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学课程范文

审计学课程精选(九篇)

审计学课程

第1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审计;工作过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38-01

《建设工程审计》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型课程。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不仅缺少与该课程相适应的教材,在其教学设计上更值得我们进行探索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则是通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开发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进行序列化,形成学习领域,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学论的组合和序化构成教学内容体系,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为教学实施原则的课程模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和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设计。

1 基于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建设工程审计》课程是依据“工程造价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造价员工作岗位设置的。为了避免出现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脱节,我们通过与企业专家交流,了解工程审计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及必须的岗位技能,分析确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分部分项子目多,现场施工条件复杂,工程审计的涉及的面很广很多。作为一名工程造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做好审计工作。首先,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审核项目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比如: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办理各种手续,招投标是否依法进行,工程是否进行了非法承包、转包现象等。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加强各种建设程序合法性的教学,强化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第二,要吃透合同文件。合同文件是一个项目的纲领性文件,在合同里规定了合同类型、价款的调整、违约责任等工程价款相关的内容,因此,吃透合同文件是做好审计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第三,工程量的审查。工程量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量计算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第四,价格的审查。包括人、材、机市场价格的确定,综合单价的调整是否合理等。第五,审查费率的计取是否合理。审计工程中要注意是否按照规定的取费方法和计价规范来执行。如:工程所在地在郊区的却按照市区取费、没分包的工程却计取工程分包费。

根据工程审计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我们分析确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为工程量清单审计能力、施工过程跟踪审计能力、工程结算审计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

2.1 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基于审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

由于《建设工程审计》课程涉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计价等各个方面,知识面广而多。为使学生有效系统地掌握相关技能,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打破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来源于企业一线的项目——综合楼工程为载体,依据三大技能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工程量清单审计、施工过程审计、工程结算审计三大模块,形成三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又按照审计工作的过程进行序化,将审计中常见的问题编写成10个典型教学任务,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工程量清单审计、施工过程审计、工程结算审计三大工作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和造价员考试的需要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掌握工程审计技能,巩固建筑工程计价知识,完善造价员知识体系,同时融合了造价员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协调能力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真实工作场景组织教学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提出工作任务,营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体验式、模拟式的工作场景。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结合实际进行分组,每组6至7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分别扮演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人员,负责提供审计任务及相关资料,学生则扮演审计人员,分组进行实际操练。学生(审计人员)通过查看施工图纸、施工合同、清单规范、向教师(相关单位)询问审计资料中存在的疑问来完成审计任务。每个具体审计任务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同学阐述本组审计思路,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违规的依据,并提出对问题的纠正和处理意见,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讲评。整个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零距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

2.3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模式,由原来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形成性考核,注重过程评价,同时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考核由平时学习表现、实践环节考核和独立作业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学习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其内容包括出勤考核和上课表现晴况考核;实践环节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内容为每次任务的工作态度评价、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等。独立作业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内容为独立完成一个小型项目的工程结算审计任务。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

3 实施结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设工程审计》课程教学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而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独立作业和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2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审计学;授课方法;教学效果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该课程审计术语和理论晦涩,学生普遍认为审计难学,老师普遍认为审计难教。本文总结了《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方法与技巧,期望能与众多审计教学工作者分享。

一、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在审计学课程中,各个账户的审计程序的理解与运用是重点之一,但审计程序条文规定较多,老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审计程序,再通过班级小组形式予以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审计程序产生深刻记忆。

例子1:应收账款询证程序。教师在介绍函证范围、方式和时间等基本问题后,可以设问“如果客户未回函怎么办?”、“如果客户回函方式是传真件怎么办?”、“如果回函结果有差异怎么办?”等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以明白函证程序的替代程序、要求与不符事项的处理,避免老师一味讲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例子2:存货监盘程序。教师可以设问“CPA遇到特殊类型存货比如具有辐射性情形下如何处理?”、“对于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如何处理?”、“如果存货存放于全国多个仓库如何处理?”、“盘点过程中无法停止存货的移动怎么处理?”、“在途物资或已出售尚未发货商品等纳入存货监盘范围吗?”等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想解决办法,然后再介绍审计条文规定,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审计实践的复杂性,学会自己处理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二、挖掘生活素材,讲解审计难点

