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聚会通知范文

聚会通知精选(九篇)

聚会通知

第1篇:聚会通知范文

首先,从最初后工业经济描述的知识经济和知识工人到最近的人力资木集聚与城市生产力提高的研究,有关人力资木集聚的研究由浅入深并得到理论上的认可和实践上的检验。其次,学者们发现创造性人力资木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主导作用。由此,对人力资木集聚的研究实现从对人力资木集聚量的研究到人力资木集聚质的研究的转变。最后,人力资木集聚的一些内在技术进步方式也得到验证,包括技术溢出效率

基于上述理论脉络的梳理,木文认为人力资木集聚对技术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总结人力资木集聚与技术进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木文侧重研究在人力资木集聚情况下人力资木创新作用得到强化的效应机制,并将其归纳为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激励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三个主要方面。

一、知识溢出效应

在人力资木集聚区,人力资木集聚有助于降低集聚区内知识流动、溢出以及人力资木流动的成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具体的途径分为知识的直接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

(一)知识直接溢出效应

知识直接溢出效应是指由于人力资木集聚极大地减少知识的传播成木扩展知识流动的边界和强化知识溢出的深度,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有助于个人、企业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人力资木集聚吸引外地高层次人员到木地,其新思路、新方法在当地以较低的成木传播,并且知识深度亦随地理距离的接近和交流的深入而加深。

(二)知识间接溢出效应

间接知识溢出效应通过人力资木的加速流动产生。在人力资木集聚区,大量企业的存在降低了人才流动的机会成木和就业风险,加速人才流动的频率,由此所产生的知识外溢促进了集聚区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木的频繁流动主要通过增强高水平人力资木溢出效果和消除信息沟通障碍提高知识的溢出强度。并且在人力资木集聚区,由于信息沟通障碍的减小,工人获取知识的速度和吸收消化知识的效率都会提高有助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生.

二、竞争激励效应

在人力资木集聚区,企业之间和企业人员之间都存在激烈的竞争。在竞争激励下,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得到强化。同样,企业员工在竞争中会自发地加强自身技能的学习和人力资木投资。另外,各地区在发展当地经济时会通过政策吸引木地区所需人才,各地区间形成对人才的结构性竞争。

(一)区内竞争激励

人力资木集聚区内的竞争激励主要体现在处于相同或相似行业的企业之间和企业人员之间。在集聚区内,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大量集聚形成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进行产品改进或创新。同样,集聚区内企业人员之间的竞争也激励企业人员加快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企业人员之间的竞争分为两个层次:处于不同人力资木水平之间的竞争和处于相同或相近人力资木水平之间的竞争。

(二)区间人才竞争

人力资木集聚区与其他地区存在人力和物力资木的竞争,特别是对高水平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实践中,人才竞争策略的实施主要有两种途径促进人力资木离散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第一,技术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木离散区,企业和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竞争吸引人才,利用木地的优势资源构建人才高地。与人力资木集聚区相比,离散区的人才一方面在当地的优惠政策下拥有对产品研发、创新过程控制的较大自主权,创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经过努力产生的创新成果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并且新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第二,人才吸引效应。人力资木离散区的政府和企业通过人才优惠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等措施吸引人才入驻当地。在此过程中,人才集聚优惠政策提高了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加速了地区的社会发展,增强了地区人才吸引群众。

三、产业集聚效应

人力资木的运动受制于生产力的整体运动,其空间分布取决于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因此,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会引致人才向该区域流动、集聚,形成人才集取。在集聚区,人力资木集聚通过产业集聚提升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产业集聚规模效应。产业集聚规模效应是指人力资木集聚区凭借人力资木优势,吸引更多的经济要素向其流动、聚集,不断扩大和增强集聚区内产业集聚的规模和强度,提升地区的技术水平。由于人力资木集聚形成人力资木的储蓄池,决定了相关产业的选址并产生产业集聚、说明人力资木的地理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分布状况,人才集聚地通过人员成木优势和寻求竞争优势使集聚区内的产业集聚规模扩大,提高集聚地的技术水平。

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是指人力资木集聚区凭信息、人力资木优势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推出新产品,推动集聚区内产业结构改善和技术进步。由于有关市场、技术以及其他与竞争有关的各种信息在集聚区内大量汇聚,企业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产品的研发方向等有详细的认识,有利于企业做出整体部署和科学决策,减小技术创新风险。同时,集聚区内人才的技术进步效应推动着集聚区内的产业升级,并且高水平的人力资木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为显著、

四、结语

第2篇:聚会通知范文

[关键词] 杭州市;产业集聚;生产业;集聚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B

生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制造业,同时其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将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推动大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现代制造业是生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业则是现代制造业提升和高端化的有机补充,随着部门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现代制造业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由于产品线和产业链延伸的不足,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依赖性较小。产品的研发设计、关键技术以及零部件明显依赖于进口,对本地的研发设计或技术服务需求较少。这种状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生产业发展上的不足。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大力推进生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

一、生产业内涵

关于生产业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比如Machlup(1962)从知识产出视角,Greenfield(1966)从服务对象的视角,Browning等(1975)从其所涵盖的服务类型视角,以及Howells等(1986)从服务对象和包含的服务类型两个维度对生产业的内涵进行界定。综合国内外各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生产业必须以知识为产出,其产出中包涵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它主要向产业链的中间生产者而非最终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即中间产品的投入而非最终商品的产出。

通过以上内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业是一种中间需求性质的服务业,在经济业态中往往表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资金密集型服务业。例如研发设计、信息通讯、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就业服务、法律服务、市场调查、会计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都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典型领域。当然三种生产业类别的划分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由于服务产业界限的模糊性导致有些领域本身就存在着交叉的关系,比如信息通讯服务既可以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可以是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将生产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很显然这是从生产业服务活动的视角所进行的分类。

二、产业集聚理论回顾

吉亚辉等(2012)指出产业集聚是指一定数量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共同组成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现象,其实质是由于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而导致的规模经济[2]。根据产业集聚理论的观点,生产业之间由于空间地理区位上的相近性,服务对象或内容的相似性或互补性,导致了生产企业之间在地理区位上的集聚,旨在通过互相协作达到企业之间互相沟通和信息的搜集,把握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给所有参与集聚的企业带来集聚优势。

生产业的集聚不仅可以给单个企业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增进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协作降低交易成本达到规模效应;还能加强不同生产业企业之间共享服务或专业配套设施,在集聚区内形成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此外还能使集聚区内的企业互相之间建立各种信任,开展业务上的联系。生产业的集聚主要是集聚企业出于追求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合作的便利性和互补性,对外部经济性的共享,因此产业集聚理论在生产业空间集聚领域能够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

三、生产业集聚机理分析

生产业集聚机理问题,产业集聚理论给出的答案是生产企业之间为了追求一种由于集聚而带来的集聚效应。从集聚的形式上来看,产业的集聚一般有集群式集聚和共生性集聚之分,集群式集聚是指相同或相似企业集聚在一起,而共生性集聚则是指不同的企业集聚在一起。本研究主要从集聚形成原因的角度对生产业的集聚机理进行分析。

(一)外部经济

经济学家马歇尔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外部经济之间密切相关,他指出正是外部经济性推动了产业的集聚,最终形成所谓的产业集群。马歇尔的理论被认为是分析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内在机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生产业的集聚机理分析。然而制造业集聚中比较强调的成本优势在生产业集聚中显得不是很明显,所以不对其分析。

促使生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是集聚企业之间的互补和共生。首先,所谓互补是指制造业所需要的服务,必须是多个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聚集在一起才能完成其最终的服务目的。诸如广告公司必须与信息通讯商、出版商、传播运营商等不同的生产业在业务上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提供广告宣传的服务。其次,所谓共生是指性质相同或相似的生产业在趋近的空间聚集在一起,进而使得聚集区内的企业获得共同的集聚效益。

共生性所带来的第一个外部经济是人才的易获得性。集聚使得生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高度智力型人才的获得带来大大的便利。伴随着集聚过程的形成,在区域内会形成同一行业相关人才的高度聚集,比如美国的硅谷,这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人才市场,使得高新技术人才都集中到这个区域来。而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在该区域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大大节省了人才招聘中的成本费用支出。

共生性带来的第二个外部经济性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可获得性。生产业不像制造业那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资源,而是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渠道的畅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往往出于对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共享。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智力人才在区域内的集聚,在集聚区内部会产生一个非正式的知识交换场所,正是通过这样一个非正式的知识交换场所,达到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从而促进知识在不同生产业企业之间的传播和交流,形成一种自主的、散发的学习过程,最终使得参与集聚过程的企业更容易地获得相关的技术、知识。

