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四征文范文

五四征文精选(九篇)

五四征文

第1篇:五四征文范文

五四青年节征文演讲稿:

又是一个青年节的到来。五月四日是青年人的节日,每当这时,正值青春年华的我都会思索,该怎样度过这一天?我想这正是五四青年节的意义所在,它纪念的是一个日子,弘扬的却是一种精神。就在此刻,我们停下脚步,重温前辈们的革命史,重温当年的英姿壮志,不会抹掉,不会忘记!青春是一个敏感的季节,一个觉醒的季节,一个自以为成熟的季节,我们为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一切而感动,为自己的成长而自豪,为自己经历了的世事感到沧桑。人们将青春比作东方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比作清晨带露的鲜花,充满活力;比作熊熊燃烧的火焰,充满热情。而我觉得青春是永恒的,正像塞涅卡所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青春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源泉!是一场爱国运动,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革命方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民主”、“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为党的成立起到了铺垫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紧接着于当年月正式宣布以月日为中国青年节。目的就是提醒我们要不忘历史耻辱,不屈不挠,不怕强权,坚持真理,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沧桑,三十年的奋起,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作为八零以后的青年,我幸福的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也带来了很多难忘的记忆:97年香港回归祖国,99年澳门的回归,都寓意着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的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近了一大步。申奥成功,同年月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08奥运成功举办,神七飞天漫步太空。举国上下,全民热血沸腾...青春,多么可爱的季节!感动、思索、个性与主性的张扬,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而感到自豪。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季节,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字眼,我们要去追回与你同行、释放自己青春的能量。青春,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浊出成在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是阳光下那片灿烂的笑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它也许是你人生的一处驿站,不过请记住,即使它象一颗流星,我们也要努力让它成为一次辉煌的闪现,不惧艰难困险,敢于拼搏,志比云天。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中国共青团,将以新的面貌,面向新世纪,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的篇章。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作为当代青年团员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责任,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希望,来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吧。1919年5月4日,历史书上记载的爆发,那是当时的进步青年爱国主义的行动,导火索是因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引发了一场由学生掀起的运动,进而运动席卷席卷各界人士和全国各地。我忽然想起的一句话:“吾愿吾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这位的思想领袖,就这样简单地用两个字概括了牺牲在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个年轻的生命。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日。伟大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青年强烈的爱国热情,今天同样也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

第2篇:五四征文范文

青年节征文

“五四”青年节又称中国青年节。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93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每年的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青年节。

“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5月4日,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示威。北洋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三十余人,北京学生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个意义上讲,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而载入历史。

啊!多么感人啊,我们青少年应当向他们学习,何况我们是团员呢,胸前佩带着团徽,然而这正是五四青年节的标志,现在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5月4日也是我们的节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也等待着我们去实现。所以北大的学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具有团结、勇敢的精神品质,拥有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与发现,为美好的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中,赵晶同学也是我的好榜样,她学习认真刻苦,是我学习上奋斗的目标。她在班中任班长及语文课代表职务,但她丝毫都不摆架子,而且平易近人,温顺得像只小绵羊,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好班长也是我的好伙伴。

每当有人问她题目时,他毫不吝啬,总是耐心地去帮助他们,教他们弄清为止,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宽容的人。那是一节历史课,老师让班长记在课上说话的同学的名字,我原以为三个调皮鬼一定会大大地记上一笔,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听到了三个调皮鬼的忏悔后心又软了,擦掉了名字。

她不仅成绩好,而且很文静,所以同学们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她从来不疯疯癫癫,哪怕是遇到什么高兴的事,她也只是一笑了之,那一笑,可一定不简单:是微微的,不露齿的,甜甜的一笑。

最吸引人的是,他那两只大大的眼睛,好比像两个明珠一般,闪闪发光。她每天都穿的仪表整洁,大方得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一句话:“没话说!”更重要的是她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老师交代的事总是不折不扣地按时完成,丝毫不敢怠慢!怎么样?这么优秀的人,你能在她身上找出任何一个缺点吗

无论是青年英模,还是优秀少先队员,他们都是我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榜样!

第3篇:五四征文范文

【一】

时光翻飞了一页页泛黄的书卷,青葱岁月从历史的记忆里剥落一朵妖冶的朱红:九四年的热血少年,正高呼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的口号,他们高举着拳头,挥舞着双臂,睁大了双眼,他们把一切罪恶的行径看在眼底,抹杀在萌芽里,他们把青春和一腔热血,抛洒在中国发展的漫漫长路上,而今中国苏醒在神州大地上,像一只雄狮,昂着高傲的头颅,发出惊天动地的嘶吼,他在告诉所有对他虎视眈眈的人,”我,已经不容任何人侵犯!”

时隔九十四年,五四精神依然口口相传,当代的少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却从来没有忘却当年的耻辱,当年那群青年不屈不挠的精神。五四之风依然从亘古不变的那年那天徐徐吹来,吹醒了沉睡在浮夸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的我们。我们的青春,正以一种字正腔圆的颓废在逐渐衰落,我们的中国,成长中也有许多明明暗暗的夭折,虽现世安稳,虽青春常在,但我们如何能不思进取?舞动的中国,需要荡漾的青春,荡漾的青春同样依靠在中国的舞动之上。青春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鞭策着中国虎虎舞动的长鞭,我们,在美好的未来里做梦,我想也该醒醒了!

不从历史谈,不以人性论,我只是想用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告诉所有人,我们拥有血一样的历史和花一样的未来,一面悲痛一面美满,就像彩虹,不经历风雨,是看不见的,我们作为一个担负着未来,履行着现在的青年,应该怎么做,我们比谁都要清楚,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不犹豫,不敷衍,学会努力,坚持,这几条我想,足够了!

【二】

“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所以要给自己一个如何的念想关键在于你的青春是如何挥霍的。”

谈及青春,我想我是有话要说的,青春可不仅仅是一首歌曲,一段美词好诗,他同样是一杯苦咖啡,一颗青莓,它不是依附在所有美好的言辞上的,他同样能读出苦痛与辛酸。我们要活出怎样的青春,是要给以后我们每一个回忆点缀繁华的星空,还是要万劫不复的活在别人甚至自己的脚底下?我不说,你也不需言,

多年前的我以为,青春是插着翅膀的梦想。青春仅仅是你背上行囊,忘记了时间的一种谈不上闯荡的旅行,三分钟的热血,然后迷途知返,又做回你的乖乖孩子,依赖在父母的怀抱里。当年的青春,曾疯狂过,像个玩笑!