我们在讲解审计问题时,可以挖掘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审计思维,增强学生对审计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例子1: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学生关心的期末考试分数为例来讲解。首先询问学生允许老师期末判卷子的错判分数水平,或者说老师错判分数水平不高于几分,他们会认为没有关系。让学生理解他们允许的错报分数(假设是2分)就是重要性水平,它是一个数量门栏或金额临界点;然后询问学生“如果你考试恰好是59分,离及格差1分时,你的重要性水平还是1分吗?”,让学生理解重要性水平还要从性质方面予以考虑;最后让学生考虑“他们允许的错报分别为5分或1分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卷子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高低?教师阅卷工作量或仔细程度是否会存在差别?”,让学生体会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或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反向关系。

例子2: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学生毕业后相亲、谈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来讲解。每一个人都希望跟适合自己的结婚对象共度一生,为了降低风险,结婚前会有“谈恋爱以彼此增强了解”过程,谈恋爱的过程有长有短。一般而言,对交往对象品行、家风、习惯和性格等了解程度较深,可将谈恋爱过程适当缩短。反之,跟陌生人谈恋爱,对其以前情况一无所知,通常会延长恋爱过程,以增进了解。这里,“恋爱过程后仍然与不适合自己的对象结婚”相当于审计风险,“相亲对象未必适合自己”相当于重大错报风险,“恋爱过程短未能恰当判断相亲对象是否适合自己”相当于检查风险,而“谈恋爱以增加相互了解过程”相当于执行审计程序以降低检查风险的过程。通过审计模型生活化,学生更能直观了解审计风险模型。

三、讲授来龙去脉,道清审计概念

审计学中有一些概念比如内部控制,老师只是单纯讲解这些概念,不利于让学生全面了解审计概念。反之,如果能够给审计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生动逼真的情景或令人回味的演变过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可促使学生探究这些概念和理论背后的故事和事件,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子1:内部控制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提出的演变过程,增强对内部控制精髓的理解,老师可以从内部控制的雏形――20世纪40年代的内部牵制谈起,到1949年内部控制制度思想的提出,再到后面的内部控制结构,进而谈到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及当前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架构。这种来龙去脉式的精细化概念讲授方法,肯定会比单纯介绍内部控制概念要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子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在讲授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仅介绍准则的内容。而应该从1991年到2004年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分6批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谈起,再到2006年2月15日的修订,2009年的进一步修订,以及2016年1月征求意见稿,通过讲解新审计准则的背景、新的审计准则四位编号的原理,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新的审计准则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审计准则的发展,明白审计准则变化背后的故事,掌握审计理论沿革的脉络。

四、老师追根溯源,学生知其出处

审计学课程中的很多基础知识和内容来自于审计准则或相关文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追根溯源,让学生找到知识的源头,可谓“源头活水才有清泉”,学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一步查阅,理解相关内容,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例子1:存货监盘程序。审计学教材中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一章中详尽介绍了存货监盘程序的目标和要求等,虽然各个教材安排不同,但其内容大都来自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3号――存货监盘》,老师要让学生查阅源头,这有利于他们更为系统地认识存货监盘程序实施要点。

例子2: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审计实务的五大业务循环,审计学教材都会介绍内部控制规范,我们知道,这些规定并非审计学教材原创,而是来自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销售与收款》、《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老师同样应该让学生查阅源头,以详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全貌。

五、引用身边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广为使用,但实际运用中,许多老师会引用的“厄特马斯公司”、“东方电子”和“银广夏”等审计案例,这些案例比较典型,资料容易搜集,但由于这些公司并非学生身边的例子,也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老师可以尝试引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或最近报刊杂志上的新闻,来讲解审计问题,这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审计知识无处不在。

例子1:内部控制环境。为了说明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老师可以采用“2008年石家庄市三鹿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案例”,让学生体会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例子2:控制活动。为了让学生理解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意义,可以拿2002年2月22日《楚天都市报》刊登的“银行工商行武汉所储蓄员作下惊天案卷走巨款”为例,学生听完这个例子,肯定对职务分离和授权等控制活动有着深刻的认识。

例子3:银行存款审计程序。为了让学生理解银行对账的重要性,可以引用第一财经报2006年刊登的“出纳员盗用197万元社保资金案调查:会计长达三年未对账”为例。

六、传递工作底稿,身临其境学习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轨迹的记录,能够呈现注册会计师做出审计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全过程。对审计学课程的学生而言,不仅仅要学会执行审计工作,还要学会看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因此,老师在每一章讲完后,应该传递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明白如何记录审计执行过程,身临其境学习审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在审计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开动脑筋,变灌输为启发,变乏味为有趣,变抽象为直观,变遥远为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计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4):111-114.