共生性带来的第三个外部经济是市场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对于生产的生产和消费往往是同步的,特别是高新技术的生产强调顾客的高度参与性、互动性,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性,使其必须在城市中心或经济繁华地区集聚。同时由于生产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会产生对周边地区的一种辐射,使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企业先后加入到集聚区域,形成更强大的知识、信息或技术的核心区域,产生一种辐射效应。

(二)关联效应

生产企业往往存在着企业规模不大,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因此服务功能各异的生产企业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状况,其关联性也就越来越强。从微观层面上来看,生产业集聚区内不同的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渗透与关联,可以联合起来给制造业提供服务,从而获得一种范围经济,产生关联效应。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当属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思爱普)公司。SAP公司作为成功企业背后的管理大师在全球超过12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1万家ERP系统客户,通过提供业务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加卓越地运营。SAP公司在为客户提供ERP服务过程中,会通过与普华永道、德勤等专业的咨询公司,以及HP、IBM等IT企业组成项目实施小组的形式来开展业务。其成功之处在于集合了自身的ERP软件、知名咨询公司以及IT应用商,形成了一个ERP的产业链。这些高度相关的生产企业之间通过互相合作,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获得集聚带来的关联效应。

(三)创新效应

生产业是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结合体,在知识、创新扩散中起着关键性的角色。这是因为客户企业往往难以依靠自身的能力吸收外部的知识,而必须依靠某一领域的专家帮助其实现知识的转移。依附于制造业集群附近的生产业凭借其在某一领域内的知识优势,帮助中小规模企业完成知识的扩散。生产企业在集聚区内能够与相似的同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集聚企业内不同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可以大大促进集聚企业间的资源、信息、技术的互补或共享,从而提高其技术服务创新能力。生产业集聚区内服务企业之间的现实竞争压力、潜在竞争压力和持续的相互比较也成为了推动集聚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自身实力巨大的创新驱动力。这些创新驱动力不断推进集聚企业的良性演进。

四、生产业集聚区模式

通过对生产业集聚机理的分析,同时结合生产业自身的特征,发现不同的生产业有着不同的集聚模式特征。我们借用产业集群领域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撑,提出以下几个生产业集聚区的构建模式。而现实中在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集聚区模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一)马歇尔型集聚区

马歇尔集聚区的主要特征:集聚区内的企业规模较小,众多小企业原子式地聚集,主要满足区域内的市场需求,当然这种需求也在逐渐扩大到区域以外。集聚区内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企业与集聚区之外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程度较低。新企业的形成或加入对集聚区内企业的专业化动态发展至关重要。集聚区内的商会或者协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够提供管理、培训、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如图1所示)[3]。

(二)辐射型集聚区

辐射型集聚区的主要特征:集聚区内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企业(这个核心企业往往是制造业企业),以及围绕大型企业存在的众多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往往是生产业)。集聚区内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核心的大型企业支配,众多的小型企业环绕核心企业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企业周围会聚集大量的辅助型小型企业。集聚区内的合作主要是基于核心企业之间,以及核心企业与区域外的供应商或核心企业之间展开。集聚区内的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争取核心企业的订单开展(如图2所示)。

(三)卫星平台型集聚区

卫星平台型集聚区的主要特征:总部在集聚外的大型企业起核心地位,集聚区内的企业是大型核心企业的分支机构,其与母公司的生产性集中区之间联系密切。集聚区内的企业之间缺乏上下游之间的关系,缺乏互相之间的合作。集聚区内的企业主要为各自的核心企业提供资金、专门的技术、金融、物流等服务。这种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较低,往往是出于政府对集聚区基础设施的提供、税金方面的减免而存在(见图3所示)。

(四)依赖政府型集聚区

依赖政府型集聚区的主要特征:集聚区内的企业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投资和科研能力支持开展经营活动,主要服务于政府的采购订货,相关部门主要应用政府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集聚区内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国有组织或者是国家机构(诸如军事基地、大型科研院所、学校)以及一些小型企业,它们之间以分包合同为基础形成联系。集聚区内缺乏一些专业化的金融、技术、管理等服务,这些服务会从集聚区外的大学、科研机构等流入进来。这种集聚区模式似乎很像辐射型集聚区模式,但是企业之间的联系又很少,又似乎很像卫星平台型集聚区模式,很难用产业集聚理论去分析(见图4所示)。

五、杭州市生产业集聚区构建对策

(一)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生产业集聚式发展

积极推进发展“3+1”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大力推进生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快形成服务业为主的地方产业结构。杭州市政府一方面应优化投资方向,科学地规划与生产业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配置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区域空间分布。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和完善贸易、期货、土地评估、证券投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营造生产业发展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以此来规范促进生产业集聚式发展的政策体系。此外还要积极构建信用体系,增进企业间的良性协作,为生产业发展提供通畅和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优化产业布局,彰显生产业集聚效应

杭州市要充分集聚各区的相对比较优势,凸显各区的特色产业,通过规划产业布局、财政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科学合理地引导杭州市生产业的空间集聚区的建设。

生产业产业布局上杭州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信息与软件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集聚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实现集聚区内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共利共赢,彰显区域经济发展上生产业的集聚效应。

生产业空间布局上杭州应重点发展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示范园、钱江新城杭州金融城、钱江世纪城中央商务区、滨江电子商务集聚区等现代生产业集聚区,推进杭州生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强产业联动,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综合竞争力

杭州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业之间的联动,推进二三产业的融合。作为生产业主要服务对象的制造业借助生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优势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实力。制造业和生产业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因此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生产业集聚化发展中应努力实现自身的外部经济、关联效应和创新效应,充分融合二三产业的联动效应,使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作用于、服务于地方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打造智力软实力平台

生产业大多数是属于知识密集型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这就决定了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诸如研发、金融、信息咨询等行业。因此杭州市要通过引进和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加快培养专业性和复合性的生产业所需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海内外高智力人才来杭州就业、创业,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此更好地促进生产业空间集聚式发展,为杭州市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参 考 文 献]

[1]浙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S].2011-2015

第3篇:聚会通知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产业集聚 动态机制

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配套支持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密度的集聚在一起。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指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和机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比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更明显,服务业大多高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既有同行业的聚集,也有不同行业的聚集。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是追求企业间业务交流、合作的互补性和便利性以及高度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因此,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指向性:一是利益指向性,即为了得到外部经济利益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聚集;二是劳动力指向性,即服务业的集聚使企业比较容易聘用到所需的专业性高级人才;三是信息指向性,即不论是大型的服务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都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和交流。

当前,不少学者对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做了研究,但都没有揭示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际上是在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作用之下,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本文尝试给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机制。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要求所在的区域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某种产业在区域中的集聚潜力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一是该产业是否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已有的基础和区域本身的产业特点能否对该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给予一定的支持;二是该产业本身是否具有集聚所需要的特性;三是该产业新增附加价值的比重和土地利用效率是否较高。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市场自发形成。自发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地区一般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比如旺盛的地方需求、良好的资源禀赋、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发展强劲的制造业集聚、优良的基础设施等。这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多见于以人力资源为企业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或商业中心的批发零售等配套产业的服务业。

第二,引导培育形成。在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集聚特性、但还不足以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地区,政府采取一定的扶持措施,给予税费上的优惠,同时提供金融和市场开发的支持,引导服务企业进入,从而促使服务业集聚产生。这类集聚多见于金融、软件、专业技术服务等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如各类软件园、金融街等,以提供生产为主。

第三,强制培育形成。在不具备区域优势和集聚特性的地区,服务业集聚的形成通常是政府强制培育形成。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特定规划的目标,建立政策性壁垒限定特定对象的具体区位和活动范围,形成制度落差收益,从而诱使服务企业主体向预知收益高的地区移动。伴随着一定数量核心服务企业的发展,相关产业及机构逐渐向该区域集聚,最终发展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现代服务业集聚三种创新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要素之间的联结,既成链状特征,又有群落和网状特点。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企业的相互关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模式,即链状共生发展模式、产业协同共进发展模式和虚拟共生发展模式。

链状共生发展模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诸要素是通过食物链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联结成有机整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种群生态系统,其系统中诸要素的联结方式同种群生态系统诸要素的联结方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系统中,诸经济要素是通过“食物链”――投入产出链或者生产消费链,统称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价值链”的方式联结成有机的共生整体,同时通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部特有的信息交流,实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整体的发展和壮大。