第4篇:五四征文范文

86年前爆发的,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而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是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端,正是在中,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青年运动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先进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奋斗,建立了卓越功勋。

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中国青年运动又丰富和发展了五四精神。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实践,使五四精神不断升华到新的境界。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四先驱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正在变成现实。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五四精神,就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谱写青年运动的崭新篇章。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肩负起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勤于学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更加需要发扬五四先驱们倡导的科学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都需要下苦功夫学习。青年一代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为此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版权所有

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善于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有大量新情况需要去认识,有大量新课题需要去解决,有大量新任务需要去完成。只有不断创造,不断开拓,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青年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青年一代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5篇:五四征文范文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纪念五四100周年征文有哪些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

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这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职责,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靓丽的季节,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字眼,我们要去追回与你同行、释放自己青春的能量。

青,是绿色,是生命的色彩,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浊出成在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是阳光下那片灿烂的笑容。

青春是完美的,也是短暂的,它也许是你人生的一处驿站,但是请记住,即使它象一颗流星,我们也要努力让它成为一次辉煌的闪现,不惧艰难困险,敢于拼搏,志比云天。

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明白,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应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应对未来去争创人生的辉煌,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务必努力,而期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期望和挑战的世纪,中国共青团,将以新的面貌,面向新世纪,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的篇章。

我们缅怀“五四”先驱们的业绩,回顾中国人民和青年在整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作为当代青年团员应当秉承民族精神,高举“五四”火炬,肩负时代职责,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去开拓、去创造、去拥抱新期望,来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吧。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演讲稿

21世纪是我们青春执笔,郑重描述的时代。“天空没有痕迹,我们用青春划过”。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秀丽的风景;青春是奋发,青春是创造,青春是迈步进取,永往之前,青春是秀丽的,它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盼,充满着求知的渴望和竞争的豪情。

青春是迈步进取,勇往直前的时期。

闻名中外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出身贫寒,7岁入小学,10岁上中学,15岁进大学,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图书馆收集整理资料近千万字,有整整200本读书笔记,被保送去美国留学后,仅一年便获得硕士学位,成为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学博士,当时才24岁的他,青春勃发,刻骨钻研,成就事业。能够说,他把青春的光辉燃放到了极致,把青春的潜力发挥到了顶点!三国名将周瑜,24岁就做了东吴大都督,青春年华,雄姿英发,统帅三军,担当大任;诸葛亮位居蜀汉丞相,也只有27岁;同志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只有25岁,29岁时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成了一代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青春是成才的黄金时期!

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26岁,创立相对论;华罗庚成为知名数学家仅25岁,诗人王勃写下千古不朽的名篇《滕王阁序》只有20岁,青春的智慧为他们竖起了永恒的丰碑!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永久铭记着她青春岁月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生命中所做出的选取,也是青春闪光的印证。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们“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青春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久地记住了撒哈拉里有她闪光青春的灵魂。梵高用《向日葵》记住了他独特的艺术青春……由此可见,把握青春,利用青春,就能创造青春,就能让青春闪射出熠熠光芒!

青春岁月,春暖花开。我们踏上人生的旅程还不久,前方还会有无数的挫折需要我们去克服,有无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应对,风雨也好,艳阳也好,挫折也罢,让我们充分珍惜和利用青春年华,见证生命天空中一道道亮丽的彩虹。

青春不朽,青春万岁,让我们的青春一齐闪光吧!

五月的魅力

作者:美高二二班 艾纪瞳

悉数春夏秋冬,五月在我心中最美,四月绵绵细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天空没有尘埃,蔚蓝。多情的四月离去而让我独爱五月的炙热,瘦红肥绿的山川,恰到点精之妙处。

五月不仅有绿色的清新的颜色,还有着对祖国的爱的火焰颜色。

“五四”,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多方人士的爱国运动在一百年前的五月开始了。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20xx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20xx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一百年前的五月的这场爱国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激励着人们怀揣梦想去完成新的征程。

一次我在看新闻时看到一则关于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罗家伦先生。罗家伦先生当时是北大的学生,而且是蔡元培很喜欢的学生。五四运动中,他动手起草了宣言,慷慨激昂的言语给众多学生极大的鼓舞。

我们是新一代“五四青年”,我们有着新一代的“五四运动”,随着科技的发达上天入地早已不是理想。随着“神五”的飞天,杨利伟叔叔的理想一跃,他成为我们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人”,在这背后他为了梦想-飞向太空,一年年磨练,从未停止。

我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在以前他因为年龄超过报考警校的岁数不断努力争取到了入校机会。从此走上保卫祖国的道路……

虽然我不能像“五四”爱国青年那样去街上与反派势力反抗游行,但身为一名共青团员,一名高中生,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孤寡老人给他们带来温暖,让老人开心;去和朋友捡拾垃圾,为我们的祖国多一片绿色;去参与社会活动,为祖国出份力……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师,我要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画在我的笔下,我要将美丽的祖国展现在世人眼前。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这,就是宏伟的中国。

第6篇:五四征文范文

创业是什么?创业是不畏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克服达到目标所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全力开创前人所没有的事业。创业是建设时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创业的核心是一个"创"字,它要求创业者要拥有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敢于与一切作斗争;同时创业也要求创业者要独具慧眼,敢于创新,敢为天下之先。需要我们深思的是,创业已不仅仅是我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某某亿万富翁白手起家打天下或是某某青年创办高科技企业笑傲纳斯达克的故事;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创业还包含着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岗位创业。在教*、医生、警察、电工、农民等平凡的岗位上,平凡的你、我、他一样能创业,一样能创出一片精彩的天空。

青春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而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青春需要创业。创业难,难创业;作为我们青年应该如何去创业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作为**世纪的青年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而作为电力行业,就应该牢牢记住"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其次,要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带入了新千年,而随之扑面而来的就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竞争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挑战和机遇并存,作为**世纪的青年应该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呢?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决不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或是一种装饰,学习应该是明确前进的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传统意义上生产规模的竞争而转向企业学习速度的竞争,即从"大鱼吃小鱼"转向"快鱼吃慢鱼"。富阳市供电局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并正朝着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方向奋进。

最后,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类发展的根本,离开了实践再妄谈什么创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和发展真理。作为**世纪的青年要立足于自身岗位,不断地实践,不断的创新,不段地探索,只有这样创业才会成为可能,才有可能成功。青年朋友们要摈弃只愿意干大事业而不愿意做小事情的思想;实践不分大小,小岗位照样也可以出大成绩。作为电力行业,就要从传统的需求型经营向服务型经营转变,树立服务的概念,不断提高优质服务的水平,以赢得广大客户的支持。