[2]胡本源.合作学习式教学法在高校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 (1):77-79.

第3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关键词】 审计学; 教学; 问题; 建议

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交叉性突出的应用科学,审计学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审计的需求也渐趋扩大,对高素质、高技能型审计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所以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审计实务发展需要,在既有的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优化审计学课程,培养审计人才,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目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学应系统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专业审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目前审计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计学教材编写体系不完善,内容繁杂

目前审计学教材没有统一的体系框架。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审计的整个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教材中理论内容多,学生学习教材后,对审计实务过程仍旧不甚了解,不知审计工作具体做什么,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审计实践教学,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环节薄弱

审计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审计基本流程,对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如果对审计单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过程没有足够的认知,就无法真正理解学习审计学课程的重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工作实践,这对学生积累审计实践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尤其不利。

(三)与考证内容、其他相关课程衔接不够

目前中级审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中均有审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考试科目,如何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融入审计学课程内容中,增加该课程的实用性应成为教学中需考虑的问题。另外,审计学课程与审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其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关,比如基本法律、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知识和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偏低

由于我国审计教育起步较晚,审计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审计主讲教师大多是由讲会计的老师兼任,某些教师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审计教师虽然审计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均较强,业务能力较强,但均缺乏审计专业实践能力,这样在教学中会侧重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五)学生学习方法的欠缺

在学习审计学课程时,大多数学生主要依赖教师讲授,以“教”为中心进行学习,比较被动。由于审计学课程与“会计知识”相关联,所以学生应视自己原有会计知识学习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无视自身的特点盲目选择不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基础较差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决应知应会的问题,而应有所区别。另外,学生们在学习中不能做到事先预习,事后总结、发现问题,不能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优化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审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实、完善:

(一)统一审计学教材体系

1.审计学的内容体系应以审计程序及其方法为核心内容

审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审计实务部分和其他相关业务等。

2.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有机结合

审计理论的论述应简明易懂,审计实务的操作鲜活生动。教材内容应突出实用性。一方面应以具体实例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审计方法力求讲解详尽,分析全面,提高可操作性,以方便指导学生审计工作实践,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可在教材中增设审计学专题拓展内容,结合当前改革实际,融入新信息。如应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其指南、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充分吸收国外经典教材的优点,并结合现代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另外,对审计学最新热点问题也可纳入其中,使教材内容常换常新。

3.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坚持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处在辅助地位。这样可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4.教材表现形式多样化

电子教案、电子图书通过数字化使得教材的内容得以无限扩张,使平面教材更能发挥其提纲挈领的主要作用。CAI课件把动画、仿真等技术引入了课堂,让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一目了然,通过文字、图形、形象化图示、图标、图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增强可读性,教材真正的“活”了;以真实的审计案例为主线实施教学,使学生把握内容主干,加大内容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可以将审计学教材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即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具体内容见图1。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要搞好实践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挥案例(讨论)课、实训课、课外作业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案例(讨论)教学。教材各章节内容均可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审计情景。随着章节内容的逐步展开,将揭示所导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二是要重视实训课,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识别、挖掘、分析技能的训练。三是要重视课后作业环节,作业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难度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题型多样化。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深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实习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具体的审计单位进行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学会审计实务操作的具体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实习可由浅入深,分步完成。第一步,做好取证、复印、核对等工作,这些都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取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复印并与原件核对;输入或抄写有关数据资料,编制明细表等工作底稿;有关账表之间数据的核对;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核对等。这些工作是比较枯燥、重复,但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职业习惯。第二步,做好监盘、观察、函证等工作。可在审计人员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科目某一部分的审计,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监盘工作,往来款项的函证工作等。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第三步,做好抽查、详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工作。在主审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可深入到具体科目进行审计,如销售收款循环专项审计中“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详查等。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可从“管理费用”等科目的付款凭证抽查开始,掌握抽查的重要性、相关性原则,学会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从而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会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和分析、勤于思考和总结的职业习惯,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尤其重要。目前,在职称和认证考试中,审计学是重要的考试科目。所以应将审计学课程内容融入考试内容中。比如可将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中《审计》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守则、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等内容纳入专题拓展内容体系中。专题拓展,指因限于篇幅等原因不能在教材中展开的知识点。大学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清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有更高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将当今前沿性的以及与考证相关的知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等内容以在审专题拓展的形式加以引入,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科目中的效益审计、审计管理等内容融入教材体系中,另外在教学大纲中要开课程或讲座,融入审计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内容,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财务分析及评价内容,企业财务会计中的会计核算内容,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审计法、行政法、财政法、预算法、税法、公司法、票据法和证券法等内容,使学生在获取证书、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能够培养自身职业道德操守。