协同互进发展模式。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发展中要使食物链成为食物一样,产业生态群在其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使几条价值链状组合结构进一步相互联结,并形成有新的内容的链状结构,最终使各个链状结构组合成错综复杂的产业生态群经济网络结构,使其各个要素成为一个相互牵连的有机整体。现代服务业是在第一、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分工不断细化过程中,从第一、二产业尤其是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现代经济的发展仍在不断分工过程中深化,企业内部的服务性经济活动的专业化也在不断加强。随着企业活动外置使得企业增加对服务这一中间投入的使用,而中间投入的服务主要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企业和现代生产业形成了产业生态群的共生经济网络结构。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制造业集聚区协同互进共生发展模式中,所有参与共生的企业同属于产业之间的共生组织―产业生态群。

虚拟共生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出现了虚拟化趋势,即同业竞争者、互补品生产者、用户以及其他相互关联的组织不再局限于集中布局在某一地区,而是基于网络联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生产、共同主导和发展技术标准,以整合或开发全球市场,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服务企业的共同发展与创新。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区是传统地理集聚区的发展与创新,是市场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企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虚拟产业集聚区将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若干企业资源集结而成一种网络化动态合作经济实体,企业仅保留其核心功能,而其常规功能虚拟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空间范围的聚集更强调功能的虚拟化和网络化,而突破了传统的集聚区意义的地理范围的局限。各种经济活动过程都可以不必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而是通过数字化网络来完成。

四、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性

集聚经济是指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服务业产生的集聚经济。

外部经济。外部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提出,他将集聚的外部经济成因归纳为以下三点:丰富的专业劳动力供求、专业化供应商的存在和技术知识的外溢。外部经济是经济活动集聚所带来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也就是企业相互作用会获得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企业经营范围增加所带来的范围经济。随着规模和范围的增加,平均成本下降,从而产生了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也即外部经济效应。

交易成本减少。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由于区域网络和密切协作,可以在分工的同时更有效地控制交易费用,减少信息交换成本和搜寻成本,降低综合费用,提高效率;此外,集聚区内企业空间邻近,容易建立信任机制和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了合同的谈判成本,提高了合同的执行效率。

知识溢出。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包括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经验等。通过人际间和企业间的频繁接触和交往,增加了知识的流通,处于服务业集聚区中的企业很容易获得研究开发、信息等外溢效应,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搜集、研发等成本。

自我强化。集聚机制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投资回报,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集聚区产生极化现象,区域外的企业不断涌入,区域内新企业不断涌现,供应链进一步集中,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规模扩张,集聚效益更加显著,集聚区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

五、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不经济性

集聚不经济指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在地域上过度集中所引起的额外成本费用或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损失。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服务业集聚产生的集聚不经济。

拥挤成本。因空间集聚而引发的拥挤成本是集聚不经济的首要表现。当集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既定空间内的交通、交易成本必然会增加,即出现拥挤成本。同时,过度的集聚可能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

知识溢出的负效应。由于知识溢出是双向的,集聚区中的企业一方面享受整个集聚区网络带来的外部性知识,另一方面自身也溢出了知识,因此这是一个相互反馈的机制。如果每个服务企业都希望从集聚区网络中获得超过自身贡献的知识,则知识溢出会趋于萎缩。

负外部性。现代服务企业的集聚虽然可以带来许多便利,产生正的外部性,但也可能会导致负的外部性。比如:废水、废气、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企业和居民都造成危害,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大量人员的涌入,使集聚区的办公、住宅等生活成本急剧上升,交通状况日趋恶化。

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由于创新需要较高的创新成本,服务企业往往选择的是模仿式发展,这导致了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从而导致恶性的过度竞争局面,削弱了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生产要素投入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进入到集聚区中,要素的投入成本,如土地开发成本、能源供给成本等将随之上升。由于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也随之上升。

安全风险增大。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虽然为企业带来众多的经济利益和便利,但是区域内企业和人员的安全系数却大大降低。企业在空间上的过度集聚使企业对恐怖事件及各种灾害的安全风险增大。

规模不经济。集聚规模扩大虽然可以导致规模经济,但是超过一定规模则会产生规模不经济,从而在整体上削弱了区域的集聚利益。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09CJY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研究――基于财税政策的视角”(08JC7901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服务集聚发展研究”(20090207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财税政策研究”(20080430343);湖北省2008年软科学研究项目“两型社会现代服务业聚集功能园区与财政政策研究”(2008DHA006);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与财政政策研究”(200940833381-2);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研究”(2009b072);本研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竟争优势[M].华厦出版社,2006.

[2] 陶峻:现代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2).

[3] 朱新艳、代文:浅析现代服务业集群的成长机制与识别方法[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

第4篇:聚会通知范文

关键词:人才集聚;机制;集聚载体;人才集聚地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3—0138—02

一、导论

人才集聚是关于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术界,国外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已经进行了颇具意义的研究。在经济学文献中,早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明了人才集聚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点,而不是面。在此基础上,西方理论界对人才集聚的研究根据其机理可以划分为集聚的经济结构和因素结构分析,根据集聚的类型划分为横向人才的集聚(同一类型人才的集聚)和纵向的人才集聚(不同类型人才的集聚)。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转向结构分析研究人才集聚的类型,强调人才集聚类型的动态特征,特别是在经济结构和因素内探讨人才集聚的类型,以及人才集聚所有影响的不同方面。已有人先沿着两条主线对人才集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条主线主要是根据集聚的经济结构和因素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是阐释人才集聚地的经济机构与人才集聚能力之间的关系。受Paul Krugman(1995)的启发,Krugmanand Venables(1990)建立了新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并将人才集聚模式归于知识共享和外部经济的横向集聚。Scott(1983,1986)从生产、交易成本、知识外部经济性、知识共享性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提供了人才和知识外部化及共享性的逻辑框架。第二条主线是通过人才集聚的结构因素分析方面,研究人才集聚的推动力因素。在企业用人单位方面,相关研究者从企业家能力产生的可能性上,研究导致人才集聚开发的因素,探讨了雇主的可模仿性对推动人才集聚能力开发的影响( Taylor1988)。在消费者方面,同样基于促使人才集聚开发的因素,讨论了不同人才集聚地对人才集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不同,包括地方观念和雇主识才、用才的能力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从人才集聚研究单元转换可以看出,人才集聚成为关于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成为探索性变量研究的一个实践,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将人才集聚能力开发与集聚地的经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解释人才集聚能力不同和集聚地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围绕人才集聚、集聚地经济结构差异化这一主题,只要针对近年来有关人才集聚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

二、人才集聚机制

(一)人才集聚模式的结构分析机制

1.基于人才集聚地经济结构的人才集聚机制。根据人才集聚地经济结构的不同,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中心—的横向人才集聚模式研究。新国际贸易理论模型(Krugmanand Venables,1990)假定人才不能自由流动,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下,简单化地考察产业集聚的经济学机理,根据Paul Krugman(1991,1995)的研究,人才集中可由历史中的“偶然事件”引起,接着是继起的累积因果效应。二是知识共享和外部经济的横向人才集聚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可以基于知识的外部性和共享性形成强化性集聚。Scott(1983,1986)提供了一个人才和知识的外部化及共享性的逻辑框架,对生产、交易成本、知识外部经济性、知识共享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演绎,是新的人才集聚制度下知识外部化和共享性说明的核心。三是基于交易成本的纵向人才集聚模式。交易成本是纵向人才集聚的重要变量,Scott(1986)的研究表明,当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与转移成本相互作用时,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就成为解释纵向人才集聚的理论基础。Scott和Storper(1987)的研究表明,处于增长中心的高新技术会形成巨大的人才集聚辐射力,生产中的知识分工和公司间交易活动的结构内生地衍生出纵向人才集聚模式。

2.基于人才集聚的结构因素的人才集聚机制。通常人才集聚与人才集聚的结构有关。Taylor 和Lje Heron(1977)区别了五种人才集聚的推动力,依次为:创造性工作的丰富程度—机会的多寡;企业家能力产生的可能性——雇主的可模仿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地方观念和雇主识才、用才的能力;容易识别的供应者—经纪人和中介状况;未来的提升空间。认为“人才集聚能够培育产业、企业家能力和有利的商业环境,进而进一步促进人才集聚”(Taylor)。

(二)人才集聚模式的市场分析机制

1.市场主导性人才集聚模式。这类模式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一般是以欧美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主,如美国硅谷、五大湖工业区、德国德鲁尔工业区,外部政策力量对于市场主导性人才集聚区的形式,演化的影响是间接的、辅的,主要是通过人才集聚的制约要素,防止集聚外部性的发生,政府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集聚出现后的调节方面。