第7篇:五四征文范文

元朝兴师远征日本国,显然与合罕数度遣使谋求“通问结好、以相亲睦”始终遭到坚决拒绝有关。据《元史》卷208《日本传》:自至元三年至十八年,合罕前、后派遣了黑的、殷弘、赵良弼、杜世忠、何文著等五位“国信使”出访。就出访而言:黑的、殷弘,或中途折回、或及境不纳;赵良弼,求见未遂、滞留馆所;而杜世忠、何文著,别道行进,遭到杀戮的命运。[1] 按照一般的情况,有辱“使命”每与“使臣”的“素质”有关。胡祗遹《紫山集》卷8《送殷献臣奉使日本序》:“奉使之任亦难矣,上命下臣受命以行,皆不可以率易。择人之不精,与夫不自揣度,徒以不敢拒命为恭,其于败事则一也。然则辱君命者,臣之罪,择臣之不精者,能独免天下之议乎!奉使之职有二,守常、从权而已。若夫讲信修睦、吊凶庆吉、送往迎来,厚薄有定,尊卑有序。和好无事,规规然奉守常宪,从人人能之。虽然,犹于临轩发命,试其言语,观其容止,议其学问、校其才艺,数者必备而后遣。及其时异事宜,变圮非常,一介可以代万兵,一语可以服强梗,不动声气,不劳宸虑,伸威定难于亿万里异域荒服之外,此岂庸人之所能哉”![2] 然而,就合罕前往日本的“国信使”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系衔“知秘书监事”的赵良弼,乃是受到时人交口赞誉的“名臣”。作为“使臣”,不畏恐吓,临难不惧,倒也难能可贵。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11《枢密赵文正公》:“至元七年春,授[赵良弼]高丽安抚使;寻改经略使。公既受命,私念高丽、日本止隔一水,人何地不可死,等死耳。吾为国家,何惜一行;遂以奉使请。公自绝景岛登舟,径趋太宰府。既至,留公太宰府,专人守护。第遣人往返议事,数以兵威相恐:或中夜排垣破户,兵刃交举;或火其邻舍,喧呶叫号;夜至十馀发。公投床大鼾,恬若不闻。如是者三日,彼诈穷,变索公,呼守护所大加诟责:彼来请受国书。公言:国书当俟见国主日致达。数欲胁取,公以辞拒之,啧有烦言,随方诘难,彼不能屈。日本遂遣使介十二人入觐,上慰谕遣还。其国主拟奉表议和,会宋人使僧曰琼林者来渝平,以故和事不成”。“日本之行,寇盗之间隔,风涛之艰险,异俗之狠戾,濒死者盖以百数,卒之全节而归。古所谓有专对之材,不辱君命者,公其有焉”。[3] 而“国书”的呈奉,《元寇の新研究》第6章《赵良弼の日本奉使と高丽に於ける元军の屯田》录《赵良弼事状》:“缘皇帝圣训直至见国王并大将军时亲手分付”,“若使人强取,即当自刎于此”。[4]

黑的、殷宏,在王氏高丽的相关记录中稍有“微词”。郑麟趾《高丽史》卷25《元宗世家》:“元宗八年正月,宋君斐、金赞与蒙[古]使(黑的、殷弘)至巨济[岛]松边郡,畏风涛,却令遂还”。[5] 且不论黑的于王氏大臣李藏用事件勇于担当责任、似非怯懦之辈;[6]但就别字为“献臣”的“礼部侍郎”殷宏来说,无疑是位颇得时人称赞的“通儒”。魏初《青崖集》卷3《送殷侍郎献臣使日本序》:“至元三年,既受诸国朝贺,将遣使谕日本国敷宣圣意。命朝臣择其人,宰相以殷君侍郎(弘)应其选,制曰可。京师去日本不知其几千里也;殷君受命,言笑自若,用是知殷君能审轻重者矣、通经书者矣、公无私者矣”。[7] 当他不幸染病去世后,时人为之所作的“挽辞”无不留露出对其品性文才的钦敬、对其才志未酬的惋惜。王恽《秋涧集》卷15《挽殷签事献臣》:“扶病南来喜盍簪,激扬似为失前禽。气冲豸角空馀烈,响绝朱弦得好音。一节尽高完璧事,百年谁了盖棺心。醉魂不到黄垆夜,梦绕三山碧海深” [8]。《青崖集》卷1《挽殷签事献臣》:“曾扈龙旗北斗傍,远持使节到扶桑。性情邃密希前宋,诗笔淋漓近晚唐。方倚细陈清泪疏,不期便入白云乡。伤心千里燕南道,落日鸦啼垄树苍”[9]。

毫无疑问,对于孛儿只吉氏君主而言,遣使乃是“天朝”的一次“攘夷”行为。《元高丽纪事》:“至元三年八月,遣国信使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计议官伯德孝先等奉旨至[高丽]国,谕以日本国通好事。诏曰:至于导达去使以彻彼疆,开悟东方向风慕义,兹事之责卿(王禃)宜任之”。[10] 初时书写但在稍后转达日本的“国书”,也露骨地表达了这种意图。《蒙古袭来研究史论》第1章《蒙古袭来全般の经纬》录《蒙古国书》:“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不宣”。[11] 诸“国信使”所持态度应当相同,从他人送其成行的诗中即可窥出这种其实有害于“目的”的倾向。《紫山集》卷6《送宣抚辅之(赵良弼)奉使日本》:“休矜积水怒连空,利病分明合我从。恃险几能延世祚,畏天长得保藩封。九夷馀种难为勇,三脊包茅亦易供。已敕先驱东海苦,挂帆风顺静鱼龙”。[12]

关于第一次“征东”亦“文永之役”合罕所用兵力,通行的说法是“蒙、汉军一万五千人,高丽军五千人”。池内宏《元寇の新研究》第7章《元の第一次日本征伐--文永の役》:“さて《元宗世家》(《高丽史》卷27)に载せてある二月十七日の上中书省书を见ると、其の一节に正月十九日、奉圣旨曰、忻都官人所管军四千五百人、至金州行粮一千五百七十硕、又屯住处粮料、及造船监督洪总管军五百人行粮八十五硕、亦令应副といひ、又た《元宗世家》の五月十四日の条に元征东兵万五千人来とある。してみると、忻都の统ぶる兵四千五百、洪茶丘の率ゐる兵五百、并に五月、元の本国から到来した一万五千の兵は、必ず日本征伐に用ひられたにちがひなく、其の总数二万は《洪茶丘传》(《元史》卷154)の兵数と一致すると同时に、新来の征东兵一万五千は、三月の诏の兵数と符合する”。 “次に高丽の助征军に关しては、《元高丽纪事》に三月四日、遣木速塔·八撒木合、持诏使高丽签军五千六百人、助征日本とある。《高丽史》には、《元宗世家》の三月九日の条に元遣经略使王总管(国昌)来、命发军五千助征日本とあるが、此の数字は六百を略したのではあるまいか”。[13]

综观以上解释,未免有“牵强”的嫌疑:名为“总管”的洪茶丘仅有“亲管”兵“五百”;而举证皆集结前调遣的数字,安知后来没有修正?《元史》卷208《日本传》:“至元十一年三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忽敦)、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14] 然而,校以该传所据改写的《元文类》卷41《经世大典序录政典征伐》:“一万五千”作“二万五千”。[15] “二万五千”盖“蒙、汉军”的数字,“高丽军”的数字则应是“八千”。《高丽史》卷二八《忠烈王世家》、卷103《金方庆传》:“元宗十五年十月,都督使金方庆等与元都元帅忽敦等以蒙、汉军二万五千、我军八千、梢工引海水手六千七百,战船九百馀艘征日本。十一月,东征师还合浦,军不还者无虑万三千五百馀人”。“元宗十五年,以蒙、汉军二万五千、我军八千、梢工引海水手六千七百,战船九百馀艘,留合浦以待女真军。女真后期,乃发船”。[16] “二万五千”、“八千”加上“后期”没有赶上出发的“女真军”,总兵力接近“四万”。而《元史》卷152《刘通传》:“至元十年,迁[刘复亨]征东左副都元帅,[十一年,]统军四万、战船九百,征日本”。[17]