(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操作性强、技能成分占比重较大的实用性学科。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切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支业务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尤其重要。

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步骤及措施:

1.培养专职的审计学任课教师

审计教师不应由讲会计的老师兼任,鼓励教师参加目前社会上针对审计热点问题、最新审计发展动态、审计新准则、制度等内容相关联的培训学习。

2.鼓励审计教师从事社会兼职

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或业余时间去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工作或实习,这既可以丰富教师的审计实践经历,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可以对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加工总结后用于教学,弥补实践教学资料之不足。教师在从事兼职时要注意收集以下两类审计案例:

一类是探索性的,展示不同的事例,重在展示审计工作过程,这类案例更适合教学,它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审计经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另一类是成功的、归纳性的范例,重在展示审计工作结果。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案例教学常与讨论法相结合,所以教与学双边互动性强。实践证明,案例法贴近实际,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3.鼓励教师搞科研

针对自己讲述的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自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精心思索,认真研究,学校领导对教师付出的艰辛劳动要给予极大的支持、尊重和鼓励,使“教学实践—查找资料—撰写论文”这样一个实践、学习、提高的过程循环往复,保证教师的教育工作充分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之上。通过科研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审计学课程,学生要从把握审计学课程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学生应主动学习,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学到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选择学习方法应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等情况:

1.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法

对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审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讨论法、研究法;而对应用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观察法和操作法。

2.根据学习形式选择学法

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课堂学习活动、自学活动、创造性活动和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根据学习水平选择学法

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应知应会的问题,着力培养基本职业技能;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在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职业判断技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审计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套统一的审计学教材体系,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考证内容和其他相关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相长不断完善审计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圣妮.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洁.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第4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一、审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于高等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应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对于这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是高等教育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恰恰也是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需求的方向。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会计人才也需要同时兼备多样的职业能力以及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多层次知识结构。在高等教育学校培养人才时,就应当更加重视多层次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的培养。但从目前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来看,还是比较注重理论,缺少实践环节。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的评价是,理论知识功底很强硬,但是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却发觉很困难,需要很长的适应时间。这就说明高等教育学校对于审计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方向和方法上与实际的人才岗位要求之间还是有距离的。

二、目前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学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脱节

目前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仍然是比较注重理论教育的。学习过审计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审计课程很枯燥,很难学,名词意思很难理解。同时,审计学的教师也觉得这门课程讲授很困难,因为光靠理论讲授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的。虽然,近些年来,许多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已经开始改变其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开始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等。但教学效果上还是没有质的提高。大多数的教师也存在缺乏相关实务经验,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就存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脱节。