2.计划型人才集聚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前苏联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人才集聚模式,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其特殊性,使得在这种计划下的人才集聚模式与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带有很强的时滞性,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发展。

3.政府扶持性人才集聚模式。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台湾主要采用的是政府扶持性人才集聚模式。通过对人才集聚规律的研究,通过政策变量强化适合人才集聚地区的环境,推动人才集聚进程加速发展,使得落后国家用比较少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进程,在这几个地区主要采用直接投资建立人才集聚载体来加快人才集聚。

第5篇:聚会通知范文

榆林第二小学x级一班小学同学聚会,在蒲同学2011年2月26日邀请相聚下,在全体同学的积极响应下,在联络组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聚在一起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恭祝这来之不易的聚会。(掌声)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联络组向今天到来的全体同学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这里感谢蒲同学,为了我们这次聚会提供的平台,我们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并祝各位同学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另外,我代表本次同学聚会的联络组向到会的各位同学表示深深的祝福,同时欢迎大家的光临!(掌声)

本次同学聚会,我们筹办人员想尽各种办法通知了全体同学,尤其是我们的老班长薛米枝和曹艳霞、张鹏飞同学头顶烈日,不辞辛劳联系同学,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同学还是没能联系上,对此深表歉意。有个别同学虽不能前来,但通过电话向各位同学问好。

本次聚会的目的是找回少年的伙伴,重温过去的友情、沟通交流、增进友谊。

x年8月,一个个懵懂少年汇聚到了1班,从无知变有知,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回想起我们一起在母校求学的日子,犹如就在昨天。

当年的翩翩少年,如今也已为人之父,为人之母,可求学的岁月,永志难忘,同窗的手足之情,铭记终生。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相信我们更能相互呵护、关爱,相互携手搀扶着走好今后人生的光辉旅程,因为,我们是一个窗下的学友,一个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能在今天聚首,大家执手相望,深深问候, 那将是人生一大快事。

由于大家都很忙,这次聚会时间确定的比较晚,所以准备工作做的比较仓促,有哪些遗漏或者做的不周的地方请各位同学原谅,并欢迎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6篇:聚会通知范文

关键词:产业集聚;隐性知识;知识溢出;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01-02

对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传统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分析框架下,更多地从地区间自然禀赋的差异做了说明(Fujita,Mori,2005)。而Krugman(1991a)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则在不完全竞争的分析框架下用外部性理论比较清晰地解释了各个层次地理空间上经济的集聚现象及集聚力的内生演化过程。简单地说,不能用自然禀赋来解释产业的集聚就是所谓的外部性,包括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金融外部性指的是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它通过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的成本;而技术外部性则是基于技术外溢和扩散的关联。本文旨在说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尤其是技术外部性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对相关概念做简单说明后,重点分析知识溢出与集聚产业创新绩效的互动关系。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产业集聚的内涵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关于产业集聚的内涵讨论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技术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形成了许多内涵相近、但分析角度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的概念。

我们认为产业集聚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能够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进而形成强劲、持续竞争的优势。产业集聚的基本观点认为,在地理上接近的企业与其他的经济单位之间所发生的联系不仅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即低成本的优势,而且可以获得差异化的优势。

1.2 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为什么有的知识扩散得很快,而有些知识扩散得则很慢,对于这一问题,知识管理理论将这种按知识获取方式的不同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也译为缄默知识)两大类。在集群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差别导致不同的溢出效果。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知识,可以明确表达且易于存储和转移,如行业发展动态信息、新技术或新专利,其溢出途径主要是专业杂志、专利出版物、书籍、专利或技术转让、新闻媒体等。隐性知识是指还没有或还不能明确表达的知识,该知识与个人经验、背景有关,是高度个人化、难以用语言或其它工具清晰表达的知识,因而是难以模仿、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如理解力、分析力、推理能力和技术诀窍等都属于此类知识。

本文就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对创新的不同影响。

1.3 知识溢出的概念

纵观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所做的概念界定,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公共物品,知识具有非排他性的外部性特征,因而不能被知识的生产者所独占,因此知识溢出就是指由知识生产者生产、创造,但并不能被其所独享的知识。另一方面,尽管从个体角度来看,知识溢出的外部性对某些知识创造的个体会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但就整个社会而言,知识溢出的外部性总为正,即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存量,进而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知识溢出本质上是被动、无意识、非自愿地泄漏出来的,当其他生产者从创新者溢出的知识中获取利益而没有支付有关的费用时,就形成了溢出效应。知识溢出的范围既是区域性的,也是世界性的,隐性知识的溢出以邻近区域为主,溢出效应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显性知识的溢出由于其易于传播性而不受地理范围的限制。

2 知识溢出的途径与机制

简单来说,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包括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员工间的非正式交流、企业间雇员的高流动性、技术解码的逆向工程、商业间谍、专利或技术转让及专业杂志、专利出版物等媒体。

知识溢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知识溢出效应是否能有效发挥,其基本前提是溢出路径是否畅通,只有当传导路径畅通,知识溢出才能较容易被其他企业吸收、利用,进而知识溢出效应才会产生。知识溢出的传导是一个动态过程,表现为从核心企业的知识溢出对其他企业的知识输入到该企业创新产出的重新扩散,又由于知识具有累积性特征,因此,知识溢出的动态过程使集群中知识存量不断增加,逐渐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知识溢出的过程是知识从溢出源(提供知识的行为主体)的外溢以及企业对溢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在创新型企业、研究型大学、各类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机构等各部门间的流动。而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则要求各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能良性互动,不断产生激励知识创新的动力,进而推动新知识从产品扩散到企业、产业甚至产业集群,形成结合特定产业需要的创新知识。在产业集聚背景下,具有通畅的知识溢出渠道并不意味着知识溢出效应一定能产生,知识溢出的产生、吸收、转化与利用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受集群中企业间的认知距离、吸收能力、技术距离和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3 知识溢出与集聚产业创新绩效的互动关系

知识溢出之所以会对集聚企业的创新产出有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集聚区域内的知识流动要比非集聚地区更加容易和快捷,企业的地理临近性使得彼此间知识的输入更加便利,进而形成支持创新活动的技术基础(Feldman,1994)。Dahl(2002)认为创新活动区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局域性知识溢出的存在。我国学者魏江(2003)也认为产业集群凭借知识溢出使得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和创新产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一方面,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利于知识溢出尤其是隐性知识溢,另一方面,集群内知识溢出促进了集群创新网络发展,提高了集群的创新产出。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不同特征,以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可转化性,显性知识溢出、隐性知识溢出与集聚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各不相同。

3.1 显性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显性知识通过文字、书籍、语言等编码方式明确表达,且易于存储和转移,进而使得显性知识能够广泛传播和相互学习。一般而言,集群内企业间显性知识的溢出与获取,主要源于集群内科研实力比较强且在行业中领先的大企业以及与集群有较多联系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但一方面集群内企业彼此间接触频率较高,会出现较明显的知识同质化趋势,进而可能导致溢出的知识存在很多噪音;另一方面集群内的企业通常会对自己的先进技术、专利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因此,集群内显性知识溢出量及其对集群企业创新的贡献是很有限的,高质量的显性知识的溢出与获取可能主要来自于集群外部。集群内的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增强竞争优势,避免陷入集群内企业间的低技术循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技术许可、专利技术公开、各种技术会议、公开出版物及产品“逆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新技术和新专利,随时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最新动态及最新知识。

对显性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解可借鉴Kim(2000)提出的集群学习过程模型。集群中的企业可能通过诸如商业博览会、贸易恰谈会、专业期刊、专利出版物及新闻媒体等各种途径,获取新技术、新专利。为了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企业员工个体及企业自身知识积累的一部分,企业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员工个体的认知过程(即企业员工搜索、评估和获取的外部显性知识)和组织的社会认知过程(即企业将所获得的显性知识溢出在企业内部的交流与共享过程)搜索和评价这些外部知识,激发出创新思想、形成创新理念或创新设计,进而将这种创新理念或创新设计应用于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企业的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知识存量的一部分后,有利于企业从外部搜索和吸收更多的新显性知识,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起到了自增强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显性知识溢出转化为集群创新绩效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这里在假定吸收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所获得的显性知识溢出越多,越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提升。