关于第二次“征东”亦“弘安之役”合罕所用的兵力,即:“东路军四万、江南军十万”[18]。《高丽史》卷29《忠烈王世家》:“忠烈王六年八月,于是,教曰:洪茶丘、忻都率蒙、丽、汉四万军发合浦,范文虎率蛮军十万发江南,俱会日本一歧岛。两军毕集,直抵日本,破之必矣”。[19] 无独有偶,“东路军”的预期数字恰好就是前次“征东”的预期数字;为了弥补前次“征东”后“不还者”的“一万三千五百馀人”数字,还从枢密院所属的各卫抽调了士卒。苏天爵《滋溪稿》卷20《郭聚墓表》:“[郭聚]季子明德给事枢府,[至元十六年],将从军征日本,道过其家。里人危之,来语君曰:是役必乘舟浮海,前岁军士能生还者几人?君盍止之!君召明德曰:为人亲者皆欲子之侍膝下,顾汝有诸兄以事我,汝能委身报国,是吾志也”。[20] 前次未及参战的“女真军”,亦寄籍于“开元”、“合兰”、“双城”等路诸万户、千户下的兵员,这次终于能够“顺利”成行。《朝鲜太祖实录》卷1:“至元十八年辛巳,世祖征日本,天下兵船会于合浦。蒙上司文字将本所(斡东千户,开元路南京万户管领)人户签拨军人,度祖(李椿)及双城[路]总管府、三撒千户(合兰路合兰万户管领)蒙古大塔失等赴征”。[21]

“江南军”,自然以从赵氏手里接收的“新附军”为主。《高丽史》卷29《忠烈王世家》:“忠烈王八年六月,蛮军总把沈聪一等六人自日本逃来,言:本明州人,至元十八年六月十八日,从葛剌歹万户上船,至日本”。[22] 而别一“合剌”的部下,则为了壮大“东路军”声势先期北上,取道辽东至合浦集结。危素《危太朴集》卷续8《合剌家传》:“至元十八年,建征东行省,出师日本,授公(合剌)镇国上将军、都元帅。道高句丽,度辽水,劲风积雪,草行露宿,与士卒均劳苦。兵薄境上,飓风作,乃还。朝议班师,复命公还庆元”[23]。其实,所调的各卫中已有“新附军”士卒。《满洲金石志》卷4张克敬《张成墓碑》:“至元十六年五月,蕲州路招讨复檄君(张成)侍卫军百户,统军八十六名暨妻孥至京师,供宿卫。十八年,枢密院檄君仍管新附军百户,率所统偕千户岳公琇往征倭”。[24] 难怪《元寇の新研究》第10章《元の第二次日本征伐--弘安の役》摘《八幡愚童记》载:“弘安四年ノ夏、蒙古人、大唐、高丽已下国々ヲ、カリ催ラ、十万八千八百馀艘ニ、数千万人乘ツレラ袭来ス。其中ニ高丽ノ兵船五百艘ハ、壹歧·对马ニアカリテ、见合者ヲハ打杀テ”。[25] “唐人”,盖“南支那人”。[26]

“文永之役”经过,川添昭二《蒙古袭来研究史论》第1章《蒙古袭来全般の经纬》2《文永の役》:“文永十一年十月三日、忻都·洪茶丘らにひきいられた蒙古·高丽の连合军は合浦を出发した。十月五日、对马に上陆。守护代の宗助国以下が防战むなしく战死した。十月十四日、壹歧がぉそゎれ、守护代平景隆以下が战死。その间の惨状は、传闻史料でぁるが、日莲の书状一谷入道御书にょってぅかがい知ることができる。蒙古军は十月二十日、博多湾西部の今津-百道原に上陆し、粗原·鸟饲·别府·赤坂と激战が展开された。最后な胜败が决せぬまま、蒙古军は船に引きあげ、翌二十一日、博多湾内から蒙古军の船舰は姿を消していた。蒙古袭来については、まだ分からない点がいろいろあるが、この文永の役の终末もそうである。ふつぅ二十日夜の大风雨、いわゆる神风にょって元军は败退したと说かれている”。[27] 兵燹殃及的区域,除“筑前”外还有“肥前”。平野邦雄、饭田久雄《福冈县の历史》《中世、元寇》称其时:“两岛(对马·壹歧)と肥前北岸の住民に大きな被害を”。[28] 而《元史》卷154《洪俊奇传》中元军曾“拔”之“宜蛮岛”;[29] 正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今福冈县属姬(ヒメ)岛。[30]

“弘安之役”经过,《蒙古袭来研究史论》第1章《蒙古袭来全般の经纬》3《弘安の役と战后の状况》:“弘安四年五月三日、忻都·洪茶丘らのひきいる东路军は合浦を出发。对马·壹歧をぉかし、一部は长门を侵攻し、主力は六月六日博多湾头の志贺岛·能古岛の海上に姿をあらわした。同日夜半から一三日まで同海上及び陆上の一部で战斗がおこなわれた。防垒や、日本军の激しい防战にあって东路军は上陆侵攻をはばまれ、壹歧を经て肥前の鹰岛に退いた。いっぽら、江南军は六月十五日以前に、东路军と壹歧で合流する予定であったが、庆元を出发したのは六月十八日であった。七月に入り、平户岛付近で、两军は合体し、七月二十七日、鹰岛に移った。この大船团で一举に博多湾におしいろらとしていたのである。ところが三十日夜からものすごい暴风が吹きあれ、翌闰七月一日、元军はほぽ溃灭した。日本军は残敌の扫讨におしょせ、七日まで残敌扫讨战がつづいた”。[31] “残敌の扫讨”,濑野精一郎《长崎县の历史》《中世、武士团の活跃と庄园》:据《竹崎季长绘词》,发生在“鹰岛の西端雷崎の对岸の御厨子崎の海上”和“星鹿(今松浦市星鹿)から鹰岛に渡り”等地。[32]

几乎不为学者们所知:当南路亦“江南军”的海船抵达“平户岛”亦“平壶岛”、“平湖岛”、即今长崎县属平户岛前,曾经在“耽罗岛”、即今韩国济州道所在济州岛作过短暂的逗留。吴澄《吴文正集》卷33《邢聚墓碑》:“至元中,君(邢聚)随日本行中书省官至耽罗山。寻抵倭国界,领军船守平户岛”。[33]方回《桐江集》卷续32《孔端卿东征集序》:“辛巳(至元十八年)六月,君(孔端卿)从军发四明(庆元路),自神前山放洋,三日而至耽罗,又三日至日本海口”。[34] 不过,必须说明:舣舟“耽罗岛”并非计划中的举措,而是属于“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意外”,盖“前锋先遭飓风”、至使后发的大军“失导”而误至该处。宋旡《啽呓集》《宋旡自铭》:“宋旡考国珍,至元辛巳,领征东万户府案牍,适病瘘。旡丐以自代,省府然之,俾典书檄。五月,官兵集四明入海,舟偕东北向,而省左右幕属各异舟,号令不相闻。后发者追程冒进,得耽罗国。盖前锋先遭飓风,失导而至是[国]”。[35] “前锋先遭飓风”,也有确切的文字可稽。陆文圭《墙东稿》卷12《吴祐墓志》:“至元十八年,泛海征日本,授[吴安民]宣武将军、寿春副万户、先锋。抵[平户]岛上,飓风骤起,众散而归”。[36]