(二)高校专业教师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以及在职培训

为了培养审计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的职责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高校中进行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很多都是没有从事过相关实务工作的,虽然他们具备很高的学历,对于理论的研究很深入,但对于本科教育来讲,审计学的教师应更加具有实践性,更加注重“双师型”。高校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时,对于“双师型”问题没有得到具体解决。另外,审计实务工作是不断更新的,其相关的制度、准则以及处理方式都在不断修正和调整。对于不同的实务情况其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而高校的专业教师在培训这方面是非常缺乏的,这会导致学校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过时,脱离当前发展的方向。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较滞后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审计来讲,其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正是由于理论与实践毕竟会有差距,所以培养学生时,应更加注重实践。这就需要高校根据现实的情况,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由于当前高校在审计学的培养计划中,对于实践的基地多是体现在学校内部的模拟实验室,这种模式更加的节省财力和人力,但并不利于学生了解审计的相关实务操作情况。另外,由于现在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会使用相关的审计软件,审计软件的运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也并不是非常的了解。

三、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着重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方向的实践教学

审计的实践性和技术含量都是非常高的,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前提下,应更加注重以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了解,做到学以致用。教授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虽然,这种方式在高校教育中已存在,但就审计学课程来说,大多数高校的案例教学,由于其师资和教材等情况的影响导致案例往往非常的过时,不能与时俱进。教师讲授的案例可能在现在的实务处理中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际形成了脱节。

高校可以建设一个案例库,使案例库内的案例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案例应生动有趣,往往越现实的越真实;案例也应具有代表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更能明白在当下的经济发展情况下,对于审?业务的处理是什么方向;另外,案例可以有一定的特点性,比如:理论知识要求一种处理方式,但由于实务的特殊性导致处理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们了解,处理方式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但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不变的。

(二)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带回来

为了培养应用型的审计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审计专业教师。在当下经济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专业教师已经不能局限于自己的理论知识了。由于,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学历很高,理论知识功底也非常的雄厚,但对于实务方面却很薄弱,读到博士毕业之后就进入学校进行教学。这种情况下导致教师的知识广度和宽度足够,但欠缺的恰恰是对于实务的理解。所以,高校应多鼓励审计教师走出去,去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相关的锻炼,了解更重审计业务,以及实务中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方法。然后,把这些宝贵的实务经验带回来讲授给同学们。除此之外,也要加强教师们的培训,给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比如:规模比较大的事务所每年都会举行相关的业务交流和培训,高校可以与他们进行相关交流和咨询。

第5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高职审计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

高职审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为基础,为了适应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岗位而开设的课程,岗位针对性强、课程知识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与审计思维方式有着较高的教学要求。就对我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来看,从事审计工作岗位多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审计助理工作。该岗位要求学生具有审计基础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与在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来能够成为工作单位挑大梁的人才。基于此,高职审计课程在直接对应审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同时兼顾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课程建设主体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究与改革,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聚合各类学生活动形式,借鉴我国核心能力培养方法,通过课程项目化、企业项目课程化的系统处理,构建特色鲜明的“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所谓“三阶”是将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在时间上划分三个阶段,包括课程训练、课程实训、课程实践三个阶段;在空间上搭建三个阶梯,即懂技术、会操作、能工作三个层次。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助理基础工作能力、审计逻辑思维能力及审计工作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课程训练、课程实训、课程实践三大教学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工作的能力,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任务驱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学做合一”企业项目课程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学(参考《建构主义理论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学生实施全程形成性考核,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在严谨有序的逐层习练、真实生动的项目实施情境中获得综合能力提高,使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工作岗位零距离上岗,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在工作中学习进步,实现工作岗位上升迁移能力的递进。

教学内容三大模块

本课程三大模块内容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围绕能力培养从低到高、自单一趋向综合地逐级递进实施教学。

1课程训练——懂技术

这一模块教学内容组织指导思想是“理实一体”,即将审计理论嵌入到实际审计工作项目中,使学生为了完成审计工作项目而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就是从审计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以审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化审计人员工作内容,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转换成学习领域;最后,按照课程项目化系统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划分为六个工作项目,即职业岗位认知、接受业务委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编制审计计划、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测试、完成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各个工作项目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项目与任务中,在学习中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具体审计技术。例如:职业岗位认知分为职业认知与岗位认知两个具体工作任务。职业认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审计职业的产生、发展、现代审计职业的演进,了解审计的性质与职能、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了解审计组织形式,重点掌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与法律责任。岗位认知,则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岗位为背景讲述审计岗位的职能要求与能力标准,即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职业岗位认识,就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要用到什么,学习过程中要学习什么,练习什么,达到什么标准,以及随着职业能力成长将来会用到什么来满足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需要。