3.2 隐性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知识按其是否可编码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如果说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那么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编码知识难发觉,却占据整个知识的绝大部分且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缄默知识论者鉴于缄默知识的特性,认为产业集聚更易于缄默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一方面,基于显性知识之上的创新活动,其显性知识的获得既可源于集群区域内,也可能来自于集群外部,进而,通常对区位选择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另一方面,从思想、理论及技术的成熟到显性知识以编码化方式正式传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且存在较长时滞。而占据整个集群知识的绝大部分且对创新极为重要的缄默知识,甚至在初期阶段就可以通过相关人员间的非正式网络关系进行交流、传播与进一步提升。缄默知识自身所具有的非正式性、隐藏性特征决定了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分开,它是由集群内成员长期以来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和认知体验构成的,在集群空间上具有粘滞性,通常隐藏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大脑中,个体属性极强,不容易通过显性知识溢出的方式进行扩散、传播,只能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干中学、用中学才能获得隐性知识,并将该隐含经验类知识在整个产业区扩散开来。产业集群中从事相似或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彼此间在经济、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得企业间具有许多正式或非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和互动学习氛围,进而加强了缄默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缄默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根植性,难以模仿性是缄默知识所固有的特征,而集群区域内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有助于企业间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相互信任,进而促进缄默知识在集群内的传播和扩散。相比较而言,集群外的企业则不能轻易模仿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较难直接模仿,只能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和经验积累所得,正是由于缄默知识获取较为困难且成本较高,该类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技术创新过程所面临的个性化的、突发的、复杂的和难以预测的问题,需要调用科研和技术工作者大量的经验累积、精准的判断力、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想象力,并能在原有的累积性知识上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集群内存在的知识溢出机制及非正式交流网络强化了相关行为主体间的知识交流、整合与碰撞,激发了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动。

如何把隐性知识显性化,这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隐性知识显性化,企业中个体所独有的知识才能转变为整个组织拥有的知识。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如何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拥有的显性知识。而与其它组织形式相比,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地理临近和社会根植性等特征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使得缄默性知识更易于转化为显性知识。区域创新系统论认为,知识溢出是集群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

集群内企业间的地理临近性使用业人士面对面的交流更加便利,进而为缄默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提供了可能。为了提高创新绩效,创新主体要想获得所需的缄默知识,就需要在地理上与相关知识源邻近从而能够与之进行频繁互动。我国学者王缉慈(2001)也认为,从创新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集聚有利于企业间进行经常互动交流,进而有利于促进专业化知识的传播和扩散,尤其是相似背景的科研技术人员之间的缄默知识交流能激发新方法、新思想的产生与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此外,经济学相关研究指出,溢出效应可以分为正溢出效应和负溢出效应,而知识溢出效应主要指其正溢出效应,即:私人的边际收益小于社会的边际收益。但实际上,知识溢出也存在负效应,即知识溢出不会使知识的生产者获得新知识的全部收益。在关注到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区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时,也应注意知识溢出的负效应,即:当知识生产者的收益小于知识生产的成本时,对个人而言,他就会丧失生产新知识的积极性;对企业而言,它就会丧失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国家而言,整个社会的知识积累速度就会减慢。所以,知识溢出的负效应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知识创新的激励问题。

参考文献

[1]杜静.知识存量的增长机理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2]金祥荣,汪伟,项力敏.产业区内的知识外溢:一个选择性评述[J].产业经济评论,2004,(5):1-10.

[3]邓明,钱争鸣.我国省际知识存量、知识生产与知识的空间溢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42-54.

[4]李青.知识溢出:对研究脉络的基本回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6):153-161.

[5]梁琦,钱学锋.外部性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7,(2):84-96.

第7篇:聚会通知范文

关键词:社会资本 服务产业集聚 综述

不管是集聚带来的生产优势,还是知识流动、信息共享等优势,都是以企业社会资本存在为前提的,然而目前研究社会资本的著作甚多,但从社会资本视域研究服务产业集聚问题的文献鲜见。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梳理并回顾了目前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影响的研究现状。

服务业集聚、社会资本、集聚社会资本内涵研究

Naresh & Gary (2001) 、Jay(2003)指出,服务业集群就是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联系形成的相互竞争、合作和依赖的服务企业之间的集中。服务业集聚包括集中与融合两个动态过程,一方面,服务生产要素、产业以及相关机构向一个特定地域大量集中;另一方面,这些服务企业与机构在与集聚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网状紧密实体结构。通常来讲,集聚区内各企业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比非集聚区内企业间的互动与联系更为紧密,集聚内企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存量。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由Bourdieu、Jacbo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很快引起学术界重视。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间自然形成的社会关系网(Jacbos,1961),或者是个体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Coleman,1990)。人们运用社会资本获得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稀缺资源增加自己的收益。这些资源,在Nahapiet& Ghoshal(1997)、张其仔(1999)、杨雪东(2000)、Rajesh(2004)等文献中有详细的描述,包括反映关系网络特征的一些变量,如诚信、信任、共同愿景、价值理念、历史传统、位置中心性、社会互动、行为模式等。

服务产业在集聚过程中会形成集聚区社会资本。柏遵华和聂鸣(2004)、蔡华林(2005)认为集聚区社会资本指两个或以上企业或组织通过社会网络关系摄取稀缺资源并获益的能力。向希尧和朱伟民(2006)、Huber(2009)把集群社会资本视为企业与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被企业享用的社会性资源。

企业拥有社会资本关系网络,并不一定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这些关系网络并不必然会形成社会资本,它取决于社会关系模式(Morrison,2002)及企业运用这些关系网络的方式以及策略。否则即使企业处于网络结构核心位势,也不能从这些网络中获益。

集聚社会资本结构及服务产业集聚重要性研究

集聚社会资本可分为集聚区内社会资本、集聚区间社会资本和集聚区外社会资本。其中集聚区内社会资本属于微观层面,可分为集聚区企业内社会资本、集聚区企业间社会资本和集聚区企业外社会资本。集聚区企业内社会资本包括集聚区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拥有的各类个体社会资本,具体包括企业家以及员工拥有的各种关系网络。其中,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集聚区企业间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与供应商、竞争者、客户等上下游相关企业结成的关系网络,集聚区企业外社会资本表现为与集聚区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学院、协会等结成的网络关系。

集聚区间社会资本和集聚区外社会资本以研究某集聚区域与其他区域间企业及其它个体形成的关系网络及其作用为主。有的学者将两者归于中观层面进行研究。魏江(2003)将其分为三类:核心价值类,指与供应商、竞争企业、用户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的社会资本;可控支持类,与集群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间形成的社会资本;不可控支持类,与政府、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制、外部市场关系网络间形成的社会资本。魏江认为企业要重点关注核心价值类,这类社会资本对集聚区内企业发展生死攸关。其他学者对该类社会资本又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如Doloreux(2004)、Beugelsdijk(2003)等关注异质性企业网络,他们指出在集聚企业中,异质企业间联结可能是关系租金和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可控支持类社会资本研究者甚众,他们尤其关注其中的政府社会资本网络。他们认为与政府间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对集聚区发展意义深远。实证表明,该结论同样适合于中国以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如中国学者李新春(2002)、蔡绍洪(2007)等实证研究后均得出地方政府在中国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结论。更甚至于,Salu &KeeBcm(1998)认为政府政策在汉城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也有学者从宏观层面对集聚区间和集聚区外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发现单一、过强的本地化网络可能将集群变成封闭、僵化的生产系统(林竞君,2004)。因此提出了集聚间以及集聚外网络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这种集聚区对外联系而形成的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超过了集聚区内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程度。如Doloreux(2004)强调企业与集群外部的供应商和顾客网络非常重要。目前宏观层面中的全球社会资本网络研究如火如荼,学者发现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本地化集聚与全球化并不是必然对立的(Marie,Christophe,2003)。如Keeble(1998)、 Keeble & Nachum(2001) 等分别指出服务业集聚应更多地依赖日趋重要的全球网络、客户与集群企业间的联系。

除了按层级将社会资本分为微观、中观、宏观结构外,还有学者如Molina & Morales(2005)等将集聚社会资本分为密集网(强关系)社会资本与稀疏网(弱关系)社会资本。要素该归结于稀疏(弱关系)还是密集网络(强关系)无绝对区分界限,取决于企业关系网络联系的强度与密度。对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来讲,学者倾向于认同稀疏网络(弱关系)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有更强力量(Granovetter,1973)。他们强调学院、政府、协会等社会资本网络在外部稀疏网和产业区内部密集网中充当中介节点的重要性。