在北路亦“东路军”中,仿佛也有部份士卒取道“耽罗岛”抵达“志贺岛”、即今福冈县属志贺(シカノ)岛的。《秋涧集》卷40《泛海小录》:“至元十七年己卯冬十一月,我师东伐。明年夏四月,次合浦县西岸,入海东行约二百里,过拒济岛。又千三百里至吐剌忽苫;倭俗呼岛为苫。又二千七里抵对马岛,又六百里逾一峙岛,又四百里入容甫口。又二百七十里至三神山;其山峻削,群峰环绕,海心望之,郁然为碧芙蓉也,上无杂木,惟梅竹灵药松桧桫罗等树,其俗多徐姓者,自称皆君房之后。又东行二百里,舣志贺岛下,与日本兵遇,逆战数十合者,凡两{月}[日]。我师既捷,转战而前,所杀获十馀万人,擒太宰藤原少卿弟宗资”。[37] “拘济岛”亦“巨济岛”,今韩国庆尚南道属巨济岛。《元史》卷11《世祖纪》:“至元十八年六月,日本行省臣遣使来言:大军驻巨济岛,至对马岛获岛人,言太宰府西六十里就有戍军已调出战,宜乘虚捣之。诏曰:军事,卿等当自权衡之”。[38] “对马岛”、“一峙岛”亦“壹歧岛”,今长崎县属对马(ツシマ)岛、壹歧(イキ)岛。而置于“拒济岛”、“对马岛”之间的“吐剌忽苫”,无论从名称或方位考察,都只能是“耽罗岛”。“吐剌忽苫”,或“トラゥシマ”。

合罕“征东”将士罹难的地方,或作“鹰岛”,或作“竹岛”。《大日本史》卷63《后宇多天皇》:“弘安二年闰七月十四日,太宰府驿奏:本月朔,大风。元军船悉殁于肥前鹰岛”[39]。《元史》卷162《李庭传》:“至元十七年,拜[李庭]骠骑卫上将军、中书左丞,东征日本。十八年,军次竹岛,遇风,船尽坏”。[40] 刘敏中《中庵集》卷4《裴国佐神道碑》:“至元十七年,加[裴国佐]中议大夫、参议行中书省事,声望赫赫益隆。明年六月,奉旨问罪,至日本竹岛,夷人震恐。会遇暴风舟坏,公则不返矣,实八月一日也”。[41] “鹰(タカ)岛”,亦“打可岛”、“达可岛”,今长崎县属鹰岛。《满洲金石志》卷4张克敬《张成墓碑》:“至元十八年四月,君(张成)至合浦登海舟,六月六日至倭之志贺岛,夜半贼兵来袭,与所部据舰战至晓。还至一歧岛;七月二十七日,移军至打可岛,贼舟复集,君整舰与所部日以继夜,鏖战至明,贼舟始退。八月朔,海风作,船坏军还”。[42] 《元寇の新研究》第10章《元の第二次日本征伐--弘安の役》:“日本语で竹と鹰とは音が通ずる。竹岛の称は其の关系から来てゐるらしく、日本语の知识を有する高丽人或は元人が用ひ始めたのではあるまたいか”。[43]

《元文类》卷41《经世大典序录政典征伐》:“未几,败卒于阊归言:官军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壶岛,移五龙山。八月一日,风破舟。五日,范文虎等诸将各自择坚海船坐去,弃士卒十馀万于山下,无食无主者三日。众议推张百户某为主帅,号之曰张总管,听其约束。方伐木作舟欲还,七日,日本人来战,尽死,馀二三万虏去。九日,至八角岛,尽杀蒙古、高丽、汉人,不杀新附军而奴之;阊辈是也”。[44] “五龙山”,松下见林《异称日本传》卷上:“鹰岛也,在筑前国。盖五广、龙鹰、山岛之误也”。[45] 且不论“鹰岛”实在“肥前国”,即此“误”也未免显得过于复杂。“五龙”,“和训”即“ゴリエウ”,与“枯髅”的“汉读”音近;“五龙山”或即“枯髅山”。郑思肖《心史》卷上《元鞑攻日本败北歌》:“元贼闻其富庶,怒倭主不来臣,竭此土民力,办舟舰往攻焉,欲空其国所有而归。辛巳(至元十八年)六月半,元贼由四明下海,大船七千只,至七月半,抵倭口白骨山,筑土城驻兵对垒。晦日,大风雨作,雹大如拳,船为大浪掀播沉坏,鞑军半没于海,船仅回四百余只。二十万人在白骨山上,无船渡归,为倭人尽剿。山上素无人居,唯多巨蛇,相传唐东征军士咸陨命于此山,故曰白骨山,又曰枯髅山”。[46]

就是在“征东”主力移泊“鹰岛”或“竹岛”的时候,“江南军”的原目的地“平户岛”仍然留驻武装人员。《元史》卷165《张禧传》:“时朝廷议征日本,[张禧]请行,即日拜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即舍舟筑垒平湖岛,约束战舰,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风涛触击。八月,飓风大作,战舰悉坏,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弃之!遂悉弃舟中所有马七十匹,以济其还”。[47] 类似的屯守地,似乎还有与“达可岛”异处的“铁灵山”、亦“髑髅岛”。《滋溪稿》卷21《张氏墓志》:“朝廷以日本梗化不庭,出师征之,公(马马其,总把)又在行。由庆元路泛舟入海,凡七昼夜,抵达可岛,去其国七十里。潮汐盈涸不常,舟弗能进,乃缚舰为寨,碇铁灵山下,命公守之。八月一日,夜半飓风大作,波涛如山,震撼激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明日,大帅命公先归”。[48] 《秋涧集》卷40《泛海小录》:“自志贺东岸前去太宰府三百里,捷则一舍而近。志贺西岸不百里有岛曰毗兰,俗呼为髑髅岛,即我大军连迫遇风处也。大小船舰多为波浪前触而碎,惟高丽船坚得全,遂班师西还;是年八月五日也”。[49]

“征东”士卒逃归者的数量,可能远比一般所认为的要多得多。“东路军”的忻都、洪茶丘、金方庆,“江南军”的范文虎、李庭、张禧等无一丧生。而《至正昆山郡志》卷5提到的朱清、许兴祖、刘必显、黄成等人,行文都并没有涉及他们的“遇难”:“朱清,{已卯}[辛巳]从征日本”。“徐兴祖,复从右丞范文虎征日本,有战功”。“刘必显,辛巳从李元帅(庭)征日本”。“黄成,至元辛巳,右丞范文虎征日本迤南,辟置麾下,多委力焉”。[50] 难以想像的是:当时似乎还有“全师”归返的单位。程文海《雪楼集》卷17《巴约特墓碑》:“至元中,进[伯都]阶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领江淮战船数百艘东征日本,全军还;有旨特赐养老一百户”。[51] 回转的士卒,多取道高丽。《元史》卷162《李庭传》:“[李]庭抱坏船板,漂流抵岸,下收馀众,由高丽还京师,士卒存者十一二”。[52] 《滋溪稿》卷21《张氏墓志》:“公(马马其)由耽罗逾高丽、渡辽水以趋京师,遂归于池州路”。[53] 《桐江集》卷续32《孔端卿东征集序》:“君(孔端卿)偶得不死,附小校破舟登所谓合浦者,过平壤之都,渡辽阳之水,历故女真、契丹之境,由平滦路抵燕山,凡九十四日,徒步七千馀里。又久之,然后复得南归”。[54]