2课程实训——会操作

这一模块是按照企业项目课程化设计教学内容,将会计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作为真实的审计案例进行适当修改,成为符合教学需要的实训项目。这样一个完整的审计工作流程,实现教师进行实验设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掌握审计项目操作规范。

3课程实践——能工作

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在风险审计理念、职业怀疑意识、职业判断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由事务所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CPA进行全程指导,让学生将课程实训的业务操作应用到真实的审计项目中,与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道共同完成某项审计工作,使学生获得有关工作经验,一毕业就能工作,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全程形成性考核方式

第6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论文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政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第7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changes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t seems difficult for audit practic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sistent with audit course's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applicability, thus contrary to the goal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cted results,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audit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uditing practic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审计实务;教学改革;政策建议

Key words: auditing practice;teaching reform;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0-02

1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材,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 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高职高专使用审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主要侧重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选用的案例往往缺乏一条主线,并且案例之间缺乏内逻辑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对于审计实务课程来说,其教材涉及到的知识往往带有局部性和零散性的特点,并且过于具体和细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大多数教材没有考虑,没有循序渐进地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出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刚刚接触这些案例,学生无法理清这些案例的头绪,进而无法参与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1.2 不注重审计课程,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 审计实务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受合适教材和实际案例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另外,由于大多数审计教师缺乏相应的审计经验,同时缺乏调研和实习经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降低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兴趣。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作为审计课的任课教师,通常情况下需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和科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目前,对于审计实务课程,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基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将已有的感性知识与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原本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调的记忆和背诵,进一步使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培养的审计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 考核审计实务课程的方式简单 针对审计实务课程考核,大多学校依然采取闭卷方式来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无法进行衡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一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另一方面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审计实务课程改革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审计实务课程,通常情况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掌握审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与审计工作进行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审计实务课程。

2.1 优化和精练教学内容 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于陈旧、滞后的内容进行删减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审计实务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将审计实践的最新变化通过审计实务教学内容进行反映,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调整和更新,同时增加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2.2 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需要调整案例教学的课时比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案例的数量,进而对审计理论进行巩固和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参加审计实训奠定基础;第二,在开展审计理论教学时,需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阶段,实践课程以较为简单的单项实训课程为主,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是教学的目的;第三,集中模拟实训,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加大审计模拟实践课程。第四,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将校内外实训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合作,同时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的教师,让学生观摩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等。

2.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审计教学中,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做法,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师生互动。

2.3.1 积极推广案例教学,使审计案例贯穿于整个审计教学过程。通过选择和运用典型审计案例来解释、说明审计理论,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枯燥的条文变得生动;而且案例剖析和理论描述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各科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讲授该课程的同时,将《审计案例》融入其中,每一章都举出2-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传统教学采用文字案例,学生兴趣不高,可以采用视频案例,并与文字案例结合,使得案例更加生动形象、内容精彩,吸引学生兴趣。

2.3.2 采用模拟教学。审计模拟教学是一种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由学生自行成立“审计小组”,模拟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签证业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审计模拟教学统一使用在账务处理方面内含一定问题的制造企业的财务资料及其相关信息等资料,以审计小组为单位,分别采用手工和电算化手段完成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要求每组在各岗位的分工合作下共同完成年报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审计实务训练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对审计全过程有一个体验。审计模拟教学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2.3.3 采用小组讨论法。考虑到审计工作团队性的特点,以往审计教学以学生为独立的考察单元,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实训的效果也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去甚远。通过组建审计业务小组,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审计业务环境,审计业务小组通过团队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审计项目,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装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营造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审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文字”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学,同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此外,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将审计业务的场景进行再现,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理解。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将现代的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音乐和动画,进一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第8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审计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实验教学中涉及到审计程序的应用不完整,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受实验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多数高校设计和实施的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和了解的只有审阅、核对、重新计算和分析等有限的狭义的审计程序,而询问、观察、函证、检查有形资产等其他重要的审计程序却得不到有效的实验训练。作为证实某项资产或经济业务是否存在或发生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些审计程序一旦在实务中遗漏,很可能导致审计失败的产生。另外,传统的审计教学软件难以增强学生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感性认识,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对拟进一步执行的审计程序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实验教学很难全面提高学生所需的搜集证据、分析解释证据的审计专业技能,证据的取得易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2.审计实验系统性、动态性差