社会资本与服务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研究

(一)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正集聚效应研究

目前学者达到共识的社会资本正集聚效应包括:第一,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如Krafft(2004)、Dahl&Pedersen(2004)等认为集群内的互动降低异质不同行动者间知识交换的壁垒,产生区域知识动态,这种方式的知识流动可以强化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Tauchen & Witte(1983)提出集聚的优势之一在于面对面的交流所带来的知识共享。第二,合作与信任。Rutten Roel(2007)认为不同区域的社会资本—规范、价值观和习惯等—有利于共同利益的信任和合作,O Farrell & Wood(2006)研究表明,商业服务企业能够在某些地区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信用环境。第三,节省成本。蔡华林(2005)认为社会资本可以节省协议谈判、拟订和行动的时间与费用,创造了“合作剩余”,降低交易成本。第四,获得信息。中国学者任英华(2008)、Huallachain(1985)认为,社会网络也是一张信息网络,由于企业集群特殊的地缘、产缘关系,导致各成员企业间信息交流和人员交往都比较频繁,从而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扩散速度以及搜寻信息的过程,信息费用也可以极大地降低。第五,促进创新。目前集聚区技术创新是集群研究的新贵。正如Gilbert(2001)所指出的,创新的复杂性与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决定了集聚技术创新往往是“社会化”成果,对市场和组织结构进行补充的社会网络关系在知识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第六,公共品效应。Iyer(2005)等指出集群内部高的社会资本能产生类似公共产品的较强的网络外部效应,对于集群起着重要作用。第七,提高生产率。Mesquita和Lazzarini(2008)的研究表明垂直的连带关系会提高价值链上的生产率。第八,减少不确定性。Scott(1988),史宝康、丁宁(2006)在研究集群企业的嵌入性后指出,企业利用资本和分享知识,了解客户、竞争者或者供应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第九,获得稀缺资源。Sorenson(2003)提出,通过对已经建立的社会关系的依赖,集聚区企业可以方便地获得知识信息、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稀缺资源。

(二)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负集聚效应研究

社会资本除了促进服务业集聚以及服务集聚区经济发展,还可能会对集聚区服务企业产生锁定效应,最终导致集聚区经济效率下降,服务业扩散。一般来说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锁定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影响力是否存在变异;二是社会资本对服务产业集聚是否只有正的集聚效应。对于前者,Molina、Morales F&Martinez Fernabdez(2009)对服务产业集聚研究结果表明,当集群中的社会资本超过一定的水平后,会固化企业的灵活性,降低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正集聚效应会随固化的强度和时间而降低;对于后者,Triglia(2000)认为服务集群网络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社会资本,他们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对服务业集群内企业发展产生限制作用。Uzzi(1997)利用“嵌入悖论”证明由于服务企业必须嵌入社会资本所处的网络中以方便企业获得细密信息,最终会因为过度嵌入而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锁定效应。Grabber(1998)进一步将锁定效应分解为功能锁定、认知锁定以及政治锁定,王辑慈(200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对集聚的制度组织锁定效应等。总之,社会资本是一把双刃剑。社会资本对服务业集聚及其发展有正集聚效应,且集聚效应是递增的,但边际集聚正效应递减,至某一临界点,因为要素拥挤以及锁定效应等影响,服务集聚区集聚效应会递减甚至为负。这在某一方面验证了Molina、MoralesF&Martinez Fernabdez(2009)所提出的,社会资本对于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的结论。

(三)服务业集聚对社会资本反向影响研究

社会资本与服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的另外一个领域是服务业集聚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目前该领域研究凤毛麟角。吴强军(2004)认为企业集群化成长过程就是企业建立、维护、开发和利用网络关系及其资源的过程。Pal1vos & Wang(1996)、RolfStein(2002),于蔡铂、聂鸣(2003)均认为,集群中企业与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中介组织和个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多元联系,集群企业将获得比其他行动者更多的支持网络。从运作机理来看,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导致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隐性经验类知识的交流等,同时在集聚过程中集聚区会创造出新的信息、声誉等群体财富,这些都会成为并增加企业新的社会资本存量。

当然,服务产业集聚不仅会增加社会资本存量,还会因服务产业集聚升级优化当地社会资本。如崔祥民(2010)认为,服务产业集群不仅优化社会资本,而且使企业间信任机制由个人信任向制度信任转移。

结论

第8篇:聚会通知范文

同学聚会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之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同学聚会策划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1三年前,我们相聚相识,虽有各自的梦想和憧憬,却是同样的热血和激情;三年前,我们相知相重,虽不识人生真谛,却共同经历了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三年时光。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河。三年的分别与牵念,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

无论是风采依旧,还是容颜渐老;

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坚守平凡;

无论是咫尺相邻,还是天涯海角;

只要彼此不曾忘却,只要不变得冷漠世故;

请到这里,一起见证属于我们的时刻,见证“07春财一永远在一起”。多少次的梦里相聚,多少次的心驰神往。很想约你,约你到往事里走走,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抛却尘世的喧嚣,丢弃身边的烦恼,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吧——说说知心话,叙叙同学情,重温青春梦,再回首,也许就是三年!

一、同学会聚会宗旨:

重拾当年美好回忆,共叙三年同学情谊,分享生活工作经验,拓展同学之间联系,提高财一凝聚力,再谱人生如歌旋律。

二、同学聚会原则:

1、自愿的原则;

2、聚会费用AA制原则(女100,男200);

多交不限,鼓励多交。欢迎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同学,在聚会前统一交费,组委会成员事先交费,作为活动启动资金。注:本次聚会只限财一同学或爱人,一律按人头AA分摊同学聚会策划方案

3、财务公开原则;(清晰记录每笔费用,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一切从俭原则。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三、同学聚会活动实施办法:

1、调查了解,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

2、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成立同学聚会组委会:具体负责活动方案起草和制定,聚会组织和活动安排等工作。

设: 组委会成员

①、联络组:

主要负责联系所有同学,统计一份联系方式(包括姓名,生日,手机),以电子或电话方式向所有同学发送聚会邀请函,了解同学对聚会的意见和建议,向组委会反馈。邀请班主任及部分任课老师。将所有确定到会的人员和联系方式汇总,经本人予以补充和确认,安排聚会当天接待。设各路人马组组长,统一当天聚集各?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币煌巴?/p>到达安海后,委组长联系尤金池,电话13_z__,统一接待。

②、联欢策划组:负责聚会活动的节目安排,安排同学发言等事宜。

③、财务后勤组:负责费用收费,费用支出及财务公开等各项工作。申请专门账号,设立同学聚会永久性基金帐号(此基金收入由每年同学会余额存入,当达到一定值,可用于下一次聚餐或旅游,或者同学结婚的红礼,或其他等等)。

④、宣传组:负责照相、摄像、制作纪念册等事宜。安排同学接待.交通.住宿等后勤工作.负责联系聚餐地点,KTV地点。

四、聚会要求:

按照聚会日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提高时间观念。 -

难得聚首,切勿贪杯,大家把握自己酒量,喝酒不是主要,沟通才是重点。隔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

五、聚会时间地点:安排在2021年01月25日,正月初三,共1天。

聚会地点 :zz镇欢乐唱

组委会成员 :zz 负责同学会的整体策划联系聚餐地点,KTV地点

zz 负责策划节目方案,主持当日聚会

zz 负责照相、摄像、制作纪念册

注:工作人员均为义务工作,毫无一分收入。-以上人员均为本次聚会活动志愿者,具体完成活动前期筹备工作及聚会当天的服务与安排工作。

六、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成立组委会,在安海召开会议,策划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联络组进行广泛联系,发送活动方案,征求同学意见并反馈。

第三阶段:相关人员联系安排住宿,宣传组联系酒店,餐厅,KTV等。

第四阶段:同学聚会。

七、活动安排:

1、初三下午3点

开始接待同学

2、初三傍晚5点

统一到达。

4、初三晚上6-7点KTV

6、初三晚上12点

同学分别,聚会落下帷幕,跟指定人员到安海五饭店入住

亲爱的同学们,07春财一班同学会正趁热打铁热火朝天排山倒海的准备筹划中……

现在策划初稿已经完成,各项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开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财一同学必定珍惜三年的校园生活,怀念美好时光,积极参会。我们也有信心筹备好一场有意义的令人难忘的同学会。

苦于同学们各自的工作,联系方式的更改等原因,组委会未能得到所有同学的到会信息。

因此一心想参加但苦于没有联系方式的同学

担心活动不能让自己满意的同学

工作可以请假的同学

还在犹豫要去参加亲戚朋友宴会还是同学会的同学

可以离开家里那一半一时半活的同学们

快拿起手中的电话拔打吧!我们同学之间是多么想再见一面,再聚一次!