合罕远征日本亦“元寇袭来”,似乎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发生的事件。说其“偶然”:元世祖的初旨在于“通问结好”,所遴选的“国信使”又大多可堪“寄命”。就是“弘安”役后所派、缘遭不测未达的王积翁,也是后人称道的“节臣”。黄溍《金华集》卷8《王积翁祠堂碑》:“至元二十一年四月,发庆元路,五月,抵耽罗。耽罗人或劝公(王积翁)勿轻往,不听。七月,至日本境上。先令持旗榜谕其国,中弃遗书国主及用事者,日本遣臣郊迎,遂以诏书入。辛卯望,舣舟对马岛,寅夜,俄有举火噪欢岛上者,公竟遇害而薨”。[55] 王祎《王忠文集》卷1《赠别王季野判官入闽兼柬其弟季耕照磨》:“嗟哉日本役,遗志更昭晰”。[56] 说其“必然”:元世祖是位热衷军事征服、喜好远藩进贡的皇帝,而占日本国主导地位的大和民族又是特别地自尊自重;因此,武装冲突在所不免。《北条九代记》卷10《蒙古牒书を日本に送る》:“斯る所に、蒙古大元の状书を日本に送り、筑紫の宰府に著岸す。即ち关东に送り遣されしに、武家より禁里に奉らる。当今敕を下し、菅原宰相长成に返简を书しめ、世尊寺经朝卿是を清书す。然れども武家内谈の评定あり。蒙古の书面颇る无礼なりとて、返状に及れず”。[57]

“征东”的基础,还在于中世纪以来日益频繁的东北亚海上交通。凭借带有“季节”特色的“信风”,人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飞渡大洋。现在的人们无法相信:在当时的条件下,数千里的航程能在十日内完成,而从韩半岛南部到九州岛只二天半,从浙东的舟山群岛到九州岛只七个昼夜。郑麟趾《龙飞御天歌》第12章:“我国东莱郡水路南行一日至对马岛,又东南行一日至一歧岛,又南行半日至下松浦”。[58]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17《江浙省地分》:“江浙行省建治所于杭州路,东至大海四百九里,顺风海洋七日七夜可到日本国”。[59] 遵循陆岸,遇到顺风,从韩半岛南部到浙西,也只七天的时间。虞集《道园稿》卷49《赵时妙墓志》:“征倭之助,先将军(杨某)以其军陆还,夫人(赵时妙)以舟别行,飓风骇浪未知东西。有青鸟导其舟前,舟人随之,七日出澉浦,三於东吴,亦已神矣”。[60] 然而,利弊相间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得以假借便风的季节,也是盛吹摧楫破帆飓风—“神风”的季节。“征东”的士卒,假借便风来到异国征战,又在飓风-“神风”的袭击下彻底失败。《心史》卷上《元贼谋取日本》:“涉险应难得命还,倭中风土素蛮顽。纵饶航海数百万,不直龙王一怒间”。[61]

关于飓风到来之前合罕“征东”军队的札营地,学者们大都乐意相信麇集于“鹰岛”一地的说法。所据资料,则《高丽史》卷29《忠烈王世家》:“忠烈王八年六月,蛮军总把沈聪一等六人自日本逃来,言:值恶风船败,众军十三四万同栖一山。{十}[八]月初八日,日本军至,我军饥不能战,皆降日本”。[62] 不过,如前所示:与“鹰岛”有海湾之隔的“平户岛”也有蒙古军的守卒。由此,不妨假设今福冈县属糸岛半岛岸也曾有“异敌”的抛锚地,那就是按照“志贺东岸前去太宰府三百里”比例在“志贺西岸百里”的“髑髅岛”亦“铁灵山”的所在。也只有这样,才符合记载中提到的范文虎、忻都等人曾有“就近”进攻“太宰府”、今福冈市东南太宰城的计划。[63] 所称的“三神山”,则今脊振(セツリ)山及其延伸到同一半岛的支脉。至于“征东”军队的失败,除了扫荡船只的“飓风”-“神风”外,尚有一向无人注意的“疾疫”。《高丽墓志铭集成》201李瑱《金方庆墓志》、199《金周鼎墓志》:“辛巳(至元十八年)夏,又入日本,南宋军后期三月,因以淹留,腐船而疫兴;上用群帅每诱以还军”。“辛巳,征倭,军中多疾,不能相恤。公(金周鼎,万户)力卒保护,多获全”。[64]

对于“征东”,元廷方面始终有人反对。饶有意味的是:那些反对的人同样是儒家思想倾向十分明显的人。“攘夷”的行为固然重要;但是,由战争引起百姓负担的加重同样是儒家所非议的。《危太朴集》卷2《耶律希亮神道碑》:“至元十二年,既平宋,上令公问诸将日本可伐否。是时,夏贵、吕文焕、范文虎、陈奕等皆言可伐。公奏曰: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后兴师未晚。上以为是”。[65] 其次,典型论证“胜则不武,不胜则损威”的分析,也是反对者的重要理由。《元朝名臣事略》卷12《内翰王文忠公》:“至元十{九}[八]年,王师将大举伐日本。公(王磐,翰林承旨)入谏曰:日本岛夷小国,海道险远,胜则不武,不胜则损威,不伐为便。时军行有日矣;上以为非所宜言,天威震怒。公对曰:臣赤心为国,故敢有言”。[66] 正是这些人的持续“进谏”,才有效阻碍了再度“征东”计划的实施。虞集《道园录》卷20《董文用行状》:“至元二十三年,将用兵海东,徵敛益急,有司为奸日益甚。公(董文用,江淮参政)乃请入奏事,大略言:疲国家可{保}[宝]之民力,取僻陋无用之小邦;其条目甚悉。言上,事亦罢”。[67] 当然,缘“劳民”发生的许多问题,也是这种结果产生的主要动因。[68]

[1] 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页4625、4626、4627、4628。

[2] 《四库全书》本,页31下、32上、下。

[3] 北京,中华书局姚景安点校本,1996年,页226、227、229。

[4] 东京,东洋文库《东洋文库论丛》本,昭和六年,页103。

[5]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影印国史刊行会刊本,1971年,页395上。

[6] 《高丽史》卷102《李藏用传》,页202上、下:“元宗八年,蒙古遣兵部侍郎黑的等令招谕日本。[李]藏用以书遗黑的。盖[李]藏用度日本竟不至,将累我国,故密谕黑的欲令转闻寝其事。王(王禃)疑有二心,即配馆伴。黑的诘问知之,乃还书,且曰:我若奏此书,幸而听乎,天下之福也。如不之听,于汝国亦有何罪!固止之,由是获免”。

[7] 《四库全书》本,页17上。

[8]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弘治刊本,页15上。

[9] 页24下。

[10] 东京,仓圣明智大学《学术丛编》本,页11下。

[11] 东京,雄山阁《中世史选书》本,昭和五十二年,页16。

[12] 页20下。

[13] 页124、125、126。

[14] 页4628。

[15]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至正刊本,页24上。

[16] 页428上、下、429上、224上。

[17] 页3595。

[18] 许有壬《至正集》卷45《阿剌罕神道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宣统刊本,页222下:“至元十八年,进[阿剌罕]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统师四十余万征日本,次明州(庆元路)而薨”;此“四十”当为“十四”之误。