    审计实验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审计实务的高度仿真。审计业务流程系统性强,各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审计实务中的许多情景很难用具体的文字、图表等形式描述得生动、全面。如审计人员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等,实验中要呈现诸如此类承前启后、交错复杂的动态特征,是目前审计实验教学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另外,会计舞弊与审计博弈行为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实验资料需要适时更新,也对审计实验素材的动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审计实验教学缺乏层次性

    审计学的校内实验层次较为单一,校外实习大多缺乏校方与实习单位就学生实习期间相关权责的界定,从而导致实习可控性较差。学生分散在各个地方实习,教师很难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到周密系统的安排、管理和指导。另外,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心存顾虑,由于缺乏相应权责的界定,实习单位大多将学生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简单而琐碎的事务上,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现行的审计综合模拟实验往往忽视了实验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分级递进式审计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具体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最终是以课程为依托实现的。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理论讲授以外辅助以大量的模拟实验来巩固和验证课堂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审计模拟实验并不是一门单独的实验课,而是伴随着各门课程的不同阶段而进行的多门实验课程。笔者认为审计实验课程体系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形成富有特色、开放式、多层次、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应区分为案例同步实验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审计实验教学、创新型审计实验教学三个层级。多层级审计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使学生逐步得到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

    1.案例同步实验教学——审计基础理论及实务的学习与实验

    案例同步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案例验证型实验教学与案例讨论型实验教学两种。案例验证型实验教学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体,通过实务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来说明一个具体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案例的讲解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的教学。案例验证型实验教学可以穿插在平时的理论授课过程中,也可单独作为实验课程在审计基础理论课程讲授完毕后开设。案例讨论型实验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学习过程教学。该模式下,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引入案例,模拟现实的审计情景,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主要负责引导。这种以案例讨论、情景模拟为主的实验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培养其审计思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有效掌握不同情景下相关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审计实验所缺乏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差等问题。

    2.校内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决策、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校内综合模拟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按照审计综合实验的自动化程度分为手工模拟综合实验和审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手工模拟综合实验需要事先准备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仿真会计核算资料(亦可利用会计手工实验的结果),并人为设计一些不同的利润操纵手段,尽量把新形势下一些公司可能存在的舞弊手段穿插进去,同时设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业务特征、时间特征,编制几套不同的账簿和会计报表,辅之以行业形势、管理层品德、特定项目风险等环境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审计业务全过程。在具体实施时,可采用3~5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操作,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定性、定量分析,以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电算化综合实验需要在特定审计软件的支持下,根据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仿真会计核算资料(亦可利用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结果),穿插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舞弊手段,辅之以行业形势、特定项目风险、管理层品行等环境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模拟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这一层级的审计实验同样可采用3~5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操作,由指导教师组织实施,按照审计软件的操作步骤,结合审计实务工作流程,实现对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模拟实验。

    3.创新性实验教学——开拓能力的锻炼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体验科学创新方法训练和科学创新过程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思维。创新性实验作为审计实验教学的第三层级,也是最高层级。这一层级的审计实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创新性审计实验教学在设置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ERP沙盘模拟实验相结合的审计实验。企业资源计划(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在沙盘上模拟一个制造企业的经营环境,可直观呈现出企业的经营要素。与ERP沙盘模拟实验结合可以在审计实验的过程中“再现”高仿真企业,模拟一个“高仿真的审计环境”,将加深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知并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其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是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指给学生提供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等部门进行现场工作的实践机会。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审计工作现场实地参加审计业务,以便对审计理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和考察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调查取证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审计舞台,是校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校外实习作为审计实验教学的高级层面,其目的的实现需要科学、系统、周密的安排,否则极易流于形式。为了增强校外实习的可控性及实习效果,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加强学校、企业、事务所三方合作平台的建设,促使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这一前提下,笔者认为校外实习可推行导师负责制,即实习单位为实习学生提供实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期间审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导师须为所带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实习计划,让学生实践真实的审计全过程,而不再是纸上谈兵。校外实习目的的实现离不开相关各方权责的明确。权责的明确可以增强校外实习的可控性,从而提高审计实习的效果,真正实现理论教学—模拟实务教学—投入实践的有效衔接。