__班QQ群:___

__QQ___,TEL:___

本附件是本次同学会的策划初稿,也正在一步步完善中,还请各位决定到会或正在决定到会的亲爱的同学不吝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本次同学会做到至真至善,谢谢!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22020年1月29日,天镇第一中学253班将进行一次聚会,希望253班的所有同学放下一切大小事务,怀念同学情分,前来参加,以使大家能有机会敞开心扉,共话沧桑。多时的分别,多时的牵念,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为了保障这次同学聚会能够顺利的进行,能够让同学在短时间内叙说当年友情,畅谈美好未来,分享大学期间的经验,特拟订本活动方案。

一、聚会指导思想

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

二、聚会原则

1.坚持自愿原则。

2.坚持aa制原则。

3.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4.坚持一切从检原则。

三、聚会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待定

四、组织分工

成立“253班同学聚会筹备委员会”,全面系统的负责活动方案的制订、准备以及聚会的组织、指挥、联络等工作。

筹备委员会下设六个小组:

1,财务组:由杨建飞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制订人均费用预算,经费收支,并做好记录。

2,联络组:由朱成伟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制订报到时间、方式,登记好参加同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并写邀请函邀请所有的任课老师。

3,生活组:由张娜同学担任组长,负责接待、饮食等事宜。

4,摄像组:由孟然、李晓辉负责照相、录像等事宜。

5,文艺组:由樊斌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午餐前的文艺节目策划。

6,宣传组:253班全体成员都有义务去宣传,通知你们能联系上的所有同学,争取让253班全体同学都知道聚会这件事。通知到位与否是咱们所有知情人士的礼节性问题,至于有些人到不到是他们态度性问题。

五、活动流程

十点四十以前到指定的饭店。

十一点到十二点进行文艺节目。

十二点准时开饭。

六、活动具体要求

1.按照聚会流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

服从各方面负责人的安排。

2.各小组做好你们的工作,如需人员可以随时找大家帮忙,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一下。

3.文艺组要安排好文艺节目,内容要丰富,活动要多样。

4.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3十年前,我们带着幼稚,满怀着憧憬,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求,从龙江四隅走到一起,在我们那不能忘记的母校——__师范,留下了我们不能忘却的人生足迹。我们获得了知识,培育了友谊,从那我们又信步走向四面八方。今天,十年的分别,十年的牵念,使我们再次相约聚会。

为了让同学们兴致而来,满意而归;为了保障同学聚会有条不紊;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尽情地回味母校这片土地上的山水草木,并牵手其间叙说当年,分享十年人生,展望未来而遥相呼应,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组织分工

成立“__师范_班同学聚会筹备委员会”,全面、系统地负责活动方案的制订、准备,以及聚会的组织、指挥、联络和接待工作。

会长:___

副会长:___

筹备委员会下设六个小组:

协调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全面负责同学聚会筹备组织工作;负责筹备小组成员间的联络与信息沟通;负责聚会活动的指挥协调。

生活组:由zz同学任组长,组员:__,负责接待、住宿、饮食、会场、租车等事宜,需要人员可以随时调遣。财务组配合。

文艺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负责晚上活动的文艺节目策划。

联络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负责汇总同学个人联系方式、联系通信录的印刷、发放;负责同学的联络工作。

财务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负责经费收支,并协助生活组做好工作。

摄像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负责照相、录象等事宜,有照相机和摄象机的同学请给予配合。

二、活动安排

本次聚会活动既以密切联系、增进感情为原则,坚持统一组织、有分有合的活动方式,畅想__年风雨,共叙离别之情,回忆往昔,张扬个性,以备在水一方,常相念、遥相祝,心灵互动,共同打拼属于我们自己的天下。

(1)聚会地点:__

(2)参加人员:__班能够抽身参加的同学,并邀请__几位老师参加。

(3)时间安排:

7月28日

13:00——16:30报到

17:00组委会召开临时预备会,各组工作人员碰头,商定聚会有关事宜。会后,举行宴会。宴会由__同学主持。__宣读同学聚会通知,__致辞,__两位老师讲话。__致祝酒辞。

7月29日

7:00——7:30早餐

9:00——11:00别后小聚座谈。(每个人都要有简洁的语言谈一下十年来自己的发展历程。

11:30——13:00午餐

13:00——14:00休息

14:30——16:30回访校园、摄影留念

17:00——19:00晚餐

19:30晚会

7月30日

7:00——7:30早餐

8:00——16:00游览__市(视情况游览__景观,午餐自助,晚上在&&市就餐住宿)。

三、经费筹措

同学聚会本着取之于同学用之于同学的原则进行筹措。根据预算,同学聚会过程中每位同学人均支出需要__元。主要用于:

(1)聚会期间的住宿、餐饮和宴会;

(2)合影、刻制纪念光盘方面的费用;

(3)活动期间交通的费用;

(4)其它费用等。

筹备委员会希望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能够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本次同学聚会。也希望经济条件有难处的同学,要量力而行,十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

四、具体要求

1、按照聚会日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

服从会长和副会长的领导。

2、生活组负责安排好同学的食宿、活动场地及聚会场所布置以及同学录的印制、光盘的刻制等项工作。

3、文艺组要安排好聚会活动。

尤其要组织好文艺晚会,内容要丰富,活动要多样。

4、联络组要配合生活组搞好同学相关情况搜集、汇总,形成同学录。

同时,搞好各组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系。

5、财务组要按照aa制的原则,向每人收取400元的活动经费。

并认真搞好预算和决算,最后向全体同学报告,多退少补。

6、摄像组要对整个活动全程录相、拍照,最后交到生活组刻制光碟,邮寄给每位同学。

7、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讲风格,互谅互让,避免斤斤计较,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4一、活动引语:

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过,你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会过,你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只有拥有过,你才知道其中的纯粹。

二、活动目的:

1、丰富09文综班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班级各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

2、提高班级同学的动手合作、加强交流能力。

三、活动地点:

安顺市洪山湖哄香农家乐

四、活动时间:

__年6月12日

五、活动费用:

2450元

六、活动参与者:

七、活动流程:

八、开展活动:

九、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由09文综班班级委员会策划主办,旨在增进班级各成员之间的感情,即让同学深感家务事的不易,体会到父母的伟大。活动中,同学分工明确,这也让大家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班级团队合作的意识。而活动中不绝于耳的欢笑声表明班级各成员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让大家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活动前我们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5斗转星移,岁月如歌,转眼我们从_大学毕业。毕业前,我们满怀对大学校园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激情,从四面八方来到_大学,在美丽的校园里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青春乐章,三年的同窗友谊、同学情义难以割舍,魂牵梦绕,至今不能忘怀。

当我们步入而立之年,离开校园后的十多年中,同学们经历了多少创业艰辛?体验了多少酸甜苦辣?收获了多少春花秋实?如果同学们能再次相聚校园,是否会勾起心中那段尘封多年的回忆?引出多少对生活的感慨?激发更多对未来的憧憬?……

20__年×月×日-×日,_大学_级_班的全体同学将在母校进行聚会,我们希望所有的同学放下一切大小事务,惟念同学情份,前来参加,以使大家能有机会敞开心扉,共话沧桑。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十多年的分别,十多年的牵念,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为了保障这次同学聚会的顺利进行,让同学们能够在短暂的聚会时光中尽情畅谈美好的未来,牵手叙说当年友情,分享十多年来的人生经历,特拟订本活动方案。

相识是杯醇香的酒,相逢是首优雅的歌,相处是那南飞的雁,让我们一起期待相会吧!

一、聚会的指导思想

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之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

二、聚会的原则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AA制原则。

3、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4、坚持一切从俭原则。

三、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拟定于20__年×月×日到20__年×月×日。

具体地点:(尽量征求大家意见)。

四、聚会的方法步骤

(一)调查了解,摸清情况。

先期对全班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并分别与大家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对这次聚会的支持率和参与度,摸清这次同学聚会参加人数和同学心态。

(二)根据情况,分步实施。

在广泛征求多数同学同意的情况下,决定举办这次同学聚会活动,具体活动内容由_、_、_等同学拿出初步意见。

(三)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了保证这次同学聚会圆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成立如下组织:

1、同学聚会筹备组,具体负责活聚会的组织和日程安排工作。

2、会务组:主要负责报到、交通、食宿安排等。

3、财务组:负责制定人均费用预算、收费、费用支出及财务公开等项工作。

4、宣传组:负责现场摄影、通讯录制作、聚会光盘的编制、发放。

5、联络组:负责对同学及班主任老师联系邀请。

五、具体要求

本次聚会是毕业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聚会,希望各组成员能够认真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互相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确保这次聚会达到增进友谊、提升班级凝聚力、加深了解、促进交流的目的。本活动方案为征求意见稿,欢迎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六、八大活动安排:八大活动贯穿始终,纯真情谊母校可鉴!

