨慎性原则内涵的认识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由以往在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因果逻辑关系的研究,人为地造成了二者逻辑关系的混乱。笔者认为应该将二者分别独立表述,明确区分二者内涵。原因有二:一是必须明确会计行为与会计行为结果的界定。会计操作的修正与限制原则是对会计行为及其相关依据、影响因素的界定,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是对会计行为结果的界定。会计行为影响会计行为的结果,会计行为的结果反映会计行为的合理、合法、合规性,因此必须将二者明确予以区分;二是将会计操作的修正与限制原则单独表述,强调了对会计行为的限制与约束,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以下笔者将据此对谨慎性原则的真实内涵进行剖析。

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笔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内涵是指:在遇到不确定性的情形时,会计人员应持有较为稳健的态度,会计确认与计量应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不确定性时,应将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列入本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增加和收益则不予确认,但不应故意低估资产和利得以及高估负债与损失。制定与实施该原则旨在帮助会计人员处理涉及有关经济活动与事项的会计要素如何确认、金额如何计量等问题。在运用上,谨慎性原则“是一个相关的约束”,所以,笔者认为,将谨慎性原则作为对有关会计行为及其相关依据和影响因素的修正与限制同其内涵是相符的。如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

第9篇:效益评估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企业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及评估原则,提出了从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长期效益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多层次的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 1.效益的多样性。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量化,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而有些却难以量化,如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所有这些一般只能用“好”、“差”等定性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指标时,除了尽可能地选用可量化的指标外,还必须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 2.效益的难分割性。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这个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即使人们能提出很好的分割方法,也难以完全把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分割出来。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的难度(1)。 3.效益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人力资本经过培训后,其效益一般是慢慢地产生的,有的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它的效果,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并在长时间内产生。因此,在进行效益评估和设置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设置能反映短期经济效益的方法指标,而且还要设置一些能反映长期效益的方法和指标。 4.效益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好坏与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有关,效益的大小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也无法事先准确地预测。因此,在对这样的效益进行评估时,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结果,而较适合于用模糊语言进行评判。 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进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设置效益评估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准确,切忌主观臆断;第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计算等问题要有代表性、可比性;第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评估方法、技术及工具,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起到评估工作应有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培训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从整体上衡量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效益。 3.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对于定性指标的测量只要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也可认为是可测量的。 4.针对性原则。首先要明确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调整培训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优化培训结果。因此,应建立切合实际且实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效益评估。 三、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 山企业培训效益的特点得知, 企业培训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因而要正确评价培训的效益,应分别进行短期效益的评估和长期效益的评估。这里,首先讨论短期效益的评估。 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可采用菲利普斯提出的以结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要使用培训的利润和成本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用净利润除以成本。净利润是培训的利润减去成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报率二培训的年净利润/培训的总成本×100% 这里,培训的总成本包括企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