    审计实验课程建设的现实选择

第9篇:审计学课程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设计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设计、促进专业优质化发展。本文针对现今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

一、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属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在教与学上注重理论,相对较为抽象与枯燥,并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教师觉得难以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课程教学。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社会对高职教育并不是很了解,有一些误解和偏见,关注度不高,导致其优秀生源大量流失,远远低于其他的本科院校。在高职院校中的审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校一贯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基础抽象、理解困难,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足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相关的问题时更是无从下手,所以,结合实验案例进行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审计教学课程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形式化,古板落后

审计是以多门学科作为基础、并涉及了各种专业的法律、制度的课程,其中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等等,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审计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专业所需的基础体系和要求也不断增加。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着重强调教育的覆盖面和基础知识的原始积累,导致在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受到时间的影响,各个学校就会相应的减少学生实践的机会,忽略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实验教学。虽然,也有很多高校会在毕业前留出专门的时间用来进行实验教学或安排实习,但是,由于即将面临毕业,解决就业问题是所有毕业生的首要任务,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也就变成了“无用功”。

(二)教师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

高校的审计教师大多都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着多方面综合的知识。但是,这些审计教师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毕业后直接留在本校工作或者进入另一所学校进行教学,并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工作,缺乏审计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的了解国家政策和要求与实际脱轨。一些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常都会设立关于社会实践的部分,但是通常都会受到时间等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计划推迟甚至不能实施。使实践计划趋于形式。教师缺少实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在教学中必定会着重的传授自己掌握的、擅长的理论部分,同时在面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准确的进行解答,无法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案例书本化,脱离实际

案例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案例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许多案例是根据书本上的例子稍作改变设计出来的,过于死板和书本化,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种案例无法真正的考验学生们的能力,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提升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课程水平主要应对措施

(一)建立专门的审计实验教学实践基地

建立专门的审核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使其更加数据化和系统化,方便更好的展开校外的实践活动,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学校可以与多个相关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合作方可以为学校提供实验教学场地和更符合当今专业发展方向的实际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和大量实践经验丰富的审计方面的人才,来指导教师和培养学生,弥补本校教学方面的不足,也可以聘请社会上一些专家教授或是专业的高资质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本校的特聘教师,辅助教学。对审计前期的教学进行严格的把关,为之后的审计实验教学打好基础,借助后期实践,提升理论学习的效果,使二者之间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融合。多方面进行考虑研究,共同规划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合作单位提供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学校在外聘专业人才和教师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本校的专业教师。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并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的安排本校专业教师参加外出培训、考试和全国审计方面的交流会议等等来积累经验。还要为本校审计教师制定一套专门的制度,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实践学习方面,可以定期的聘请一些专业的人才来本校举行讲座,对教师进行指导,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审计实验教学小组,安排小组成员到校外进行挂职锻炼,或到一些知名的事务所进行工作,了解当前审计工作发展的形式和国家的政策,回校后,共同的讨论和学习,做到共同进步,并在每学期都有专门针对教师水平的考核。还要鼓励教师报考全国性的相关专业资格考试比如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等,也对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三)建立专门的案例库,并及时更新

审计工作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下展开的,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要有细心的观察、耐心的询问沟通和丰富的经验,这不是仅用书本上的知识所能解决的,所以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更需要建立专门的案例库,对所用案例进行分类、总结和及时的更替。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全面撒网,收集大量的审计方面的实际案例,无论是国内、国外、成功的、失败的案例都要包括其中,而且不仅要对收集起来的案例进行分类筛选,还要培养本校开发案例的能力,使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习阶段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案例,更好的符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加强在审计实验教学课程方面的设计,多增加一些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及时的提出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并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熟练的应用。

四、结论

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课程的建构既是对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要求,更是对学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所以,在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课程的建构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当前在高职院校审计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改良现有的沉闷、古板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提出相应的办法,不仅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出真正的审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彩虹. 开展创新型审计实验教学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6:142-145.

[2]李一红,王利.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12,06:143-144.