活动之一:

主题:深情相拥,真情沟通

时间:×月×日报到,在_宾馆汇合,晚间简餐后.

内容:寻一处安静休闲之地(咖啡馆?茶馆?)聊聊天,座座谈,每个人通告一下自己的近况+和当年的死党畅快交心+通告一下几天来活动的内容+留详细通讯录。

活动之二:

主题:参观学校,追忆往昔

时间:×月×日上午

内容:在校门前集体合影+楼前合影+随意小合影+双人合影+单人照,哈哈,之后进入校园,参观校园,继续拍照;到校外走走曾经走过的实习之地,找找当年的那些关键地点,发发呆,拍拍照,重温十多年前的美好片段。

活动之三:

主题:尝尝十多年前的大餐

时间:×月×日中午

内容:参观行程结束后,在母校附近的餐厅吃简餐,追忆当年偶尔小小的奢侈和热血同学豪气碰杯醉卧校园的难忘经历。

活动之四:

主题:决胜十年之后

时间:×月×日下午

内容:举行例如决胜十年后大型球类比赛,在母校的操场上举行球类比赛,活动活动筋骨,以及决出胜负.那些在十年前很少赢过的,看看十年前的常胜将军有没有退步到我们可以赢的程度.

活动之五:

主题:新年扑克大赛,赢取丰厚奖品

时间:×月×日上午

内容:扑克比赛,热热闹闹的来一场新年扑克大奖赛,顺便检查一下同学们十年当中,除了工作之外娱乐生活的质量如何?优胜者获得老师及同学签名新年大奖.

活动之六:(重中之重)

主题:十年聚会狂欢纪念盛宴

时间:×月×日中午

内容:师生欢聚一堂,美酒佳肴,欢歌笑语,祝福声声,把内心汇集的思念畅快来表达!大家频频提议,屡屡碰杯,十年感怀,烈酒加温,将十年聚会的氛围推向潮!

注意:1、要提前造造句,准备准备节目;

2、不能喝太醉......

在歌声中踏上返家的路。

尾声:不着急回家的晚上再小聚一下下,把那来不及说的掏心窝话好好说说。

温馨提示:

1、天寒地冻,要穿厚衣、厚鞋,以免冻坏小身体,将同学聚会搞成风(寒)流(涕)聚会

第9篇:聚会通知范文

先期对全班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并分别与大家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对这次聚会的支持率和参与度,摸清这次同学聚会参加人数和同学心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班级同学聚会策划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班级同学聚会策划借鉴一

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之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

一、聚会原则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aa制原则。(每人预计出资500元。含住宿、餐食、活动费,多退少补)

3、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4、坚持一切从俭原则。

二、时间地点

时间:拟定于20年x月x日(农历大年初三)。

地点:绥德县酒店(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三、方法步骤

(一)调查了解,摸清情况

先期对全班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并分别与大家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对这次聚会的支持率和参与度,摸清这次同学聚会参加人数和同学心态。具体时间为2015年1月11日-16日,境内的同学由同学负责先期联系,境外的同学由同学负责先期联系,同学们之间请相互转告。

(二)根据情况,分步实施

在广泛征求多数同学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是否举办这次同学聚会活动,具体活动内容由张赛虎、刘琦等同学拿出初步意见。

(三)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了保证这次同学聚会圆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成立同学聚会领导小组,由张赛虎任组长,刘琦任副组长,负责同学聚会的组织和安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项小组:

1、会务组:x()任组长,自行联系相关同学为成员,负责报道、交通、食宿安排。

2、财务组:x()任组长,自行联系相关同学为成员,负责制定人均费用预算、收费、费用支出及财务公开等项工作。

3、宣传组:由(x)任组长,自行联系相关同学为成员,负责摄影、制作发放通讯录、聚会光盘。

4、联络组:由(x)任组长,自行联系相关同学为成员,负责对同学及任课老师联系邀请。

本次聚会是毕业十年后的第一次聚会,希望各组成员能够认真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互相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确保这次聚会达到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促进交流的目的。

四、聚会流程

(一)再次相会

时间:x月x日晚18:00之前

内容:聊聊天,说说话,唠唠嗑,相互通告一下自己的近况,和多年不见的同学,彼此留下详细通讯录。

(二)把酒言歌

时间:x月x日晚18:00开始

内容:拟请历任班长致辞,聚餐之后赴ktv,原则上每位同学必须点唱一首歌曲,期间可以穿插进行部分小游戏。

(三)追忆往昔

时间:x月x日上午12时之前

内容:进入校园,参观校园,主要是在校门前合影+教学楼前合影+随意小合影+双人合影+单人照进行留念。部分有故事的人,可以到处走走,找找当年的那些关键地点,发发呆,拍拍照,重温十多年前的美好片段。

(四)真情沟通

时间:x月x日15:00

内容:邀请老师及所有同学一起座谈交流谈心。每位老师和同学讲几句话,以表心声。同时,找一个瓶子,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愿望写出来,叠成纸鹤,十年后,看看我们再聚的时候是否都能如愿所想。

(五)狂欢盛宴

时间:x月x日晚18:00

内容:拟请班主任和各位代课老师出席并致辞。大家欢聚一堂,美酒佳肴,欢歌笑语,祝福声声,把内心汇集的思念畅快来表达!大家频频提议,屡屡碰杯,十年感怀,烈酒加温,将十年聚会的氛围推向潮!

(六)难说再见

时间:x月x日早餐之后

内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回家到里,给各位同学打打电话,发发短信,报报平安。不着急回家的晚上再小聚一下下,把那来不及说的掏心窝话好好说说。

五、注意事项

1、天寒地冻,要穿厚衣、厚鞋,以免着凉。

2、需要携带的个人物品请自备。

3、聚会期间,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便于联系。

4、不能喝太醉,酒后不开车......但是一定要把老师给灌醉。

六、后续事宜

1、制作通讯录、光碟,并邮寄至各位同学。相关电子版传至qq群。

2、核算聚会收支情况并公布,如需退款,随通讯录、光碟一并邮寄至各位同学;如需补收,各位同学将尾款存到指定账户。

预祝聚会成功。

班级同学聚会策划借鉴二

一、聚会主题:话思念,聊近况,谈理想。

二、聚会目的:举办此次活动,我们重温我们的旧梦,让我们的感情不因为时间的空间的不同而被消淡。

三、聚会时间:201x年1月日-201x年1月日之间一天,具体时间再商。聚会晚上18点开始。

四、聚会地点大酒店

五、活动对象:学校的老同学们

六、聚会内容:吃饭《具体是吃什么大家再商议》,唱k

七、聚会负责人:总负责人:、负责人:

八、前期准备:

1、负责找场地,并联系和通知相关同学。

2、,负责收费等财务工作,(男收男,女收女)并通知同学。

3、其他各负责人,负责通知同学并协助总负责人的工作。

4、各负责人多找几个朋友同学帮忙,一起负责买东西。所有购买品均要有收据,订餐,宾馆都要有根票。

5、聚会人员名单:x

6、负责拍照摄影组:(dv摄像)

九、聚会经费:

1、聚会当天收取活动经费,每人100元。

2、所交费用为聚会所用,剩余经费平均返还给个人。

3、所出费用包含娱乐、餐费、住宿费,欢迎有能力的同学对本次聚会进行友情赞助。

4、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5、坚持一切从俭原则。

十、饭店具体安排

1、晚上在大酒店用餐,用餐前负责人讲话。(自由发挥)

2、大家分亨各自不同生活的感受。(畅所欲言)

3、大家说下自己的理想,谈下自己的人生。(畅所欲言)

4、大家完毕后,开始用餐,期间麻烦拍照摄影组的朋友们了,给大家留下点美好的回忆。

5、期间大家可以玩玩小游戏。后面会有具体的游戏规划。

十一、唱歌安排:

1、大家用完餐后,步行去唱k,ktv具体完了回去考察。

2、大家每人一首歌。必选。

3、可以和朋友们共唱一首对你们来说意义非凡的歌曲。

4、负责人组织玩游戏,输掉的人要唱歌,赢了的人有奖品。

5、期间还是要麻烦拍照摄影组的人拍照摄影留念。

6、聚会将要结束时送给你的好朋友一件小礼物。

7、最后集体拍照。

十二:酒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