[19] 页451上。

[20] 北京,中华书局陈高华、孟繁清点校本,1997年,页344。

[21] 汉城,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原刊缩印本,1966年,页2上。又,《元史》卷11《世祖纪》,页226:“至元十七年十月,遣使括开元等路军三千征日本”。

[22] 页461上。

[23]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嘉庆嘉业堂刊本,页575下。

[24] 长春,满日文化协会刊本,页19下、20上。

[25] 页227。

[26] 《元史》卷208《日本传》,页4629:“日本人谓新附军为唐人,不杀而奴之”。

[27] 页18、19。又,《心史》卷下《大义略叙》,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崇祯刊本,页133上:“先忽必烈遣晰里伯由高丽攻倭,人船俱陷于海”。兹“文永之役”参预者的“晰里伯”,当即《元史》卷8《世祖纪》,页150曾任“耽罗国招讨使”的那个“失里伯”。

[28] 东京,株式会社山川出版社《县史シリ-ズ40》本,昭和五十年,页87下。

[29] 页3629。

[30] 又,《元寇の新研究》第7章《元の第一次日本征伐--文永の役》,页150:“宜蛮ガイマツ(今津)の对音”。以“蛮”音对“マツ”,似嫌不当。

[31] 页20。

[32] 东京,株式会社山川出版社《县史シリ-ズ四二》本,昭和五十年,页75下。

[33]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选刊》影印成化刊本,页558上。

[34] 《四库全书》本,页8下。

[35] 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刊本,页30上。

[36]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常州先哲遗书》本,页594下。

[37] 页15上、下。“倭俗呼岛为苫”,源顺《倭名类聚钞》卷1《地部》,弘简堂、竹苍楼、宝文堂补刊本,嘉永四年,页4上:“岛屿,《说文》曰:岛,海中山,可依止也,一音鸟;和名之万。《唐韵》曰:屿,徐吕反,上声,同海中洲也;和名同上”。“苫”、“之万”皆“しま”的音译。

[38] 页231。

[39] 正德刊本,页12下。

[40] 页3797。又,《啽呓集》《宋旡自铭》,页30上:“七月,抵竹岛,雹雨风作,舟不得泊,随惊涛上下,触击皆碎”。

[41]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清钞本,页303下。

[42] 页20上。

[43] 页303。“竹”,即“タケ”。

[44] 页24下。

[45] 东京,株式会社影印国史刊行会刊本,昭和五十年,页263。

[46] 页84上。

[47] 页3867。

[48] 页359、360。

[49] 页15下、16上。又,李齐贤《益斋稿》卷9《忠宪王世家》,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587下:“至元十八年,范文虎后期,且值大风,蛮军皆没。忻笃、[洪]茶丘等亦多弃士卒,反自脱归。金方庆独与之战,至霸家台,诸军不继,乃引还”。

[50]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委宛别藏》本,页115、120、122、132、133。

[51] 《四库全书》本,页14下。

[52] 页3797。

[53] 页360。

[54] 页9上、下。

[55] 《四部丛刊初编》景印元刊本,页5下。

[56] 《四库全书》本,页29上。

[57] 东京,有朋堂书店《有朋党文库》本,大正二年,页616。

[58] 汉城,亚细亚文化社《国语国文学资料丛书》本,1973年,页203。

[59] 北京,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断句本,1980年,页213。

[60]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影印至正刊本,页432下、433上。

[61] 页78下。

[62] 页461上。

[63] 周密《癸辛杂识》卷续下《征日本》,《四库全书》本,页28上、下:“至元十八年,大军征日本。船军已到竹岛,与其太宰府甚迩,方号令,翌日分路以入,夜半忽大风暴作,诸船皆击撞而碎”。

[64] 汉城,翰林大学校出版部刊本,1993年,页407、402。

[65] 页507下。

[66] 页246。

第8篇:五四征文范文

1、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2、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

3、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

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汉时谶纬学说大兴,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陵光神君。

第9篇:五四征文范文

【关键词】藏民族;中华民族传统;色彩观;比较

色彩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生活,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同时,人类为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以自然为媒介,色彩为母体,创造出符合自己独特的民族色彩观。

藏民族在色彩的崇尚上和中国传统一样,都崇尚“赤、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并在色彩的某些方面有着相同涵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象征生命;黄色代表光明;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神秘;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河流等等。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政权形式的不同,的特征等诸多因素,使藏民族形成了中国传统迥异的色彩观和审美情趣。

一、藏民族的色彩观及其内涵

藏民族是主要居住在我国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民族世世代代植根于雪域高原,从野果充饥,树叶蔽体的原始时代到小邦时期到吐蕃时期再到古格时期――至今经历了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进程。从元朝时期,藏民族地区正式纳入了祖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藏民族在色彩上崇尚红、黄、青(绿)、白、黑(蓝),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体现出来。如喜欢穿红袍,戴红珊瑚、绿松石,以及用黄金、白银作为首饰穿戴。

藏民族崇尚红、黄、青(绿)、白、黑(蓝),喜好鲜艳的色彩与藏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藏民族对白色和鲜艳色彩的喜好由来已久,在原始时期,藏民族人就喜欢用白色泥土在身上绘制图案,用鲜花装扮自己,将骨头、白石、海贝等连成串作装饰,是漂亮、威武的象征。除此之外,他们每每在猎获猛兽或者大型动物,部落间战争取得胜利凯旋之时,就会在栖息地的“门”上,即在岩壁或树干上用白泥划上一道道白线白点,以示庆祝的习俗。这种远古的习俗至今在藏民族的现实生活中仍有遗存。例如:青海热贡年托,迄今仍保留着藏历新年前夕,全村青壮年男子聚集一处赤身,浑身画满黑白图案,手提宝剑等武器,举行驱除灾星鬼崇的习俗。全藏区在新年之际,家家户户用面粉在门窗、梁柱、灶头上点缀白点,在水缸、水桶、碗口上点缀酥油之习俗。这些都是藏民族喜好白色和鲜艳之色的最好例证。

藏民族的色彩观还受其心理的影响。藏民族认为白色是最神圣的颜色。比如:心灵比那雪花更纯洁,象征其善良的心底;圣洁的哈达表明真诚之心,白净之身,意味纯洁无疵,即未曾沾染五烦恼之垢;白净事业,象征慈善事业;白净之果表明一心从事善业所得之善果;白净之路,意味非往生恶趣之恶途,而是象征走向解脱和获得遍知果位的善道。黑色则恰恰相反,代表黑心肠,象征常常对人心怀恶意;黑色事业,意味危害他人之事或导致恶果之行为;黑色道路,表明往生恶趣之恶道和迷惑、罪恶之道;黑色,象征罪业和罪恶。另外,黑色还象征威猛、狰狞、恐怖以及脱离光明之黑暗。常见“其身黝黑宛若乌云”;“肤色黢黑,令人生畏”;“修炼诛敌神咒的修行洞内迷漫着黑雾”;“敌头将被黑色牛毛织品所蒙蔽”等用于比喻和诅咒方法。

藏民族崇尚红、黄、青(绿)、白、黑(蓝)除受心理因素、生活环境――青藏高原,雪域极地,地广人稀,人眼所及之地,到处都是白茫茫、绿荫荫的一遍,空气稀薄,透明,自然的山川、雪地、草原的色彩纯度高的影响,进而在色彩上喜欢最接近自然的高纯度、鲜艳的原色之外,还受其的影响。

苯教和藏传佛教是藏民族色彩观形成的最重要因素。苯教是藏民族的原始宗教,又称为“黑教”。《苯教创世说》: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空五种本原物质组成,这五种物质生成黑白二只卵产生世界万物。这五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为:白色表雪山,象征纯洁、真诚,表心灵;黄色表大地,象征光明、智慧;红色表火焰,象征神圣、权力;绿色表江河,象征温馨、善良;蓝色表天空,象征典雅、高尚[1]。

随着佛教的传入逐渐与本土宗教结合,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与五色结合衍生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如《不动明王经》对这五种颜色内涵作了详细的记载:黑色象征诛杀和忿怒,白色意指安住及静虑,黄色代表忍辱和利乐, 红色表示降伏与钩召,绿色则意味着驱魔。五色与五方佛结合又有新的诠释:即白色,代表居于五佛中间方位的毗卢遮那佛;黑色,代表居东的阿闪佛;红色,代表居西的阿弥陀佛;金色,代表南边的宝生佛;北边是绿(青)色的不空佛[2]。五方佛的每一尊及他们所配的色彩,据说皆能促使密教徒在一个由染转净的过程中消除种种烦恼,密教徒坚信,通过观想这些各具精义的本尊色彩便能转识得智。白色去“痴”证法界体性智真如,黄色化“慢”达平等性智蓝色熄“怒”悟大圆镜智,红色除“贪”得妙观察智,绿色灭“妒”获成所作“智” [3]。

由此可见,藏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心理因素形成了独特性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色彩观。

二、中华民族传统的色彩观及其内涵

中华民族被称为华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色彩上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崇尚赤、黄、青、白、黑五种颜色,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感知,始于原始时期。从原始蒙昧期到夏商周乃至秦汉时期,中华民族有着从一到二到四再到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式的演进。简单的说一是红,二是黑白二色,四是青红白黑四色,五是青红白黑黄五色[4]。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红色情有独钟,在远古先民红色被作为神圣的图腾之色。如分布于今天的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湖北、四川等地的仰韶时期的饮食器皿中就用红色绘制纹样。这种纹样占早期彩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跨越约千年,这被视为中华民族红色崇拜之根源。

夏文化代表的龙山文化出土的精美黑陶,则被视为夏代以“黑为尊”之根据。《礼记・檀弓》明确指出:“夏后氏尚黑”。在《孔子家语》、《吕氏春秋》等文献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墨子及其弟子尊夏禹行夏道,衣服全用黑色布料。韩非子说禹在木制的饮食器和祭器外涂漆,是尚黑观念在生活中体现。而商代则以“白色为尚”,《王制》有商“缟衣而养老”的记录。缟衣即为素白之衣,作为尊老养老的表示与象征,显示非尊贵之品不足以承当。《吕氏春秋》明确记载,商汤之时,“其色尚白,其事则金”等等[4]。张志春在《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中谈到“夏尚黑,商尚白”,与所处的方位和图腾崇拜有关。即夏商不仅是先后朝代,而且也是东西并列同时发展起来的朝代。夏在西,西方为日落处,尚黑有神秘与厚重,夏又为龙图腾,龙崇拜者,以龙多潜藏,隐身云里雾里水中,故爱其黑得深邃;商在东,东方为日出处,尚白当是明亮与开阔,商以凤图腾,凤图腾者,以其展翅翱翔亮丽无比,故崇尚白的圣洁[4]。黑白二色在夏商比远古的红色还受到各自的尊崇而成为美的色彩。

西周时期,在季节上由原来的二季衍生为四季,并把色彩与远古神话的空间东西南北方位、时间春夏秋冬四季相叠,构成时空交错褒贬分明的四方崇拜的神话内涵。即“青赤黑白”四色观。东方为日出处,代表:春季,青色,早晨;南方为日中出,代表夏季,红色,晌午;西方为日落处,代表秋季,白色,黄昏;北方代表日隐处,代表冬季,黑色,夜晚。以东方春天为时空背景的青色植物崇拜有着死而复生、掌握生命、降福消灾,为个人和国家带来生机和繁荣的意蕴;而西方是日落方,同时,是太阳在一年之中生命力衰减的时间(秋季),又是一日之中生命力衰减的时间――日落时,所以预示死亡来临的秋天,又同太阳落下的时间方位――西方有象征性的联系。因而,我们先民的饯日仪式和祭月仪式,同太阳神之死的神话观念,以及由此类比出来的植物之死(秋季)、动物之死(狩猎),人之死(刑死)的神话观念统和在这一白色的原型时空背景中[5]。

春秋时期,四色并立,黄色突出。战国时代,五方五行思维模式取代了西周时期的四方模式。《山海经》曾将四方神与四时风即方位与季候给予整合,《淮南鸿烈・天文》则将其与五方(东西南北中)大帝给予整合[4]。再到后来,又把五色与五行、四季以及五德联系起来。在《礼记・月令》中,以春为木德,为青;夏为火德,尚赤;夏秋之间有一土德,尚黄;秋为金德,尚白;冬为水德,尚黑。《月令》还以为,四季示东、南、西、北的方位,即春在东方,夏在南方,秋在西方,冬在北方,土德在中央[6]。因此中华民族传统,赤、黄、青、白、黑是与五行、季节、方位相对应之。

中国传统色彩观除了受五行的影响外,还受其他方面的影响。

如:黑色在中国古代的色彩观念中,与白构成产生有彩色感知的基础,中国远古先民在太极图构成原始黑白色相环的基础上,构造中国五色体系,它以黄色为中心,构成青、赤、白、黑为方位关系的色相环。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天玄地黄”之说源于古人感觉到的北方天空长时间都显现神秘的黑色。他们认为天的北极星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在古代为众色之主[6]。其次,白色在古代具有多义性。《怀南子・原道训》“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7]。”并且,白色代表纯洁、光明、充盈之本质[7]。红色象征喜庆、吉祥[7]。黄色被称为“中和”之色。《白虎通义》载:“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物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长存,故称黄帝也。”黄帝取土得尚黄,是继承原始色彩混沌性。《庄子・应帝王》载:“中央之帝,其名为混沌。”所以在中国古代有“黄生阴阳”之说,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7]。

因此,中华民族传统的色彩观的形成不是一僦而就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演化的,并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 论

通过对藏民族和中华民族传统色彩观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藏民族同属于中华大地的一员,是中华大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色彩的喜好上都崇尚具有独特东方色彩的“赤、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然而,却有着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色彩观截然不同内涵,其归根结底与其全民信教有着直接的联系,受着藏民族原始宗教以及藏民族佛教的影响,具有独特而浓郁的宗教内涵。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民族,把色彩与远古的神话、图腾、方位、时空、季候、五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色彩观,是几千年来全体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康・格桑益希.阿里古格佛教壁画溯源[J].民族艺术研究,2004(4):42.

[2]察仓・尕藏才旦.中国藏传佛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22.

[3]尼丁・库马尔(Nitin Kumar),王璞.大乘密教美术的色彩象征[J].民族艺术研究,2003(2):30-31.

[4]张志春.中华服饰文化(第一卷)[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2,10,15,26.

[5]朴英秀.色彩与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